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出出对《聆听音乐》的笔记(18)

聆听音乐
  • 书名: 聆听音乐
  • 作者: [美] 克雷格·莱特(Craig Wright)
  • 页数: 447
  •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出版年: 2012-4-1
  • 第1页

    受学友激励,我也决定在豆瓣上开启学习《聆听音乐》的菜鸟笔记。 目前的进度是:课程学到第5课,随堂聆听练习已做(好好玩喏)。 第2课 page9 柴科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 第一乐章 哇~~~主题的感染力过耳不忘,完完全全被吸进去,对作曲家佩服得五体投地。 第3课 学会了一些区分节拍的方法。看视频课程分得还不是很明晰,后面跟书作听力练习获得了一些自信。以前到舞厅都是分不清两步四步,没鼓点也听不出三步的我,现在终于掌握到一些技巧了。 page19聆听练习 第7题 亨德尔的《小步舞曲》让我想起了电影《伊丽莎白》中女王与 罗伯特•达德利共舞的情景,查电影配乐不是这一段,电影配乐待考。可是《小步舞曲》的这一段,我很想学克雷格.莱特说一句,hope u like it。 第5题莫扎特《小夜曲》韩妥妥很喜欢,莫扎特的音乐总是跟天才儿童的培养联系在一起。韩妥妥在肚子里时没怎么听莫扎特,听了一些巴赫的《平均律》(古尔德版)。有儿童教育研究人员说巴洛克音乐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平均律》对韩妥妥的影响没有明显体现,呵呵。不过当时胎教也是相当马虎的说。 第4课 自由对位复音织体的课堂范例真是浑然天成,完全是本能演奏,他们怎么做到的?!马上克雷格.莱特在讲到莫扎特的天才时,也对普通人的勤奋与天赋能力之间的差距不无哀叹。 第5课 视频课程中克雷格.莱特选用《二泉映月》说明非八度重叠的音阶模式,就是“宫、商、角、徵、羽”咯,宫等于1(Do),商等于2(Re),角等于3(Mi),徵等于5(Sol),羽等于6(La),五音阶。 page29区分大小调聆听练习 3-5题选取了穆所尔斯基《图画展览会》中的三首,太牛了,用音乐表达绘画表达得如此恰如其分。 9-10题 维瓦尔第的《四季》是我一度为自己选择的古典音乐兴趣培养入门曲目。第10题克雷格.莱特改用小调演奏《春》的乐句以示大小调区别,确有令人啼笑皆非的效果。 page30 原来贝多芬《欢乐颂》主题乐句第三句末尾有个切分音啊,稀里糊涂哼了这么多年。

    2012-08-03 13:41:31 7回应
  • 第2页 lesson6-8

    lesson6 1)Melody:Wagner & Mozart 旋律:瓦格纳和莫扎特 antecedent 前置乐句 consequent 后置乐句 普契尼咏叹调《我亲爱的爸爸》——演唱:卡拉斯 Q:为何我们在聆听开始的时候有灵魂翱翔的感觉?A:此处运用了一个八度的跳进。 2)Cadences 两种终止式 Authentic cadences 正格终止式:回到预期主音,运用主和弦 Deceptive cadences 假终止式:保持相同主音,但改变隐藏在下面的和弦 3)Melodic sequence 旋律模进:在音阶的高几度或者低几度的位置,重复模仿那个音乐动机。一般来说,下行代表放松,上行代表紧张。 瓦格纳《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第一幕前奏曲&爱之死:运用动机,连续推动旋律模进。 Q:瓦格纳在第一幕前奏曲中运用了什么模式? A:上行的旋律模进,弦乐与木管相互应答。 4)莫扎特咏叹调Voi che sapete(《你可知道什么是爱情》)《费加罗的婚礼》中凯鲁比诺的咏叹调:通过旋律模进表现懊恼。(这一段由耶鲁的学生现场演唱,歌声真是令人迷醉啊) lesson7 1)Harmony & How to create a theme 和声 & 如何创造主题 西方古典音乐区别于流行音乐的两个要素:1.是否使用记谱法 2.和声 Harmony 和声:superimposing mutiple pitches 多个音高的叠加 2)Chord 和弦:a simultaneous sounding pf two or more pitches 两个或更多音高同时发音 Consonant chords 协和和弦:最基本的协和和弦——三和弦 Traid 三和弦:所有和声的基本构成,拥有三个音高,跨越五个音名 I tonic 主音:最重要 V.dominant 属音,次重要 IV sub-dominant 下属音:通过影响属音,间接影响主音 和声通常位于织体中的低音部。 3)Bass :Blues & Rock 低音:布鲁斯和摇滚 arpeggio 琶音:把三和弦中的音符拿出来,连续地演奏 夏尔•古诺参照巴赫平均律集中的和声写的一段旋律古诺Ave Maria 圣母颂——演唱:安德烈•波切利 page40 谱例4-3标明了为一段C大调的旋律配置和声所需要的全部基本和弦。俺小时候学电子琴的时候不幸只学到了两个,还懒得用。当时重旋律而轻和声,当然首先归罪于老师的水平有限和他的偷懒,其次书中第35页也提到了,“中国音乐中几乎没有和声”。以上原因导致多少也学了几年琴的偶一上键盘就是单手,左手几乎用不到。也正因为用不到左手的演奏看起来真是上不得台面,所以偶也就从来不跟人提自己学过电子琴。非但电子琴,小提琴也学了两年呢,可是。。。那老师。。。唉。。。我自己也没找到学习的兴趣,有次在课上懒得不成样子,扶琴的手肘拄在桌台上,把老师气得火冒三丈,不点名地教训了好几分钟,他当然也舍不得点名,他怕我干脆不学了就收不到学费嘛。 lesson8 1)the root of a traid 根音:三和弦中最低的那个音 VI级和弦 sub-mediant 下中音和弦 Q:为什么要改变和弦呢? A:因为旋律在变化,不变的和弦无法与之配合 (两个音越靠近,越有可能不协和) 2)Chord progression 和弦进行:放在一起有意义的一组和弦 和弦转位:原来的根音不是最低音 不规则的和弦转变:正常情况下每个和弦持续同样长的时间。如果某一个和弦持续的时间是其他和弦的两倍或一半,这就算不规则的和弦转变 3)听力练习:下面的音乐发生和弦转变了吗? A 理查德瓦格纳《尼伯龙根的指环》序曲————前六分钟都是E和弦,没有变化。 B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AzNzI0OTM2.html莫扎特g小调交响曲————不规则的和声转变,和声变化的越来越快,带来紧张的气氛。和声变化率加快,直到终止式。 C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kxMzU3NjQ0.html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指挥:伯恩斯坦<————渐慢和弦的变化速率,让田园交响曲听起来放松。 流行音乐的和声变化非常规则,总是保持同样的速度,而且不断重复。流行音乐的bass很容易听出来,也易于分辨其和弦。 P.S.做课本的聆听练习真是既痛苦又快乐。克雷格.莱特选取的都是名篇,要么是要求你在一段流畅变化的音乐中机械的数拍子,要么就是在《D大调卡农》这样优美的旋律中让你注意低音部和声。经常,因为同段多问还要打断回放重听。即使安慰自己说,认真做好练习,以后单纯欣赏的时间还多的是呢,可仅仅是为重练习而轻聆听的这唯一一次仍然大违天性、难以忍受。下面就让大爷我硬着头皮把page42的练习7做完,再毅然决然地丢弃学究克雷格.莱特的各种罗嗦,用最原始的方式听上十遍二十遍。横横! 又P.S.当第一小提琴在悠扬在上空时,大提琴在低音部将一个固定音型重复上几十遍是什么感受?可是如果没有甘做垫底的低音和声,又哪里来如此丰富的织体层次?所以我们是不是要把性子改改,多多关注和声英雄? 又又P.S.喏,克雷格.莱特又来了,PAGE44聆听练习8他让我听嗡嗡声是在几分几秒变化的,oh dear!

    2012-05-29 05:12:17 回应
  • 视频第9课

    视频第9课 .Music form 曲式 Symphony 交响曲:一般有四个乐章,快乐章-慢乐章-minuct 小步舞曲/sherzo 谐谑曲-快乐章,每个乐章可能是不同曲式中的一种。和String quaetet 弦乐四重奏类似。 Concerto 协奏曲:一般有三个乐章,快乐章-慢乐章-快乐章,与sonata 奏鸣曲类似。 Form types 曲式类型:当我们听音乐时,我们首先学术地判断它使用的音乐类型,然后把那个曲式的模型套用下去。然后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模型来过滤我们的听觉体验。 Terenary form 三部曲式:贝多芬钢琴小品《致爱丽丝》——演奏:波格里维奇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A0MzcyODg=.html prestion 呈示部-diversion 变化部-represention 再现部(A-B-A') Sonata allegro 奏鸣曲快板曲式/奏鸣曲式: Intro. 引子:optional 可选的 ||:Exposition 呈示部:1st theme 第一主题 (I主调)→bridge 过渡→2nd theme 副部主题 (使用属调,如果交响曲是小调的,则转为关系大调,如贝五)→CT 结束主题 (主调属调间转换)→主题(主调):||冒号是重复记号) Develop. 发展部:频繁地转调,是复调程度最高的部分,使用大量对位手法,结尾处使用属和弦 Recap. 再现部:bridge 过渡,不转调,保持主调,结尾出现副部主题 coda 尾声:来自于拉丁语cauda 尾巴,可选择使用的,和声一般较为稳定 莫扎特弦乐小夜曲——指挥:乔治•赛尔 以上转载自nocturne的笔记,感谢豆友的勤劳。

    2012-08-02 21:50:44 回应
  • 视频第10课

    第十课在线收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U3Njg4NjA4.html 10.Genres:曲式 古典主义时期(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音乐被称作装饰性音乐,每时每刻,它都在进行着一些元素: 1.presenting a theme 表现性功能:表现主题 2.moving from point A to point B 连接性:在主题与主题间的过渡 3.exclusively developmental 展开性:专门的展开段落,作曲家使用各种变化,在不同的调之间穿梭 4.cadential 终止性:作曲家使用具有简单和声走向的强有力的元素,从心理上减慢乐曲的速度,心理上使听者觉得进入终止 Theme & Variation 主题与变奏:一种源自中世纪的音乐形式,通常用一些简单的主题,这些主题越简单越适合用来做一系列变奏的基础。 莫扎特小星星变奏曲——演奏:朱晓玫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7lRNUz0ScMY/?resourceId=0_03_05_02 莫扎特基于一段名为“我亲爱的妈妈”的曲子所作的变奏 课堂演奏:《福利亚》——感受变奏 感谢豆友nocturne的整理

    2013-02-21 13:19:28 2回应
  • 第58页 织体和曲式

    P58 为什么要多听一些古典音乐,锻炼我们的耳朵? 我们的耳朵太习惯单音织体和主调织体,面对复调我们的耳朵就失灵了,甚至对主调的不同声部我们都没能力兼顾,已经退化到这种地步。 P59 “音乐史上最著名的一首卡农是德国作曲家约翰•帕赫贝尔的《D大调卡农》,该作品以一把小提琴开始,然后另外两把轮流重复这个旋律,持续了4分多钟。在约翰•帕赫贝尔的《D大调卡农》中,一个重复的低音支持者三个卡农声部,这个低音演奏两小节后,卡农开始。” 太牛了,超好听的。 P60 光听莱特老头儿上课是不行的,他有点儿絮叨,课程也不算有趣。很多理论确实要经过看书和联系才能更清晰。但是在随书练习中掌握的东西,又没能力运用到日常的聆听中去,理论和实践结合没那么容易的啦。 P61 在建筑、雕塑和绘画中,表现的对象被放置在物理的空间中,有明显的形式结构。在音乐中,作曲家把突出的音响内容放置在一种秩序中,当音响在时间中经过时,这种秩序创造出一种令人愉悦的形式。 重要的乐思被承诺书、反复、对比和变化。在一个旋律最初陈述后,反复通常在一首作品的内部显示出形式的路标。反复收到人们的欢迎,因为音乐是所有艺术中最为抽象的,旋律和其他音乐因素的每一次返回,都传达了一种分量、平衡和对称的令人愉悦的感觉。 P66 曲式是“用户指南”。

    2013-02-22 12:50:39 3人喜欢 回应
  • 视频第11课

    11.Genres 曲式2 在线收看: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IxNzAyMjQw.html 3 Bs of music:Bach,Beethoven and Brahms 巴赫,贝多芬和勃拉姆斯(有人曾经给Pro. Wright说是巴赫,贝多芬和海顿,结果他郁闷了一整天) Theme & Variation 主题与变奏:一种源自中世纪的音乐形式,通常用一些简单的主题,这些主题越简单越适合用来做一系列变奏的基础。 勃拉姆斯基于海顿基础上的变奏组曲上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c2MjEyMTI0.html下: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c2MjEyMDU2.html ||:AC:||:EC:|| Antecedent Consequent Extension Consequenet 前置句 后置句 拓展句 后置句(和贝多芬 欢乐颂的结构一样) 1(重音)2 3 4(重音) 5 6——1(重音) 2 3(重音) 4 5(重音)6:六拍子变成两组二拍子,源于古希腊的希米奥拉节奏 ostinato 固定低音/通奏低音:反复重现相同的乐句 Rondo 回旋曲:在欧洲各语言中有着不同的名字,英语和德语中叫rondo,法语中拼写成rondeau,而在意大利,回旋曲叫做ritornello(利都奈罗)。回旋曲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15世纪 纪尧姆·迪费(Guillaume Dufay)的手稿。 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四季》选段“春”——演奏:帕尔曼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EzMTUzMTcy.html:A(主题)-A-A(下行到属调)-A(关系小调)利都奈罗曲式是如何构成回旋曲的 听力练习:莫扎特第四圆号协奏曲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Q4MzcxODc2.html 1.A(主题,运用相同音高)|2.B(主题,大量使用离散的跳进)||3.A(2与3的连接处有一个持续音 padal)|4.C(新主题,转为小调,一系列模进,音级下降)|5.由乐队复奏的A主题|6.跳跃后回到B主题,结束处有个假终止,属音延长后来到A主题|7.A|8.coda 尾声 转自豆友nocturne的整理

    2013-03-01 13:12:11 回应
  • 视频第12课

    这一课好玩哎 第12课在线收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IxNzE1OTY4.html 12.与耶鲁青年指挥和演奏家们的交流 Beethoven was the building flock for this whole idea that what a genius was.天才是怎样的,就是贝多芬那样的。 客席:①耶鲁圣乐团指挥布莱德利·内拉 ②首席中提琴手凯蒂·德莱登 ③长笛手艾兰娜·海根 管弦乐指挥一般是器乐演奏家出身,主要是弦乐家和键盘手,少数有木管或者铜管演奏家,这样的话他们会比较熟悉乐团中种种乐器的声音。极少数的指挥是通过指挥合唱团成名的。 如何成为一个好指挥家:这需要一系列的技巧。指挥有时候就像被美化了的交警,必须确保每种乐器的声音保持清晰,人们不会想听到双簧管的声音撞到巴松里去。还必须使乐手在必要的时候做出让步,如果你想让中提琴响一些,那么就得让小提琴奏得轻一些。保证每个乐手在做好自己的工作的前提下能够畅通无阻。指挥不仅需要能分辨音高,还要区别各种乐器的音色。 现场演奏费加罗的婚礼序曲——指挥:Waart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c4MDEzMzA0.html 转自网友nocturne的整理

    2013-03-05 08:33:18 回应
  • 视频第13课

    叽歪 1、赋格听的最熟的是平均律,听的多才算听惯了,但是也没细听,怎么对位的怎么推进的,都未求甚解 2、G小调管风琴赋格曲,要那么多的声部一起,耳朵真是不够用哎。作曲家们还是在做数学游戏吧,那么多声部混响在一起,除了主题的每次进入能听出来,其他干脆就是混沌一片,是为了什么要这么写呢 3、管风琴就好宗教的感觉 第13课在线收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IxNzMyMDA4.html 笔记: 13.Fugue 赋格:来源于古拉丁语词“Fuga”,意思是飞翔或者飞。因此,在赋格中,一个声部先行,作为引导,然后另一个声部进行跟进,赋格至少需要两个声部,最多可多达32个。键盘乐器谱成和演奏的赋格被认为是最好的,因为它可以同时演奏多声部。 侯世达《哥德尔 艾舍尔 巴赫:集异璧之大成》:试图利用赋格形成一种共同模式,来理解视觉艺术,数学和音乐。 但在赋格中,在主题呈现后,每一个声部便各自为政,从而产生旋律配合,它们并不完全模仿前一声部的旋律和音高。如图所示: 引导声部 ——xxxx主题 跟随声部复制主旋律 ——xxxx主题oooo 跟随声部2 ——xxxx主题yyyy…… Episode 插句:通过旋律的上行/下行模进完成转调的一种手段 赋格的定义:开头呈现主题,之后每部分模仿主题的由乐器演奏或人声演唱的,由二、三或四部分组成的曲子。 最伟大的键盘乐作品集:J·S·巴赫的the well-tempered calvier 十二平均律作曲集(前奏曲和赋格) Prelude 前奏曲:一段热身曲,让演奏者放松,关注自己的指法和键盘的触感。 赋格的鼎盛时期是在巴洛克时代。 如果赋格的每一个声部完全模仿前一个声部,我们就得到了一个round 轮唱,或者用音乐词汇来说,一个canon 卡农。 (感谢豆友nocturne的整理)

    2013-03-06 11:00:29 1人推荐 回应
  • 视频第14课

    第14课在线收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IxNzUwOTE2.html 14.basso ostinato 固定音型/通奏低音:同样的事情重复发生,就像一种音乐上的强迫症 最著名的固定音型:拉威尔《波莱罗舞曲》——指挥:卡拉扬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M3MjcyNDg=.html 写于1928年,这首曲子到处充斥着固定音型。它的旋律反复了将近14分钟,节奏同样保持一致,根据指挥的速度变化而有所变化。和声也严格遵守固定音型的规则。 固定音型最鼎盛的时间出现在音乐史上的两个时期:一个是巴洛克时期,另一个就是现在。如果你仔细记录流行音乐中的低音部分,你将会发现它们一直在重复。 一般情况下,固定音型通常用于低音部分,由此产生了不断反复的和声。 巴赫 C大调帕萨卡利亚与赋格 BWV 582:巴赫在八小节的结构上,把不同的节奏性叠加其上,再辅以略有差异的旋律模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c4NTMzOTEy.html 珀塞尔《狄多的悲泣》:珀塞尔低音线,低音部分不断循环往复,贯穿整个咏叹调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M0OTkxNjg=.html 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固定音型:帕赫贝尔《D大调卡农》:和声由重复的低音线构成。“在帕赫贝尔卡农里听不到卡农”——三条通常由同样的乐器(eg:三把小提琴)一起演奏的卡农,这三条卡农在同一音区一起上行。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MxNjM2Nzg4.html (转自都有nocturne的整理)

    2013-04-16 16:51:54 回应
  • 视频第15课

    第15课 本尼迪克特教团圣歌和西斯廷音乐 一、 格里高利圣歌:是一种单音的,只有一条旋律线的音乐。 直接用来表达文本的圣歌,成为音节式圣歌;更为复杂的表达情感或引发思考的圣歌,称花腔式圣歌。 总结:圣歌是单声调音乐,单音织体,无伴奏,无韵律,无节奏。让人心平气和。 二、 教堂音乐 中世纪的复调音乐,也称平行复音,把圣歌作为基础,然后加上其他声部,从而形成复调。男高音在其中的作用是引领和保持。 西斯廷教堂音乐:传统西斯廷教堂唱法是清唱,唱诗班成员都是男性,表演复调女高音时由男声唱头部与假声,或让少年成员(或阉伶)唱主音部分。 帕莱斯特里那的弥撒时的圣哉经,以四声部复调创作,每段乐句轮流以对应的嗓音延长,复调片段称为对位法中的模仿点。类似赋格曲中的呈示部。

    2013-04-17 15:26:56 回应
1人推荐
<前页 1 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