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e对《曹汝霖一生之回忆》的笔记(23)

曹汝霖一生之回忆
  • 书名: 曹汝霖一生之回忆
  • 作者: 曹汝霖
  • 页数: 491
  •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出版年: 2009-4
  • 戊戌变法回忆

    #戊戌变法#

    余在两等学堂攻读,正是维新变法之时,每日报上登载,都是变法之上谕,有废八股考试改用策论,有令各省设立学堂,有准人民上书代奏,都察院不准搁置,有设立铁路局,修造铁路,设立矿物局,准人民开采,有饬赶修芦汉粤汉各铁路,有奖励士民著译新书,保有版权,有发明新器,给予专利,有饬地方官保护商务,有饬驻外使臣保护华侨,有饬各省考选学生赴日本及欧美留学,有裁汰绿营,有八旗绿营改练新式兵操,有饬各部裁汰冗员,登进新士,每日上谕,总有数条,乃至十数条,读之令人兴奋。后又有礼部员司王照,因上书请部堂代奏,礼部堂官不与代奏,为帝所闻,竟将礼部尚侍,一律罢免,而赏王照以五品京堂。一时轰轰烈烈,士大夫均欣喜相告,以为国家有变法自强之望矣。
    引自 戊戌变法回忆

    2012-02-08 10:39:14 1回应
  • 义和团出现的原因

    #义和团#

    平心而论,拳匪这种举动,等于未开化民族,然亦有激之使然者。当时民智未开,哪知宗教信仰,愚民信教,名为吃教,且有不安分之徒,借吃教为护身符,且有犯了罪,地方官要捕他,他即诉求教士,捏造谎言,说被地方官欺负,地方官即要来捕,求教士救他。教士只要入教人多,不辨是非,即准其入教,地方官即无法拘捕。若地方官要求教士交出人犯,教士即诉之公使,公使听了教士之言,认为地方官不对。若案情大的,教士不肯交出犯人,人民起而抱不平,即闹成教案。因当时各国教士,都由各国公使保护,教民在地方上胡作非为,教士加以庇护,地方官无可如何。甚至守正不阿之地方官,受教士控诉,公使即向政府交涉,结果地方官受了处分,犯罪之莠民,反逍遥法外。且更依仗教会之势力,欺负平民,因之平民积怨渐深,不但仇教更仇洋人,好事者乘机煽动,教会遂为众矢之的。加以那时朝中顽固大臣,亦仇视洋人,太后亦不例外,借义和拳以泄忿,义和拳遂依势横行,毫无顾忌了。追原其故,由于其时罗马教廷对中国政教不分,嗣后教廷于中国分设主教,教士不由公使保护,教案即从此绝迹了。
    引自 义和团出现的原因
    2012-02-08 10:39:38 回应
  • 晚清北京拆迁

    #晚清北京#

    当时虽属专制王朝,然拆民房须给补偿,无此经费,即无法拆除,尚有恤民公道之意也。 以我所知者,英国使馆原为翰林院、兵部、工部等地,占地最大,日本使馆,原为肃亲王府及詹事府旧址,兵舍另在一处,其他不详。被占之府邸民房,政府由户部拨银四十万两以为补偿。
    引自 晚清北京拆迁
    2012-02-08 10:39:57 回应
  • 北京男色

    #北京男色#

    那时北京相公堂子,收拾雅洁,为士大夫游玩之处。余闲时亦常与二三知友,同游消遣。相公即是幼年学戏的孩子,年纪总在十三四岁,面目清秀,应酬周到。每逛一次,必须摆酒,只费八元,有八碟冷荤,颇可口,能饮者供酒无量,一面饮酒谈天,一面听曲赏花,亦觉别有风味。亦可飞笺,召他处相公来陪侍听唱,相公貌皆娟秀。亦有老板,即是师父。亦有娶妻,妻不陪客。出师后方可自立门户。出师即赎身之意,须缴一笔金钱与师父。我友冯幼伟(耿光),日本士官毕业,服务于军咨府,爱护梅兰芳。时兰芳方十二三岁,未脱稚气,然态似女子,貌亦姣好,学青衣工夫孟晋。幼伟月入银四百两,以其半助兰芳成名,始终如一。后兰芳艺术日进,于四大名旦推为旦王,幼伟与有力焉。今闻幼伟老贫于上海,赖兰芳周济维护,亦难能可贵也。 北京自赛金花因案提解回籍,南妓视为畏途。北地胭脂又不甚清洁,故南方朋友,不乐与游。后南妓亦渐渐北来,与北妓区别,名清吟小班,标榜卖艺不卖身,其实与上海风习相同,但设备去上海长三堂子远矣。嗣后上海名妓愈来愈多,北京官箴,例禁狎妓,达官们虽不敢公然逛堂子,但可召之来家,因之相公堂子,渐归淘汰。
    引自 北京男色
    2012-02-08 10:40:09 回应
  • 慈禧光绪大丧

    #慈禧光绪大丧#

    两宫发丧后,在百日内,禁止民间音乐演戏,百官丧服百日;在四十九天内,每天上午由摄政王率领各部尚侍及七品以上官员,在梓宫前上祭,地方官在万寿宫设奠,各学校亦不例外。惟有一事,觉得太具文,每次上祭,赞礼者喊了举哀,主祭者即嚎啕大哭,百官即跟了嚎啕,学校校长率领学生亦是如此。学生对两宫,未必有悲痛之感,强令嚎啕,这种具文,反有失敬意,未免滑稽。
    引自 慈禧光绪大丧
    2012-02-08 10:40:23 2回应
  • 慈禧朝廷对待咨议局

    #慈禧朝廷对待咨议局#

    后来咨议局建议太多,与地方长官渐渐有了相歧的意见。地方长官对于咨议局,已觉头痛,惟以民选之故,只好敷衍。政府亦怕民意嚣张,时以为虑。后有孙洪伊咨议员,以九年立宪期限太长,主张缩短年限,联合各省咨议局,推举孙洪伊为首代表,晋京向政府请愿,请缩短年限。政府对咨议局,本已有戒心,此次竟来干预大政,更加厌恶。答以已定年限,不能更改,且预备一切,亦非九年不成,拒绝请愿。代表等坚请说明理由,政府交由宪政编查馆提调对付。但宝瑞臣怎能对付代表,馆员又多同情于孙洪伊等。孙要见总理大臣庆亲王,庆邸向来怕见外客的人,哪肯见代表,即派员代见,更令孙代表们不满。此事症结,在代表以人民代表自视甚高,人民之意政府自应照准,在政府对人民请愿不甚重视,这是初行宪政时难免的事。闹了好久,余知政府已不满于咨议员,这样搞下去,宪政刚开始即触了礁,遂乘间向那相(桐)进言(时那为外务部尚书)。我说:这次孙洪伊的举动,却失了代表身份,人民请愿准与不准,权在政府,何能强逼。但我看来,宪法草案已成,国会已开始建筑,立宪年限即缩短几年,亦没有关系。孙洪伊是民党中最激烈分子,我知道咨议员的法政速成班,都是主张君宪的温和派为多,若使孙洪伊失意回去,向各省咨议员乱造谣言,诋毁政府,青年议员易受冲动。若被其鼓动,使温和派亦变为激烈派,于政府行宪上,大有关系,请转陈庆邸酌短几年,使得代表们有转圜余地。那相听了,亦以为然,哪知庆邸竟不赞成,谓这样搅下去,他们更加嚣张,且立宪大事何可朝令暮改,成何体统。可惜他不知立宪应尊重民意也。后来竟交警察厅劝令出京,代表不从,竟令递解回籍,遂激怒了各省咨议员,以为政府对民意机关的代表竟有压力,还讲什么民意。于是咨议局议员,经孙洪伊的鼓动,遂令各省咨议员本来主张君主立宪的亦变为排满革命的了,知识分子排满风潮,遂日益弥漫。咨议员以拥护君宪始,而以造成革命终,言之痛心。戊戌百日维新虽未成功,至今传诵,慈禧九年立宪,喧传一时,终成画饼,实因前者是有新锐之气,后者有迟暮之感耳。
    引自 慈禧朝廷对待咨议局
    2012-02-08 10:40:36 回应
  • 京张铁路路线问题

    #京张铁路路线问题#

    后来开办京张铁路(北京到张家口),不借外资,不用外人,由袁项城保举詹天佑君办理。詹君留学美国,与美国工程师金达从事铁路有年,资历很深,由袁项城委为京张铁路总工程师。詹君悉心筹划,初次测量路线,由北京经昌平直达张家口,地平费省。清廷以有碍西陵风水,令改路线,遂由居庸关八达岭前进,开山越岭,以八达岭长城下之隧道工程最为艰巨,而詹君措之裕如,惟工款则加了不少,至今青龙桥矗立之铜像即詹天佑先生也。
    引自 京张铁路路线问题
    2012-02-08 10:40:50 回应
  • 日俄霸占东三省

    #日俄霸占东三省#

    时东三省总督为锡清弼(良)。关于东省事,外部与日使交涉终无结果,电问锡督,亦不得复。外部乃派余去实地调查,先到奉天见锡总督,晤谈之下,觉此人是正派,但对付交涉既鲜经验,又无助手,年已老迈,又怕多事,听他的话,觉得可怜。他说政府派我到这里来,真是受罪,跟日本办交涉,自愧没有能力,去照会不复,派员去说,一味强硬,蛮不讲理。君来到此,好极了,可将调查情形,回去报告政府,放我回去吧,我在此实在办不了事,反倒耽误。我听了无言可答,即告辞。 杏南告我,此间人口不多,市面不大,现在日本人越来越多,市面店铺日商为多,将要喧宾夺主了,交涉之难可想而知。日本领事,蛮不讲理,去照会不理,往往自由行动,请看街上情形即可揣想而知,后我到市街看看,到处日人,大兴土木,盖造住屋,店面全是日本式,料理店兼妓馆特别多,几没有中国的面目了。杏南设宴并请日领事,日领事一种傲慢之气令人难受,故亦未往访。
    引自 日俄霸占东三省
    2012-02-08 10:41:04 回应
  • 铁路八卦

    #铁路八卦#

    安奉铁路仍是军用铁路现状,尚未修造,车轻厢小,行车常常出了轨,不以为奇。最妙者余在车中,见两猪在轨上相斗,车笛频鸣,猪仍不走。余恐出岔,岂知车仍前进,两猪未伤,车反出轨。据说此是常事,可见军用时造路之草率了。
    引自 铁路八卦
    2012-02-08 10:41:14 回应
  • 东北鼠疫

    #东北鼠疫#

    未几,东省发生鼠疫,势颇猖獗,有向南蔓延之势,死亡日以百计,且日有增加。地方官电政府,速筹办法,各使亦力请政府,赶紧设法扑灭,以免蔓延。政府以外部左丞施植之,曾任滨江道,熟悉地方情形,且与外人往来亦稔,遂派施植之(肇基)为治疫大臣。施即筹备万国治疫会议,遍邀各国专家,来华讨论扑灭办法,以伍连德博士为会长,由伍博士约集中外医家,共同讨论,亦无消灭之法。传染死亡者日多,无法棺殓,集团火葬,百姓虽反对,然舍此又无它法。美国医生,主张解剖,以验病菌之来源,卒从其议,以无主尸首,解剖化验,验出病菌,用适当方法药水,劝喻百姓预防,始渐渐扑灭。会议完后,各国专家,均由各国使馆导引观光。
    引自 东北鼠疫

    此段绝对有误,万国会议召开时,鼠疫早已扑灭。解剖尸体一事是伍连德于1910年12月做的,鼠疫于1911年3月扑灭,万国会议召开时已是4月。

    2012-02-08 10:41:25 回应
<前页 1 2 3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