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塔罗冥想 (46) 更多
-
P797-799
那麼「復活」背後的真諦究竞是什麼?以下的寓言故事可以幫助我們暸解它: 有一群人站在一名病患的床邊,就他的病情和未來提供了許多意見。其中一人說:「他並沒有生病,他只是表現本然状態,所以是正常的。」另一... -
P469
實修的隱修之道——如同基督密契主羲一樣——是建立在確信之上的,也就是要把意志置於思維和想像之上。它的實修目標是要讓思維和想像隨著意志一起領受上界的啟示,以下是達成的方式: 以「道德邏輯」(moral logi... -
P465-466
隱修之道的實修方式就是訓練思維和想像追隨意志的腳步,持之以恒地深思默觀塔羅的象徵系統。這些象徵系統能夠在意志順服於上界的啟示時,讓思維和想像繼繽發揮作用。如此,靈魂不但能獲得上界啟示带來的信心,還... -
P364-365
我們的心告訴自己:充滿著智慧、美與善的奇妙宇宙正在受苦。它生病了。這個偉大的有機體不可能是從病態中誕生出來的,而是應該源自於完美的健全状態。智慧、美與善本是它的搖籃,可是它卻生病了。陸地和行星變得... -
P296-297
基督信仰史是藉由永恒智慧的不断重生而形成的歷史。它使我們瞭解了愛的魔法能夠讓逝去的東西再現。柏拉圖主義因而獲得永生一這必須歸功於耶穌基督,他「就是復活,就是生命」(《約翰福音》第11章,第25節)。亞... -
P863
「愚人」要教導的就是如何超越理智的求知慾,以便得到「愛」所帶來的高層智慧。這涉及的其寶是意識的轉化與蜕變,神智學所調的將「小未那識」(lesser manas)轉成「大未那識」(greater manas)(覺識),或是人... -
P199
真正的愛就是徹底去感受一件事物的真實性。愛唤醒我們去認識自己、他人、世界以及上主的真實性,然而我們並不像愛自己一樣地愛著其他生命,因為對我們來說,它們就是不夠真實。 世上有兩種方式可以讓我們脱離「我... -
P236-237
在此我們可以思索一下,把高層我視為神,或是認為自己已經發展出這種境界,會引發哪些心理問題。 榮格在無意識領域探索了佛洛伊德的性理論以及阿德勒的權力意志理論,然後又在臨床經驗和心理治療中發現了一個靈界... -
P103-104
耶稣治好了許多患病、患疫症和邪靈附身的人,並且使許多瞎眼的重見光明。於是他回答约翰的門徒說:「你們回去,把所看見所聽到的報告約翰,就是瞎眼的看見,跛脚的行走,麻疯的潔淨,耳聋的聽見,死人復活,窮人... -
P629-630
積極的禁慾主義要對抗的並不是色身,而是靈魂裡的邪惡種子,目的是要跟神重新融為一體。舉個例子,泰莉莎·紐曼幾十年來都是靠著每日一小片聖餅維生,她這麼做並不是為了對抗或厭惡肉身,而是因為她真的可以靠這... -
P750-751
有兩種人是我幾乎完全无法交流的:我指的不是那些在智力领域裡熱情地提出肯定或否定言論的人,而是那些「心理學解説者」(psychologiser)和「真理解説者」(spiritualiser)——他們通常會表現出有容乃大的態度。事... -
P727-728
聲稱人可以超越智力是徒劳無益的說法,因為你怎可能不透過智力來達成這一點?在意識裡,凡清晰的部分皆屬智力的範疇。人一直無法跳脫自己的想法。你可以說智力雖然擁有進展的能力,可以越来越清晰地看到更多的束... -
P722-723
宇宙被造以前,道已經存在。道舆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在太初,道就典上帝同在。上帝藉著它制造萬有;在整個創造中,沒有一樣不是藉著它造的。道便是生命的根源,這生命把光賜給了人類。(約翰福音 1: 1-4) 聖... -
P292-294
隱修士們一致認同耶穌基督在人類靈性史上的卓越表現與使命。對他們而言,那酥基督與其他靈性導師(克里希那〔Krishna】、佛陀、摩西、奥菲斯〔Orpheus〕等等)的關係,如同太陽與星星的關係。他們認為隱修之道有... -
P743-744
總之我必須說明,隱修之道最重要的精神,就是向所有人以及所有事物學習的渴望與能力,而「我懂得更多」的態度則是它的棺材。 「我懂得更多」意味著依照僵固的法則,對過往的努力與成果做出粗略的結論,導致智力陷... -
P736-737
良知赋予了智力如外境一樣寬廣的內在世界,因此智力可以同時朝兩個方向推進,可以透過感官往外發展,或是藉由良知往内拓展。良知是一扇門,一扇合宜又有效的門。通過它進入的内境和感官經驗到的外境同樣寬廣,但... -
P430-431
基督隱修之道之所以成為鮮活的傅統——超過三十個世紀——必須歸功於「孝敬父母」這則聖訓。此聖訓為它带來了長壽,如同「要孝敬父母,好使你在我要賜給你的土地土享長壽」(出埃及記20: 12)所允諾的一樣。隱修士... -
P398-399
墮落的本性也具有内建的神秘本質一集體覺知(「水流」)與集體反應(「活物」)。約翰《啟示錄》再次地揭示了這一點·以下是《啟示錄》對其根源的描述: 那條蛇在女人背後,徙口中噴出一股洪水要把她沖走。可是,... -
P317-318
只要抱持信仰,憑著一粒芥子的信心也可移山:此處的信仰指的是不是對某種教條的信念?還是對某位證人或證詞的權威性毫不懷疑?……亦或是一種與悲觀相左的樂觀態度?簡單地説,是否只要心無懷疑就能「天下無難事... -
P38-40
把工作(或任務)轉化為遊截,乃「永存的寧靜」在内心建立起來所得到的成效。透過「永存的寧靜」,你仿佛能吸進一種非常親密的氣息。這氣息的甜美與清新聖化了你的工作,將工作轉變成一種玩樂。「永存的寧靜」不... -
P38
不用力的專注——默觀變得像呼吸或心跳一樣自然,沒有任何壓仰的成分——是一種平靜無波的意識状態,伴随而來的是神經與肌肉的徹底放鬆。處在這種状態下,所有的慾望、執著、想像、記憶和妄念全都止息了。我們可... -
P427-428
有義務為西方世界帶來靈性春天的並不是學者或實驗家,而是那些渴望活出深刻生命、深化思想、感受、意志的人。為了這件事發生,思想必須變成冥想,感受必須變成默觀,意志必須變成自制。唯有如此,人才能開鑿出生... -
P396
神不僅藉由神學和哲學、簡明的祈禱文、儀式和冥想主導著世界,更透過人類對正義、真理與美的渴望以及善行、讚美和敬重他人的表現引領著世界……是的,整個宇宙都充滿著一種内建的宗教。聖徒和詩人們有感而發地説... -
P435-436
十誡的意義遠遠超越日常的道德規範。顯教與密教的進階修行都視其為心靈保健方式及其開花結果的基本條件。我將它們整理成以下幾點(參照《出埃及記》第20章·第1-17節): 1. 順服活生生的神(「我以外,不可敬拜... -
P432
任何一種活躍的精神傅統,都應該對自己的原始動力、理念本質、實踐方式和目標守貞。换言之,只有對自己的有效因(effective cause)、形式因(formal cause)、物質因material cause)及决定因(final cause)忠... -
P419-420
最後是權力……許多哲學和心理學派都主張追求「權力」是人類行為的最高目標。按他們的說法,人類只渴望權力;宗教、科學和藝術不過是達成此目標的不同方式罷了。 的確,沒有人褐望變得無力。我們崇尚十字架,是因... -
P418-419
讓我們思考一下縱慾享樂的意思。我們都知道某些哲學和心理學派將「追求快樂」定義為人類行為——包括道德行為在內——的最終因。依照他們的説法,人不會有任何行動的意願,除非可能得到某種實質或虛幻的快樂。 何... -
P416-418
懷疑、縱慾和權力一共同形成了誘惑所使用的「完整伎倆」。 首先要探討的是懷疑——它就是分裂和對立的根源,也是疾病的源頭。如同智力因懷疑而面臨相左的立場,導致它分裂弱化成不能做决定的無能状態,肉體的疾病... -
P413
隱修之道是孤獨私密的,它帶來的屬靈體驗使人領悟到羅馬天主教會其實是一所基督教真理的保管處。人越是自由地追尋基督信仰的真理,就越接近教會。總有一天他會無可避免地體認到,教會驚人且正確地反映著其所傅播... -
P404-405
若想深入於「力量」卡的奥義,必須先理解和分辨蛇的本質與聖母的本質有何不同。前者是藉由摩擦作用產生對立的力量,後者則是藉由調解或融合作用產生和諧一致的力量。 利益與權利的衝突引發的戰爭也會釋放出巨大的... -
P286-288
我們隱修士是研究神如何在「世間」顯化的神學家,詮釋《聖經》的神學家則是透過揭露神來榮耀神的修士。宇宙不但具有物質性還富有靈性,《聖經》也不是「失效的律法」而是具有深奥内涵的經典。無數世紀以來,隱修... -
P276-277
「希臘人」(追求智慧的族群)或「猶太人」(渴望奇蹟的族群)卻無法理解這個戰勝無間地獄的「福音」。理解它的只有基督徒。「希臘人」拒絕接受無間地獄的概念,他們認為它與良善全能的上主是不可能並存的。「猶... -
P273-274
太陽照在好人身上也照在壞人身上,但只有打開暗室的窗戶,光線才能照入室内。陽光絕不是我們創造出來或努力得來的,它是神賜予的禮物,不過窗戶必須打開陽光才能照進室内,如同必須睜開眼睛才能看見光一樣。若想... -
P911-912
守貞之心追求的是真理,而非靈感带來的快感;守貞之愛追求的則是融合,而非這類經驗帶來的歡快。因此守貞之心是清醒的,它不允許自己被「偷來的水」冲走,即便那水十分甘甜。 神貧之心也拒絕喝下「偷來的水」,因... -
P896
善如果失去了美,會固化成法則和規範,變成了責任與義務;美脱離了善,則會弱化成享樂主義,背離了責任與義務。這兩種情况都是善與美分家的結果,在道德、宗教或藝術的領域情況皆然。守法的道德主義和膚淺的純美... -
P677-679
「渾身是泥的老蛇」和「神聖的液體」確實都在人類的血脈裡不停地流動著。 這是不是一種二元論?蛇的毒液和聖母的淚水真的永遠流淌於生命之河中嗎? 是,但也不是。對當下的行為和意志而言,答案是肯定的;對未來... -
P68-69
選擇存在的人會渴望進入真實的存在,選擇爱的人則會渴望得到愛。人只可能發現自已所追尋的東西。追尋「純然存在」的人将會體驗到生命的寧靜,但由於純然的存在不可能有兩種(聖馬丁的「違反法則的雙重性」),也... -
P150-151
無論個人的解釋是什麼,事實就是事實,而且必須在相關領域裡深入探索後,才能知道最深的真相是什麼。隱修士會依照個人天命、為理解真相而尋求廣泛的知識,但隱修哲學並不是人所能汲取的知識總結。它是藉由象徵系... -
P134-135
其實上主創造的一切存有都是自由的。從道德和靈性的角度來看,自由與存在是同義詞。缺少了自由,就不可能擁有道德的選擇權,如此一來,不自由的靈魂勢必無法為自己而存在,只會成為自由真實的屬靈存有的一部分。... -
P128
有人説:「大自然的空寂令人顫慄」,與此相對的靈性真相則是:「神性的盈满令人敬畏」。我們必須在内心創造出自然的空寂,這必須透過棄權來達成,如此神性才能自由展現。山上寶訓(《馬太福音》第5章,第3-12節)... -
P178-181
人究竟是如何得到五傷的? 世上只有一種得到五傷的方式。無論是出自本能或源自於知識,每一位密修者、密契主義者、理想主義者、靈性追尋者以及善良人士,都是藉由它而得到五傷的。不論在歐洲或亞洲、今日或二十世... -
P118-119
如同眾所皆知的,宗教生活不可能免除墮落,當它停止在密契體驗中尋根、被靈知啟發、被神聖魔法激勵,便可能逐漸堕落·缺乏密契體驗的火苗會熄滅,缺乏靈知的光輝會變得暗淡,缺乏神聖魔法的能量則顯得欲振乏力。... -
P364
我們的心告訴自己:充满著智慧、美與善的奇妙宇宙正在受苦。它生病了。這個偉大的有機體不可能是從病態中餐生出來的,而是應該源自於完美的健全状態。智慧、美與善本是它的搖篮,可是它卻生病了。陛地和行星變得... -
P878-879
按照這個路數我們總結出以下的概迹: 由於此議題涉及的是啟示與知識、靈性與理性的融合,所以跟阿凡達與佛陀的結合有關。換言之,印度教徒期盼的迦爾吉阿凡達和佛教徒期待的未來佛,將會統整地示現在同一個人身上... -
P78-79
當一種體驗或知識拓展到極致時,會變成一種意識或激發出特别的領悟。人若是敢於追求神的本體,便可能出現密契體驗意識或「屬靈的觸動」。如果他還想理解生命的內涵及意義,則會發展出靈知意識。若想進一步地應用... -
第11封信 力量 / P419-420
“真正的力量看起來永遠是無力的,這是因為它源自於某種精神上的折磨(被釘在十字架上)。反之,假的力量則是將別人釘上十字架,因為除了犧牲他人之外沒有任何方法能增強力量。獨裁者只有在地盤內的獨立聲音都變...

以人为中心心理咨询实践 (1)
-
P41-42
如果一种健康关系的标志是心理咨询师无意于控制来访者向“好的”方向发展,那么另一个标志就是他准备好了被一位显然有所计划的来访者所操纵,甚至有时是驾驭。回顾一下,以人为中心的心理咨询师对人性有一种基本...

调适性领导力 (2)
-
第5章 对调适性挑战进行诊断
如何知道你和你的团队正面临调适性挑战呢?注意两种调适性挑战特有的信号:重复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以及对权威的持续依赖。 失败的循环 在面对调适性挑战时,领导者最常见的失败是来自试图运用技术性的方法来处理... -
第一部分:引言
本书的内容是关于可能性的。这里指的不是做白日梦、痴心妄想的那一类可能性,而是关于卷起衣袖、乐观的、实际的、生起勇气的,以及取得显著进展的那一类可能性。领导变革需要天赋与努力。我们在本书中介绍了许多...

自体心理学导论 (1)
-
P40-41
科胡特阐述的三种自体客体需要:镜映需要、理想化需要和另我或孪生需要。理论上可以假设有更多的自体客体需要,这取决于理论家的人性观和发展观。 科胡特之后的自体心理学理论家已经提出其他的自体-客体需要。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