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契约论 (4)

  • 附录
    人的力量对于其自然需要及其原始状态形成了这样的比例,以致这种状态的变化和这种需要的增长不管是多么微小,他都需要有他的同类来帮助;而当他的欲望终于要并吞整个自然界的时候;就是全人类都合在一起也难于餍...
  • 10
    按格老秀斯的说法,究竟全人类是属于某一百个人的,抑或那一百个人是属于全人类的,仍然是个疑问;而且他在他的全书里似乎是倾向于前一种见解的;而这也正是霍布斯的看法。这样,人类便被分成一群群点牛羊,每一...
  • 9
    这种人所共有的自由,乃是人性的产物。人性的首要法则,是要维护自身的生存,人性的首要关怀,是对于其自身所应有的关怀:而且,一个人一且达到有理智的年龄,可以自行判断维护自己生存的适当方法时,他就从这时...
  • 8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乡土中国 (7) 更多

  • 129
    注释是维持长老权力的形式而注入变动的内容。在中国的思想史中,除了社会变迁急速的春秋战国这一个时期,有过百家争鸣的思想争斗的场面外,自从定于一尊之后,也就在注释的方式中求和社会的变动谋适应。注释的变...
  • 122
    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而地缘却是契约社会的基础。
  • 116
    血缘所决定的社会地位不容个人选择。世界上最用不上意志,同时在生活上又是影响最大的决定,就是谁是你的父母。
  • 112
    回到我们的乡土社会来,在它的权力结构中,虽则有着不民主的横暴权力,也有着民主的同意权力,但是在这两者之外还有教化权力,后者既非民主又异于不民主的专制,是另有一工的。所以用民主和不民主的尺度来衡量中...
  • 110
    教化性的权力虽则在亲子关系里表现得最明显,但并不限于亲子关系。凡是文化性的,不是政治性的强制都包含这种权力。文化和政治的区别就在这里:凡是被社会不成问题地加以接受的规范,是文化性的;当一个社会还没...
  • 87
    法治和礼治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这里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但是礼治一词不会像人治一词那样容易引起误解,以致有人觉得社会秩序是可以由个人好恶来维持的了。礼治和这种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很...
  • 81
    普通常有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而且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其实这个对称的说法并不是很清楚的。法治的意思并不是说法律本身能统治,能维持社会秩序,而是说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是根...

生命之书 (11) 更多

  • 三月十一日
    我们所执著的对象变成了一种逃避空虚的工具。执著就是一种逃避,而逃避又会强化心中的局限。
  • 二月二十六日
    然而这个“我”到底是什么?它其实只是一堆的名相、形象、记忆、希望、挫折、渴求、痛苦和一闪而逝的快乐。我们一直希望这个“我”能延续下去,而且能变得完美,于是就声称还有一个更高的我、一个超越时间的灵体...
  • 二月二十三日
    世上的善恶对立都是我们制造出来的,而恨似乎比善更能制造出同仇敌忾的向心力。
  • 二月十一日 超越信仰
    每一种教派、每一种信仰都有一连串的仪式,但这种强制性的仪式只会让人变得盲目和对立。 …… 信仰是腐败的,因为藏身于信仰和道德教条背后的自我,会借由这些东西来膨胀自己,壮大自己。 …… 某一个社会可能会...
  • 二月十日 被信仰所搅扰
    你所信奉的宗教以及你对神的信仰,都是一种对眼前事实的逃避,因此这种形式的信仰并不是真正的精神修为。一个以不实手段残忍地剥削别人而致富的人,通常都信仰神。
  • 二月九日 信仰
    只有当我们想逃避事实躲进幻觉里的时候,才需要信仰。
  • 二月六日 自我是什么?
    你我如果能在日常生活里真的去认识自己,真的去爱,那么这个世界所迫切需要的变革就会出现。 我所谓的自我,指的就是各种的概念、记忆、结论、经验、可以被道出或不能被道出的意图、想要或不想要的状态或无意识里...
  • 二月五日 超越所有的经验
    如果你很坚决地想要消弭自我,你的自我就会被强化。
  • 一月二十六日 借由自我认识来创造
    权威只会阻碍我们了解自己,不是吗?在权威或指导者的庇荫之下,你可能会暂时得到安全或幸福,但这并不是真的去了解内心的活动。权威的本质就是在阻碍完整的自我觉察,它最终一定会破坏内心的自由。心里有了自由...
  • 一月二十三日 自我认识只有过程,没有结尾
    自我认识很显然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若想真的认识自己,就必须在行动中、互动关系里觉察自己。你只能在关系互动的过程中,而非孤立退缩的状态里发现自己的真相。
  • 一月二十二日 我们能不能仰赖自己的经验
    大部分的人会臣服于权威,是因为这能带给我们一种确定感,一种被保护的感觉。…… 我的经验就是我的局限,你的经验就是你的局限……我能仰赖别人的指导,仰赖希望,仰赖能够帮助我判断的某种洞见吗?这些东西都是...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31) 更多

  • 197
    现在把摩尔根对文明时代的评断引在下面作一个结束: “自从进入文明时代以来,财富的增长是如此巨大,它的形式是如此繁多,它的用途是如此广泛,为了所有者的利益而对它进行的管理又是如此巧妙,以致这种财富对人...
  • 26
    现在我们可以把摩尔根的分期概括如下:蒙昧时代是以获取现成的天然产物为主的时期;人工产品主要是用做获取天然产物的辅助工具。野蛮时代是学会畜牧和农耕的时期,是学会靠人的活动来增加天然产物生产的方法的时...
  • 195
    文明时代所由以开始的商品生产阶段,在经济上有下列特征:(1)出现了金属货币,从而出现了货币资本、利息和高利贷;(2)出现了作为生产者之间的中间阶级的商人;(3)出现了土地私有制和抵押;(4)出现了作为...
  • 188
    前面我们已经分别考察了国家在氏族制度的废墟上兴起的三种主要形式。雅典是最纯粹、最典型的形式:在这里,国家是直接地和主要地从氏族社会本身内部发展起来的阶级对立中产生的。在罗马,氏族社会变成了封闭的贵...
  • 178
    游牧部落从其余的野蛮人群中分离出来—这是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游牧部落生产的生活资料,不仅比其余的野蛮人多,而且也不相同。同其余的野蛮人比较,他们不仅有数量多得多的乳、乳制品和肉类,而且有兽皮、绵羊毛...
  • 173
    然而,德意志人究竟是用了什么神秘的魔法,给垂死的欧洲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呢?是不是像我们的沙文主义的历史编纂学所虚构的那样,德意志种族天生有一种特别的魔力呢?决不是。德意志人,尤其在当时,是一个天资高...
  • 168
    我们所有的材料,以关于高卢的为最多。在这里,与隶农并存的,还有自由的小农。他们为了不受官吏、法官和高利贷者的侵害,往往托庇于有权势者以求保护;不仅农民个人这样做,而且整个公社也这样做,以致4世纪的皇...
  • 148
    政治经济学家和法学家们抱怨无法使爱尔兰农民接受现代资产阶级的财产概念,这是可以理解的;只有权利而无义务的财产概念,决不能灌输到爱尔兰人头脑中去。当具有这种素朴氏族观念的爱尔兰人突然流落到英国或美国...
  • 131
    我们已经看到,国家的本质特征,是和人民大众分离的公共权力。雅典在当时只有一支国民军和一支直接由人民提供的舰队,它们被用来抵御外敌和压制当时已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奴隶。对于公民,这种公共权力起初只不过作...
  • 127
    迄今的一切革命,都是为了保护一种所有制而反对另一种所有制的革命。它们如果不侵犯另一种所有制,便不能保护这一种所有制。 …… 的确,一切所谓政治革命,从头一个起到末一个止,都是为了保护某种财产而实行的...
  • 125
    随看商品生产,出现了个人单独经营的土地耕 作,以后不久又出现了个人的土地所有制。随后就出现了货币,即其余一切商品都可以与之交换的普遍商品。但是当人们发明货币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想到,这样一来他们就创造...
  • 119
    由子女继承财产的父权制,促进了财产积累于家庭中,并且使家庭变成一种与氏族对立的力量;财产的差别,通过世袭贵族和王权的最初萌芽的形成,对社会制度发生反作用;奴隶制起初虽然仅限于俘虏,但已经开辟了奴役...
  • 106
    这个时代的人们,虽然令我们感到值得赞叹,但他们彼此完全没有差别,他们都还依存于一用马克思的话说一自然形成的共同体的脐带。这种自然形成的共同体的权力必然要被打破,而且也确实被打破了。不过它是被那种使...
  • 96
    “它的全体成员都是自由人,都有相互保卫自由的义务:在个人权利平等,不论酋长或军事领袖都不能要求任何优先权;他们是由血亲组带练合起来的同胞。自由、平等、博爱,虽然从来没有明确表达出来,却是氏族的展本...
  • 88
    既然性爱按其本性来说就是排他的——虽然这种排他性今日只是在妇女身上无例外地得到实现——,那么,以性爱为基础的婚姻,按其本性来说就是个体婚姻。我们已经看到,巴霍芬认为由群婚向个体婚过渡这一进步主要应...
  • 99
    部落的名称,看来多半是偶然形成的,而不是有意选择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往往一个部落被邻近各部落取了另外的名称,与该部落自己使用的名称不同,像德意志人历史上最初的统称“日耳曼人”是由凯尔特人给他们取的...
  • 98
    Branibor(斯拉夫语,意即“防卫林”,勃兰登堡这一名称即由此而来)——古代不同部落间的广阔中立地带。
  • 89
    如果说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那么也只有继续保持爱情的婚姻才合乎道德。
  • 79
    在包括许多夫妇和他们的子女的古代共产制家户经济中,由妇女料理家务,正如由男子获得食物一样,都是一种公共的、为社会所必需的事业。随着家长制家庭,尤其是随着专偶制个体家庭的产生,情况就改变了。料理家务...
  • 78
    这种纯法律的论据,同激进的共和派资产者用来击退和安抚无产者的论据完全一样。劳动契约据说是由双方自愿缔结的。而只要法律在字面上规定双方平等,这个契约就算是自愿缔结。至于不同的阶级地位给予一方的权力,...
  • 71
    亚美尼亚的阿娜伊蒂斯庙、科林斯的阿芙罗狄蒂庙的庙奴,以及印度神庙中的宗教舞女,即所谓Bajaderen(葡萄牙语bailadeira——舞女一词的讹误),都是最初的娼妓。 …… 由此可见,群婚制传给文明时代的遗产是两重...
  • 70
    可见,个体婚制在历史上决不是作为男女之间的和好而出现的,更不是作为这种和好的最高形式而出现的。恰好相反。它是作为女性被男性奴役,作为整个史前时代所未有的两性冲突的宣告而出现的。 …… 在历史上出现的...
  • 69
    根据我们对古代最文明、最发达的民族所能作的考察,专偶制的起源就是如此。它决不是个人性爱的结果,它同个人性爱绝对没有关系,因为婚姻和以前一样仍然是权衡利害的婚姻。专偶制是不以自然条件为基础,而以经济...
  • 60
    Familia这个词,起初并不表示现代庸人的那种由脉脉温情同家庭龃龉组合起来的理想;在罗马人那里,它起初甚至不是指夫妻及其子女,而只是指奴隶。Famulus的意思是一个家庭奴隶,而familia则是指属于一个人的全体奴...
  • 59
    在肖尼人、迈阿密人和德拉韦人各部落中,已经形成一种习俗,即用属于父亲氏族的一个氏族人名来给子女取名字,用这种方法把他们列入父亲的氏族,以便他们能继承自己的父亲。“借更改名称以改变事物,乃是人类天赋...
  • 58
    因此,随着财富的增加,财富便一方面使丈夫在家庭中占据比妻子更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又产生了利用这个增强了的地位来废除传统的继承制度使之有利于子女的原动力。但是,当世系还是按母权制来确定的时候,这是...
  • 49
    由此可见,原始历史上家庭的发展,就在于不断缩小最初包括整个部落并在内部盛行两性共同婚姻的那个范围。 群婚制的残余和回响:北美某些部落里的姐妹共夫现象、很多地区都存在的沙恩特节(盛行性关系自由的节日)...
  • 55
    向个体婚制的过渡,主要是由妇女所完成,这是绝对正确的。古代遗传下来的两性间的关系,越是随着经济生活条件的发展,从而随着古代共产制的解体和人口密度的增大,而失去森林原始生活的素朴性质,就必然越使妇女...
  • 47
    顺便提一下,抢劫妇女的现象,已经表现出向个体婚制过渡的迹象,至少是以对偶婚的形式表现出这种迹象:当一个青年男子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劫得或拐得一个姑娘的时候,他们便轮流同她发生性关系;但是在此以后,这个...
  • 7
    恩格斯在《起源》中第一次运用人类史研究的新成果,具体深入地阐明了“两种生产”理论。他指出:“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底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
  • 6
    “两种生产”理论最初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的,他们指出,生命的生产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劳动而生产自己的生命”,另一种是“通过生育而生产他人的生命”:这两种生产“表现为双重关...

美妙的新世界 (5)

  • 前言
    一个真正有效率的集权主义国家应该是大权在握的政治大亨和他们的经理大军控制着整个奴隶人口;而对奴隶不用威胁,因为奴隶喜欢奴役。培养他们喜欢奴役是现在的集权国家分配给宣传部门、报纸编辑和教师们的任务。 ...
  • 第11章
    时光一天天流逝,成功冲昏了贝尔纳的头脑。他就像喝了一杯醉人的美酒,与那个他曾经不满的世界一笔勾销了冤仇。
  • chapter 11
    Bound by strong vows that had never been pronounced, obedient to laws that had long since ceased to run, he sat averted and in silence.
  • chapter 9
    In whose comparison all whites are ink Writing their own reproach
  • chapter 4
    The mockery made him feel an outsider; and feeling an outsider he behaved like one, which increased the prejudice against him and intensified the contempt and hostility aroused by his physical defe...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22 23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