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要用乡?这个人的进入成本低,所谓乡,很容易打听出来,不是内推也是半个内推,内推的本质不是对オ干的背书,而是对人品的背书。所以用乡也就是找俩人打听,两度人脉,就能知道这是个啥人。为什么不用亲?用亲退出成本太高,你能开除你的侄子吗?所以用乡不用亲,其实是对家文化的否定,在明末的时候就予以否定了,尤其中国这个家文化,经常被人一不小心就解读为家长文化,这个没意思。企业就是企业。
晋商文化中的用乡不用亲,是我听到的关于企业文化的最好的解释。
因为人性就是少干点、多得点,没有一个人说我要多干点、少得点。你要小心这个人性。那什么人能少干点、多得点呢?眼你关系近的人。人在一起久了有感情是好事,但是当你们的感情已经到了要对抗你的规则时,那你千万得往回退一步了。从战友到朋友再到亲友是非常美好的人生,倒过来可能就麻烦了。这都是我们探索得出来的经验。引自 朴实而有华 091
2021-10-06 11:19:16
1人喜欢
回应
-
赵鹏:盯得很紧。有创新就有跟进。像素级的模仿肯定是让人不爽的,但是只能自己跑快一点,因为你没有任何手段让这件事情不发生。
李期:理论上是竞争越激烈,模仿速度越快。
赵鹏:对,这个事太常见了,我们也没有太当回事。产经理会很生气:辛辛苦苦画了两个月的图, A/B test半天,灰度实验半天,才发现这个弄法是对的,然后人家下一个版本就长模一样了。但是也就只能生生气,法律上没有依据,知识产权法不包括前后的逻辑、摆放、颜色、字体。有那个时间打官司你也打不贏,没啥意思。
所以就告诉自己人说,如果赛跑的时候被踩了脚,说明领先不足两个身位。如果领先八个身位,怎么能踩脚?衣服都拽不住。是鸡汤,但管用。这种东西没什么可愤怒的,人性嘛。引自 “驴丢了” 129
-
创业者能创则创,创无可创,就坐下来聊商业。商业对于创业者来说是一个结果,既不是第一追求,也不是底层追求,更不是每天的乐趣。所以创有可创,为什么不创?创无可创,为什么不合?创无可创还在那里创,那叫ego,不是为了“创”,是为了面子,为了存在感。引自 竞争与合并 126
2021-10-07 08:31:37
1人喜欢
回应
-
李翔:如果你一个亲成的小孩刚刚大学毕业,你会给他什么职业规划的建议吗?
起鹏:这个要因材施教,要看他是哪块材料。我对所有大学刚毕业的小孩的第一个建议是,你千万找一个你喜欢的事,而且要喜欢的是这个事的 daily(日常),而不是这个事的结果。比如有人说把你弄到一个岛上,关你30年,最后给你1亿美金。你倒愿意挣这1亿美金,可是关你这30年的 daily你真的要吗?这是第一个建议。然后你得花四五个月,仔仔细细聊,找一个你愿意跟他干四年的直接老板。
李翔:第一份工作就要四年?
赵鹏:对。所以以上两个条件如果能满足,你这个小孩肯定走对了。为什么要找一个喜欢的?我觉得四五十岁的中年人是责任驱动,那我可以咬住牙,遇上挫折、困难、不解时,因为责任、担当、自我约束,就跨得过去这个坎儿。但小朋友天真烂漫,不能要求这么强的责任和担当,当他遇到坎儿,遇到困难、不解,遇到成就感或正反馈不足的情况时,真正能持久支撑他的,就是兴趣的驱动,而且一定是daily的兴趣驱动。
所以两个事情的本质,不管是跟一个老板四年,还是兴趣驱动,都是能稳在一个事情上足够久,从而验证一万小时定律。在一件事情上花一万小时,就可以让一个小孩有一技傍身,至少在一个问题上有点真知灼见。而不是说这儿弄了半年,那儿弄了四个月,说啥都知道,干啥啥不行,这是对人的极大不负责,也是对人的最大浪费。
所以我对小孩的建议很清楚,原点是一万小时定律,为了实现这个定律,要兴趣驱动,兴趣要在daiy,不在结果,然后这个老板、师傅要带你,所以要花足够的时间,找一个你愿意跟他四年的人。如果在本科毕业四年之后,26岁,你能实现一万小时定律,你放心,去哪儿都有人抢着要你。引自 基于一万小时定律去规划职业 242
2021-10-10 19:08:33
6人喜欢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