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下心来对《宽客》的笔记(11)
-
第4章 毛骨悚然的“波动率微笑”
毛骨悚然的“波动索普成功地在股市最凶险的下跌巨浪中毫发无伤,表面看起来一切顺利,而就在此时,出其不意的灾难降临在普林斯顿一纽波特身上。爱德华・索普的“黑天鹅”出现了。 1987年2月中旬,一队画包年驶人宁静的休斯,停在一幢普通办公楼前。一队身穿防弹衣、全副武装的美国联邦警察跳下车来,冲人入位于一家哈根达斯冷饮店楼上的普林斯顿一纽波特合伙公司的办公室。 他们在搜寻该基金与迈克尔・米尔肯的垃圾债券王国一德崇证券( Drexel Burnham Lambert)交易的相关文件。领头的官员是时任纽约南区检察官的鲁道夫・朱利亚尼( Rudolph Giuliani)。他正在为政府起诉德崇证券搜集证据,希望普林斯顿一纽波特的员工能够指证米尔肯,为此他不惜以巨额罚款和牢狱之灾相威胁。 但这毫无成效。1989年8月,曼哈顿陪审团判决普林斯顿一纽波特的5位高层一一其中包括里根,在63庄非法股票交易案中有罪。而身处200英里之外纽波特海滩办公室中的索普明显与这些所谓的暗箱交易有关,但他却没有被起诉。里根和其他被判有罪的普林斯顿一纽波特合伙人既不认罪,也拒绝指证米尔肯。相反,他们反诉政府并且胜诉。1991年6月,美国联邦上诉法院推翻了欺诈判决。1992年年初,原告撤诉。没有任何普林斯顿一组波特的员工坐牢。 政府突袭行动的最大受害者是普林斯顿一纽波特公司。由于民情汹涌,索普已经再无可能在公司平稳掌舵了。他在普林斯顿的合伙人被诉讼案弄得身心俱疲,忧心忡忡的投资者也纷纷撤出了资金。 引自 第4章 毛骨悚然的“波动率微笑” 这件对于索普的事情是很致命的,文中的记叙仿佛完全受到了冤枉,另外在《贼巢》这本书里印象中没有对索普及其公司的叙述,感觉有什么更深层次的原因吧!
-
第5章 凶残的法玛食人鱼
如此说来,市场就像是一枚有点瑕疵的硬币,掷出正面的机会比反面要稍稍大一些(或者正好相反),掷100次硬币,正面会出现52次,而不是50次。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发现隐藏的瑕疵,发现得越多越好。大数定律意味着,只要千百次地顺着这些瑕疵下注,就能大获全胜。 有效市场假说还隐含着一条推论,那就是市场存在着一种使价格趋向有效的机制一一法玛的食人鱼。投资者的目标就是成为食人鱼,尽力吞噬市场中的无效性,即尚未被他人发现的价格差异。拥有最佳模型和最快计算机的宽客才能在这场游戏中胜出。 引自 第5章 凶残的法玛食人鱼 是的,市场是有效的,但不是死板的直挺挺的像一根直线那样有效,而是处在实时运行中的围绕这根直线的上下波动的曲线那样,曲线上穿或者下穿直线的点,就是市场有效的平衡点,但是这些点在整条曲线上,就显得那么的稀少,而曲线上绝大部份的点,都说明市场在那个时点处在无效的状态,这些个状态就是食人鱼们大显身手的时候,同时把曲线拉向直线。
市场总是处于这种持续波动的状态,波动就意味着赚钱的机会,市场就是这样在运动中前行!
-
第5章 凶残的法玛食人鱼
法玛和弗伦奇还发现,小规模股票的表现要优于大规模股票。这一概念和价值股与成长股之间存在价格差异的道理是一样的。小规模股票想必是不受欢迎的,因此,它们的市值オ上不去;而大规模股票通常死于捧杀,好比是如日中天的巨星,往往有多部电影同时上映,但最终还是难逃过气的命运 换句话说,根据法玛和弗伦奇的理论,从长期看,推动股价涨跌的因素并不是波动率(即贝塔),而是价值和规模。在阿斯内斯等学生眼中,这一结论有一个显而易见的推论:只要紧紧盯着这两个因素,就可以坐地分金了。买入便宜的蘑菇味比萨(小规模股票),卖空规模巨大的意大利香肠味比萨,就这么简单。 引自 第5章 凶残的法玛食人鱼 跟我的感觉毛估估的一样……
-
第5章 凶残的法玛食人鱼
阿斯内斯自己选定的博士论文题目与法玛的有效市场假说相悖。通过对几十年数据的挖掘,阿斯内斯相信自己发现了一种奇特的反常趋势:处于跌势中的股票总是比理论跌幅(基于利润等基本面因素计算得出的)跌得深,而处于涨势中的股票也会比理论上的涨幅涨得多。 阿斯内斯的研究基于两位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金融学教授的成果。纳拉辛汉・杰加迪西( Narasimhan Jegadeesh)和谢里登·梯特曼( Sheridanitman)发现,在某个时段跌得最深或长得最凶的股票往往会沿着原来的方向继续运动。 引自 第5章 凶残的法玛食人鱼 情绪面放大了基本面的表现!
-
第6章 狼就在门口
文艺复兴科技公司的竞争对手们,比如彼得・穆勒和克里夫・阿斯内斯,看着大奖章基金年复一年高不可攀的交易记录只有高山仰止的份儿,他们怎么也想不出西蒙斯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不管市场怎么走,大奖章基金总是可以搜取数十亿美元的利润。 百思不得其解者大有人在。难道西蒙斯和他的长岛隐士们找到了圣杯一一传说中的金融市场真谛?也许吧,他们带着嫉妒的心情这样想,西蒙斯是真的破解了真谛密码。 有一件事是肯定的:西蒙斯从不多说一个字。 引自 第6章 狼就在门口 大奖章的常胜不败战绩找不到合适的原因,也许只是一个被上帝眷顾的特例!
-
第8章 四个火枪手
我想你能赚钱是因为人们犯了错误,”他的妻子替他寻找原因,“但如果他们错误太离谱的话,你的策略就不灵了。只有金发女孩式的非理性才最合你意。” 阿斯内斯意识到,妻子是对的。他被在芝加哥大学所受的有效市场教育蒙蔽了双眼,对人性狂野的一面视而不见。这是个他在将来会牢记的教训:人们的非理性程度可能远远超过他的想象,而他应该对此有所准备。当然,要对所有非理性行为都有所准备是不可能的,而最后击倒你的必定是你没有发现的。 引自 第8章 四个火枪手 -
第9章 “上帝保佑,未来会更好”
布朗目睹各大银行开始将证券化的贷款打包成所谓的CDO,并对此感到不寒而粟。CDO与布朗在20世纪80年代所接触的CMO差不多,但要更加多元化一一抵押贷款、助学贷款、信用卡,几乎没有不能打包的债务。甚至CDO本身也可以打包成新的CDO,被称为CDO的平方(后来,甚至出现了CDO的CDO的CDO)。 别以为CDO就是证券化的尽头,在CDO身上还大有文章可做呢。J。P摩根的宽客团队发明了史上最怪异、最具破坏力的金融产品一一“合成”CDO。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J。P。摩根的组约金融工程团队开始研究怎样解决困扰该银行多年的问题: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回积了大量无利可图的贷款。由于存在资本准备金的要求,该银行的放贷能力是有限制的,贷款存货的堆积严重影响了新贷款的发行。要是能把这些贷款的风险消除就好了。 引自 第9章 “上帝保佑,未来会更好” 这一章使我搞懂了次贷危机的原因,上面这一段话表述直接点明了次贷危机的原因:反复加杠杆!
与国内的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和同业业务等表外业务类似,国外的银行金融机构反复使用CDO这个表外工具把资产反复出售、反复融资、反复放贷,无穷尽也最终无法自循环而导致反向循环开始就一发不可收拾的崩溃了……
-
第10章 引爆超新星
但更具破坏性的混乱还在后头。事实上,一场人们从未遇到过的剧烈金融风暴已经酿成了。在接下来的两年中,无情的去杠杆操作就好像是发生了突变的病毒,席卷了整个金融体系,几乎将金融体系推下丁了崖,而过程驱动交易小组和AQR只是第一批受害者。在这场风暴中,数万亿美元灰飞烟灭,银行巨壁纷纷倒闭。 然而,事后看来,许多宽客将这场2007年8月的大崩溃视为整个信贷危机中最诡异、最难以解释的事件,这场崩溃推毁了世界上最成熟的模型,是一场戏剧性的、多米诺骨牌式的崩盘。 阿伦・布朗观察道:“十年内,人们对2007年8月的记忆将胜过次贷危机,它引起了连锁反应。在大危机之前出现如此反常的事件真是十分新奇。” 引自 第10章 引爆超新星 八月发生在宽客们身上的崩溃看来一直没有找到原因,从本章讲到各家基金都在降杠杆的操作,是不是也是一种杠杆加到极致、边际效用为零,而趋势一旦反向,哪怕是非常小的反向波动,就会导致持有资产价值的螺旋下降,也就是崩溃……
-
第11章 丧钟为谁而鸣
台下衣冠楚楚的听众们爆发出一阵掌声和欢呼声。格里芬是个铁面无情的掌门人,甚至称得上是冷血的自大狂,但他是贏家,他为大厅里的所有人带来了万贯财富。大本营的小荷已露出了尖尖角。格里芬相信,由房地产市场崩溃导致的经济收缩不会持续多久,只不过是不可阻挡的世界经济增长大循环中的一个小趔趄。事实上,他认为曙光已经出现,美好时代就在眼前了。 华尔街对这种乐观有着古老的警告:隧道尽头的光亮必然来自迎面而来的火车。肯・格里芬正站在火车路线的正中央。 引自 第11章 丧钟为谁而鸣 嚓,我是不是也是这样,每次的创新高后的回调买入都被股价的再一次下跌而不得不套住,虽然大部分个股都能在挣扎一段时间后再次上涨,因为这些年它们走的是一轮慢牛,但是每次买入后下跌而带来的信心打击是对我最大的伤害:至今我仍然没有踏实的感觉……
-
第13章 站在天堂口的恶魔
格罗斯对此十分赞同,并强调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就像巴菲特的伯克希尔一哈撒韦公司一样,基本不使用杠杆。“利润正在减少。”要维持回报率水平,就必须增加杠杆率。而正是杠杆,也就是过度下注,导致了大崩盘。稳定性导致了不稳定,这就是我们的世界。想当然的稳定性欺骗了所有人。 索普说:“再好的投资,如果使用了过多的杠杆,也只能导致灾难的后果。” 引自 第13章 站在天堂口的恶魔 看看,这就是我认为的崩溃来源于整个金融系统加杠杆加到了极限,然后所有人都赚钱的事情逆转成为所有人都赔钱!
没有杠杆,永远保持现金比例,这才能保证自己的流动性,才能保证所持有资产的价值!
静下心来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1389条 )
- 读书的三重境界
- 10
- 筚路维艰
- 21
- 你一生的故事
- 7
- 机器人短篇全集
- 15
-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 5
- 无条件养育
- 1
- 谁愿永生 : 弗雷迪·莫库里传
- 13
- 埃隆·马斯克传
- 15
-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 1
- 不落俗套的成功
- 21
- 周期
- 25
- 资本回报
- 14
- 货币的非国家化
- 23
- 24个比利
- 1
-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
- 2
- 可能性的艺术
- 1
- 日瓦戈医生
- 5
- 苏联的心灵
- 29
- 第一炉香
- 6
- 房地产的繁荣与萧条
- 18
- 大国大城
- 20
- 置身事内
- 24
- 美国种族简史
- 33
- 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
- 2
- 未完成的革命
- 18
- 对冲基金风云录3
- 21
- 家教对了,孩子就一定行
- 14
- 人生舞台
- 23
- 银河帝国:帝国三部曲
- 6
- 银河帝国12:机器人与帝国
- 9
- 银河帝国11:曙光中的机器人
- 11
- 银河帝国10:裸阳
- 1
- 银河帝国8
- 6
- 银河帝国:机器人五部曲
- 2
- 去珠峰
- 1
- 美丽新世界
- 23
- 银河帝国7 :基地与地球
- 9
- 银河帝国6 :基地边缘
- 9
- 银河帝国5:迈向基地
- 4
- 银河帝国 4:基地前奏
- 2
- 银河帝国3 :第二基地
- 3
- 银河帝国2:基地与帝国
- 5
- 银河帝国1:基地
- 5
- 局外人
- 2
- 鼠疫
- 5
- 天使,望故乡
- 17
- 永恒的终结
- 8
- 我的精神家园
- 6
- 神们自己
- 5
- 情人
- 1
-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 15
- 黄金时代
- 7
- 2001:太空漫游
- 7
- 看透银行
- 4
- 九号梦
- 1
- 瞧,这个人
- 1
- 雪崩
- 1
- 江城
- 15
- 给孩子讲相对论
- 9
- 给孩子讲量子力学
- 1
- 沙丘5
- 1
- 沙丘4
- 3
- 对冲基金VBA和EXCAL建模分析
- 11
- 美国行为的根源
- 10
- 高频交易
- 19
- 内向性格的竞争力
- 21
- 股市真规则
- 3
- 球状闪电
- 1
- 结构性改革
- 10
- 征服市场的人
- 28
- 以交易为生 II
- 10
- 以交易为生(原书第2版)
- 5
- 专业投机原理
- 22
- 笑傲股市
- 10
- 新金融怪杰
- 4
- 高频交易员
- 4
- 暗池
- 16
- 叛逆者
- 9
- 关于投资 关于家国
- 18
- 马克思《资本论》传
- 8
- 华尔街的扑克牌
- 3
- 中国人的气质
- 11
- 见识
- 7
- 全球科技通史
- 6
- 击败庄家
- 2
- 战胜一切市场的人
- 12
- 癫狂与恐慌
- 24
- 智能时代
- 9
- 我在美军航母上的8年
- 2
- 劳阿毛说并购
- 1
- 菜场经济学
- 2
- 异类
- 6
- 从0到1
- 2
- 在耶鲁精进
- 6
- 文明之光(第四册)
- 20
- 文明之光 (第三册)
- 12
- 文明之光(第二册)
- 12
- 文明之光(第一册)
- 10
- 戈尔康达往事
- 12
- 浪潮之巅
- 25
- 金银岛
- 1
- 贼巢
- 14
- 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
- 24
- 大学之路(套装)
- 11
- 硅谷之谜
- 15
- 摩根财团
- 46
- 数学之美
- 8
- 高盛帝国(第二版)
- 41
- 对冲基金风云录
- 19
- 富可敌国
- 21
- 说谎者的扑克牌
- 4
- 霍乱时期的爱情
- 11
- 人生的枷锁
- 15
- 五缘湾,海知道
- 4
- 升起风帆,你会看到整个世界
- 4
- 航海时代
- 1
- 美国货币史 1867—1960
- 28
- 十年轮回
- 25
- 沙丘3
- 2
- 沙丘2
- 2
- 力挽狂澜
- 17
- 沙丘
- 6
- 光荣与梦想(套装共4册)
- 35
- 亚洲教父
- 5
- 未来简史
- 3
- 与索罗斯一起走过的日子
- 1
- 股票作手杰西。李佛摩尔操盘术
- 1
- 随机漫步的傻瓜
- 2
- 投资最重要的事
- 3
- 避开股市的地雷
- 2
- The Intelligent Investor
- 5
- 迟到的间隔年
- 1
- 非理性繁荣(第二版)
- 5
- 旅行,人生最有价值的投资
- 7
- 穷查理宝典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