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易焦对《阴翳礼赞》的笔记(3)

木易焦
木易焦 (oldtype)

在读 阴翳礼赞

阴翳礼赞
  • 书名: 阴翳礼赞
  • 作者: [日] 谷崎润一郎
  • 页数: 123
  •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 出版年: 2010-6
  • 第6页
    假若东方独立发展完全不同于西方的科学文明,那么我们的社会状况也就会和今天迥然相异吧
    引自第6页

    这段话有趣的是将国民性和科学技术联系起来。 虽然科学本身是否能够如同谷琦润一郎所设想的那样有东方独立的物理学、化学尚无法肯定(一方面西方近现代科学有其神学、哲学基础,另一方面其追求又是普世真理。),但是在科技的运用层面确乎是和国民性息息相关了。即使在西方也有利用新技术做传统建造逻辑的案例,比如众所周知的le-duc用铸铁做拱券龙骨的市政厅方案。

    viollet-le-duc的市政厅方案
    我说假如钢笔过去由日本人或中国人发明制造,那么笔端一定不会采用钢笔尖儿,而是使用毛笔头儿。而且墨水不会是蓝色的。
    引自第6页

    虽然如今已经有了类似的软笔和黑色墨水,但是钢笔和蓝墨水在生活中早已司空见惯了。这大概也会破坏了风流雅士们所追求的文化氛围的整体性,如同日式房间里面挂着的风扇。 文化的涵化先不谈,这里可以看出谷琦润一郎想象的东方的“科技”并不是科学知识本身,而是科学技术在物质世界的生产运用。换句话说,可以说正是“设计”。 最早听到郭桑在课上说日本建筑师在寻找现代性新的可能是在两年多以前了。当时只是为之振奋,却像不清晰。毕竟现代,现代性,现代主义都是很大的话题。如今看到建筑话语意外的事例,却有点醍醐灌顶的感觉。

    2012-02-24 15:42:24 1人推荐 14人喜欢 1回应
  • 第8页
    所以,我们欲迎合机器,机器却歪曲了我们的艺术本身
    引自第8页
    2012-02-24 15:44:59 回应
  • 第11页

    这里Izun的笔记谈到东方不需要明确的边界,或者柏拉图似的“绝对形体”。这一点我想大多数人都会赞同,包括我。特别是从美学上来看,不管是中国画还是园林,甚至是文学作品大多是模糊边界,消解边界。 然而从权利关系角度来看,边界是权利的物化,而东方封建等级制度对于权力的界定又是强烈而清晰的。 这两者之间我想一定存在辨证的关系。

    2012-02-24 16:09:37 1人喜欢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