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child对《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的笔记(2)

结构主义和符号学
  • 书名: 结构主义和符号学
  • 作者: 特伦斯.霍克斯
  • 页数: 188 页
  •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 出版年: 1997-07
  • 第77页

    雅克布森之一

    雅各布森把隐喻和转喻看成是二元对立的典型模式,它们为语言符号得以形成的选择和组合这一双重过程打下坚固的基础:“特定的话语(信息)是从所有的组成因素〔代码)的库存中选择出来的各种组成因素〔句子、词、音位,等等)的组合。”①正如索绪尔所说的那样,这种信息是由“平面的”运动和“垂直的”运动的结合而构成的。“平面的”运动把词语组合在一块,“垂直”运动则从语言现有的库存或“内部贮藏室”中选择具体的词。组合的(或句段的)过程表现在邻近性(把一个词置于另一词的旁边)中,它的方式因而是转喻的。选择的(或联想的)过程表现在相似性(一个词或概念和另外的词或概念“相似”)中,它的方式因而是隐喻的。因此可以说,隐喻和转喻的对立其实代表了语言的共时性模式(它的直接的,并存的,“垂直的”关系)和历时性模式(它的序列的,相继的,线性发展的关系)的根本对立的本质。
    引自第77页

    相似性和相邻性在隐喻和转喻中的体现。

    2011-04-13 00:41:33 6人喜欢 回应
  • 第83页

    雅克布森之二 关于语言的六个因素以及例举

    这就是说,如果交流倾向于语境,那么指称的功能就占支配地位,这就决定了诸如“从加迪夫②到伦敦的距离是一百五十英里”这种信息的一般特征,这个信息意在指出自身之外的一个语境并且传达有关这个语境的具体的、客观的情况。当然,这似乎是大多数信息的首要任务,但是问题不仅仅如此。例如,如果交流倾向于信息的发话者,那么情感的功能就占支配地位,而这种安排就会产生诸如“伦敦离家很远”这样的信息,意在表达发话者对一特定情境的情感反应,而不是纯粹指称性地描述。同样地,如果交流偏向信息的接受者或受话者,那么意动的(或称呼的,命令的)功能就占支配地位,它以“看l”或“听,”或“现在看这里··,…”或“我说,…”等手段来表示。如果交流倾向于接触,那么,交际的功能就占支配地位(目的在于检查接触是否进行得恰当:在谈吐中,它产生了诸如“早上好”,“好”等交际语,其目的不是为了引出或提供信息,而是为了建立语言的接触,或“打开话区子珍:大多数英国人关于天气的对话具有这种交际功能,而不具有气象学的功能)。如果交流倾向于代码,那么,元语言的功能就占支配地位(这是检查相同的代码是否双方都加以使用:在谈吐中就出现了诸如“理解吗?”“明白吗?”“领会吗?”“行吗?”等短语)。最后,如果交流倾向于信息本身,那么可以说诗歌的或美学的功能就占据支配地位。
    引自第83页
    2011-04-13 00:45:40 5人喜欢 回应

Manchild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166条 )

古希腊名著精要
1
英国王室
1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三十年
1
Crimes of Art and Terror
1
哈钦斯的大学
1
维特根斯坦笔记
1
亚历山大·科耶夫
1
國學概論
1
胡适杂忆
2
游牧思想
1
一个古老的梦
1
实用主义
1
性别麻烦
2
杜威五大讲演
1
Pragmatism as Post-Postmodernism
1
异端的权利
1
自由及其背叛
1
文化与无政府状态
1
Inherent Vice
1
Vineland
1
批判哲学的批判
5
On Liberty
1
The Vineland Papers
1
Slow Learner: Early Stories
1
六十年代
1
《联邦党人文集》导读
1
Pynchon and History
1
规训与惩罚
1
偶然、反讽与团结
2
拍卖第四十九批
1
德国古典哲理法学
1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
5
Introduction to the Reading of Hegel
1
当代文学理论范畴导论
4
瞧,这个人
1
美的历程
1
The Fire Next Time
1
Achieving Our Country
1
Blues for Mister Charlie
1
The American Philosopher
1
阿克瑟尔的城堡
1
摹仿论
2
悲剧的诞生
1
Flatland
1
Encounters and Reflections
1
阿伦特为什么重要
1
Existentialism
1
Richard Rorty
1
The Deleted World
1
Zen and the Art of Motorcycle Maintenance
1
地下室手记
1
文学死了吗
1
影响的焦虑
2
中国文学理论
1
美国精神的封闭
1
Philosophy and Social Hope
1
论解构
1
Literary Theory
3
哲学寓言集
1
Comparative Literature
1
结尾的意义
2
怎样做理论
3
在黑暗中醒来
1
电影之死
1
John Searle
1
热奈特论文集
2
看见的世界
1
Must We Mean What We Say?
2
The Theological Origins of Modernity
2
Stanley Cavell (Contemporary Philosophy in Focus)
1
理论之后
4
古今中西之争
2
电影经纬
1
老妇还乡
1
北欧文学大花园
3
易卜生与中国
1
丹麦当代戏剧选
3
人的境况
3
后理论
5
叙事的转向
1
The Greenblatt Reader
1
Film and Phenomenology
1
从文学到影片
1
“后理论时代”的文学与文化研究
2
影像当代中国
1
未完成的现代性
5
颤栗与不安
4
王尔德文艺理论研究
5
后现代状况
1
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科学
1
风雨岁月
2
追忆
1
电影的形式与文化
3
流行的代价
7
诚实做学问
1
韦洛克拉丁语教程
2
关键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