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晓菁对《竹林中》的笔记(1)
-
阅读笔记——芥川龙之介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一页文库”——芥川龙之介作品系列中,我买了一本《竹林中》,是64开的口袋本,共14个短篇小说,14万字,差不多一万字一篇故事,都相当好看,既有故事性,又有启迪和思考,其中我最爱《竹林中》和《俊宽》两篇小说,前者被大导演黑泽明看中,加以改编,拍摄成了不朽的电影《罗生门》,这部电影在豆瓣中排进了TOP250。它讲的是一个特别简单的故事,但是读者和观众无法勘破到底谁在撒谎,真相只有一个,但是每个人都能自圆其说,人性充满谎言。 故事是这样的—— 一个年轻的武士,还有他的十九岁的美丽妻子,妻子骑着一匹桃花马,行走在山路上,遇到大盗多襄丸,后来多襄丸被捕,妻子不知所踪,丈夫血溅竹林丢了性命。故事很简单,但是多襄丸的陈述是:他一眼看上了美丽的妻子,假借竹林中有装满古镜和宝剑的古墓,他要便宜出售,以此引诱丈夫到竹林深处,两人决斗,丈夫失败,被多襄丸绑在树上,然后他又诱骗妻子进入竹林,在丈夫的注视下糟蹋了妻子,并且要带妻子离开,妻子说:你必须杀了我丈夫!你们两个,必须活一个!多襄丸为了得到美丽的妻子,杀了丈夫,但是回头看,妻子已经不见踪影。 妻子在寺庙的陈述:前半段和大盗一样,之后她看到丈夫厌弃和憎恶的眼神,大盗已经跑走,她对丈夫说,我要杀了你,之后自杀。但是她杀了丈夫之后,又无法对自己下手,只好跑到清水寺进行忏悔。 丈夫的亡灵的陈述:前半段仍然是一样的,但是后半段明显不同,妻子要求大盗多襄丸——把我的丈夫杀掉!多襄丸不肯,对丈夫说:你要如何处理这个贱货?之后妻子逃走,大盗追赶上去,两个人都不见了踪影,丈夫捡起匕首自尽。但是,“一只我看不见的手,轻轻拔去我胸口上的匕首,同时,我嘴里又是一阵血潮喷涌。从此,我便永远沉沦在黑暗幽冥之中......” 这个故事好就好在它有一种简朴至极却又惊悚莫名的氛围,一个19岁女孩,经历厄运,这个事情我们会在社会新闻不时看到,但是,她的内心能有如此的黑暗狠毒吗?她能要求大盗(或者自己)杀害自己的丈夫?我们如何揣测一个人的内心?一个人展示在外面的阳光,和内心的阴影,到底哪一个是真哪一个是假?想到著名大导演黑泽明也和我一样沉迷并震慑于芥川龙之介这个简短的小说,我颇觉幸福,“罗生门”已经成为了一个特有词汇,借以指代在一件事情中,多方出于利己或其他原因,而提供的完全不一致的口供。比如:“这起事件陷入了罗生门。”而事实是:罗生门在生活中,简直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每个人皆因自身的出发点,有意或者无意以自有价值观勘探事物,给出理直气壮实则根本不实的判断。 这个故事写于1921年大正十年,电影拍摄于1950年,这个时候,芥川应该是已经自杀了,他只活了35岁。而我在阅读这部大名鼎鼎的短篇小说的时候,正站在距离作者写作之后100余年的时间路口,这三个时间点,被一个简朴的故事串联起来,简朴到什么程度?多年前我看过这部电影,它甚至不需要任何道具,只需要一匹马,两把刀,一把匕首,一片竹林,黑白色彩,毫不绚丽,但确是平地里起惊雷,女主面纱之下那双燃烧着的黑眸,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俊宽》是12世纪日本的和尚,他提供住所给当时的叛乱分子,虽并未参与,但仍被投入荒岛不准许返回京都的家人身边作为惩罚,但是俊宽以苦为乐,用佛家的大胸怀面对幽禁,吃的是番薯和钓来的鱼,和岛上的原住民相处和谐。俊宽的仆人追随他来到孤岛,带来了尘世的消息:夫人和爱子都已经离世(僧人可以成家),房舍被侵占,爱女寄居在姑母家。俊宽一无所有,但却坦然接受,他说的话带有一种光明普照的慈悲,越是经历人事,越是认同:“我只是孑然一身地在这座孤岛上等待至衰老......这就是我眼前的境遇。不过,忍受这种痛苦的,并不仅仅只有我一个人......即使在这粟散边土之中,和我忍受同等苦难的人也远远多于恒河沙数。” 俊宽向忠诚的仆人回溯以往,曾经迷惑于一位美丽的侍女,他期待的生活是:有鹤前侍女的陪伴,有一卷经文,足矣!在岛上的生活曾有两位同样命运的人为伴,但是这两人因为轻罪被召回,而他仍然独留孤岛,面对无边孤独。 就是这样一个毫无悬念的故事,却深深打动我,俊宽的遭遇是尘世中人的普遍遭遇,即便没有被流放孤岛,但是人与人之间的藩篱,不亚于宽阔海洋,人的个体也不亚于一座孤岛,在孤独中出生,经历过繁华,有过心魔,犯过不可饶恕错误,又在孤独中面对自身的衰老,这不是人的普遍境遇是什么?! 俊宽的故事是个真实的故事,他30多岁在孤岛去世,芥川龙之介也在30多岁离世,生如夏花,死如秋叶,是日本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