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飞绊对《乾隆帝及其时代》的笔记(8)

乾隆帝及其时代
  • 书名: 乾隆帝及其时代
  • 作者: 戴逸
  • 页数: 434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 2008-3-1
  • 第4页 第一章 概述

    乾隆帝夙兴夜寐,孜孜求治,在他统治的前期和中期尤其如此。……这一大致的日程表,岁以为常,周而复始。乾隆帝就像舞台上的演员一样,按照便携好的剧本,扮演皇帝这一角色。当然,突发事件和皇帝个人一时兴会所至,随时可以改变日程,但一年的生活起居大致脱离不了这一刻板的程序。一个专制皇帝拥有绝对权力,他自然可以自由自在地做他想做的事情,而实际上,他的行动却按着固定的节拍机械地运转着,不过这种固定节拍由传统、习惯、礼仪需要所形成,皇帝自觉自愿地接受,已变成了专制皇帝个人意志的一部分。 ……他生活很有节制,不喜饮酒,……从不暴饮暴食,…… …… 乾隆朝战争频繁,而乾隆帝本人主观上并不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相反,他常以“佳兵不祥”、“息事宁人”自勉和告诫子孙,故其统治的前期重大军事行动甚少。…… …… ……尽管他本人受到了汉文化的浓烈熏陶,但他对汉族的警惕、防反几乎超过了清代其他帝王,他对汉族大臣和绿营兵很不信任。…… …… ……但如果转换一个视角,作为一个幅员广大的国家的君主,垂拱端坐,深居宫禁,虽然省钱省力,但不接触社会,不了解情况,对运筹决策、用人施政是不利的。…… …… ……从某种视角观测,乾隆帝像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先进与落后,英明与庸碌,聪睿与愚昧,理智与荒唐,仁慈与残酷,光辉与黑暗,错综复杂地交集于一身。他的性格、一直、冬季似乎很难捉摸,但把他的所思所言、所作所为放在当时的环境中认真研究,可以看出这些基本上是统治阶级对18世纪历史发展所作出的合乎逻辑的反应。

    2016-09-23 15:32:11 回应
  • 第35页 第二章 家庭和读书时代

    乾隆帝最崇拜自己的祖父康熙,认为他天纵圣明,文武兼资,公的标兵,使自己学习和仿效的楷模。…… …… ……一系列伦常惨变给少年时代的弘历必定刺激极深,惊骇、迷惑、痛苦、彷徨交织在一起,使他性格上发生分裂,从厉害和感情上讲,他理应站在父亲一边,亲子之情,自然身后,而且父亲当了皇帝才有自己今天的皇子地位和今后继位的希望。可残杀中强烈的血腥味使他不能不掩鼻,在道义上、理性上难以认同父亲的所作所为。当然,弘历比他哥哥弘时更冷静沉着,不敢过分表露。从他以后即位后,为叔伯哥哥迅速平反,并全盘改变雍正的严厉政策,可以窥见他内心世界的矛盾与不安。 …… 尽管乾隆母子之间,感情深笃,但皇太后恪守祖宗法制,从不干预儿子的政务。皇帝也注意不使母亲卷入政务纠纷,…… …… ……乾隆帝鉴于清前期宗室王公把持政局、屡次酿成内部斗争,决心铲除宗室干政的旧习,将所有亲王、君王排斥于中枢机构之外,…… …… 他在许多文章中讲论内圣外王之学,发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标榜仁义道德,和当皇帝后所写的经筵讲义差不多。…… 他似乎特别喜爱历史,所写史论五十余篇,还有许多咏史诗,议论各个朝代的同志特点,许多皇帝和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探讨他们的施政得失,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弘历眼界很高,……只有唐太宗是帝王中的佼佼者。…… …… 弘历经长期的教育熏陶,对儒家经电商的政治教条和历史上的治乱兴亡,十分熟悉,保证了他日后进行统治,得心应手。为了最高统治的利益,他必须按照封建政治原则去行事和施政。他学会了自我克制,压抑或改变自己的意愿、感情、欲望,一切站在君主的立场上去思考,去判断,去实施。当然,他作为一个普通的人,天性、爱好、情绪又往往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

    2016-09-23 17:26:18 回应
  • 第89页 第三章 政治

    ……乾隆的一生,顺境多,逆境少;胜利多,挫败少;…… …… 总的说,乾隆继位时,没有爆炸性的危机,也没有不能解决的棘手问题。…… …… ……当统治秩序被扰乱,政府利益受侵犯,乾隆是会毫不容情地采取镇压措施的。…… …… 应当指出,乾隆虽多方面改变雍正的政策,但其性质仍不超出纠偏补过的范围,并非全盘否定,彻底变革。雍正许多重要的、正确的政策措施,如地丁合一、耗羡归公、养廉银制度,虽也有人建议改变,但乾隆并未采纳,仍坚持实行。 一个杰出的统治者,不但要根据实际情况,因时损益,制定政策,以自己拥有的全部权威,扫清道路,使之贯彻;并且还要善于作思想论证,阐明自己政策的正确和必要,大张旗鼓地晓谕臣下和人民,努力使他们信服并付之执行。乾隆就是这样,他在位初期,不但成功地改变了雍正的某些政策,消除了积弊,并且提出“中道政治”和“宽严相济”的施政方针,为自己的政策转变制造根据,进行舆论宣传。…… …… 乾隆帝反复强调“并非有意从严”,这说明了统治政策之宽严是由客观形势决定的,并非单纯处于某个人主观的喜怒爱憎。官场的侵贪,军营的怯懦,这是封建社会中不可根治的两大痼习,严刑峻法不能从根本上挽回风气,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一直的作用。…… …… ……乾隆帝尽管肯定鄂尔泰执行的政策,但岂能听任鄂党乘机报复,制造大狱,形成一党压倒优势的局面。他置身两党之间,竭力保持平衡,这正是专制君主的统治要诀。……乾隆当时尚无自己的班子,只能沿用鄂、张二派中的人才,他小心翼翼地操纵驾驭,不让一派压倒另一派。…… ……由于清政府的大权操于满足上层之手,乾隆个人袒护满足官僚的倾向较为明显,故上层权力圈内,满员占多数,汉员占少数,满汉同官,权力掌握在满员手中。……在这重满轻汉的气氛中,鄂张两派的力量对比,不可能绝对平衡,而总是鄂派占上风,张派占下风。…… …… 乾隆提拔的官吏,不论汉员、满员,很多出身于世家大族,出身寒微而能擢升高危的人较少。…… …… 他懂得:自己的权利是否巩固,决定于高层官吏的素质,及对它的控制,而没有毒高层官吏的深入了解,就谈不上控制。因此,他努力开辟种种渠道,了解高级官吏的性格、才能、学识与政绩。把各省督抚藩臬道府以及将军、参赞、提督、总兵的姓名写在宫殿的墙壁上,经常注意他们的言行动态。他对所有高级官僚都很熟悉,往往直指他们的缺点,谆谆告诫。…… …… 由于乾隆帝明察秋毫,洞悉情伪,官僚们不能不谨言慎行,故而在他统治的前期,吏治颇为整饬。为了驾驭臣属,乾隆帝常常施展出人意料的手段,或小过重责,罚非其罪,或破格提拔,一月数迁。生杀予夺,出自朕躬。大臣们莫测天威,既感到自己头顶上时刻悬挂着皇权的利剑而战战兢兢,又希冀一沾皇恩,幸得终南捷径,便可加官晋爵,封妻荫子。 …… ……事实上,乾隆时,中国的专制体制已发展到登峰造极,即使大学士和军机大臣对皇帝的决策,影响作用也很微弱。…… …… ……当时皇帝和大臣的关系十分紧张,这是皇权和官僚机器矛盾加剧的表现,而这一矛盾存在于封建社会的政治史上,不过,它的表现形式和解决途径,多种多样。乾隆前期,以皇后丧葬和金川失利为契机而爆发了皇权与官僚机器的冲突,这一普遍性矛盾在偶然的形式中表现出来,并带有浓重的个人情绪的色彩。 ……封建制度依靠庞大的官僚机构进行统治,而官僚机构总是伴随着贪污腐败、营私舞弊、互相倾轧、效率低下等不能根本克服的弊端,这种弊端又危及封建制度的长治久安。封建统治机器需要不断进行调整、清晰,以保持一定的素质和效能,这是符合封建阶级长远利益的。在高度的中央专制集权下,皇权至高无上。它既是官僚们的统治者、庇护者,又是监督、抑制和调整官僚机器最强大的力量。因此皇权和官僚机器,既相互依赖,又存在矛盾。君主为保持官僚机器遵照自己的意志而运转,必须经常进行整顿,以排除故障,洗涤积垢,防止失控。…… ……必然性和偶然性相互联结。必然性以偶然性为其存在的驱壳,而偶然性的背后隐藏着必然的东西。 …… 以皇后丧葬和金川战争为契机而对官场的整顿,产生了重要的后果,这就是加快了廷臣的换班和两代人的权力交替。……

    2016-09-23 19:29:16 回应
  • 第147页 第四章 军事

    ……但这两场战争使乾隆帝认识到清朝武装力量的废弛,因此力图整顿,建立健锐营,训练精兵劲卒。…… …… ……一场小小的败仗竟刺激得乾隆帝忘记了他一个月前刚说过的不愿用兵的克制性意见,认为莎罗奔之桀骜,由于未遭“惩创”和将帅无能,决心改变方针要显示力量,动用大兵,将金川扫灭,以绝后患。…… …… ……当进攻失利后,他较快转弯子,停战休兵,这是正确的。……如果战争继续下去,旷日持久,徒然耗损国力。乾隆终于察觉到这一点,…… …… 乾隆帝排除群臣的阻挠,抓住有利的时机,坚持平准方针,虽碰到论难和挫折,但毫不动摇,进行到底,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在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上,则有得有失,…… ……

    2016-09-24 15:09:28 回应
  • 第225页 第五章 经济

    不管统治者的权力有多大,他不可能去影响气候的晴雨变化,只能把愿望变作起到,希望上天保佑,普降甘霖,风调雨顺。朝廷举行的重大祭祀,很多与农业、天时有关。…… 乾隆帝也要求大臣们把晴雨收成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 …… 乾隆朝,对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具有重大影响的是推广甘薯、玉米等高产作物。 …… 乾隆时期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还表现在农村经济作物的扩大种植,…… …… 人口的激剧增加表明了乾隆朝统治秩序的稳定和经济力量的增长。人口增加须与粮食增加同步,没有迅速增加的农业生产力,就不可能养活成倍增加的人口。乾隆末,全国人口已达3亿,远远超过历史上的任何时期,由此可以推论,当时的经济实力必也大大超过以往的任何朝代。 …… 乾隆时期,重要的治河工程,有以下几项: 一、堵塞黄河决口。…… 二、毛城铺减水工程。…… 三、洪泽湖治理工程。…… 四、陶庄引河工程。…… 五、疏浚黄淮下游河流。…… …… 乾隆帝很重视纸和工程,不惜财力,但求实效。…… 乾隆帝对河工十分关心,常常对具体的施工措施、技术细节提出意见。…… …… ……但在封建制度下,有所兴作,弊窦亦随之丛生,河工的工程巨大,经费甚多,官僚们贪污中饱,成为一大弊政。…… 清代河工,大工皆用官帑,禁止无偿劳役,雇募民人,按工给价,所用物料,论质计值。但实际上摊派扰民之举也层出不穷,物料雇工,均有例价,但因物价上涨,例价不敷支用,即有所谓“帮价”之议,……由各州县按粮摊派,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摊派有的收不上来,有的被官府侵吞,形成积欠,……河工花费好大,但层层朘削,真正用在实际工程上的为数甚微,…… 小规模的水利工程,往往由当地人民出资处力,官为督理,吏胥图保,上下其手,扰累大而功效低。…… …… 与康熙、雍正两朝相比,乾隆朝赈务的规模和耗用

    2016-09-24 16:35:12 回应
  • 第323页 第六章 文化

    乾隆的御制诗集共五集,434卷,收诗41800首。这是在位60年间所写的,平均每天要写两首诗。……此外,在他即位以前,当皇子的时候,有《乐善堂全集》;在他退位以后,当了太上皇,有《御制诗余集》。这些还在41800首外。…… …… 乾隆诗作所以很多的原因之一,是有些诗不是他亲自写的,而由臣下代笔。有时候,兴之所至,口吟一二句,尚未完篇,便令侍监抄录,由词臣续成。也有的诗,臣下代笔后,经乾隆改定,或乾隆自己写的诗,交臣下修改。……

    2016-09-24 18:40:28 回应
  • 第340页 第七章 对外关系

    清政府顽固地坚持闭关政策,还由于它和广大人民群众阶级矛盾的尖锐化。在同样是封建自然经济的条件下,当国家比较强盛,政府和人民的矛盾比较缓和的时候,封建统治者对周围国家也可以采取比较开放、比较友好的态度。……只是神经衰弱地以为,这一外来的异己势力如果和人民群众接触,将会加强反政府力量,引起新的骚动。…… …… ……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结构和原理其他文明中心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相对独立、自我延续的身后的中国古代文明,这一文明必然带有排他拒外的倾向。……

    2016-09-24 19:25:56 回应
  • 第367页 第八章 北京城市建设

    ……因为在以前,王朝和宫廷的兴作都是无偿的榨取,夫役是拘押来的、建筑物料很多事摊派勒索的,这样的大兴土木是对人民的掠夺。到了清朝,手工业中的雇佣制普遍推行,工匠计日给酬,物料也由官府采购。尽管大兴土木也会骚扰民间,但毕竟不是无偿的劳役与征调。……当时,人口日增,耕地有限,时有灾荒,饥民众多。有些建筑项目是雇募灾民进行施工。受雇宫廷,给值较高,借以糊口。…… …… 在考察了北京的宫殿园林、市政建设滞后,可以看到:北京城虽然始建于明代,但实际上,几乎所有的重要建筑物、园林名胜、市政设施都在乾隆时经过改建、扩建、维修甚或是新建。……

    2016-09-24 20:25:49 回应

流星飞绊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2418条 )

现象学的观念
6
现象学导论
9
胡塞尔现象学
10
现象学入门
9
我们何以成为后人类
14
清代地方政府
8
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 乡土重建
12
中华帝国的法律
11
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
12
中国封建社会
8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19
安全、领土与人口
12
结构─制度分析,还是过程─事件分析?
4
疯癫与文明
10
历史学与社会理论
4
事件
7
明代的漕运
10
给曾国藩算算账
1
童年的消逝
8
血路
19
艺术社会学三论
2
数字人文
2
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
24
太平天国
13
天国之秋
11
学做工
14
欲望与尊严
12
格调
5
历史社会学概论
3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
13
历史社会学手册
17
大转型
20
想象的共同体
12
市场营销原理
2
州县官的银两
12
中国大历史
21
权力与规则
15
战争与和平法
4
“选报”时期《东方杂志》研究
16
放宽历史的视界
7
中国政治二千年
7
中国乡村研究·第二辑
18
权力运行的轨迹
2
生育与村落文化
16
性社会学
12
盛世背后
26
山东叛乱
24
清代宫廷社会史
52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
34
中国皇权文化
13
帝国的政治体系
56
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
26
中国历史的教训
6
乾隆
1
张宏杰讲乾隆成败
14
乾隆正传
17
乾隆传
10
乾隆帝
12
中国的宗教
67
权威的理由
32
中国社会中的日常权威
25
中国文化要义
31
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
26
马桥词典
1
兴盛与危机
47
明清徽商与淮扬社会变迁(修订版)
18
中国盐政史
6
自贡商人
41
尼各马科伦理学
29
历史学与社会理论
25
施剑翘复仇案
25
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
29
历史社会学的兴起
25
中国盐法史
31
抗战时期的中国盐业
21
南京国民政府的盐政改革研究
13
中国盐政小史
8
中国财政史
4
中国税收制度史
39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
43
政府论(下篇)
27
政府论(上篇)
15
论法的精神
266
味道·人民公社
9
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
11
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全二卷)
50
规训与惩罚(修订译本)(第4版)
33
社会契约论
48
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
16
利维坦
63
社会学与生活(插图修订第9版)
7
味道·第一宗罪
6
看电影的门道(插图第2版)
4
经济意识形态与日本产业政策
34
行动者与系统
52
不会尘封的记忆
12
游戏改变世界
36
社会学主要思潮
62
流行音乐的秘密
32
皇权与绅权
33
二十世纪的社会理论
54
行动者的归来
28
快餐国家
19
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叙事
22
厨房里的人类学家
5
飲食全球化
23
天狗面具
1
诗般的杀意
1
经济社会学原理
13
公开
11
拍电影
5
购买点
29
实践感
16
文化、权力与国家
13
电视与社会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