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汐读过的书/政治(9)

1-9 / 9
  • 穿越百年中东

    郭建龙 / 中信出版社 / 2016-1 / CNY 58.00
    2021-10-24 读过

    4.5|阅读这本书源于前段时间美国从阿富汗撤兵的事件引起我对于中东历史的好奇,这些国家、地名、宗教派别大多名字熟悉但其中的关联并不了解。这本书算是给我扫盲了。由于对历史了解的匮乏,导致书看很慢,笔记倒是做了不少。总体来讲,奥斯曼解体后,西方国家因利益人为给中东划分国界成为这百年来冲突的起始,渴望统一的愿景、宗教的冲突、政权的争夺、独裁与民主的争执、国际社会的介入,一步一步将这片土地分裂成碎片,格局混乱,即便怀抱着好的愿望,在贫困、绝望、歧视与教育缺失的土壤,孕育出的却是可怕的结果。不确定是否作者参杂了个人观点在此,至少从书中看,西方社会是过于天真,低估了中东局势的复杂性与人性的复杂性,回过头来才惊觉,强扭的瓜竟会成为炸弹。可惜了普通平民,在强硬的历史车轮下存活真不容易。

  • 毛泽东选集 第一卷

    毛泽东 / 人民出版社 / 1991-6 / 40.00元
    2021-07-26 读过

    复习考研政治的时候才体会到他的伟大以及老马理论的价值,但所接触的内容不外乎教材上的那些。看毛选会更加体会到称呼其为伟大的战略家、军事家毫不夸张,他是马克思理论在中国的最佳实践者,理论吃透,应用灵活,不论是研究敌我关系,还是党内矛盾,或者人民矛盾,各方面都能看到理论的影子,也能看到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掌握全局信息,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了各阶段变化着的主要矛盾,并且一心为人民,这对最后的胜利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书一上来就是各整个社会各阶层各种矛盾的分析,很绝;最后是实践论和矛盾论,可谓揉碎了在讲。

  • 爱与战争的日日夜夜

    [乌拉圭] 爱德华多·加莱亚诺 / 汪天艾 / 百花文艺出版社 / 2016-1 / 38.00
    2021-01-24 读过

    “机器教人如何接受恐怖,就像接受冬天的寒冷。” 对拉丁美洲的历史知之甚少,而这本书不是历史的解说,而是记忆的铺陈,因此难窥全貌。但尽管如此,这本书让人感到了扎扎实实的悲伤,对暴力与战争的悲伤,以及对深陷其中的孤勇的悲伤。独裁、恐怖主义、枪弹、失踪、囚禁、流亡……书中大部分的事件可以用这些词汇来勾勒,但在小部分关于孩子、童年、亲友相聚的片段,却异常温柔,在阴影的笼罩之下,这种温柔读起来尤为感伤。这本书是在微博上看到书评之后种草的,时隔很长时间终于读完了,而原博也找不到了,博主ID也忘记了……本书作者另一本书《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刚到手,择日也读了吧。

  • 美丽新世界

    [英] 阿道司·赫胥黎 / 王波 / 重庆出版社 / 2005-6 / 20.00元
    2016-09-01 读过

    拖了两年终于看了。这里提到一个我一直想不明白的问题,人被“设置条件”而幸福的幸福,真的有意义吗,又真的没有吗?

  • 动物庄园

    (英)乔治·奥威尔 / 张毅 高孝先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00-08 / 18.00
    2014-09-20 读过

    很好的一本书,到处充满了暗喻讽刺。本书写于1943-1944年,却神奇地反映了当今社会的面貌。你可以说,历史是相似的,又或者说,整个世界都暗藏着某种规律,如果,你能把握,或许可以避开原本可能的走向,反之,则是一步步走入剧本绘制的样子。群众太容易被利用了,而且还不自知,所以有时候,群体思维并不见得比个人思维要水平高一些,强权者往往利用了人们的如此心理,来达到他们自己的目的。小说后面,强权者一次次地破坏规定,变成原本他们想要推翻的样子,却还有一番道貌岸然地借口,看着真够讽刺的。

  • 中古中国门阀大族的消亡

    [美] 谭凯 (Nicolas Tackett) / 胡耀飞、谢宇荣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17-4 / 59.00
    2019-07-27 读过

    3.5 吧。作者的主要观点都总结在结语中了,正文的逻辑是,通过对墓志铭的研究论述了中古大族的家族构成,他们通过婚姻和父子链组合了庞大的社会网络,家族姓氏和社会网络给他们带来了政治上的权威性,这些人大部分群居在两京及附近,而少有地方财产。安史之乱、藩镇制度、科举制度并不是瓦解旧门阀的根本原因,而黄巢之乱是。他们没有统治经验和理论基础,更像是作乱屠杀,而非建立新王朝。从黄巢之乱起,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整个帝国都不断遭受着叛乱和杀戮,旧时精英家族被屠杀,幸存者再也构不成有影响力的社会网络。加上新精英往往来自于地方或藩镇,更加崇尚贤能统治,家族声望的影响大大减弱。这本书论述是挺详细,然而可读性一般,更像是一份研究,有论点有论据,但是论据讲解得有点流水账嫌疑,不那么生动有趣。

  • 档案 : 一部个人史

    [英] 蒂莫西·加顿艾什 / 汪仲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15-9 / 58.00元
    2017-03-12 读过

    以史为鉴 | 一个现实的“1984”。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一些人因为类似的成长背景(深受纳粹主义影响,缺失父亲的不幸童年,GAB的引导),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信仰,成年后从事着秘密工作。而这一工作的重要目的是维持一个独裁政权执政的持续性。他们不断发展线民,监视可疑人员的一举一动。他们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做的不对的地方,即使在GAB解散以后。他们招揽的线民可能是被监视人的同事、邻居、朋友,甚至是是家人。当东西德统一之后,独裁瓦解,秘密档案可供查询,这给民众带来的可能是大舒一口气的放心,更或者是亲友反目与进一步伤害。不只是对被监视者,就线民而言,一旦过去的身份曝光,他或多或少地将面临一些损害。线民被“招安”的原因,或者同样是童年缺失,或者是对强权对被贴上嫌疑人的标签的恐惧,甚至仅仅是出国的机会…写不完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钱穆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2001 / 12.00元
    2015-02-21 读过

    从来对历史政治不太了解,读完此书,倒是对中国传统政治有了不同往常的认识,很涨见识。书中大致从政府组织、人才选举、经济赋税、兵役等几个方面阐述汉唐宋明清的政治体制,很好的一点是作者会分析某种制度之所以会产生的原因。作者有一个思想贯穿始终,那就是一切制度都是因当时具体情况而产生的,自有其利弊得失,不能仅从现在的角度来评判,且也没有永远合适的制度,历久则弊生,是很自然的事情。另外有些观点还可以探讨,也可能是我没能理解吧。

  • 一九八四

    [英] 乔治·奥威尔 / 刘绍铭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 2013-1 / 32.00元
    2014-10-06 读过

    果然和《娱乐至死》描述的是两种世界,也可以说是《动物庄园》的细节化+升级版。小说里是个极端集权独裁的社会,无处不在的电幕监视着人们的行为,思想警察扫描着人们的思想,老大哥永远是正确的,犯错的人是会被蒸发的,历史是可以从文字上改变的,人们是可以被双重思想洗脑的,也要有新的语言,这样人们连犯错的词汇都不会有,人们不需要有思想和知识,生活条件也不能太好,这样人们就不会有心思去理会政权了…这一切都是为了控制,为了权力。这部小说简直是一个正常人如何被折磨洗脑而成为专制统治者期待的麻木不仁的拥护者的历程展现,很可怕。有些极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