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声乐对《以色列》的笔记(8)

以色列
  • 书名: 以色列
  • 作者: [以]丹尼尔·戈迪斯
  • 副标题: 一个民族的重生
  • 页数: 509
  •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 2018-9
  • 第一章 诗歌和政治:犹太民族寻找家园

    距离罗马毁灭第二圣殿、驱逐犹地亚犹太人已过去将近两千年。1897年8月,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再次汇集在一起,试图重新成为历史的主人。响应赫茨尔的号召,犹太人结束了一千多年来在世界各地相互隔绝的状态,第一次像古犹太民族那样声称:作为一个统一的民族,他们要做世界历史舞台上的主人,而非看客。

    2022-01-17 10:40:44 回应
  • 第二章 故土某处

    以色列地从一开始就是犹太民族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描述犹太民族诞生时,圣经写道:“耶和华对亚伯拉罕说:‘你要离开本地……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亚伯拉罕听从了上帝的话,不久耶和华又对他说:“我要把这块地赐给你的后裔。”所以,在犹太人故事一开始就出现了“应许之地”这一概念。

    《创世记》之后是《出埃及记》,这时,亚伯拉罕的后人不再只是一个家族,而成为一个民族。他们被称为以色列人(Israelites)。他们受困于埃及,沦为法老的奴隶。摩西带领犹太人挣脱枷锁,离开埃及。

    《托拉》接下来叙述了古以色列人回到应许之地走过的漫长道路,圣经说他们在沙漠中走了40年,其间经历了饥渴、战争、怀疑甚至叛乱。圣经中关于建立民族家园还表达了一个观点:即使回到了故土,留在故土也很难。圣经记载,这块土地不但已被7个不同的民族占据,还面临外部威胁。这里战乱不断,以色列人尝试过的几种政治领导模式相继失败。为了留下而进行的长期征战让以色列人精疲力竭,最后,12个支派一致要求推选一名国王来领导整个民族。以色列人的第一位国王扫罗性格上有严重缺陷,很快被年轻的大卫取代。虽然大卫也有缺陷(比如他有时很无情),但在圣经中他不但有远见、有能力,还非常虔诚;作为领袖,他被描绘得近乎完美,一个有血有肉的凡人能达到的极致莫过于此。

    大卫将王国交给了儿子所罗门。公元前10世纪,所罗门在耶路撒冷建立第一圣殿,这成为以色列人宗教生活的中心。以色列人在这里祭祀,每年三次来到这里朝圣。耶路撒冷和圣殿实际上成了以色列人的首都。(圣殿山不仅成为犹太人的圣地,因为第一圣殿和第二圣殿都位于此,还是基督徒和穆斯林的圣地。对于基督徒而言,耶稣在这里布道,反对圣殿中的腐败,并驱赶兑换银钱之人。对于穆斯林而言,穆罕默德在此登霄,为纪念这一事件,公元691—692年他们在此修建了阿克萨清真寺和金顶清真寺。)

    公元前928年,统一王国分裂成两个相互间经常发生冲突的王国,北部的以色列王国和南部的犹大王国。北部王国深受权力斗争之苦,在不到两百年的时间里经历了19个王朝。更糟糕的是,两个独立王国之间还经常发生战争。

    公元前733年到公元前732年,亚述国王吞并加利利和外约旦地区后,驱逐了大量当地居民,开创了中东大规模驱逐人口的先河,这一策略一直沿用至今。

    公元前598年巴比伦人入侵犹大王国,杀掉国王,将圣殿洗劫一空,大约一万人沦为奴隶。后来,新的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再次带兵入侵。这一次,为了根除犹太人造反的可能性,巴比伦人不但采用驱逐的老办法,还摧毁了犹太人在以色列地的精神中心:公元前586年,所罗门圣殿被一场大火夷为平地。

    和以色列王国一样,犹大王国也不复存在,犹太人独立的历史告一段落,流散巴比伦的历史开始。从那以后,犹太民族再也没有作为一个统一整体生活在以色列地。

    公元前539年战胜巴比伦的波斯王居鲁士让流散在外的犹太人回到故土重建圣殿。波斯帝国衰落后,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此地。公元前164年,马卡比家族的一群犹太人发动反对希腊人的起义,推翻了希腊人的统治,400多年来犹太人第一次在以色列地建立起一个独立的犹太国。每年的光明节(Hanukkah),犹太人都会庆祝这次伟大的胜利。犹太人的独立只持续了大约一个世纪,之后犹地亚成为罗马帝国的附庸国。公元6年,罗马人开始直接统治犹地亚,结束了犹太人对主权抱有的幻想。公元135年,罗马军队消灭了这里的残余势力,平息了长达三年的起义。犹地亚第三次陷落。犹太人的主权再次结束。这一次,犹太人没有在70年后卷土重来,也没有在60年后再次发动起义。这一次,是彻底完了。

    在接下来的两千年(确切说是1762年),犹太人一直没有获得过政治自治权,他们生活在其他民族的统治下,有时受到礼遇,有时备受欺凌。这一时期犹太人几乎没有认真尝试过恢复政治主权,直到1897年西奥多·赫茨尔在巴塞尔组织第一届犹太复国主义者代表大会。赫茨尔呼吁犹太人恢复古代以色列的辉煌,结束漫长的、腐蚀人心的流散。犹太人不应该继续生活在异国他乡,看着别人的脸色过日子,而应该把历史掌握在自己手中。

    2022-01-17 11:03:49 回应
  • 第四章 梦想实现的曙光

    很多新移民对于创造犹太模式的社会主义理想社会充满热情,但也有人非常怀念欧洲的城市生活。少部分人住进已有的阿拉伯城市,但那里的居民区中东特色过于强烈,和他们已经习惯的欧洲生活完全不同。面对这个问题,约60位谦逊的专业人士决定在雅法北部建立第一个“犹太郊区”。不同于古老的港口城市雅法,他们希望建造“一个‘干净、漂亮和健康的地方’。如果从欧洲的隔都跑出来再住进中东的隔都,那似乎不对劲,简直有点‘反犹太复国主义’了”。1909年,特拉维夫诞生。

    特拉维夫最终成了“第一座说希伯来语的城市”,现在听起来平淡无奇。但任何地方的任何一座城市能够成为“说希伯来语的城市”,其实都是有时激进的犹太复国主义革命的副产品,也是第二次阿利亚中充满理想主义热情的移民的功劳。

    2022-01-17 11:06:38 回应
  • 第五章 《贝尔福宣言》:英帝国支持犹太国

    哈伊姆·魏茨曼后来成为以色列第一任总统,1874年出生于平斯克附近的一个叫作莫塔尔(Motal)的村庄(位于今天的白俄罗斯,当时属于俄国)。和许多犹太复国主义领导人一样,他也成长于俄国传统犹太家庭,后来被欧洲的知识界所吸引。1916年,魏茨曼成为英国海军实验室主任,因工作从曼彻斯特搬到伦敦。他在研究中发展了丙酮的制造方法,丙酮是海军使用的无烟炸药的关键成分。这一发现为英国在战争中取胜做出了重大贡献,魏茨曼因此受到广泛赞誉,他也得以用自己的新地位来接近英国权要。

    1917年11月2日,贝尔福(时任英国外交大臣)给沃尔特·罗斯柴尔德勋爵写了这封信(即《贝尔福宣言》)。劳合·乔治(1916年当选英国首相)曾在回忆录中写道,《贝尔福宣言》是对魏茨曼“在丙酮制造上所做的重要工作的奖励”。

    距离赫茨尔1897年在巴塞尔建立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仅20年,全世界最大的帝国就承认并开始支持这一运动,还承诺尽力促成此目标的实现。如果赫茨尔没有在13年前去世,这个消息一定会让他感到震惊。

    虽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但1917年的《贝尔福宣言》是一份非常模糊的文件,它说要“建立一个犹太人的民族家园”,但并没有提到犹太国,没有提供建立“民族家园”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更没有解释犹太人建立“民族家园”如何能不侵犯“巴勒斯坦现有的非犹太社团的公民权利和宗教权利”。宣言没有提供任何地图或定义来界定“巴勒斯坦”的范围。最后,这份文件没有提到的事实是,在宣言发表时巴勒斯坦仍在奥斯曼帝国控制下。虽然英国人有信心很快能控制这里,但当时他们根本就拿不出巴勒斯坦。

    1920年4月,在意大利的小镇圣雷莫(SanRemo)会议上,英国、法国、意大利和日本商讨如何瓜分奥斯曼帝国的领土,他们没有画出具体的地图,而是就总体原则达成一致意见。与会代表承认了1917年的《贝尔福宣言》,将其写入会议决议,还正式将巴勒斯坦交给英国进行委任统治。

    犹太人要在巴勒斯坦建立民族家园不再只是英国人的政策,而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共同立场。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对此非常愤慨,他们用暴力回应,这种反应模式后来频繁出现。

    1921年,《贝尔福宣言》发表刚过去四年,将宣言写入决议的圣雷莫会议结束刚过去一年,被任命为殖民地大臣的温斯顿·丘吉尔在没有和犹太复国主义者盟友商量的情况下,重新绘制了中东地图。他在本属于巴勒斯坦的约旦河东岸成立了一个新的国家——外约旦(后来称为约旦)。面对《贝尔福宣言》和圣雷莫会议取得的成果,犹太复国主义者们认为委任统治地的版图就是未来犹太国的版图,但突然间四分之三的领土被生生拿走,犹太国的面积将远远小于他们先前的预期。他们当时不知道,未来以色列的领土还会继续缩小。

    2022-01-17 11:17:40 回应
  • 第六章 无处可去,即使能离开

    为了探索长期解决方案,英国政府成立巴勒斯坦皇家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威廉·罗伯特·韦尔斯利·皮尔勋爵负责,所以也称为皮尔委员会),调查巴勒斯坦局势,提出解决方案。

    1936年11月,皮尔委员会到达巴勒斯坦,他们调查了这一区域,广泛听取了犹太和阿拉伯代表的意见。1937年7月7日,该委员会发布了一份404页的调查报告,提出了解决计划,其中还包括详细地图(《贝尔福宣言》不包括地图)。皮尔委员会建议,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存在根本利益上的冲突,双方声称对同一块土地拥有权利,两个民族共同治理这片土地的可能性很小,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分治。

    皮尔是第一个提出将巴勒斯坦一分为二的人。报告建议,犹太人获得从北部罗什哈尼卡拉(RoshHanikrah)到南部贝尔图维亚(Be'erTuvia)的滨海平原、加利利地区、耶斯列谷地和约旦河谷地,除了耶路撒冷和伯利恒仍然由委任统治政府控制,剩下区域都归阿拉伯人。这一方案让巴勒斯坦成立的阿拉伯国和外约旦连在一起。委员会还呼吁这两个地区的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进行人口转移,从而将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社团分离。许多年后,人口转移仍然是该地区极具争议的问题。

    二战期间,“圣路易斯”号、“大西洋”号和“斯特鲁马”号三艘船的遭遇让人们清醒地认识到一点:犹太人无处逃离,赫茨尔梦想的和贝尔福承诺的犹太国对犹太人而言变得比任何时候都重要。

    2022-01-17 12:12:55 回应
  • 第七章 伊休夫抵抗英国统治,阿拉伯人反对分治决议

    1946年7月22日,大卫王酒店定期会收到装满牛奶的大锡罐。7个装满TNT炸药的大牛奶罐被放置在建筑中的关键部位。许多人当场死亡,几十人被掩埋在废墟下。这次袭击导致91人死亡,其中28人为英国人,42人为阿拉伯人,17人为犹太人,包括一名执行爆炸任务的伊尔贡成员(备注:这就是恐怖分子)。死者中还有两个美国人、一个俄国人和一个希腊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让英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不得不减少海外开支。1947年,印度获得独立,在中东,维持委任统治的成本也变得越来越高。英国有大约10万军队驻扎在巴勒斯坦(占英帝国总军力的十分之一),当地军人和居民的比例是1∶18。1946年7月大卫王酒店爆炸案过去之后6个月,英国于1947年1月22日宣布将巴勒斯坦的命运和建立犹太国事宜交给联合国。

    1947年5月15日,联合国成立巴勒斯坦问题特别委员会(UNSCOP)。该委员会由11个国家的代表组成,主要负责完成英国人未能完成的任务:寻求巴勒斯坦问题的解决方案。阿拉伯人立即宣布,他们将抵制联合国巴勒斯坦问题特别委员会的一切会议和讨论。

    1947年9月1日,联合国巴勒斯坦问题特别委员会成员正式提交了一份巴以分治的建议书。根据这份文件,耶路撒冷仍然由国际共管;皮尔委员会报告将20%的巴勒斯坦划分给犹太人,80%划分给阿拉伯人。联合国巴勒斯坦问题特别委员会成员则将55%的巴勒斯坦划分给犹太人,阿拉伯人只得到45%。虽然犹太人区域大多为沙漠,但该方案无疑更有利于犹太人,而对阿拉伯人来说是挫败。然而,最让犹太人担心的是拟建的两个国家的人口平衡问题。在联合国巴勒斯坦问题特别委员会成员建议成立犹太国的地区,犹太人的人数为49.8万,阿拉伯人数为40.7万。在拟定建立阿拉伯国的地区,阿拉伯人数为72.5万,犹太人数只有1万。考虑到阿拉伯人的出生率远高于犹太人,周边国家的阿拉伯人也可能进入即将成立的阿拉伯国,犹太人担心一旦阿拉伯人接受这一计划,在一代人时间内,整个巴勒斯坦区都将成为阿拉伯人的地盘。但就像当年皮尔委员会的结局一样,犹太代办处接受了联合国巴勒斯坦问题特别委员会成员的建议,而阿拉伯最高委员会拒绝接受。

    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继续讨论分治问题,苏联和美国投了赞成票,曾经统治巴勒斯坦的英国投弃权票。最终,联合国大会以33票赞成、13票反对和10票弃权通过了《联合国巴勒斯坦分治方案》。犹太人终于将拥有自己的国家。

    2022-01-17 12:28:32 回应
  • 第九章 从建国之梦到建国之路

    1950年7月5日,议会制定并通过了《回归法》,赋予所有犹太人回归以色列的权利。当时的另一项法律让犹太移民踏上这片国土时自动获得以色列公民身份。

    以色列一直是一个在移民的努力下不断发展的国家。1948年,全世界只有6%的犹太人生活在以色列。到2015年,这一比例已经上升到46%,几乎占到全世界犹太人的一半。

    以色列建国后,雅各·布劳斯坦明确告诉本-古里安,美国犹太社团的领导层不会容忍以色列的越界行为。他写道:大多数美国犹太人,无论老少,也无论是不是犹太复国主义者,热爱他们生活的这个国家。美国在我们的父辈需要时迎接了他们的到来。在美国的自由体制下,他们和他们的子孙获得了几个世纪来未曾有过的自由和安全感。和所有其他在这里登陆的受压迫群体一样,我们已经真正成了美国人。我们强烈反对视美国犹太人为流散群体的观点。美国犹太人及我们子孙后代的未来和美国的未来紧密相连。我们没有其他选择,也不需要其他选择。

    布劳斯坦提醒以色列,美国不是流散地,让美国犹太人移民犹太国的请求是错误的,注定会失败。至于许多以色列领导人将以色列视为犹太世界唯一中心和全世界犹太人唯一代言人的观点,布劳斯坦也针锋相对:犹太世界没有唯一的代言人,不管那位所谓的代言人想做什么。

    布劳斯坦的话是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和许多犹太复国主义领导人所持观点的直接攻击。1897年第一届犹太复国主义者代表大会以来,犹太复国主义者认为自己代表着全世界犹太人的声音。纳粹分子灭绝了波兰犹太社团后,美国犹太人成为全世界规模最大、意义最重大的犹太社团,但恰恰是他们让以色列放弃这样的想法。在移民问题上,布劳斯坦的观点也非常明确:移民到以色列的犹太人大多是因为无处可去。绝大多数美国犹太人不为所动。

    2022-01-17 12:34:46 回应
  • 第十章 以色列登上国际舞台

    在尼罗河上修建阿斯旺大坝,是纳赛尔的阿拉伯复兴计划的重要内容。他希望通过修建大坝重振埃及,这项雄心万丈的工程需要大量资金,纳赛尔从美国和英国大举借贷。当时处于冷战时期,纳赛尔还巧妙利用了美国和苏联之间的矛盾,不但接受了西方的经济援助,还向苏联请求更多资助。他甚至承认了共产主义的中国,这在西方看来属于公然挑衅行为。埃及还扩充军备,建立起比埃及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强大的军火库。1955年8月,在苏联的安排下,捷克斯洛伐克同埃及完成了一笔军火大单。

    为了惩罚埃及的军火交易,并对埃及承认中国作出回应,美国宣布不再资助阿斯旺大坝工程,英国随后作出同样决定。但这正是纳赛尔想要的。1956年7月26日,纳赛尔在亚历山大大量聚集的民众前发表演讲,要美国人“在愤怒中窒息”。随后摊出王牌,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运河收入将用于修建阿斯旺大坝。纳赛尔立刻成为阿拉伯世界的民族英雄。

    1956年10月,英国、法国河以色列三国秘密达成《色佛尔协议》。根据这一协议,以色列将对纳赛尔部队发动大规模进攻,一天内打到苏伊士运河,这时法国和英国会呼吁双方停止敌对行为,要求埃及向国际航运开放运河。英法还会要求以色列军队撤到运河以东几英里外,但根据协议,以色列可以不服从,英法的要求只是给国际社会看的。

    10月29日下午以色列军队开进西奈。10月30日,空降兵部队穿过广阔的沙漠地区,轻松占领了三个埃及军事基地,来到离运河不到50千米的地方。

    10月30日,英国政府向以色列和埃及发布之前秘密制定的最后通牒,要求双方撤出苏伊士运河,此举实际上是要求埃及在宣布运河收归国有后放弃对此地的控制权。根据计划,以军没有撤离,埃及也拒绝答应最后通牒中提出的要求。第二天,英国和法国的战机轰炸了埃及机场,但随后六天时间,在地面同埃及作战的只有以色列军队,英法军队没有出现。

    最终,为了避免这次有所节制的军事冲突升级为地区战争,美国要求英国、法国和以色列撤军。苏联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美苏利益的合流仍意味着,以色列、英国和法国不得不退让。

    在英国方面,首相艾登试图销毁英国秘密策划这一行动的证据,但无济于事。以色列和法国都有秘密协定的副本,迫于巨大的政治压力,艾登引咎辞职。这场战争于10月29日爆发,11月7日结束。西奈战役持续时间虽短,但意义深远。通过这场战争,以色列不但恢复了蒂朗海峡的通航权,还从不久前怀疑它没能力生存下去的国家那里赢得了国际保证。以色列国防军在不到100小时的时间里占领西奈半岛,不但向世界证明了这支军队的实力,还为以色列赢得了十年的平静。中东出现了一个新的军事强国。

    2022-01-17 12:45:08 回应

言声乐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1187条 )

昨日的世界
8
北魏平城时代
5
突破
3
走出戈壁
9
大衰退
9
历史是什么?
5
牛棚杂忆
2
魏晋南北朝史
7
我在北京送快递
2
布鲁克林有棵树
3
释疑:走出中美困局
10
刚性泡沫(增订版)
8
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
11
每个人的经济学
9
伊朗四千年
13
社会心理学(第11版,平装版)
11
被讨厌的勇气
4
狡猾的情感
2
热锅上的家庭
5
从戈尔巴乔夫到普京的俄罗斯道路
13
大国的崩溃
8
中央银行的逻辑(第2版)
11
成事在人:人口、金融与资本通论
7
重组与突破
3
21世纪资本论
5
被追赶的经济体
10
债务危机
7
伦巴第街
1
行动的勇气
6
繁荣与停滞
11
战后日本经济史
5
动荡时代
17
苏联解体亲历记
16
剧变
10
悉达多
1
亲密关系(第6版)
12
看得见的黑暗
3
穿过针眼
18
罗马元老院与人民
13
南京大屠杀
7
诸神的黄昏
16
征服的怒潮
9
燃烧的大洋
9
现代中国的形成(1600—1949)
8
启蒙时代
10
暮色将尽
7
失踪的孩子
3
离开的,留下的
5
新名字的故事
6
我的天才女友
6
大棋局
10
活在洪武时代
7
穆罕默德和查理曼
7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原书第4版)
10
芒格之道
8
穷查理宝典
15
聪明的投资者(第4版注疏点评版)
13
彼得大帝在位时期的俄罗斯帝国史
11
时间简史
4
大脑传
6
刀锋人生
3
战斗细胞
6
探路之役
2
筚路维艰
4
人地之间
4
芯片战争
8
封建
5
可能性的艺术
14
皮囊
2
说句心里话
3
我的思想与观念 :爱因斯坦自选集
11
上帝掷骰子吗?
3
物理学的进化
2
童年(俄中直译 无删节全译版)
4
成瘾
4
父权制与资本主义
4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4
资本的秘密
3
金蔷薇
3
贪婪的多巴胺
7
以利为利
11
创新者
4
守望之心
6
追寻现代中国
7
科学:无尽的前沿
1
杀死一只知更鸟
5
小王子
2
最后的十字军东征
2
征服者
1
明清海盗(海商)的兴衰
3
朝贡、战争与贸易
13
翦商
10
曹寅与康熙
5
人类群星闪耀时
3
1
国际关系分析
6
雍正王朝之大义觉迷
5
长安的荔枝
1
命运
2
始于极限
8
溯源中国
8
一个女孩的记忆
1
一个男人的位置
2
一个女人的故事
3
南明史
7
明末农民战争史
7
古拉格:一部历史
6
心理学与生活 (第19版)
10
认识身体
2
打开一颗心
4
地理学与生活
9
陈寅恪的最后20年
4
十批判书
3
青铜时代
1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6
杜甫
3
切尔诺贝利
4
战争与和平
7
苏菲的世界
4
卡拉马佐夫兄弟
6
费马大定理
4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2
全球经济史
9
论美国的民主
13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第7版)
4
斯通纳
2
清代地方政府
11
世界主要国家财税体制
3
政治学通识
10
这才是心理学(第11版)
9
拓跋史探
2
女士品茶
2
东晋门阀政治
8
秦汉魏晋史探微
6
中国财政史十六讲
4
中国近世财政史研究
5
君主与大臣
4
科学的历程(修订第4版)
7
小镇喧嚣
2
叫魂
6
乡土中国
2
置身事内
2
当代中国的中央地方关系
8
巨变
3
州县官的银两
8
文化、权力与国家
9
转型中的地方政府(第二版)
24
贫穷的本质(修订版)
2
人类起源的故事
4
基因传
5
消失的微生物
1
祖先的故事
2
财政经典文献九讲
8
疫苗竞赛
3
疫苗的史诗
5
新药的故事2
4
新药的故事
7
猎药师
7
分子
3
进化
4
DNA:生命的秘密
11
生命是什么
1
生命进化的跃升
3
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的大地
6
近代欧洲的霸权
7
奥斯曼帝国
1
阿拉伯的劳伦斯
1
征服与革命中的阿拉伯人
1
无规则游戏
1
王的归程
1
科学的故事
1
科学革命
3
什么是科学
1
战败者
5
从俾斯麦到希特勒
10
脆弱的崛起
3
一本最危险的书
3
帝国定型
3
末代王朝与近代中国
5
海与帝国:明清时代
6
始皇帝的遗产
4
从城市国家到中华
7
从神话到历史:神话时代、夏王朝
1
疾驰的草原征服者
3
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
5
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
3
中华的崩溃与扩大
1
三国志的世界
4
希腊人的故事
3
仿制药的真相
2
奠基者
4
奥古斯都
2
罗马人的故事 15
1
罗马人的故事 14
4
罗马人的故事13
5
罗马人的故事12
5
罗马人的故事10
3
罗马人的故事9
4
罗马人的故事8
5
罗马人的故事7
6
罗马人的故事6
3
恺撒
4
罗马人的故事5
2
南非的启示
4
罗马人的故事2
4
美国政党与选举
4
美国总统制
3
美国国会
3
罗马人的故事1
2
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1
黄河青山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