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瞰对《幸福的都市栖居》的笔记(1)

蒋瞰
蒋瞰 (山居普陀)

读过 幸福的都市栖居

幸福的都市栖居
  • 书名: 幸福的都市栖居
  • 作者: [加]查尔斯·蒙哥马利
  • 副标题: 设计与邻人,让生活更快乐
  • 页数: 376
  • 出版社: 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 2021-1
  • 1

    幸福的表现“——我们需要走路,就像鸟需要飞一样。我们需要他人的陪伴。我们需要美。我们需要接触大自然。最重要的是,不被排斥、孤立。我们还需要感到一定程度的平等。”

    出色的公共空间能把原本不起眼的人行道、公园、自行车道和公共汽车都陡然被提升到精神层面,使之不间断地提供幸福,近似于幸福本身。

    和宏大的城市公路扩建计划相比,波哥大市长佩尼亚洛萨将预算投入到数百英里的自行车道、崭新的公园、步行广场、图书馆、学校及日托中心的建设中。提高汽油税,禁止开车通勤每周超过3次。

    将郊区购物中心的黑色屋顶变成了小型聚会区。

    集市、广场,是荣光闪耀之所,同时也夹杂着市井的脏乱。

    雅典集市建于雅典中心,追求良好生活的希腊哲学源于此地。四周建有神庙、纪念碑、法庭和政府议事厅。集市是真正的公共场所,商品和观念在这里都自由地交换。

    广场,为欢聚而生的设计,

    参与城邦公共生活的邀请函

    【城市&乡村】罗马最伟大的诗人贺拉斯:幸福之人无忧无虑,以祖先之法劳作;儿子在父亲的田里赶着自己的耕牛,无债一身轻。

    他畅想过回归简单的农耕生活,贵族精英们退回到位于乡村或那不勒斯湾的别墅,为20世纪的蜂巢埋下了伏笔。

    埃布内泽·霍华德设计出了田园城市网络,通过一条宽绿带将它们与伦敦分隔开来。

    在美国,私家车带人们逃离中心城市,赖特“广亩城市”,市民将开车获取进行生产、销售、个人发展以及休闲娱乐的必需品,离家仅几分钟车程。

    1、街区要有自然植物。沃克斯霍尔园林“宏伟步道”,启蒙运动时期伦敦首屈一指的休闲园林,门票价亲民——现在大多数公园都是免费的。

    2、街区要有不同外立面。扬·盖尔发现,如果外墙各具特色,有很多开口,每栋建筑都有密集的功能,人们就会放慢脚步,也更常停留,在生动活泼的墙下更有可能驻足打电话。

    3、街区要有不同类型的小店,拯救小生意,也就是拯救人类尺度的街区。纽约市在喧闹的阿姆斯特丹大道和哥伦布大道上,占地宽度超15米的建筑至少有两家非居住用店面,并设透明外墙。百老汇大街上的银行,门脸将被限制在8米之内,此类举措的部分初衷是阻止大型全国零售企业和银行吞噬掉夫妻店——社区性格的塑造者。社区议员盖尔·布鲁尔曾对《纽约时报》表示,药店、鞋店之类的小店铺对我们来说无比重要。

    4、经过设计三角效应:公用电话亭、垃圾桶、长椅,或者允许街头艺人在一段台阶附近表演。贝聿铭玻璃金字塔,让生活速度、熟悉程度各不相同的人在这里相遇,将那些由大理石、混凝土、水和玻璃组成的景观转变为社交环境。

    5、停车场社交。城市限速,车位价格惊人,如果不买车位,可以购买一份村边绿地p185。停车场到家门口的距离远,街头就越有生机。

    独立郊区住宅设计,是开发商一次具有创新精神的大胆尝试。私人土地上的独立单户住宅为住户保护隐私,提供舒适宁静享受。这和雅典人对于优秀城市的概念差不多,但创造了财富。人们从城市迁往郊区的独立住宅,购置家具家电,汽车在曾经交通不畅的目的地间来回穿梭。——安吉五峰山

    妙在中道 如果你已经花了很多力气去寻找一些地方,可以平衡我们私、自然、欢聚和便利这四种互相竞争的需求,那么你最终会发现,它们是介于垂直城市和水平城市之间的混合体。 麦克道尔和他的邻居们在地表之上的第三层楼找到了丰富且彼此关怀的生活,同样,世界各城市也提供了各自的幸福空间惊喜方案,有的通过设计,有的则全系意外。在哥本哈根,建筑师比亚克・英厄尔斯( Bjark Ingels)试图将郊区和城区的特点融入一座建筑之中,这就是英厄尔斯的“山居”,它由80套公寓顺坡势而上堆叠而成,共11层,每套公寓都带一片宽敞的露台,底层是一片社区停车场。每家每户都拥有一片朝南的私人“后院”,既可以在这个少山的国家欣赏难得的山色,所处地区的人口密度又足以支持不错的交通设施幸福的都市栖居
    引自 6. 如何更亲近 112

    最好的自己绝非热带草原景观或高速路上的茕茕孑立,而是活跃在组织、团队、群落里的身影。人人心中都住着一位亨利·列斐伏尔所说的“城市居民”,或是马克·莱克曼所说的“村民”。

    志愿者联盟系 这种操作模式非常简。N街共享家的成员每月支付35美元可能公共房,但它仍属沃尔夫和克劳德所有。有人轮流在大为几ナ位居做饭,有人喜欢自己在家做饭、用餐,还有人两种方尝试。一些人集资买了个按摩浴缸,邻居们只要支付很少的费用可共享,当然也有人不喜欢和一群人一起泡热水澡。成员可以对自院子任意处置,但也都愿意维护穿过院子的公共小路 这是一种独特的市场型共享模式,人人皆可在自己认为合适的时候自主选择参与多深或者退开多远,合则聚,不合则散。 6。如何更亲近
    引自 6. 如何更亲近 112

    但城市有它自己的魅力,“挑战性繁荣”

    愿意在纽约这样的大城市追逐梦想,即便周围满是尘土、噪声和乱还要承受大市的生活成本,即便他们本可享受更宽的房屋更长的休息时间和更短的通勤。这也是为什么吕夫在她位于华盛顿州卡斯岛的家中赏了几天海岸风光和温和空气之后,迫不及待地回到实验室里的原因,即使那时威斯康星大学已经被暴雪袭击。 城市不仅是个储存快乐的仓库,同时也是我们奋斗的战场,我们生活的舞台。城市可以增强或削弱我们应对日常挑战的能力,可以取我们的自主权利,抑或让我们自由成长。城市可以为我们提引。也可以用数铁手牵制我们每天前进的步伐。城市建筑与城市系中含的信息创造的可以是掌控感,也可以是无助感。不应用优劣因素去衡量一座城市是否优秀,还应衡量城市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意义。
    引自 1. 幸福市长 1

    建筑与工作场合的密度、混合布局,街道和公园的规模,公交车的发车频次,道路上的行进速度,大道社区与城市其他区域、特别是附近闹市的关系,构成了一套塑造生活的系统。

    把家具拖上街,开展社区无车日,拆除每户院子间的篱笆,将停车位改成微型公园,还是趁着夜色四处种花种草,活动人都在拿回市的设计权和属于他们的未来。他们正在证明,坚持和想象可以打破旧的城市操作系统。
    引自 结语:起点 330
    这就是照亮通往率福都市之路的真相。我们不必等别人行动。当我们选择自己要如何生活、在哪儿生活的时候,当我们彼此靠近了点的时候,当我们决定放慢出行速度的时候,当我们选择不再对城市和他人感到恐惧的时候,当我们在个人生活中追求幸福都市并推动域市与我们一同改变的时候,当我们要活出自己的新天地的时候,我们都是在为幸福都市添砖加瓦。
    引自 结语:起点 330

    ——人的主观能动性,那些创造自己生活的人的理论依据

    #街区更新#要等政府?企业?规划师?有钱人?不,我们觉得,靠自己就行,因为我们是城市居民,是这座城市的管家和业,拥有参与塑造其未来的自然权利,无论你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如果我们想拥有幸福的街区,就会创造真正适合自己生活的、胜过规划师硬塞给我们的那种。

    每个人都有自己理想中的社区,有人迫切希望重新找回那几近无形的归属感,有人想为孩子创造更安全的环境,有人试图拯救地球,还有人想要更多、更合意的居住和出行自由。这些都是朴素的愿望,不需要神经科学、行为经济学和建筑学的背书,同时也证明幸福都市革命从家门口就可以开始。改变城市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

    开阔的视野:瞭望;也想感到安全:庇护

    四种竞争关系:隐私、自然、欢聚、便利

    温哥华街巷改造,将后巷车库改造成小型居所。还能让房主有机会招待亲戚或接收租客,又不至太过打扰自己隐私。

    包容性区划:新开发项目必须拿出20%的土地建设经济适用房。

    发现与路人聊天最多的居民是这样的:前院与马路的距离近到让他们能与人交谈,又远得让他们从容不迫退回屋里。这个完美的交际距离是3.25米。

    我非常敬仰的丹麦建筑师扬·盖尔,他最初的街区改造全部基于观察:“我每周二和六都去(新的斯特拉耶步行街)坐坐,无论晴天、下雨还是融雪难行,我要去看那里的冬夏、昼夜、忙闲之日都在发生什么。当时的想法是研究在一天、一周和一年的周期里,城市的节律会怎样变化。我想尽力让公众看到每个人对城市形制会怎样反应,这样我们就可以进一步讨论城市形制与生活的相互作用。”城市每添一张长椅,盖尔都去数数过来坐的人有多少。长椅能道出很多事情。一张面朝来往行人的长椅,使用率是一张面朝花坛的长椅的10倍。他还发现,比起看花儿、时髦的东西,人们对看别人做事兴趣更大。他判断“最吸引人、最引人驻足观望的,永远是其他的人。人的活动就是城市最大的吸引力。”

    斯特拉耶街附近有一个格洛布略泽广场,无论冬夏,广场上都能看到人们在喝咖啡。哥本哈根的冬天十分寒冷,风从北海吹来,带来一波波雨水、雨夹雪和雪暴,虚弱的阳光在下班还早时就会消失。但依然能看到人们在广场上裹着羊毛毯、戳饮小杯浓缩。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大多数人都愿意被看到,而不是挪去一旁,他们似乎更喜欢摩肩接踵的感觉,尽管我们可能并不像真的彼此建立起什么联系。

    “社区”一词被越来越多地指使用同一种媒体或碰巧喜欢同一种产品的一群人,成员在现实生活中是否认识完全不重要。

    现代城市和富裕经济体创生了一种社交赤字。

    罗宾·邓巴研究表明:我们多数人可以维系150个熟人,但真正可以依靠的好友,通常只有6-12人。

    交通,不仅仅是科技或经济问题,还关乎文化、心理以及众人极为丰富的偏好。

    城市交通应该是多样化的——布里顿喜欢从卢森堡公园附近的美艳花圃开启他的巴黎漫步之旅,那里地上铺的是灰白色砾石,他隔着棕色休闲皮鞋的鞋底也能感受到。布里顿看向一片草地,他曾悄悄将母亲的骨灰葬在那里。他的一位邻居只愿意开车,不愿意走路。另一位喜欢直奔地铁站。还有一位把一辆铁架自行车扛到街上,但骑之前总会先推着车走上一个街区。每一段旅途,每一种旨趣都是独特的。这勾画了社会和城市的本质状况,布里顿表示。我们的真实偏好比城市规划者眼中的独特的多。

    旧模式:你坐在车里,堵在路上;开车兜几个小时,就为找一个停车位,收入的1/5给了车——公园作为目的地,开车特地过去,却找不到车位,是谁的悖论?

    八达通、通游卡Navigo,纵然贫穷,你也能方便地通行巴黎,甚至还能一路跑去郊区找工作。

    公共交通,要解决无所事事的等车时间,如果公交车保证每15分钟一班的频率,就能让出行者相对轻松,离经济学家描述的“理性且信息充分的行动者”更近了些。

    有效速度,即忠实可靠的出行时间评估,不但要包括行程时间,还必须包括为支付车款而多花的工作时间,还要负担汽油、贷款、停车、维修、过路、配件、保养以及折旧等隐性成本。

    公共自行车的原理:1、单车不为竞速设计,形制厚重结识;2、明亮的颜色,更容易找到,也能让司机注意到骑车的人;3、骑借来的车的人可能更小心,降低了事故发生率。

    庭院式道路区的重要规则:1、司机不享有平等权利,而是这里的客人,依法要把路权让给自行车和行人。2、在这里任何人不许超过可感安全速度,即快走的速度。

    案例:安心之城豪腾。“小家伙们回家,一条马路也不用过。”

    豪腾曾是一座小村庄,村子中间是一座14世纪的教堂。当地议会采取了一个彻底颠覆城市观念的计划。新的设计包含两套独立的交通网。社区是骨干网,由线性的公园和小径组成,专供自行车和行人。第二条交通网为汽车而建,尽其所能避免了阻碍。分享路段中,汽车必须跟在一群老年骑车人后面一寸寸挪动。

    临时探索-快闪-行为艺术-一次创意

    纽约中央广场,障碍物,充分体验米尔格拉姆的“超负荷理论”:对旁边的人,你不是选择无视,就是与他们暗暗较劲。你如果是游客,一旦完成必要的拍照任务,就会尽自己所能逃离人群。

    2021-11-13 17:47:41 1人喜欢 回应

蒋瞰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126条 )

童年美术馆
1
往复书简:初恋与不伦
2
住宅读本
1
猫鱼
1
神游
1
中国书法通识
1
父母的觉醒
1
老派少女购物路线
1
与瓦尔泽一起散步
1
与塞涅卡共进早餐
1
和伊壁鸠鲁一起旅行
1
结婚由我
1
瓦尔登湖
1
你一生的故事
1
阅读的方法
1
布雷顿角的叹息
1
陪花再坐一会儿
1
地方创生
1
当世界变成辣椒(修订版)
1
妈妈的“战争”
1
物外04:每个人都需要归属之地
1
到灯塔去,到小岛去
1
冬牧场
1
骑鲸之旅
1
新田园主义概论与田园综合体实践
1
社区营造工作指南
1
游戏力
1
生活即变化
1
中国游记
1
匿名的风景
1
再见,“暴脾气”小孩!
1
智慧妈妈的聊天魔法
1
你是世上最好的妈妈
1
父女对话
1
我们现在如何做父母
1
妈妈是什么
1
成为母亲
1
日日滋养:365天爱自己的生活良方
1
隔代不隔爱
1
生活即教育
1
在爱里相遇:让我们持续为做一个好大人而努力
1
铃木大拙说禅
1
尘世的梦浮桥(精装典藏版)
1
东京一年
2
大家01·中日之间
1
瓶史 瓶花谱 瓶花三说
1
妈妈天生了不起
1
夜晚的潜水艇
1
春山
1
回忆,扑克牌
1
纵身入山海
1
彩虹到来时
1
故道白云
1
单读·十周年特辑
1
东方草木之美
1
全球蔬菜纪行
1
雷峰塔
1
说部之乱
1
小山河
1
普陀山建筑艺术与宗教文化
1
樱花乱
1
唯有孤独恒常如新
1
为食物辩护
1
知日·便利店全解读
1
夏日会在晚餐后
1
下一代书店
1
茑屋经营哲学
1
日本,隐逸的日常
1
生活的比喻
1
轻言细语 山川与大地
1
侠隐
1
生吞
1
姑获鸟之夏
1
与疲惫生活的正面交锋
1
故宫的风花雪月
2
不畅销小说写作指南
1
厨房
1
在另一个宇宙的1003天
1
剪刀替针做媒人
1
曾经深爱过
1
百年好合
1
石榴图
1
美食家
1
蜜糖只有你
1
巨婴国
1
窃美记
1
也斯看香港
1
华丽人生
1
料理小说俱乐部
2
我自己的陌生人
1
苏州水八仙
1
万物皆有欢喜处
1
知日·日本禅
1
知日·了不起的推理
1
知日·铁道
1
很高兴见到你
1
失恋33天
1
日本味道
1
知日·森女
1
日和手帖001:我们终究是一个人
1
瓦尔登湖
1
一个村庄里的中国
1
一切有情,依食而住
1
春在绿芜中
1
未央歌
1
我讲个笑话,你可别哭啊
1
山居岁月
1
新参者
1
解忧杂货店
1
时光不老,我们不散
1
有味
1
台北人
1
地址:威尼斯
1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
2
哥伦比亚的倒影
2
了不起的盖茨比
1
七十年代
1
空间在时间里流淌
1
怪诞心理学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