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菲特之道 (13) 更多
-
第265页 最伟大的投资家
乔治·约翰逊在他的书《心中的火焰》中写道:”在现实和虚幻之间,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想发现一种模式,以整合无序的世界。“这揭示了所有投资者都面临的两难处境。 他说:“我们的态度就是,让我们的个性与我们希... -
第218页 投资心理学
他(巴菲特)说:“大多数基金经理几乎没有动力,去做一些大智若愚、特立独行的决策。他们个人的得失也很明显,如果做出非常规的决策,即便干得不错,得到的也仅仅是拍拍肩膀以示奖励;如果非常规干砸了,他们的... -
第211页 投资心理学
“损失厌恶”在35年前由心理学领域的两位巨人首次提出,一位是我们这章前面提到的诺贝尔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一位是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阿莫斯·特沃斯基,两人是长期的合作者,对于决策制定理论非常有兴趣。 -
第206页 投资心理学
格雷厄姆指出,一个投资者最大的敌人不是股市,而是自己。他们或许在数学、金融、会计等方面能力超群,但是如果不能掌控情绪,他们将无法从投资中获利。 格雷厄姆创造出市场先生已经超过60年了,但他警示人们应该... -
第53页 购买企业的12个坚定准则
巴菲特投资方法12准则 企业准则 企业是否简单易懂? 企业是否有持续稳定的经营历史? 企业是否有良好的长期前景? 管理准则 管理层是否理性? 管理层对股东是否坦诚? 管理层能否抗拒惯性驱使? 财务准则 重视净... -
第30页 沃伦·巴菲特的教育
针对这种高风险行为,格雷厄姆建议以“安全边际”去挑选股票。在这种方法中,对于公司未来成长充满信心的投资者如果将股票纳入组合,可以考虑两种情况:①在整个大势低迷期间买入股票(通常这种情况发生在熊市,... -
第29页 沃伦·巴菲特的教育
格雷厄姆提出了自己关于投资的定义:“投资是经过分析,可以承诺本金安全并提供满意回报的行为。不能满足这些要求的就是投机。” 首先,什么是“经过分析”?他以一个简洁的定义开始:“基于已有的原则和正常的逻... -
第19页 五四格玛事件: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家
巴菲特关于保险公司的观点: 保险公司有时是个好投资,有时不是,然而,它们通常总是很好的投资工具。保单持有人(保险公司客户)支付保费,提供了持续的现金流;保险公司用这些现金进行投资,直至有客户出险提出... -
推荐序八
巴菲特认为,他所做的一切,不超出任何人的能力。 -
推荐序七
巴菲特在其进化和境界提升的过程中经历了四个重大转变: (1)从廉价股投资到高品质企业投资的风格转变。 (2)从证券投资到企业购并和证券投资双管齐下的业务转变。 (3)从资金需求者到资金提供者的角色转变。 ... -
推荐序六
“把股票当作生意的一部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
推荐序五
巴菲特的投资思想和投资策略,实际上是一项五环相扣的系统工程。这项严密的系统工程也可简称为投资的“十七字方针”。组成这项系统工程的五个环节是:好行业、好企业、好价格、长期持有、适当分散。 好行业。好行... -
推荐序四
很多人在自我进化的探索道路上失败了,但巴菲特没有失败,他的改变自我以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我父亲相信,这是巴菲特从没有迷失自我,他总是能坚守真实的自我。 巴菲特的核心价值——他总是准...

经济学原理(上下) (1)
-
前言
19世纪伟大的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在他的教科书《经济学原理》中这样写道:“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 经济学有助于了解你生活的世界。 经济学将使你更精明地参与经济。 经济学使你更好...

乖,摸摸头 (5)
-
第86页 普通朋友
我对普通朋友这四个字的理解很简单: 我在路上走着,遇到了你,大家点头微笑,结伴一程。 缘深缘浅,缘聚缘散,该分手时分手,该重逢时重逢。 你是我的普通朋友,我不奢望咱们的关系比水更淡泊,比酒更香浓。 惜... -
普通朋友
世事大多如此,人们只是爱着自己的幻觉,并四处投射、破灭、又收回。 -
第73页 对不起
不管是欠别人,还是欠自己,你曾欠下过多少个“对不起”? 时间无情第一,它才不在乎你是否还是一个孩子,你只要稍一耽搁、稍一犹豫,它立马帮你决定故事的结局。 它会把你欠下的对不起,变成还不起。 又会把很多... -
第66页 对不起
命运善嫉,总吝啬赋予世人恒久的平静,总猝不及防地把人一下子塞进过山车,任你怎么恐惧挣扎也不肯轻易停下来,非要把圆满的颠簸成支离破碎的,再命你耗尽半生去拼补。 -
第30页 我有一碗酒,可以慰风尘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中年人大多被世俗的生活覆上了青苔,棱角未必全被磨平,只是不轻易揭开示人而已。

小众行为学 (1)
-
第47页 正中靶心:互联网时代小众慢慢苏醒
好的咖啡品牌不仅能让人们对他们的产品产生兴趣,也能让咖啡爱好者与他们一同享受时光的时候培养出一种爱好。 世纪之交,各行各业都希望找到更精准的小众顾客,虽然他们中的大部分更多考虑的是寻找顾客而不是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