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ma对《理性乐观派》的笔记(8)

Emma
Emma (0s)

读过 理性乐观派

理性乐观派
  • 书名: 理性乐观派
  • 作者: (美)马特·里德利(Matt Ridley)
  • 副标题: 一部人类经济进步史
  • 页数: 316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 2011-11-1
  • 第32页 第一章

    所谓穷,就是负担不起足够高的价格卖掉自己的时间来购买自己所需要的服务;所谓富,就是不光能买到自己需要的服务,还能买到自己想要的服务。

    2012-06-03 21:27:26 2回应
  • 第88页 制造美德

    56 地球上至今巾仍有7000种语言,操每一种语言的人,都不愿意从邻居那里借用词汇、传统、仪式和口味。 人总是尽其所能的切断观念,技术和习惯的自由交流,闲置专业化和交换带来的影响。 84 20世纪90年代美国生产效率大幅提升的原因,是企业后勤的改革,尤其是零售行业。 当今世界,面对行动敏捷的竞争对手,只要没有国家赋予的特许权,大型企业越发不堪一击。 大多数反对企业的活动积极分子总是觉得,企业巨头能逼得你非跟他们做生意不可,却不愿意相信这些巨头会求着你跟他们做生意。 良好的规则鼓励交换和专业化,恶劣的规则鼓励横征暴敛,耍政治手腕。 镶边都和无花果一类的作物,就只好留在地中海了。 6000~10 000年前,靠近波罗的海或者黑海的某个地方,基因突变头一回让成年人有了蓝色的眼睛。这一突变最终将遗传给差不多百分之四十的欧洲人,他的出现还便随着异常苍白的皮肤。 白色的皮肤更便于吸收阳光,合成vd。 98 从定义来看,人越是富裕,就有越多的东西来自专业人士。繁荣的显著特征是专业化程度的不断递增。贫困的显著特征是回归自给自足的状态。 108 德国化学家fritz haber和carl bosch发明了利用蒸汽、甲烷和空气大亮生产无极单飞的方法。如今,你身体里将近一半的氮原子都来自此类氨厂。 目前,全球有20多亿亩的“次生”热带雨林都是农民们迁往城市之后重新长出来的,其物种多样性好原生森林几乎一样丰富。 112 可是,当一种能提高有机农业效率和竞争力的技术出现的时候,有机运动却一口拒绝了。这种技术就是基因改造。 从前,他们会用多种未知的结果和大量附带基因损害、搞乱目标植物的基因;而现在,他们找出具备已知功能的已知基因,将它注入植物的基因组,让它完成已知的任务。

    2012-08-16 19:30:25 回应
  • 第136页 城市的胜利

    136 帝国,推而广之到政府,往往先是好的东西,延续较长时间之后,就成了坏的东西。起初,他们提供集中服务,消除贸易和专业化的障碍,进一步提高社会蓬勃发展的能力。…… 政府逐渐容纳了越来越多雄心勃勃的精英,制定执行越来越多的规矩,越来越多地干涉人们的生活,攫取社会收入里越来越大的份额,知道把下金蛋的鹅杀死。 更大的威胁来自“政府失灵”。因为政府是垄断者,他把自己运作的大多数事情都搞的缺乏效率,陷入停滞;政府机构不断加大预算,对消费者的服务却没什么提高。……即便如此,还是有好多最聪明的人呼吁政府负责更多的事情,还以为只要它这么做了,下一回它就会变得更完美、更无私。 明朝皇帝们不光把大多数产业和贸易纳为国有,造就了国家对盐、铁、茶、酒、外贸和教育的垄断,还以极权的方式干涉国民的日常生活,进行言论审查。明代官员社会地位高而薪俸低,两相结合必然孕育出腐败和寻租。和所有官僚一样,他们本能的怀疑创新会威胁自己的地位,他们花越来越多的精力考虑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努力达成最初设置职位时定下的目标。 138 与此同时,满族商人却靠着和日本、韩国进行商品贸易赚来的钱自主战争,并最终夺了天下——一切皆非偶然。 一部分的原因在于,中国工匠没法像欧洲人常做的那样,逃到更宽容的统治者或者更投缘的共和国去干活。

    2012-08-19 10:06:11 2人喜欢 回应
  • 第139页 城市的胜利

    139 好在欧洲不想早早实现大一统的中国,令其他人拾起了接力棒,由英国人为最。 140 来自历史的信息是如此明显——自由贸易能实现共同繁荣,而保护主义导致贫困,要是有人偏偏不肯这么想,简直荒唐。(强迫进行奴隶或者毒品贸易,恐怕是另一个问题) 走上改革开放之路以后,中国在二十年里把进口关税从55%降到了10%。 141 每个实行的农业补贴,对棉花、食糖、大米和其他产品的进口关税,另非洲每年损失5 000亿美元的出口机会,是对非援助预算的整整12倍。 廉价的进口商品可以摧毁国内的工作岗位——但与此同时,它们替消费者省下钱来购买其他商品和服务,从而在国内国外创造出了更多的新就业岗位。 耐克在越南的血汗工厂支付的工资是当地国有工厂的三倍,而且有着好得多的设施。它带动了工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142 我在发达国家的诸多同代人,斯图尔特.布兰德说,认为自给自足的务农是一件浪漫又环保的事,但实际上,它是贫困的陷阱,也是一场环境灾难。

    2012-08-19 11:00:26 回应
  • 第171页 奴隶的解放

    171 柯林.克拉克哪怕对非常贫穷的人来说,休闲也具有真正的价值。 但中国好印度的棉花种植户,……生产笑了提高带来的收益,都会给地主或者帝国的官僚拿走。 175 如今全世界还有20亿人从来没有打开过电灯开关呢。 世界开始迈向电气化时代,尽管和电脑一样,他对生产效率的提高作用,用了几十年才显现出来。 179 能源专家jesse ausubel说,可再生并不意味着环保。 181 种植燃料到底需要多少燃料呢?答案是投入和产出量基本上相同。 183 经济中降低的能源密集度也会被新的财富带来的使用能源的新方式所抵消。灯泡便宜了,人们自然会点亮更多的灯泡来获取光明。……长久以来,能源效率都在提高,可能源消耗也随之增加。这就是所谓的“杰文斯悖论”。 187 经济学家艾蒙.巴特勒说“只要你在教科书里看到‘均衡’两个字,就请把它划上叉。”他是错的,因为它架设了完全的竞争,充分的信息和完全的理性,而这些都是不存在或者不可能存在的东西。只有计划经济才需要完善的只是,市场不需要。 189 技术最初发明之后,收益递增的最大一轮冲击波要隔很久才出现,那就是技术大众化、普及化的时候。 191 与其说科学是技术之母,倒不如说它是技术之女。 192 科学基本上仍然是“心灵手巧的专业人士们凭借模糊但逐渐变得清晰起来的概念,半定向的、跌跌撞撞的摸索试错的过程”。 剑桥大学物理学家richard friend爵士承认,就算是在今天,科学家们真正工作仍然是跟上技术修补匠们脚步,在她们发现了什么新鲜东西之后提出解释。

    2012-08-19 11:41:35 1人喜欢 回应
  • 第145页 逃离马尔萨斯的陷进

    145 要是我们有更多的食物,我们就会剩余更多的婴儿,直到人口密度达到一定程度,饥荒、天敌和寄生虫搞的整个系统崩溃为止。……但很多时候,人口密度仍然会停留在比从前更高的水平上。 人口数量远远超过食物供应的时候,人类不会死于饥荒和瘟疫,而是可以提高专业分工的程度,让有限的资源养活更多的人。 146 直到1800年,每一轮经济繁荣仍然是这样结束的,在上层精英的掠夺下,社会部分的倒退为自给自足,或是退缩回归农业社会。 153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美国吃了安全官司的“盾形宫内节育器”由联邦政府批量购买,运到亚洲。 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的儿子,桑贾伊.甘地……半是奖励半是强制的迫使800万印度穷人接受输精管切除手术。 孟加拉国如今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每平方英里生活着2000多人。 154 2002年之前,联合国预测未来世界人口密度的时候,依照的都是大多数国家每名妇女生产不低于2.1个孩子的假设;……即每名妇女生育的孩子足以替代自己及其丈夫,多出来的0.1个孩子,是为了弥补儿童死亡的情况以及男孩略占多数的性别比例。 155 出生率下降现在是一个世界性现象:除了哈萨克斯坦,在没有任何国家的出生率持续维持在高水平上,且持续上涨。 157 迄今为止,减少人口的最佳政策,恐怕就是鼓励女性接受教育。从进化上来看这也有一定的道理:在人类这一物种当中,女性希望剩余较少的孩子,高质量的抚育他们;而男性则希望生一大堆孩子,对抚养质量不怎么关心。 158 seth norton发现,经济自由度低的国家跟经济自由度高的国家相比,前者的出生率是后者的两倍还多。 162 经济发展居然是在它开始依靠非再生、非环保、不清洁动力之后才变成了可持续下去的事情。历史上的每一轮经济繁荣,从乌鲁克文化算起,无不是因为可再生能源用光了而摔落下来。 165 工业革命初期英格兰的贫困之所以会如此强烈的触动我们,因为那是作家和政治家们有史以来第一次正视它,并努力采取措施解决它,而不是因为它之前不存在。从前的时代没有盖斯凯尔妇人和狄更斯,从前的十点也承受不起工厂法案和童工限制法。 224 饥荒基本上已经成为过去时……有些地方的确仍有饥荒发生,比如达尔富尔、津巴布韦,但这是政府的失误。并非人口压力所致。 226 没有森林因为酸雨而大面积暴毙。完全没有。 酸雨只是一种轻微的地方性损害,可以相对轻易的解决,而不是一场威胁全球的大范围灾难。 227 事实上,只有极少数疾病是诊断过后采取预防性干涉是解决不了的。 170 到1722年,议会屈服于纺织工们的愿望,当年圣诞节,《白洋布法案》生效,穿任何形式的棉布都成了非法行为,连摆在家里当装饰都不行。生产者的狭隘利益又一次以贸易保护的形式战胜了更广泛的消费者利益。(当然,这绝不会是最后一次。) 194 帝国时代的中国也释放出强烈的信号,阻止人去发明挑战现状的东西。明朝时有个基督教的传教士写道:“只要一想到自己的努力会带来惩罚而非奖励,什么样的天才也立刻动弹不得了。” 202 现代世界的奥妙就在与它实现了规模极其庞大的相互联系。思想跟来自全球各地的其他思想交汇,“血统”变得越来越繁杂。电话跟计算机搭上线之后,催生了互联网。 205 一路走来,我们或许忘记了一些事情……但比起知识的增长,这些遗忘无关紧要。我们积累的知识比我们忘记的要多得多。 206 知道90年代罗默提出“新增长理论”,经济学才彻底回到现实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凡是能通过新产品或新服务满足需求的人,创新永动机就会让他通过暂时垄断,实现短期的利润爆炸,同时,其他所有最终得以分享“溢出”(也就是其他人“窃取”你的点子)概念的人,则实现爆发式长期增长。 209 我以为,人类已经成了一台集体的问题解决机,他通过不断变化来解决问题。他靠着市场驱动的发明创造来实现这一结果:一样东西稀缺,价格就提高,价格提高鼓励人们开发替代品,提高这样东西的使用效率。(鱼油点灯——石油) 216 马尔库塞提出,资本主义强迫工人阶级过度消费。……但每当我走进超市,从来没见过有人会因为无法做出选择而痛苦不堪。我看到的是,人们不停的挑挑选选。 219 要是慈善机构说情况越变越好,它肯定筹不到钱。要是记者跟编辑说,自己打算写一篇文章,谈一谈灾难发生的可能性不大,这文章肯定上不了头版。 (呵呵,天朝捂嘴笑了) 221 到80年代,流行病学驾richard doll 和richard peto通过研究得出结论,癌症主要通过吸烟、感染、内分泌失调、饮食不均衡所致——化学污染所导致的癌症只占了不到2%的比例。90年代末,Bruce ames做过一次绝佳的阐释:白菜天然就含有49%的杀虫剂,其中半数以上都是致癌物质。喝一杯咖啡让你遇到的致癌化学物,比你一年接触到的粮食农药残留量还多。这并不是说咖啡很危险,或受了污染;咖啡种植园里的致癌物质,几乎全来自天然的化学物,他们的剂量极低,不足以让人得病,而农药残留也一样。

    2012-08-19 20:17:21 1人喜欢 回应
  • 第235页 当今时代的两大悲观源头

    235 非洲的一些最紧迫的需求,当然可以靠富裕国家增加援助来满足。……但统计数据、历史掌故和现实案例都表明,有一件事情靠援助是做不到的,那就是启动或加速经济增长。 大部分援助是政府对政府的行为。股息,他有可能成为腐败的源头,打消创业精神。有些援助落进了独裁者在瑞士的银行户头。 238 产权可以解释3/4的经济发展现象。而博茨瓦纳并非例外情况:他能蓬勃发展的原因碍于,该国人民拥有产权,不想非洲其他地区那样,害怕被酋长或匪徒们强行征用。这个解释基本上也能说明,为什么英格兰享受了一个美好的18世纪,中国却没有。 239 在开罗,想要获取一块国家所有的土地并登记用来修房子,你得走完31个政府机构制定的77个官僚流程,有可能要耗掉14年的时间。 19世纪初,非正式的“占屋权利”带来了日益混乱的局面,正式的成文法律与之发生了正面冲突。越来越多的州开始容忍占屋者的“优先购买权”(居住在一块无主的土地上,并对其加以改良,则获得这块土地的所有权),甚至认为这种行为合法。最后让步的居然是法律而不是占地的人,换言之,法律顺应了自下而上的演进,而不是按照自上而下的规划做调整。1862年,正式承认民间延续多年的做法。 240 现在有压倒性的证据说明,健全而良好的产权也是保护野生动物和大自然的关键。赋予当地人民以可持续的方式拥有、利用自然资源,并从中获得利润的权利,大多数时候,他们都会保护并珍惜这些资源。要是野生动物资源受高高在上的政府控制(而不是“保护”),对当地人没有好处,他们就会忽视它、破坏它、浪费它。这才是工地悲剧带来的真正教训。 243 亚洲实现经济发展契机,此种人口红利(处于工作年龄的人口相对于需要赡养的老人和小孩所占比例大)因素大概有1/3的功劳。 248 人们越是富裕,被淹死的可能性就越低。 飓风的杀伤力更多的取决于财富水平和天气预报,跟风俗的关系不大。 从健康的角度看,放眼全球,因天气变冷而导致的死亡人数的增幅远远超过因天气变热而导致的死亡人数的增幅——在欧洲大部分都去,约为5:1. (增幅???) 261 哪怕过去50年贫困人口迅速减少,这世界上仍然有几亿人因为日常饮食里缺乏维生素a而失明,有几亿人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因为蛋白质不足而腹部长大,有几亿人因为接触不到干净的水儿的了痢疾…… 262 我预测,21世纪将表现出一种不断扩展的“交易秩序”——这是哈耶克创造的一个词,用来形容交换和专业分工带来的自发秩序。只会越来越走向集体化;创新和秩序越来越自下而上;工作越来越专业,休闲越来越多元。在大型企业中,政党力量和政府官僚机构分崩离析……大公司想要存活下来,必须改造自己,采取自下而上的演进。 263 帝国以创造寄生法庭为代价,买来政权的稳定;一神论的宗教以造就寄生的僧侣阶层为代价,买来权力;资本主义以寄生金融家为代价,买来效率。

    2012-08-19 21:19:29 1人喜欢 回应
  • 第119页 城市的胜利

    119 人到了城市之后,死亡人口通常多于出生人口,所以,大城市全是靠着农村移民来维持规模的。 123 认为君主或农业盈余带来了城市革命的看法,其实把顺序颠倒了。首先出现的应该是贸易的加剧。农业盈余是靠贸易召唤出来的,有了贸易,农民才有途径把作物换成其他地方出产的贵重商品。 124 在20世纪下半叶,国家计划经济思维占了主导地位,人们总是追问谁来负责,谁来制定贸易政策,但世界不是这么运作的。贸易源自个体之间的互动,他自己演进,没人负责。 通过税收、监管和垄断,贸易创造的财富就变成了少数人的奢侈品,用来压迫群众。 128 当代有些哲学家一心想要超越卑鄙肮脏的世界经济现实,但想必他们很清楚的记得,有了贸易,好的想法才能异花授粉,早就伟大的发现, 129 强势政府是垄断的,垄断总是会走向固步自封、停滞不前、自私自利。统治者们热爱垄断,因为就算他们无法把垄断权利捏在自己手里,也可以向自己偏爱的集团出卖、授予垄断权利,并向之征税。 企业家是理性人,如果他们发现窃取财富比创造财富轻松得多,必然会去窃取。 罗马和印度都是先实现了经济统一带来的好处,尔后则延续了整治统一带来的灾难。 130 阿育王帝国解体了……之后的几个世纪里,印度次大陆都是全世界人口最多、最繁荣的地区,人口占世界的1/3,GDP也占世界的1/3.毫无疑问,他是当时的竞技超级大国,中国和罗马都相形见绌,首都巴特那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以园林、奢侈品和市场闻名。可惜,到了后来的笈多广场,种姓制度令印度商业陷入了僵化。 133 其后,靠着中国的两项发明,三角形船帆和船尾舵,阿拉伯人把自己的商业触角延伸到了非洲和远东地区。

    2012-08-20 17:31:59 1人喜欢 回应

Emma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9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