銃夢 完全版 04 (1)

  • 小小孩子,大大的反抗
    如果在沙雷姆那边的不是神,只是普通的人类,那这种世界一定要改变才行! 看了电影和故事前半的时候,我一直以为这种话会从反骨的凯丽口中说出。 没想到竟然是小世美先说出来的。 “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就是反...

鲁迅全集 (94) 更多

  • 卷11〈两地书〉序言
    但一遇到推测天下大事,就不免胡涂得很,所以凡有欢欣鼓舞之词,从现在看起来,大抵成了梦呓了。 就像现在的我回看十年前的文字记录,总觉得可笑似的。
  • 卷十读毕有感
    古籍序跋集和译文序跋集。 个人对古籍兴趣不大,看的也很痛苦,鲁迅先生是提倡白话文的,甚至激进的推荐西化的,尽管现在多少被人诟病,但看到先生对古文有如此深的研究之后,我觉得先生应该是了解到了古文不利于...
  • 〈食人人种的话〉译者附记
    “得到许多苦恼者,是因为有能堪许多苦恼的力量。”但又自己加以说明云: “这话其实是不确的,虽然知道不确,却是大可作为安慰的话。”
  • 书斋生活与其危险译者附记
    作者要书斋生活者和社会接近,意在使知道“世评”,改正自己一意孤行的偏宕的思想。但我以为这意思是不完全的。第一,要先看怎样的“世评”。假如是一个腐败的社会,则从他所发生的当然只有腐败的舆论,如果引以...
  • 《出了象牙之塔》后记
    造化所赋与于人类的不调和实在还太多。这不独在肉体上而已,人能有高远美妙的理想,而人间世不能有副其万一的现实,和经历相伴,那冲突便日见其了然,所以在勇于思索的人们,五十年的中寿就恨过久,于是有急转,...
  • 始读卷十《古籍序跋集……》
    本来看鲁迅全集是为了拜读先生的小说和杂文的,但未成想全集中小说杂文仅占半数。 随着读书的深入,发现先生对于古籍、历史的研究亦颇深,我想正是因为了解了历史、研究了古籍,先生才能对国人和时事有更深的理解...
  • 读卷九《中国小说史略等》——2024.02.16
    读着好痛苦的一卷,尽管古文不是看不懂,但如此大篇幅的古文看着真是一种痛苦。 高三语文的痛苦回忆又复活了! 浮光掠影的看了一个半月才看完一本,其实没记住什么。 比较惊讶的是,原来我国明清以前的小说,并没...
  • 长汀
    瞿秋白(1899一1935),江苏常州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1927年冬至1928年春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临时书记。1931年至1933年在上海从事革命文化工作,与鲁迅结下很深的友谊。1935年2月在福建游击区被国民党逮...
  • 清末之谴责小说之二
    则摘发所谓清官者之可恨,或尤甚于赃官,言人所未尝言,虽作者亦甚自意,以为“赃官可很,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不要钱,何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杀人,...
  • 清末之谴责小说
    徐大人道,“本来多碰头是顶好的事。就是不碰头,也使得。你还是应得碰头的时候,你碰头;不必碰的时候,还是不必碰的为妙。”贾大少爷又把华黄二位的话述了一遍,徐大人道,“他两位说的话都不错。你便照他二位...
  • 清之侠义小说及公案
    其他类似《三侠五义》之书尚甚夥,通行者有《永庆升平》九十七回,为潞河郭广瑞录哈辅源演说,叙康熙帝变装私访,及除邪教,平逆匪诸案;寻有续一百回,亦贪梦道人作。又有《圣朝鼎盛万年青》八集,共七十六回,...
  • 读《唐之传奇文(下)》
    简单查了一下莺莺传的概况,没想到是一个“现实体裁”的故事。我不理解如此“始乱终弃”的故事何以被中国文人传唱百年?或者这也从中反映出人心吧!
  • 读《六朝之鬼神志怪书(上》
    “阳羡鹅笼之记”、《譬喻经》的故事、吴均记中国书生的故事……如此奇异的故事的次次改编与“引用”真是挺有意思的,尤其想了今年改编的动画《鹅》,没想到是这么古老的故事。
  • 读完卷八《集外集拾遗补编》
    主要是先生生活中随笔一写的东西,简短的信件、广告、勘误说明什么的,个人觉得,如果是研究学者的话,大概是有意义的。 恰逢毛主席诞辰130周年,有文稿出版,听到主席认为“写那么多东西,哪能篇篇重要”——这...
  • 《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 编选感想
    这是新的小说的开始时候。技术是不能和现在的好作家相比较的,但把时代记在心里,就知道那时倒很少有随随便便的作品。内容当然更和现在不同了,但奇怪的是二十年后的现在的有些作品,却仍然赶不上那时候的。众员 ...
  • 读《我的种痘》
    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想到了《朝花夕拾》,但一查之下才发现,《朝花夕拾》也不过是五年前的而已。 五十岁上下的阶段,对儿时的回忆究竟是怎样的感觉呢?我觉得怀念是肯定的。 当先生更看到制作越来越敷衍的万花...
  • “日本研究”之外
    日本人是很有值得我们效法之处的。譬如关于他的本国和东三省,他们平时就有很多的书,一但目下投机印出的书,却应除外,一关于外国的,那自然更不消说。我们自己有什么?除了墨子为飞机鼻祖,中国是四千年的古国...
  • 关于《子见南子》
    至圣孔子是我们中国“思想界的权威”,支配了数千年来的人心,并且从来没失势过。因此,才遗留下这旧礼教和封建思想! 历史是告诉我们,汉刘邦本是一员亭长,一个无赖棍徒,却一旦“贵为天子”,就会尊孔;朱元璋...
  • 关于知识阶级
    还有,中国人现在胆子格外小了,这是受了共产党的影响。人一听到俄罗斯,一看见红色,就吓得一跳;一听到新思想,一看到俄国的小说,更其害怕,对于较特别的思想,较新思想尤其丧心发抖,总要仔仔细细底想,这有...
  • 新的世故
    只要能达目的,无论什么手段都敢用,倒也还不失为一个有些豪兴的青年。然而也要有敢于坦白地说出来的勇气,至少,也要有自己心里明白的勇气,费笔费墨,费纸费寿,归根结蒂,总逃不出争夺一个《莽原》的地盘,要...
  • 随感录
    我因此以为世上固多爱国者,但也羼着些爱亡国者。爱国者虽偶然怀旧,却专重在现世以及将来。爱亡国者便只是悲叹那过去,而且称赞着所以亡的病根。其实被征服的苦痛,何止在征服者的不行仁政,和旧制度的不能保存...
  • ·第八卷  集外集拾遗补编
    美术之用,大者既得三事,而本有之目的,又在与人以享乐,则实践此目的之方术,自必在于播布。播布云者,谓不更幽秘,而传诸人间,使与国人耳目接,以发美术之真谛,起国人之美感,更以冀美术家之出世也。 当时的...
  • 路过长汀
    瞿秋白(1899一1935),江苏常州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1927年冬至1928年春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临时书记。1931年至1933年在上海从事革命文化工作,与鲁迅结下很深的友谊。1935年2月在福建游击区被国民党逮...
  • 《城与年》插图小引
    但到第二年,捷克京城的德文报上绍介《引玉集》的时候,他的名姓上面,已经加着“亡故”二字了。 我颇出于意外,又很觉得悲哀。自然,和我们的文艺有一段因缘的人的不幸,我们是要悲哀的。 就像一个远方的知己,...
  • 上海所感
    愚民的发生,是愚民政策的结果,秦始皇已经死了二千多年,看看历史,是没有再用这种政策的了,然而,那效果的遗留,却久远得多么骇人呵!
  • 诗歌之敌
    柳阴下听黄鹂鸣,我们感得天地间春气横溢,见流萤明灭于丛草里,使人顿怀秋心。然而鹂歌萤照是“为”什么呢?毫不客气,那都是所谓“不道德”的,都正在大“出风头”,希图觅得配偶。至于一切花,则简直是植物的...
  • 且介亭杂文末篇 后记
    鲁迅先生生前整理过的文章,到此为止了。 从学生时代的外国科学资料学习整理引进,到《狂人日记》的唤人觉醒,再到对民国乱香的辛辣讽刺,直到最后普罗文艺及抗日。先生的思想,我觉得称不上有所变化,他所追求的...
  • “立此存照”(四)
    这种训诫,是反问不得的。倘有不识时务者问:“如果那时并不‘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而且汉人也配享太庙,洪承畴入《贰臣传》,则将如何?”我觉得颇费唇舌。 先生的“不识时务”,不知某些“爱国的爱好历史的民...
  • “立此存照”(三)
    其实,中国人是并非“没有自知”之明的,缺点只在有些人安于“自欺”,由此并想“欺人”。譬如病人,患着浮肿,而讳疾忌医,但愿别人胡涂,误认他为肥胖。妄想既久,时而自己也觉得好像肥胖,并非浮肿;即使还是...
  • 只还记得在发热时,又曾想到欧洲人临死时,往往有一种仪式,是请别人宽恕,自己也宽恕了别人。我的怨敌可谓多矣,倘有新式的人问起我来,怎么回答呢?我想了一想,决定的是: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 每...
  • 半夏小集
    这是明亡后的事情。 凡活着的,有些出于心服,多数是被压服的。但活得最舒服横恣的是汉奸;而活得最清高,被人尊敬的,是痛骂汉奸的逸民。后来自己寿终林下,儿子已不妨应试去了,而且各有个好父亲。至于默默抗战...
  • 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
    否则,抓到一面旗帜,就自以为出人头地,摆出奴隶总管的架子,以鸣鞭为唯一的业绩——是无药可医,于中国也不但毫无用处,而且还有害处的。 有些道路,本来是正确的,但最先找到他的人是错误的,可能就会毁了一个...
  • 且介亭杂文二集 后记
    为了存货活,1935年的中国文坛屈辱的接受了所谓的“审查”,这审查,没有规则,没有依据随心所欲,甚至有比例指标。 然而中国人的“审查”并不是终点,《闲话皇帝》事件,又把中国文坛打回到了“查禁”的时代,之...
  • 七论“文人相轻”——两伤
    至于文人,则不但要以热烈的憎,向“异己”者进攻,还得以热烈的憎,向“死的说教者”抗战。在现在这“可怜”的时代,能杀才能生,能憎才能爱,能生与爱,才能文 我觉得当今的网络舆论与那个年代的文坛之争有很多...
  • 论毛笔之类
    闲人不要紧,一忙,就觉得无论如何,总是墨水和钢笔便当了。 不论是提倡罗马音汉语,韩还是这里支持的钢笔书写,先生的目的只是为了提高全民文化水平,降低学习门槛,让更多的人能够学习得到知识。 我想到台湾地...
  • 论“人言可畏”
    “人言可畏”是电影明星阮玲玉自杀之后,发见于她的遗书中的话。这哄动一时的事件,经过了一通空论,已经渐渐冷落了,只要《玲玉香消记》一停演,就如去年的艾霞自杀事件一样,完全烟消火灭。她们的死,不过像在...
  • 什么是“讽刺”
    如果貌似讽刺的作品,而毫无善意,也毫无热情,只使读者觉得一切世事,一无足取,也一无可为,那就并非讽刺了,这便是所谓“冷嘲”。 冷嘲,可能是清醒的人对于这个世界最绝望的思考。
  • 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总而言之,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是那些权势者或想做权势者们的圣人,和一般的民众并无什么关系。 我想起来近些年来某些地方越发腐朽的“尊孔”、“复古”的礼节,义正言辞的说自己是“文化传统”...
  • 答《戏》周刊编者信
    所以对于同一刊物上的任何作者,都没有表示调和与否的意思;但倘有同一营垒中人,化了装从背后给我一刀,则我的对于他的憎恶和鄙视,是在明显的敌人之上的。 鲁迅先生大概致死都不能释怀被战友捅刀子的事情,可就...
  • 拿破仑与隋那
    杀人者在毁坏世界,救人者在修补它,而炮灰资格的诸公,却总在恭维杀人者。 这看法倘不改变,我想,世界是还要毁坏,人们也还要吃苦的。 嗯,可悲的是,现在的世界,还是如此。
  • 随便翻翻
    这样就成了习惯,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叶内容,到得现在,还是如此,不用心,不费力,往往在作文或看非看不可的书籍之后,觉得疲劳的时候,也拿这玩意来作消遣了,...
  • “以眼还眼”
    群众的力量究竟是什么? 是盲从的追随者?还是无情的看客? 可能二者都不是,亦或者皆有。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想起来这句中国的古话,可能是一个颇为合适的比喻了吧!
  • 答曹聚仁先生信
    先生的汉语拉丁化,现在看来,可能是被某些人视为卖国的行为,但我觉得如果放在百年前那个时代,为了提高人民群众识字,是一个激进但合理的想法。 这从而让我想到了建国后在我党带领下人民群众识字率的提高,可以...
  • 隔膜
    鲁迅先生在这里讲了一个可笑的文字狱里的故事——“一才子挡御驾显文采欲皇帝点姻缘,不料获罪遭发配”。 所谓隔膜,在那个年代可能并不像我们现在的隔膜这般浅淡,在皇帝看来,平民可能与家畜无异,想要用你时,...
  • 看图识字
    然而我们是忘却了自己曾为孩子时候的情形了,将他们看作一个蠢才,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即使因为时势所趋,只得施一点所谓教育,也以为只要付给蠢才去教就足够。于是他们长大起来,就真的成了蠢才,和我们一样了。 ...
  • 儒术
    “儒者之泽深且远”,即小见大,我们由此可以明白“儒术”,知道“儒效”了。 先生对于儒家思想,多是持批判态度的。我也觉得儒家思想没什么可取之处,中国人的很多陈旧思想——男尊女卑、重文轻武、尊官鄙商——...
  • 读书忌
    我想,如果看过这样的文章,想像过这样的情景,又没有完全忘记,那么,虽是中郎的《广庄》或《瓶史》,也断不能洗清积愤的,而且还要增加愤怒。因为这实在比中郎时代的他们互相标榜还要坏,他们还没有经历过扬州...
  • 中秋二愿
    一愿:从此不再胡乱和别人去攀亲。 二愿:从此眼光离开脐下三寸。 2023年,依旧有此二愿,呵呵。
  • 安贫乐道法
    一种是教人对于职业要发生兴趣,一有兴趣,就无论什么事,都乐此不倦了。当然,言之成理的,但到底须是轻松一点的职业。且不说掘煤,挑粪那些事,就是上海工厂里做工至少每天十点的工人,到晚快边就一定筋疲力倦...
  • 算账
    我也并非不知道灾害不过暂时,如果没有记录,到明年就会大家不提起,然而光荣的事业却是永久的。但是,不知怎地,我虽然并非犹太人,却总有些喜欢讲损益,想大家来算一算向来没有人提起过的这一笔账。一而且,现...
  • “彻底”的底子
    弄文艺的人,如果遇见这样的大人物而不能撕掉他的鬼脸,那么,文艺不但不会前进,并且只会萎缩,终于被他消灭的。切实的文艺家必须认清这一种“彻底”论者的真面目! 古来圣贤皆苦恼,唯有杠精笑嘻嘻。撕下杠精虚...
  • 朋友
    暴露者揭发种种隐秘,自以为有益于人们,然而无聊的人,为消遣无聊计,是甘于受欺,并且安于自欺的,否则就更无聊赖。因为这,所以使戏法长存于天地之间,也所以使暴露幽暗不但为欺人者所深恶,亦且为被欺者所深...
  • 洋服的没落
    造化赋给我们的腰和脖子,本是可以弯曲的,弯腰曲背,在中国是一种常态,逆来尚须顺受,顺来自然更当顺受了。所以我们是最能研究人体,顺其自然而用之的人民。脖子最细,发明了砍头;膝关节能弯,发明了下跪;臀...
  • 小童挡驾
    他总要“以己之心,度人之心”,度了之后,便将这心硬塞在别人的腔子里,装作不是自己的,而说别人的心没有他的干净。
  • 运命
    “安贫”诚然是天下太平的要道,但倘使无法指定究竟的运命,总不能令人死心塌地。 给我一个让我安贫的理由?不劳者中饱私囊,掌权者只手遮天——这样的民国,怎能让人“安贫”?
  • 过年
    古埃及的奴隶们,有时也会冷然一笑。这是蔑视一切的笑。不懂得这笑的意义者,只有主子和自安于奴才生活,而劳作较少,并且失了悲愤的奴才。 古埃及如此,民国如此,996亦如此。
  • 准风月谈 后记
    今年三月间,才想付印,做了一篇序,慢慢的排,校,不觉又过了半年,回想离停笔的时候,已是一年有余了,时光真是飞快,但我所怕的,倒是我的杂文还好像说着现在或甚而至于明年。 我想,先生如果知道他的杂文甚至...
  • 喝茶
    感觉的细腻和锐敏,较之麻木,那当然算是进步的,然以有助于生命的进化为限。如界不相干,甚而至于有得,那餐是进化中的病态,不久就要收梢。我们试将享清福,抱秋心的雅人,和破衣粗食的粗人一比较,就明白究竟...
  • 四库全书珍本
    即使在中国,恐怕生意也还是“珍本”好。因为这可以做摆饰,而“善本”却不过能合于实用。能买这样的书的,决非穷猎大也可想,则买去之后,必将供在客厅上也亦可知。这类的买主,会买一个商周的古鼎,摆起来;不...
  • 透底
    例如只会“辱骂”“恐吓”甚至于“判决”,而不肯具体地切实地运用科学所求得的公式,去解释每天的新的事实,新的现象,而只抄一通公式,往一切事实上乱凑,这也是一种八股。即使明明是你理直,也会弄得读者疑心...
  • 最艺术的国家
    我们中国的最伟大最永久,而且最普遍的“艺术”是男人扮女人。这艺术的可贵,是在于两面光,或谓之“中庸”一男人看见“扮女人”,女人看见“男人扮”。表面上是中性,骨子里当然还是男的。然而如果不扮,还成艺...
  • 文人无文
    但由这一篇文章,我可实在得了很大的益处。就是:凡有指摘社会全体的症结的文字,论者往往谓之“骂人”。先前我是很以为奇的。至今才知道一部分人们的意见,是认为这类文章,决不含自己在内,因为如果兼包自己,...
  • 从幽默到正经
    但人类究竟不能这么沉静,当大敌压境之际,手无寸铁,杀不得敌人,而心里却总是愤怒的,于是他就不免寻求敌人的替代。这时候,笑嘻嘻的可就遭殃了,因为他这时便被叫作:“陈叔宝全无心肝” 每每遇到中日韩矛盾,...
  • 关于妇女解放
    拿一匹小鸟关在笼中,或给站在竿子上,地位好像改变了,其实还只是一样的在给别人做玩意,一饮一啄,都听命于别人。俗语说:“受人一饭,听人使唤”,就是这。所以一切女子,倘不得到和男子同等的经济权,我以为...
  • 癸丑书帐
    本年共购书三百十元又二角二分,每月平匀约二十五元八角五分,起孟及乔峰所买英文图籍尚不在内。去年每月可二十元五角五分,今年又加增五分之一矣。十二月册一日灯下记。 鲁迅先生的书也是没少买啊……
  • 以脚报国
    留学生大多数是家里有钱,或由政府派遣,为的是将来给家族或国家增光,贫穷和受不到教育的女人怎么能同日而语。
  • 沉滓的泛起
    那是连病夫也立刻可以当兵,警犬也将帮同爱国,在爱国文艺家的指导之下,真是大可乐观,要“灭此朝食”了。只可惜不必是文学青年,就是文学小囡囡,也会觉得逐段看去,即使不称为“广告”的,也都不过是出卖旧货...
  • “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
    然而,梁实秋却来说教一所谓‘正当的生活斗争手段’。‘一个无产者假如他是有出息的,只消辛辛苦苦诚诚实实的工作一生(!),多少必定可以得到相当的资产。'那末,这样一来,资本家更能够安稳的加紧其榨取的手段...
  • 日记 1913.3
    鲁迅先生月俸240元,一本《筆耕園》35元……应该是奢侈品了……
  • “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
    我隐约觉得,时代是轮回的,将近百年之后的现在,又有人如梁实秋一般以高傲的态度对待广大人民群众,只不过以前是在纸上,现在是在网上。 同时,我也自省我曾经或者现在也在不经意间对于一些人的表现出了轻视的想...
  • 铲共大观
    我临末还要揭出一点黑暗,是我们中国现在(现在!不是超时代的)的民众,其实还不很管什么党,只要看“头”和“女尸”。只要有,无论谁的都有人看,拳匪之乱,清末党狱,民二,去年和今年,在这短短的二十年中,...
  • 太平歌诀
    那小巧的机灵和这厚重的麻木相撞,便使革命文学家不敢正视社会现象,变成婆婆妈妈,欢迎喜鹊,憎厌枭鸣,只检一点吉样之兆来陶醉自已,于是就算超出了时代。 不论是那时,还是现在,有些人总喜欢只看好的不看坏的...
  • 通信
    先生,我也劝你暂时玩玩罢,随便弄一点糊口之计,不过我并不希望你永久“没落”,有能改革之处,还是随时可以顺手改革的,无论大小。我也一定遵命,不但“歇歇”,而且玩玩。但这也并非因为你的警告,实在是原有...
  • “醉眼”中的朦胧
    对于革命文学的批判,鲁迅先生真是看的透彻——一群连革命都不知其意的人,宗教狂热似的“革命”、“革命”、还是“革命”……,矛盾的话语,封魔的思想,他们并不是真正的“革命者”,只是见人就咬的疯狗…… 鲁...
  • 所谓的“大内档案”
    中国公共的东西,实在不容易保存。如果当局者是外行,他便将东西糟完,倘是内行,他便将东西偷完。而其实也并不单是对于书籍或古董。
  • 再谈香港
    香港虽只一岛,却活画着中国许多地方现在和将来的小照:中央几位洋主子,手下是若干颂德的“高等华人”和一伙作张的奴气同胞。此外即全是默默吃苦的“土人”,能耐的死在洋场上,耐不住的逃入深山中,苗瑶是我们...
  • 反“漫谈”
    对“教育当局”谈教育的根本误点,是在将这四个字的力点看错了:以为他要来办“教育”。其实不然,大抵是来做“当局”的。 哦!原来他的“做官课程表”上,有一项是“看条陈”的。因为要“看”,所以要“条陈”。...
  • 学界的三魂 注3
    汉朝选用人材的制度中,有推举“孝子”和“廉士”做官的办法,因此社会上产生了许多虚伪矫情的事情。《太平御览》卷四一一引刘向《孝子图》记郭巨埋儿的事说:“郭巨,河内温人。甚富,父没,分财二千万为两,分...
  • 学界的三魂
    中国人的官瘾实在深,汉重孝廉而有埋儿刻木,宋重理学而有高帽破靴,清重帖括而有“且夫”“然则”。总而言之:那魂灵就在做官,一行官势,摆官腔,打官话。顶着一个皇帝做傀儡,得罪了官就是得罪了皇帝,于是那...
  • 忽然想到 关于考古
    考到鲁迅先生对当时考古、保古的文章,想到了2022年社会上关于“中医”的复杂讨论。 对于古老的文化,我们是否要“原封不动”的保留? 如果说否,那她所代表的,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根基是否需要一同消除?这是都...
  • 通讯
    遇见强者,不敢反抗,便以“中庸”这些话来粉饰,聊以自慰。所以中国人倘有权力,看见别人奈何他不得,或者有“多数”作他护符的时候,多是凶残横恣,宛然一个暴君,做事并不中庸;待到满口“中庸”时,乃是势力...
  • 五猖会
    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鲁迅先生所批判的这种孩子背书的教育历经百年依然存在,而且看样子将...
  • 祝福
    祥林嫂的不幸是复杂的,是当时国人的一个代表,不幸的是,她至今也代表着很多国人的处境,并且这种处境,我没有看到有何处路。 她有着淳朴、勤劳的品质,有着为自己抗争的意识,但缺乏抗争到底的决心,当时她无法...
  • 社戏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
  • 孔乙己
    有几回,邻舍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
  • 暴君的臣民
    暴君治下的臣民,大抵比暴君更暴;暴君的暴政,时常还不能餍足暴君治下的臣民的欲望。 暴君的臣民,只愿暴政暴在他人的头上,他却看着高兴拿“残酷”做娱乐,拿“他人的苦”做赏玩,做慰安。 我们有时候会安慰自...
  • 恨恨而死
    中国现在的人心中,不平和愤恨的分子太多了。不平还是改造的引线,但必须先改造了自己,再改造社会,改造世界;万不可单是不平。至于愤恨,却几乎全无用处。 同理,中国现在的网民中,不平和愤恨的喷子太多了。不...
  • 《热风》三十八
    他们自己毫无特别才能,可以夸示于人,所以把这国拿来做个影子:他们把国里的习惯制度抬得很高,赞美的了不得;他们的国粹,既然这样有荣光,他们自然也有荣光了!倘若遇见攻击,他们也不必自去应战,因为这种蹲...
  • 《热风》题记
    这正是我所悲哀的。我以为凡对于时弊的攻击,文字须与时弊同时灭亡,因为这正如白血轮之酿成疮疖一般,倘非自身也被排除,则当它的生命的存留中,也即证明着病菌尚在。 我想,鲁迅先生那个年代的人,可能最大的愿...
  • 灯下漫笔
    自然,也不满于现在的,但是,无须反顾,因为前面还有道路在。而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 看镜有感
    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
  • 未有天才之前
    抬出祖宗来说法,那自然是极威严的,然而我总不信在旧马褂未曾洗净叠好之前,便不能做一件新马褂。 我们和古董商人谈天,他自然总称赞他的古董如何好,然而他决不痛骂画家,农夫,工匠等类,说是忘记了祖宗:他实...
  • 娜拉走后怎样
    因为如果是一匹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猎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倘使已经关得麻痹了翅子,忘却了飞翔,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还有一条,就是饿死了,但饿死已经离开了生活,更无...
  •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所以食欲是保存自己,保存现在生命的事;性欲是保存后裔,保存永久生命的事。饮食并非罪恶,并非不净;性交...

雪山飞狐 (3)

  • 白马啸西风
    很短,但是很有意味的一篇小说。 这里没有射雕神雕那样理想的爱情,只有远离江湖还依然存在的仇、情、爱、恨。 这并不是一个让人觉得快乐的故事,但我觉得却是一个很难忘的故事。 最后金庸先生用《可兰经》讲述了...
  • 鸳鸯刀
    短小的故事,应该算是喜剧吧,有趣,但感觉有些平平,相较于金庸之前的那种大世界观,有些过于狭小了,感觉更像是古龙的长度,但有没有古龙短篇故事的那种飘逸。
  • 《雪山飞狐》
    就光是《雪山飞狐》而言,感觉还好,金庸先生在后记中也说了,雪山飞狐是先于《飞狐外传》的,因此对于胡斐的两段旧情不必多说。 个人感觉,《雪山飞狐》比起胡苗二人的决战,更喜欢众人被困雪山之上的“暴风雪山...

怪盜千面人!! [完全版] (2)

  • Event 9 喜欢,不喜欢
    恋爱这种东西到头来只不过是一厢情愿,即使认为双方心意相通。但也只是认为而已,可是呢恋爱就是这样才有趣。
  • EVENT 8 圣诞之心
    在上天堂之前,会想起你们长年积累的“感情”,觉得即使「重来一次」也不错的话,那或许就是「永恒」了吧! 很喜欢CLAMP阿姨们的一些台词,可能多年之后看这种台词会觉得有些做作,有些羞耻,但我觉得至少年少时,...

舞‧舞‧舞(下) (5)

  • 时间=腐败?好像意外的正确呐!
    时间这东西就跟腐败一样,预想不到的东西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改变,谁也不知道。
  • 没有选择的世界
    工作永远都不会结束,只能全部丢掉不管啊。而且,如果这样的话,我一定会被永远赶出这个世界。没错,永远哦。而且,同时,正如以前说过的那样,我会失去我太太,永远的。 工作后才明白的道理,赚钱越来越多,工作...
  • 对于警察的理解
    从夏威夷回来后遇到了“文学”。 不同于在警局的“审讯”,这一次的文学态度还是很客气的,作为读者的我甚至对其还有了一些好感。 完全不同于,工作室的无赖恶毒形象,工作时间外的文学还是挺通情达理的,我觉得...
  • 翻译错误
    不太理解新版的操作,竟然把旧版改错了?
  • 由一些废话所联想的
    所以人平常就应该不至于后悔的去对待别人。公平,而且尽可能诚恳的,如果不做这努力,等到人死了,才简单的哭着后悔的人,我个人并不喜欢。 很有道理,但我觉得也算是废话…… 我觉得跟风重要的还得是执行吧,毕...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34 35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