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ghtsome对《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的笔记(2)

lightsome
lightsome (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

在读 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

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
  • 书名: 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
  • 作者: Bessel van der Kolk
  • 出版社: 大家出版社
  • 出版年: 2017-7-5
  • P47-48
    美國有五十萬兒童在服用抗精神病藥物。低收入戶家庭中的兒童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的機率是有私人保險的兒童的四倍,這些家庭之所以用這些藥,通常是為了讓被虐待和被忽視的孩子比較好管教。這些藥物讓孩子比較不好門、比較好管理,卻也阻礙了他們的動機、遊戲能力和好奇心,而這些一都是他們長大後,成為社會上健全又有貢獻的一員不可或缺的能力。服用這些藥物的兒童也有罹患病態肥胖及糖尿病的風險,除此之外,同時服用精神科藥物與止痛藥所導致的藥物濫用間題也日益嚴重。 然而,由於藥物的利潤驚人,重要的醫學期刊很少發表不涉及藥物治療的精神疾病研究。執業醫師如果探究其他治療方法,通常會被邊緣化為「非主流」。非藥物治療的研究也很少得到經費,除非是涉及所謂的結構化治療,病患和治療師都遵照嚴格規定的治療程序,不能按照病人的個別需求行調整。主流醫學堅决透過化學追求更好的生活,卻沒有想過我們其實可以探取藥物以外的途徑,改變人體的生理機能和内在平衡。 大腦—疾病模式忽略了四個基本事實。一·我們有能力摧毀彼此,也有能力互相療癒。恢復社交關保與社群聯結是復原的關键。二·語言籍由述我們的經驗、幫助我們下定義、找到共同的意義而賦予我們改變自己與他人的力。三·我們能夠藉著呼吸、移動和觸摸等基本活動來調節自己的生理機能,包括身體與腦部一些不受意志控制的功能。四·我們可以改變社會,創造一個兒童與成人都感到安全且生氧勃勃的環境。 當我們忽視人類這些最核心的層面時,我們就奪走了人類癒合創傷、恢復自主的能力。在治療的過程中,這些受苦者若只是患者而非參與者,那麼他們就會跟自己的環境隔離,也與内在的自我異化。
    引自 第二章 心智與腦的知識革命
    2022-12-26 16:12:02 回应
  • 第九章 與愛何干?
    負面童年經驗研究團隊的結論是:「雖然大家都知道這些適應性行為(如抽菸、喝酒、吸毒和肥胖)有害健康,但顯然每一種都很難放棄。我們很少考慮到許多長期的健康風險可能在短期對個人有益。我們一再聽到病患談起這些『健康風險』的好處,『問題其實是解方』的概念可想而知會讓許多人困惑,但確實符合一個事實:對立的力量總是在生理系統中共存…人們所看到的、呈現出來的間題,往往只是真實問題的記號,而真正的問題通常被埋藏在時間裡,被病患的羞恥和秘密蓋住,有時是被失億蓋住,也經常被臨床醫師的不安給蓋住。」
    引自 第九章 與愛何干?
    2023-01-30 17:05:42 1人喜欢 回应

lightsome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10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