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袖对《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21.民间年画》的笔记(10)
宽袖 (捕梦银行)
-
第3页 中国年画史叙要——总论
在科学还未昌明的时代,人类对自然界昼夜冷暖,日月星辰的变化,都不能理解和认识,思想上存有一种神秘化。认为农牧业的丰收歉灾,人间的吉凶祸福等等,均由神仙鬼役所主宰。这一思想,构成了民间年画里的早期门神题材。我国古代是以农业生产为经济基础的封建制国家,农民占主体地位,故对象征丰收的“年”字(小篆为秊。上为禾,下为千。殼熟丰多之意),十分重视。新年是一岁之始,人们对风调雨顺,农事丰收,家宅安泰,病害不临等愿望,都寄托在岁首新春之时;年画是新年粘贴的一种点缀节日风俗之画,除了张贴驱灾御凶的“门神”之外,又需要有祈福迎祥、寓意吉庆的题材。而且自古言“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基于以上诸客观历史发展之原因,故而以广大农民为对象的民间年画在题材方面,逐渐形成了以驱邪避灾、迎福纳祥和富有文化教育意义为特点的一个画种。民间年画艺术的历史,即遵循着这种人民大众之需求,不断向前发展着。及至晚清年间,随着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和民主革命的思潮上涨,民间年画里又出现了不少以反对侵略战争,讽讥清朝腐败,提倡变法图强等等爱国主义为题材的新画样。其后,石印年画兴起,木版印刷年画渐被新兴的印刷术所代替。如今,古代木版年画很难再得,已被国家纳入文物保护之列了。 王树村《中国美术全集 绘画编21 民间年画》中国年画史叙要: 一、总论 P3
-
第10页 中国年画史叙要 :(四)宗教版画与年画
雕版刻印年画是从“纸马”形式演变而来。“纸马”又是唐代刻印佛像、佛经版画艺术发展的继续。所谓“纸马”,据赵翼《陔余丛考》谓:“后世刻板以五色纸印神佛像出售,焚之神前者,名曰纸马。或谓昔时画神于纸,皆画马其上,以为乘骑之用,故称纸马。”这种以纸印神佛像的纸马铺,始见于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清明节,“士庶阗塞诸门,纸马铺皆于当街用纸衮叠成楼阁之状。”又有:“印卖尊胜目莲经”,“时节即印施佛像”等记载。按:佛经版画缘起,是唐人为了弘扬佛法,宣传教义。取木雕刻墨线佛像,以手捺印;或作信士虔诚之示意;或施于佛经之上以引人注目。这类图像不大,尺纸可捺印十数品。近年甘肃敦煌文物研究所于莫高窟发现的“雕版捺印佛像”残本,可资参考。往后,佛经扉页多刷印佛像,画面随扉页增大,图像人物也较繁多。咸通九年(公元八六八年),王玠印造的《金刚经》卷首之图,常被选作例证。五代时,不仅佛经引首大都印有佛像版画,而且还出现了单幅《普贤菩萨像》等。宋代东京开封“诸色杂卖”中的“日供打香印者,时节即印施佛像等。”和“纸马铺印钟馗、财马、回头马等,馈与主顾。”(见《梦梁录》)的文献记载,不难看出唐代兴起的木版刻印佛画,发展到了宋代已不只是寺庙或信士出资刻印,施送众生,而由纸马铺雕版印刷,已属商品性质了。此外,纸马铺不仅施印佛像,到了“岁旦在迩”的十二月,还印钟馗、财马、回头马等年画之类的东西送与主顾。可以说明宋代木版印刷的门神、钟馗、回头鹿马等年画,是从唐代雕版印刷佛像的基础上蜕变为“纸马”,而后发展下来的。 王树村 《中国美术全集 绘画编21 民间年画》 中国年画史叙要 :二、北宋年画形成与发展(四)宗教版画与年画P10
-
第11页 王树村 《中国美术全集 绘画编21 民间年画》 中国年画史叙要 :(四)宗教版画与年画
木刻印画,四川成都早于河南开封。近年成都东门外望江楼附近唐墓出土的《陀罗尼咒本》,中间刻一坐连佛像,四边排刻菩萨和法器等图像。一边刻有“唐成都府成都县龙池坊卞家印卖咒本”十六字样。此图出现,一方面可以看出我国木刻版画艺术到了唐末,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同时又可证实唐代卞家是被发现的最早的印卖佛咒木刻画的一家。成都不仅是印刷佛教图像中心,雕版印制其他绘画也出现在四川。如:五代时,僧楚安,俗姓勾氏,蜀州什邡人,工画人物楼台,又善画山水,点缀甚细。“每画一扇,上安姑苏台或滕王阁,千山万水,近在目前,今蜀中扇面印版是其遗范。”蜀中扇面已不可得,但可知雕版印画之说始于四川。 王树村 《中国美术全集 绘画编21 民间年画》 中国年画史叙要 :二、北宋年画形成与发展(四)宗教版画与年画P10——11
-
第14页 中国年画史叙要 :三、南宋(金)时期的年画
可以说:北宋时兴起于中原一带的民间年画发展到南宋时期,形成了江南以杭州为中心,逐渐向江苏、福建临街发展;北方以平阳为中心,并遥接晋北、燕京雕刻佛经胜地,向着陕西、河北、山东等地逐渐发展开来。使得民间年画更加普及推广。惟有唐末已是西南雕版印刷中心的四川,它依然未受外地影响,独创出一种以门神为主的绵竹年画风格。它们都为以后年画艺术全面发展和达到一个黄金时代,奠定了初步基础。 王树村 《中国美术全集 绘画编21 民间年画》 中国年画史叙要 :三、南宋(金)时期的年画 P14
-
第15页 中国年画史叙要 :四、暂趋消沉的元代年画
史称元朝统治者是偏重畜牧生产,而且宗教迷信较深,视武力重于文化、政治建设,故自建立到衰亡,不足百年。从我国美术发展史的角度看,元代是工笔人物画开始衰落的时代。至于描写世俗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年画艺术,无论实物与文献记载远远逊于宋、金时代。画家王振鹏绘制《货郎图》、无题识的《春景戏婴图》、《三元报喜图》等寥寥几幅,仍是沿袭早期年画之题材。另外,在元人诗集中,杨允孚有咏《九九消寒图》诗,反映了北方年画中,出现了一种历画新品种。 王树村 《中国美术全集 绘画编21 民间年画》 中国年画史叙要 :四、暂趋消沉的元代年画 P15
-
第16页 中国年画史叙要 :五、明代年画徐徐地复兴
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明王朝后,积极恢复生产,发展农业,并整顿地方政权,稳定了社会秩序。到了后来,生产不断上升,商业更趋繁荣(见《皇都积胜图》)。特别是明代手工业,如纺织、瓷器、造纸、制墨、珐琅、雕漆……无不精美称绝;冶铸、作堿、膏液、丹青……(见《天工开物》)等科学技术发达,对人民生活也有所改善,从而推动了年画艺术的发展。 (中间省略) 明代是传统道释人物画渐形衰落的时期,而民间风俗画和寓意吉祥喜庆题材的绘画在统治者的重视下却有很大发展,这对民间年画影响很大。 (中间省略) 随后清兵入关,明亡清继。如此数十年兵燹马祸使盛产年画的四川绵竹、成都,江苏苏州、南京,河南开封、朱仙镇,山西临汾、新绛,河北天津杨柳青等地的门神、年画作坊和画版,多已荡然无存。今天能看到的明代年画、门神、纸马等,大都是苏州、北京、杨柳青和山西一些地方的劫余幸存之物了。 王树村 《中国美术全集 绘画编21 民间年画》 中国年画史叙要 :五、明代年画徐徐地复兴 P16——19
-
第19页 中国年画史叙要 :六、清代年画艺术之盛衰(一)题材范围扩展
清朝建都北京后,国内经过了一段战争,数十年动乱不安的社会直到康熙(玄烨)朝,才渐渐稳定下来,康熙皇帝是清朝有治世宏量的君主,他习文修武,吸收国内和海外科学文化,团结各族,巩固边防,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有显著提高和发展。作为反映人民大众思想愿望的民间年画,于此时具体形象地反映出来。 (中间省略) 明末清初战火连年,造成人口急剧下降。(中间省略)清初统治者为了恢复生产,急需劳动力,所以提倡安居乐业,抚育儿女,人财两旺。清初年画中,大量出现的儿童娃娃和妇女抚婴题材的作品,可说是具体反映。(中间省略)它不仅符合统治者的宣传需要,也是人民厌恶残酷战争,盼望家庭欢聚的反映。 (中间省略) 民间年画发展到了乾隆时期,已达到了高峰。从当时历史背景看,当朝皇帝乾隆酷爱书画,他几度遨游江南,召纳画家,又听歌赏舞,调演地方戏曲,形成一时“太平盛世”之景象。(中间省略)乾隆时,一度盛行“西洋画”,年画因受其影响,在描绘一些城市和市俗生活的新样中,吸取了西方透视和明暗画法,形式上起了新变化。这一变化,与明末意大利人利玛窦(Matteo Ricci)带来的西方绘画,和清初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作内廷画师并受乾隆(弘历)之宠遇有关。如:《姑苏万年桥图》、《金陵胜景图》、《雷峰夕照图》等,和这一时期大量出现的《西厢记》、《雷神洞》、《琵琶记》等戏曲题材,都参用西方明暗透视画法。有的作品画面还刻印“仿泰西笔意”字样。其他像山西临汾,四川绵竹、梁平,河南开封,福建泉州、漳州,山东寿张等地的戏曲年画,因交通不便,很少受其直接影响,画法布局仍守传统旧式。这时苏州、扬州、泉州、杨柳青等沿海城镇和后来湖北黄陂木兰山等地的木版年画,随着海上交通和贸易的发展,常运往东南亚与日本国等地,对邻国的版画影响都有实据可考。 (中间省略) 历画是民间年画里较早的一种形式,宋刘克庄诗有:“今年台历无人寄,且看村翁壁上图”,则知其由来已古。 (前略) 以上清初关于文艺政策之禁令,反映了当时通俗小说盛行和劳动大众争相租赁之情况。此情清廷虽然严令禁止,但年画作坊却取其精彩生动之情节为创作题材,反而深入到农村。同时,一些为小说作插图版画的艺人,因不准刻小说而多转入年画行业。因此年画艺术中出现了一个历史故事、传奇小说、神话戏文等题材大量涌现的新高潮。 王树村 《中国美术全集 绘画编21 民间年画》 中国年画史叙要 :六、清代年画艺术之盛衰(一)题材范围扩展 P19——22
-
第23页 中国年画史叙要 :六、清代年画艺术之盛衰(二)嘉道年间的年画
乾隆的晚期至嘉道年间,所谓“太平盛世”已过。官场贪赃卖官和搜刮人民贪污之盛,越来越严重,人民生活更加困苦,起义反抗,迭起不止。暂时的所谓“海宁清宴”局面,一变为凋丧之势。接着的是欧洲殖民主义势力东渐,不久引起了鸦片战争。在此动荡不安的形势下,农民生活显然下降,民间年画也由此减低了发展速度。但是作坊为了经济效益相互展开竞争,仍在不断绘制新样,以求维持生意,故在质量上有所下降。(中间省略)其时画店作坊为了降低成本,影响了出稿画样画师的经济收入,有的画师为了生活开业卖画。 王树村 《中国美术全集 绘画编21 民间年画》 中国年画史叙要 :六、清代年画艺术之盛衰(二)嘉道年间的年画 P23
-
第23页 中国年画史叙要 :六、清代年画艺术之盛衰(三)反帝年画之蠭起
道光二十年(公元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者侵略中国的战争愈加激烈。同时国内太平天国起义,外侮和农民革命斗争,使得战火遍野,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在反映现实社会生活题材的年画里,出现了不少描写人民反帝战争、太平天国兴衰、捻军起义和反抗传教士仗势欺压人民的作品,为其他画种难与媲美。(中间省略)当时天津民间刻印这类反抗帝国主义者任意侮辱人民、横行不法的年画很多。 (中间省略) 晚清,帝国主义者瓜分中国之野心愈炽,台湾、旅顺、大连、胶州湾、威海卫、广州湾相继强被割夺。其时封建上层人士主张洋务“新政”,变法维新;下层劳苦大众,或组织起来拿起武器迎击帝国主义侵略军,或矛头指向封建腐败清王朝,形成我国近代史上非常复杂的社会局面。这种局面在当时的绘画领域里,民间年画反映最及时,而富有形象地史料价值,史学家多宝之。 (中间省略) 光绪甲午(公元一八九四年)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掀起的维新变法运动后,民间年画里新出现了一种“改良年画”,题材内容多是提倡办学堂、满汉平等、提高女权等。(中间省略)都是旨在御侮图强,借此形式普及到广大农村,以唤起人民男女要有文化,讲团结,重视智力,戒恶习,偿还“庚子赔款”,练功习武以雪国耻等等。刻印这类题材作品者,以杨柳青齐健隆画店最多,影响较广。不久,辛亥革命推翻了数千年封建君主统治,(中间省略)这类辛亥革命后的各地民间年画发展情况,将待现代部分与石印、月份牌年画续说了。 王树村 《中国美术全集 绘画编21 民间年画》 中国年画史叙要 :六、清代年画艺术之盛衰(三)反帝年画之蠭起P23——26
-
第26页 中国年画史叙要 :七、年画题材形式及其他
截至公元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为止,自北宋以来发展的民间年画产地,已遍及全国,除了东北和内蒙、新疆、青海等地外,全国各省都有印制年画、门神、纸马作坊。(中间省略)而以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两地的产品影响最大。(中间省略)翻刻苏州桃花坞版样者,多是本省长江沿岸各地,如南通、扬州,最远到安徽、湖南等地。翻版刻印他人之年画,起自清初。 王树村 《中国美术全集 绘画编21 民间年画》 中国年画史叙要 :七、年画题材形式及其他 P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