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月对《百年鼓浪屿》的笔记(11)
-
序
《百年鼓浪屿》的主编洪明章先生是我的忘年交。2001年,他从台湾来到鼓浪屿创业。开设“珍奇博物馆”。我与他相识的五六年间,获知他是个闽台历史文化的爱好者,又是一个文物迷。他兢兢业业,发展业务,经常出现于台湾、金门、厦门以及闽粤赣的旧货市场和多镇农村“海宝”。时间久了。连收购破烂的小摊小版买到旧物,也都懂得上门给他。日积月累,几年来的收藏品达到数万件。于是,他又相继创办了“百年鼓浪屿”、“老厦门故事”、“厦门园博苑民俗文化”等好几家博物馆,在观众面前重现了那消失的岁月,呼唤城市记忆,功不可没。 p.i
-
鼓浪屿共济会的正道院//第一章 镌刻记忆
共济会的会员必须是有神论者,但他们的信仰是多元化的,并没有规定必须信仰哪个教派,据说厦门共济会就有两个拜火教(袄教)会员。 引自第10页 -
《厦门鼓浪屿公共地界章程》印刷本原件//第二章 公共租界
在签订《厦门鼓浪屿公共地界章程》之前,提交的中、英文版本在标题和内容上存在明显差异。《厦门鼓浪屿公共地界章程》是中文版本的标题,而英文版本的标题则是《厦门鼓浪屿租界土地章程》。在内容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如中文版本的第十五款内容是“鼓浪屿改作公地,各国官商在界内居住。厦门为华洋行栈所在,商务尤重,应由中外各国一体互相保护”。但该条款在英文版本中仅写着“候驻京公使核定”。洋务局委员杨荣忠担任核对,糊涂地认为中、英文版本无讹,双方代表就此签字。 引自第18页 p.19 -
马达仔//第二章 公共租界
老一辈厦门人对“马达仔”这个词语并不陌生,但年轻一代未必知道这个词语所蕴含的意义。看过周星驰《大话西游》的人都对一个搞笑之极的话语一一“那个印度阿三”印象深刻,唐僧的绰号就是这诙谐意味十足的“印度阿三”。而“马达仔”和“印度阿三”所代表的意义是一样的,指称公共租界里的巡捕。 引自第23页 -
洋妞扛柱//第二章 公共租界
来鼓浪屿游玩的人一般都不会错过老别墅“海天堂构”,它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一向为人们所赞赏,据说之所以在西式建筑基础上加盖中式的屋顶,是为了表达被外国人欺负的不满。 引自第26页 “洋妞扛柱”是在那个特定时代,民间房屋的一种特别的木质雕刻装饰物。关于这种装饰物的由来,民间流传“洋妞扛柱”着一种有趣的说法:由于长期受到外国人的欺负,人们出于愤怒,就在建造房子的时候雕刻两个形状对称的“洋妞”安放在柱子底下,寓意将洋人“压”在底下,所以叫做“洋妞打柱”。这种做法充满着阿Q式的幽默感,却是人们朴素愿望的表现和一种发泄情绪的方式。有趣的是虽然是对洋妞的“欺压”,但在雕刻工艺上却丝毫没有“亏待”洋妞。从现存的“洋妞扛柱”来看,对洋妞形象的刻画都偏向于卷头发、高鼻梁,身材丰满,姿态婀娜,笑容可掬,颇有几分敦煌壁画中飞天的神韵。艺人们在雕刻洋如时并没有刻意将其丑化,可能也是为了装饰美观的需要“洋妞扛柱”,由充满风情的洋妞和中国风浓厚的飘带、祥云组合而成,非但不觉突兀,反而有一种和谐美。 引自第26页 -
洋人的体育娱乐用具//第二章 公共租界
它是1872年美国领事李礼让在此划界,筑墙,铺草而辟成的,因为专供外国人使用,所以被本地人称为“番仔球埔”。“ 引自第30页 更特别的是,现在的保龄球都有三个指孔,它们却是没有指孔的。据有关专家说法,这是迄今发现的厦门甚至中国较早的保龄球。现在举起这些保龄球,就好像同时举起了一段沉重的历史。后来随着保龄球运动的渐渐风靡,有人就专门开起了撞球间(即保龄球馆)供有钱有闲的人抛玩。 引自第32页 -
伪满洲国圣旨//第二章 公共租界
p.35我国肇基,国号满洲。于兹二年,原夫天意之爱民,赖友邦之仗义,其始凶残肆虐,安忍阻兵,无辜吁天,莫能自振,而日本帝国,冒群疑而不避,犯众咎而弗辞,事等解悬,功同援溺。朕以藐躬,乃承天眷,假我尺柄,授我丘民,流亡渐集,兴其讴歌,兵气潜销,化为日月,夫皇天无亲,惟德是辅,而生民有欲,无主乃乱,吁请正位,询谋佥同,敢不敬承。天命其以大同三年三月一日,即皇帝位,改为康德元年,仍用满洲国号。世难未艾,何敢荀安?所有守国之远图,经邦之长策,当与日本帝国,协力同心,以期永固。凡统治纲要,成立约章,一如其旧。国中人民,种族各异,从此推心置腹,利害与共,无渝此言,有如皦日,无替朕命,咸使闻之。 引自第36页 后来日本步步逼紧,把溥仪要批办奏折、文件都拟好了,溥仪也意识到自己做皇帝只是一个傀儡,没有一点自主权,因此也就心灰意冷,于是就在“圣旨”和“奏折”上留下“知道了”、“可以”这样无奈的话语。 引自第36页 -
第三章 殖民印记
工部局通告
所谓工部局,即英文municipal committee的中文翻译,意思为市政委员会,是设置于租界的一种行使行政权的机构,由各国领事组成的领事团选定领袖领事行使“领导”权。因与中国的“工部”类似而名为“工部局”。 引自第39页 警局的种痘通告
p.43工部局豢犬执照
p.44会审公堂与良民外出证
p.47“良民外出证”上有这么一段话:务希沿途军警部队查验放行,惟该民不准携带违禁物品及非法行为致干惩处为要。可以想象,当时鼓浪屿人毫无人身自由。如果说良民外出证有什么优点的话,那就是它是免费的,可这是让中国老百姓丧失自由和尊严的一种罪恶的证件。殖民者为了让岛上的居民“安分守己”,听从命令,就想出这个馊主意,以是否服从殖民统治来衡量是不是“良民”。他们有没有想过自己没有良民证,那自己是属于哪种人呢?他们绝对不会因为自己是侵略者而感到丝毫的愧疚。 引自第47页 渣华游船公司
“百年鼓浪屿”博物馆还收藏有一张渣华邮船公司的船票,船票上的“搭客须知”对邮船的服务做了详细说明。具体如下:“运送办法依照本公司客运章程而行,该办法可在本公司各定位处或在船上查阅,搭客接受此船票即同意遵守各条件。本公司各客船均聘有华人买办专司料理及招待事宜。伙食、茶水按各等客位照章免费供给。搭客途中如有事故,请向船上买办询问,定当详细奉告,照料妥当。贵客欲选用广州或福建菜式悉随尊便。本公司各客船均聘有医学毕业,经验丰富之西医生专为搭客服务。贵客途中如有微恙,请照规定时间前往诊视,医药各费一概免收。贵客所有行李请自行留意照顾,倘有遗失、损坏,本公司不负赔偿之责任。若贵重物件金银首饰之属,可交船主代为保管,由船主发给收据,俟船到埠时凭收据将物领回(请注意收据所载章程)。” 引自第53页 pp.53-54
p.54华工印记
清代,华工被称为“猪仔”,所以贩卖华工又称为贩卖“猪仔”。 引自第56页 (……)在厦门、福州、汕头、广州等沿海城市开设了“猪仔馆”,作为进行贩卖和运送华工的中转站。 引自第57页 英领事官为募捐“婢女救拨团”经费的邀请函
到了清末民初,经过启蒙思想的洗礼,很多人已经意识到这种制度的罪恶,并为彻底铲除它而不懈努力。提到婢女救拔团,总和一个名字联系在一起,那就是许春草。许春草祖籍安溪,生于厦门,他是早期的同盟会员,清末曾率众打厦门的提督府,跟孙中山的关系甚笃。他同时又是一位爱国的基督教徒,他秉承自己的信仰,认为人道、博爱的理念应该是一种普世的价值。在他的成长历程中,对奴婢制度非人性的罪恶本质的认识越来越深刻。1929年,许春草倡议成立“中国婢女救拔团”解放婢女。这也就是上面邀请函所提到的:“婢女救拔团”。 引自第58页 p.59 -
第五章 鼓屿西风(又第六章)
滤水器
英国人的饮水卫生观念影响了鼓浪屿居民,通过洋商代理,滤水器进入鼓浪屿,有的商家就订制了专用的滤水器放置在店铺里用以“施茶”。“百年鼓浪屿”博物馆内还保存有一台文章绸缎布庄“施茶”用的滤水器,将中国传统的施茶和舶来品结合,有一种奇异的和谐。滤水器,带给洋人健康的水,更将饮水卫生意识带给了鼓浪屿。 引自第89页 早期洋行计算机
一百多年前,中国商铺算账使用的仍是传统的算盘,“一把算盘一支笔,一二三四五六七”,形象地描绘出用算盘算账的情景。 引自第95页 第六章 夹缝求生
百货商店广告单
p.119p.119同英布店广告单
这张“同英”布店广告单上的字体和装饰条纹都是大红色的,喜气洋洋的样子让人顿时产生了好感。“同英”二字显得特别大,下面写着“绸缎呢绒匹头”等字样。再下面则写着:“本号专采中外名厂绸缎纱罗,呢绒哔叽布匹、各口粗细皮货,定制中西服装,货选精良,有美皆备,仕女光顾,竭诚欢迎。”在这下面写着“真不二价”四个大字,特别醒目,这是“同英”布店向顾客承诺货真价实。底下数行大小英文字母,说明“同英”布店是面向国内外顾客的。广告单的左上角写着“发售应酬礼券”,下面标明地址:“厦门大同路横竹路头第一家,电话:一九五号。” 引自第122页 p.123“纶华泰”和“达华食品店”广告单
p.124“轮华泰”三个字十分突出,上面还有英文翻译。接下来就是以四言形式介绍商号的经营内容:“本号专运:国产绸缎、顾绣礼服、新花丝葛、异样纱羅、浏阳夏布、各口皮货、欧美呢线、哔叽羽纱、时式花边,名目繁多,不及细载,倘蒙患顾,毋任欢迎。” 引自第124页 岛上的客栈
虽名为客栈,然而鼓浪屿的客栈与旧式客栈已不尽相同,更多类似于如今的酒店,它除了住宿的功能外,大的客栈还兼代理各港口的票务,相当于现在酒店代理航空公司机票。“百年鼓浪屿”博物馆中的“华通栈”宣传单上就写着“专理南洋船票”,代理厦门、福州等地到南洋的船票。在管理方式上,新式客栈也趋向于现代酒店的管理模式,设有经理等职位。有些客栈还发放高利贷,具有地下钱庄的性质。 引自第133页 侨批
“水客”可算是“侨批”业的源头。“侨批”是什么?闽南人来理解这个词语可能会比较简单,侨批的“批”字就是闽南方言“信”的说法。闽南人说“写批”,就是“写信”的意思。“批”在闽南语歌曲也是耳熟能详的字眼。“侨批”是从外国寄过来的,闽南人在称呼外来事物的时候,总要带着一个“番”字,所以“侨批”又称为“番批”。 引自第139页 侨批局成立之后,“水客”就被称为“侨批员”。他们相当于现在的邮递员,不过水客的工作性质还是没有改变,他们依然要在国内侨乡和海外侨居地之间奔波忙碌,办理信件往来和汇兑。 引自第142页 -
第七章 影音存真
收音机
也许在我们的脑海中至今仍存留着一段收音机的记忆。现在的年轻一代,喜欢一起床就打开电视机,一边洗刷一边听新闻。而在几十年前,人们同样有此癖好,只不过打开的不是电视机而是收音机。现在收音机在很多老厦门的日常生活中仍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电视反而成为他们精神生活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老年人利用收音机听听新闻和谈话节目,特别钟爱听闽南广播,闽南音,闽南亲,听起来不仅亲切而且悦耳。现在的电视节目大多偏向年轻化,属于老年人的节目少之又少。所以老年人还是喜欢以收音机为伴,不仅可以走到哪里听到哪里,而且方便携带。 引自第155页
山月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736条 )
- 走近周恩来
- 3
- 中国历史精神
- 3
- 一九八四
- 1
- 社会常识全知道
- 1
- 西西弗神话
- 3
- 活山
- 1
- 飞鸟集·新月集
- 1
- 谢谢你
- 1
- 什么是道德?
- 1
- 山之四季
- 1
- 小王子
- 2
- 政治学通识
- 2
- 非暴力沟通
- 4
- 且听风吟
- 2
- 初恋
- 7
- 国富论(彩绘精读本)
- 1
- 东亚儒学问题新探
- 2
- 审美力(中国的梵高——吴冠中美学随笔)
- 3
- 三国演义(上下)
- 1
- 零基础学好英语语法
- 5
- 大明铁骑
- 1
- 丰乳肥臀
- 2
-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上册)
- 3
- 岭南近代教会建筑
- 3
- 鼓浪屿学者
- 3
- 宋词选
- 1
- 写作
- 1
- 摄影艺术论
- 3
- 下一站伦敦
- 1
- 琉球沖繩交替考
- 1
- 炎炎ノ消防隊 1
- 2
- 物尽其用
- 1
- 狼图腾
- 4
- 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
- 3
- 我知道怎样去爱
- 1
- 古今和歌集300
- 1
- 流浪地球
- 1
- 我决定活得有趣
- 2
- 新型コロナウイルス感染予防ハンドブック
- 3
- 星槎胜览/“一带一路”丛书·郑和系列
- 1
- 刘慈欣经典
- 3
- 浮城
- 1
- 故宫六百年
- 1
- 三体全集
- 3
- 蒙田随笔集
- 1
- 博尔赫斯:最后的访谈
- 1
- 恶棍列传
- 3
- 中国历史常识
- 1
- 看不见的城市
- 12
- 羊的门
- 2
- 中国异闻录
- 1
- 史岱爾莊謀殺案
- 2
- 陈澧
- 6
- 日汉翻译教程
- 3
- 云边有个小卖部
- 1
- 坏小孩
- 4
- 小津安二郎全日记
- 1
- 看不见的岛屿
- 3
- 《共产党宣言》探究
- 1
- 作死的发明
- 15
- 东京蠹余录
- 1
- 当权的第三帝国
- 4
- 菊と刀
- 1
- 东言西语
- 2
- 皇室はなぜ尊いのか
- 2
- 福州方言词典
- 4
- 《新青年》文选
- 1
- 世界历史博览(全4卷)
- 1
- 小王子的领悟
- 14
- 话语的灵性
- 1
- 浓缩的四季:小林健二的景色盆景
- 2
- 怨女
- 1
- 罗密欧与朱丽叶(名著名译插图本)
- 1
- 一百个人的十年
- 1
- 一百个人的十年
- 6
- 100个人的10年
- 1
- 禅と日本文化
- 1
- 日本人はなぜ無宗教なのか
- 2
- 痛并快乐着
- 4
- 学院博物馆
- 1
- 形同陌路的时刻
- 1
- Roy Lichtenstein | catalogue de l'exposition
- 1
- 「美少女」の現代史
- 1
- 漱石のロンドン風景
- 3
- 中国動漫新人類 日本のアニメと漫画が中国を動かす (NB Online book)
- 1
- 花未眠
- 1
- 看,这是哲学
- 5
- 先知
- 20
- 猫城记
- 4
- 品人录
- 1
- 人间值得
- 5
- 你今天真好看
- 5
- 论优美感和崇高感
- 1
- 技術・技能論
- 3
- 中島敦全集〈1〉
- 1
- 侏儒的话
- 1
- 围炉夜话/书香口袋丛书
- 16
- 大坂学
- 12
- 你会在那儿吗?
- 1
- 坊ちゃん
- 2
- 流动的盛宴
- 3
- 龍を見た男
- 1
- 対話 韓国民主化運動の歴史
- 1
- 地方自治法
- 7
- 日本文学図説
- 2
- 茗饮之道
- 1
- 掌控关系
- 3
- 五四啟蒙思想的延續與反思
- 1
- 自由之夏
- 4
- 卡拉马佐夫兄弟(共两册)
- 2
- 镜子
- 12
- 中國佛教的社會主義改造
- 1
- 丰饶之海(上下)
- 1
- 鲜花盛开的森林·忧国
- 1
- 福州话实用字典
- 1
- 平家物語
- 1
- 细雪
- 1
- 李陵・山月記
- 2
- 恐怖大预言
- 4
- 2005散文
- 8
- 來自深淵(02)
- 2
- 來自深淵(01)
- 13
- 群衆論
- 1
- 水滸伝と日本人
- 1
- 铁皮鼓
- 1
- 诗翁彼豆故事集
- 3
- 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 1
- 第一炉香
- 2
- 撐廣東話
- 1
- 海外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年度报告
- 1
- 夜谭十记
- 1
- 刀锋
- 1
- 古文献学讲义
- 1
- IV诗云
- 52
- 福州方言词典
- 1
- 日暮乡关何处是
- 17
-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
- 3
- 王小波全集(第二卷 杂文)
- 1
- 不可能性
- 25
- 狂热分子
- 4
- 眼泪与圣徒
- 7
- 窝在角落好安心
- 1
- 福州风土诗
- 3
- 无路可逃
- 1
- 小团圆
- 3
- 罗马元老院与人民
- 4
- 野生作家访谈录
- 1
- 毒舌日本史
- 1
- 三体
- 3
- 金果小枝
- 1
- 乡土中国
- 1
- 独裁と民主政治の社会的起源 上
- 1
- 西方哲学史
- 2
- 科挙
- 3
- 阁楼上的疯女人
- 1
- 美学入門
- 1
- 批評理論入門
- 2
- 檀香刑
- 1
- 城堡
- 25
- 笑林广记
- 1
- 百年寫作十二講:閻連科的文學講堂
- 19
- 红楼梦脂评汇校本
- 1
- 金拇指
- 1
- 中国古典美学史(下卷)
- 1
-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 17
- 人性的弱点
- 1
- 中国文学史
- 3
- 包法利夫人
- 1
- 双城记
- 2
- 魏晋六朝与晚期罗马的语言活动与宗教翻译
- 5
- 怎样学习古文
- 3
- 古事记
- 2
- 世界文学史
- 14
- 月亮和六便士
- 1
- 翻译的技巧
- 1
- 小逻辑
- 1
- 古代汉语(第一册)
- 1
- 闽台方言的源流与嬗变
- 1
- 三国演义(上下)
- 3
- 理论、历史、都市
- 1
- 追风筝的人
- 1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 5
- 史记
- 1
- 家
- 5
- 周恩来传
- 2
- 自由主义
- 20
- 巴黎圣母院
- 2
- 语言论
- 2
- 孟子旁通
- 1
- 中国人史纲
- 4
- 全球通史(上)
- 4
- 中学生美学文库
- 2
- 唐诗之旅-万遍千回梦里惊
- 1
- 中国简史
- 9
- 古书属读研究
- 1
- 科学萌芽期
- 4
- 文心
- 2
- 瓦尔登湖
- 4
- 起风了
- 4
- 布谷鸟的呼唤
- 1
- 脏话文化史
- 7
- 我心中的战神
- 1
- 论“五四”新文学
- 2
- 中国汉俳百家诗选
- 1
- 诗词格律概要
- 1
- 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课本词汇研究
- 7
- 注释学
- 5
- 源氏物语图典
- 1
- 东方文学故事
- 2
- 比特尔·贝雷
- 2
- 挪威的森林
- 1
- 殷商舰队玛雅征服史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