Aporiaaa对《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的笔记(1)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 书名: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 作者: 〔美〕Roger R Hock著
  • 副标题: 探索心理学研究的历史
  • 页数: 425
  •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 2004-1-1
  • 第449页 《改变心理学的四十项研究》

    改变心理学的四十项研究

    1⃣️左右脑割裂(割裂脑患者,胼胝体切除)

    2⃣️ 丰富的环境&大脑的相关

    3⃣️遗传对人格的决定(40~50%),同卵双胞胎在不同环境下仍然非常相似

    4⃣️视觉感知和解释能力(深度知觉,视崖)&生存需要相关;(#母亲的表情,“社会参照”)

    【知觉(处理感觉材料)和意识(控制、组织)】

    5⃣️所见即所学。

    —知觉(筛选、组织、解释;图形—背景关系是天生能力)、知觉恒常性(笛卡尔的wax;形状/视角、大小/距离,知觉恒常性是经验产物,可能受骗)

    —人类学家,自然观察法,刚果森林(进化论的学说使得先天和后天的界限变得不那么清晰)

    6⃣️睡眠&做梦;REM睡眠阶段(快速眼动睡眠,做梦),大脑电化学信号麻痹身体,使得身体不能动弹(梦游);NREM/REM交替;——人需要做梦(生理需要,没有做梦就会出现REM反弹)

    7⃣️梦的功能(激活—整合假说,神经科学)。弗洛伊德(显隐);__梦是REM睡眠过程中对大脑自发产生的随机神经电冲动的解释__;产生意识的大脑部分与脑桥的脑干完全分离,所以心理力量不可能产生梦境;脑干是大脑一个相对原始的部分,只是简单的电能;(重要的不是梦,而是对梦的解释)

    8⃣️催眠是否是一种自主/动机行为?催眠术的两个关键因素:非自我的动机,期望。痛觉丧失的催眠性解释。——较高动机和目标驱动的社会性行为,而不是一种改变了的意识状态。

    __【学习和条件反射】__

    __行为主义__

    9⃣️ 巴浦洛夫的狗(生理学家转向心理学);中性刺激&无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必须是同时,而非之后;恐惧如何产生;甚至可以改变免疫系统,非药物条件刺激;

    🔟情绪反应的产生。弗洛伊德(行为动力来源于无意识的本能和童年压抑的内心冲突,内在的生理和本能过程);20年代行为主义,行为&环境刺激,习得(恰好与实验3⃣️对照);

    —白鼠&铁棒的声音,迁移,“泛化”(“消退”);白鼠、兔子、狗;

    —目标:证明所有人类行为来自学习和条件反射,弗洛伊德是错误的(不能总是归咎于性创伤

    —刺激&特定情绪的关联

    🔟1⃣️ Skinner,彻底的行为主义者,所有行为都可以由环境后果来解释。强化(学习)、惩罚(不学习);斯金纳箱,鸽子的迷信;

    🔟2⃣️ 攻击行为的来源,习得,社会学习理论(学习发生于与他人的相互作用,班杜拉,除却奖励、惩罚,还有观察/模仿),波比娃娃,更倾向模仿同性行为。

    __【智力、认知和记忆】__

    __认知心理学__

    🔟3⃣️自我实现预言(实验者期望效应,汉斯的马)罗森塔尔,皮格马利翁效应,(IQ测试的种族文化偏见

    🔟4⃣️知觉整体性特征,印象中的认知成分,“热情—冷酷”研究;核心,边缘特征;认知心理学,图式是知识的一个基本单元,由过去经验发展而来,提供基本框架,是对外界信息的组织方式;因特网获得社会认同的方式区别于现实生活;

    🔟5⃣️托尔曼:认知—行为主义。认知地图/心理表征;学习理论家,可观测、可测量的事件;学习过程除了刺激反应,还有……;综合认知地图,狭隘序列地图,——经由感觉、注意、思维、期望、记忆和分析对刺激进行的智力加工方式也很重要。

    —环境心理学

    —网络,心理地图

    🔟6⃣️ 重构式记忆,法律式目击证词,措辞方式;“压抑”

    【人的发展】发展心理学,婴儿&母亲的依恋

    🔟7⃣️爱的发现,亨利哈罗,爱不等于其他的生存需要,nature of love;恒河猴,接触柔软物质的需求,#柔软母猴和铁丝母猴;#矿场实验;接触安慰;“人不能仅靠乳汁来生活”;人本主义和整体疗法;触摸治疗

    🔟8⃣️认知发展达到某个阶段,个体才会有独特的思维能力,否则怎么学也学不会,Jean Piaget,比纳实验室;感觉运动阶段(客体永久性概念),前运算阶段(象征性思维,自我中心),具体运算阶段(推断他人),形式运算阶段;# 认为客体永久性概念在8个月大开始发展,“在A位置的鹦鹉”(鹦鹉是画面的一部分,而非独立存在的客体);

    🔟9⃣️出生顺序和智力问题;

    2⃣️🔟控制力;reactance(200页)

    __【情绪和动机】__

    2⃣️🔟1⃣️,性动机

    2⃣️🔟2⃣️,面部表情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进化论;对生存信息的表情比较敏感;facial feedback theory,面部表情又把表情信息反馈到大脑,帮助解释;身体>面部;

    2⃣️🔟3⃣️,情绪极端反应。the social readjustment rating scale,社会再适应;

    2⃣️🔟4⃣️,认知失调,cognitive dissonance(secret writing);引起撒谎行为的压力越大,则改变原有观点的倾向越弱;认知失调越严重,改变行为动机也就越强;

    __【人格】__

    2⃣️🔟5⃣️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 internal locus of control,罗特I-E,内外控制点;

    2⃣️🔟6⃣️道德的起源,柯尔伯格 Kohlberg,人类所拥有的道德判断能力是以一种可预测的方式在儿童时期逐步形成的,存在特定发展阶段(独特的道德思维方式,而非逐步深化,皮亚杰;固定顺序;优势性)

    三种道德水平6个阶段:前道德水平(惩罚&服从,自我中心);习俗角色遵从的道德(Golden-ruled thinking取悦于别人的好孩子;维护权威);自我接受的道德准则的道德水平(遵守法规&个人良心)

    不是简单的内化,而是儿童与社会文化环境互相作用的道德认知结构;

    批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是否具有一致性?

    低端道德推理

    2⃣️🔟7⃣️特质(跨情境和时间的一致性)A型人格(承诺、抱负、内驱力)更容易患心脏病,更会吸烟,生理亢奋,。(干扰:吸烟?家族因素?)健康心理学;

    2⃣️🔟8⃣️可靠和有效的方式来定义文化差异,Triandis,内部集团ingroup,个人主义文化(边疆国界、外来移民、地理迅速变迁)

    文化是一种模糊的结构体;确定文化差异的维度来分析的话: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尽管文化相对主义总是强调每个文化的独立平等性,但似乎仍然容易发现,一种文化更容易转变为另一种文化,而非相反)

    collective self, private self

    自尊和自我,喜欢自己而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对自己比较苛刻但是相信自己的能力

    【心理病理学】

    2⃣️🔟9⃣️谁是疯子?#过于强大的精神病机构,忽略个体化特性;#形式标签;

    暴力行为归结为人格因素/环境中的应激事件

    3⃣️🔟防御机制,弗洛伊德的女儿,儿童心理。

    本我(无意识)、自我(意识)、超我(游离),检查和平衡系统,一旦失衡,free-floating anxiety,焦虑,保护自我——自我欺骗、歪曲事实(对比认知失衡)

    防御机制有:repression, regression, projection, reaction formation, sublimation

    repression,压抑,把烦恼挤出意识层,可以通过口误、梦、催眠表现。

    regression,使人退回到发展的早期阶段(啃老族)

    projection,把无意识投射到外部(明明自己有冲动,去指责别人,其实是压抑自己

    reaction formation,表现出真实欲望的反面(中国古代,自己想通奸,就越表现道貌岸然)采取表面的、完全没有本我欲望的行为来阻止焦虑(还是很像认知失衡)gay bashing

    sublimation,色情—艺术(文明……)

    3⃣️🔟1⃣️helpless. 习得了无助感;

    3⃣️🔟2⃣️拥挤;行为变异,高密度的居住环境

    【心理治疗】临床心理学

    3⃣️🔟3⃣️选择哪种心理疗法?格拉斯发明的元分析统治技术

    3⃣️🔟4⃣️ anxiety disorders,焦虑障碍,phobia,单纯、社交、广场恐惧;行为疗法,“你无法在同一时间赶到身体放松&恐惧”,系统脱敏技术;精神分析学派的批评;

    3⃣️🔟5⃣️墨迹测验,form interpretation test;对随机图形的解释,“墨迹尽可能模棱两可,从而最大限度地投射自己的无意识”,简单、对称、有暗示,知觉测验,

    3⃣️🔟6⃣️TAT,主体统觉实验,由于孤立行为意义模棱两可,所以更能揭示内心世界而非观察对象。

    【社会心理学】

    3⃣️🔟7⃣️言行不一 /问卷的有效性;NTMBY(not in my backyard);(态度能否预测行为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重要的是态度如何或者什么时候对行为起作用;

    3⃣️🔟8⃣️社会规范,从众行为,“知觉从众”;影响因素,社会支持,团体的吸引力和归属感,团体规模,性别,

    3⃣️🔟9⃣️亲社会行为,帮助还是不帮助,旁观者干预行为。责任扩散,目击者越多反而越不去帮助,社会影响,预测性焦虑(没有去帮助别人的原因是害怕难堪或嘲笑)

    4⃣️🔟无条件服从,Milgram,理论假设“人有一种服从权威的倾向性”,紧张和焦虑,身体距离越近越容易服从,

    2017-04-07 22:25:02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