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图里的人类史 (22) 更多
-
第三十一章 打开“现代”之门
很多人在回首自己的一生时,会寻找一个关键节点,将自己的人生分为“不成熟”与“成熟”两个阶段。成熟的标准有很多,每个人的认知和具体的事件节点都不太一样。有的人是在告别单身的时候成熟的;有的人是在初为... -
第三十章 拉丁美洲与美洲文明
在哥伦布为西班牙发现新大陆后,西、葡两个天主教国家于1494年在罗马教廷的主持下,在大西洋腹地画出一条切割世界的经线,这条经线就是教皇子午线。在教皇子午线的分割下,西班牙不再觊觎葡萄牙在黑非洲的利益,... -
第二十九章 大航海时代的开启
阿拉伯人凭借在北印度洋和中国南海延续数百年的贸易行为,让他们对海上丝绸之路的贡献并不亚于为这条商路提供最多商品的中国。与此同时,随着阿拉伯帝国向亚欧大陆心脏地带的扩张,伊斯兰信仰成功地在伊朗高原以... -
第二十八章 阿拉伯文明的传播
在阿拉伯帝国崛起之前,包含埃及在内的大新月沃地被来自伊朗高原的波斯萨珊帝国所征服(简称“萨珊波斯”)。原始属性为雅利安游牧者的波斯人,早在公元前6世纪就建立帝国,并因和希腊人在爱琴海的战争而为世人所... -
第二十七章 通往中国之路
以结果论英雄的话,我们会发现当下的人类世界实际只剩下四种主要文明形态——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教文明、印度文明以及中国文明。 每一个幸存者都可以在旧大陆找到其对应的独特区间。基督教文明对应着地中海以北的... -
第二十六章 东西方文明治理原则的差异
海量信息的存在并不代表一个人对信息的吸收面就一定会更广,大多数人所关注的信息,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引导。这种现象被称为信息茧房,意指人类在了解信息时犹如盲人摸象一般,会下意识地窄化。 在西方人看来... -
第二十五章 “特异文明”中国(下)
从技术上来看,我们每个人的意识世界都是专有的、独一无二的。人类对于各种事物的认知及承载这些认知的记忆,构成每个人独特的自我认知。以人类现在的技术水平而言,人脑究竟是如何承载这种独特意识的还不得而知... -
第二十四章 “特异文明”中国(中)
“海中地”的认知、季风与黄河塑造中国“风水”,加上黄土地与红土地同属温带季风气候的特性,造就了中国独特的地理背景。 中国人的“家国”式集体主义还形成了“大一统”观念。晋王朝因游牧者入侵而被迫南迁,导... -
第二十三章 “特异文明”中国(上)
中国之所以拥有特异文明,首先是因为它的地缘格局正好与地中海相反,是一个独立的“海中地”格局。对于世界的描述,中国人有两个名词——“天下”和“四海之内”。从人类视角来看,天就像是一口铁锅一样笼罩大地... -
第二十二章 中国人的信仰
中国人的信仰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征,那就是神与凡人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以至于需要专门为中国人的信仰划出一个特别的门类,那就是以祖先崇拜为基石的人神信仰。 中国文化中的神与仙是有区别的。在中国人的设... -
第二十一章 神的世界
地缘要素可以分为两大类——物理要素和认知要素。这两大要素中的后者用“文化”一词来概括也未尝不可。 文化这东西是人类所独有的。在所有的文化中,宗教被很多人认定为最高层级的文化。像之前我们提到的马扎尔人... -
第二十章 欧洲双重的游牧压力
公元1000年,在最后一批入主匈牙利草原的游牧者马扎尔人建立一个天主教国家后,这片草原成为从欧亚草原射向欧洲心脏的一支箭,华丽变为保卫欧洲基督教世界的“基督教之盾”。 匈牙利并不是唯一一面由游牧者转换而... -
第十九章 游牧压力下的中国和印度
中国人所呈现出来的高度集体意识,很大程度在于他们需要承受更高的游牧压力。 基于欧亚干草原及黄河中上游草原走廊的存在,中国在历史上同时遭遇来自北方和西北两个方向的游牧压力。这些游牧压力具体是由黄土高原... -
第十八章 欧亚草原的游牧者(下)
历史上那些饱受游牧侵扰的定居者,有如盲人摸象般给来自草原的入侵者取了非常多的称呼。在众多称呼中,“鞑靼人”在东西方历史上曾经广泛使用过。狭义来说,鞑靼人指向的是当下俄罗斯境内的一个游牧民族。不过历... -
第十七章 欧亚草原的游牧者(上)
有些家畜一望便知不是一个源头。比如,欧洲鹅和中国鹅的样子明显不同,前者由灰雁驯化而来,后者则是鸿雁的家养后代(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不管哪种家鹅都不是天鹅驯化的)。马的起源地算是比较有共识的,欧亚草原... -
第十六章 铜—车—马
金属就不同了,可以说兼具两者的优点。用火高温软化后,能够变得跟泥土一样有可塑性。区别在于人类可以用手直接给黏土塑形,对金属则需要用硬物锻打的方式加工。如果温度升高,你甚至可以将金属变成像水一样的液... -
第十五章 “大西洋欧洲”的大航海时代
欧洲腹地的这条平原带依位置可划分为以法国为主的西欧平原、以德国为核心的中欧平原(又名波德平原),以及俄罗斯欧洲部分所属的东欧平原。熟悉欧洲历史的人会知道,在欧洲大陆的地缘中心由地中海北移至腹地后,... -
第十四章 哪里是东方,哪里又是西方
世界是“多样”的,也是“二元”的。多样性是一个客观存在,无论人类怎么有意无意地消灭多样性,那些不同的样本还是会潜伏于某个角落,一旦遇到合适的土壤,就会萌发;二元性则更多是一种主观的存在。人类固然有... -
第十三章 海洋文明的诞生
地中海全球第一陆间海的地位、与欧亚非三洲对接的位置,加上大新月沃地在主食革命上的先发优势,以及埃及方帆船的助力,使得这片海似乎当仁不让地成为海洋文明的摇篮。地中海舒适的气候是它的另一项优势。地中海... -
第十三章 海洋文明的诞生
“海”和“洋”可是有区别的。通俗地说,“海”是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大洋腹地气候变幻莫测,如果靠近陆地,就能够低限度让航海者心理上感觉安全。 在所有的海里面,“陆间海”结构最为平稳。所谓陆间海,是指几... -
第十二章 海洋不只是结界
一是海洋有天然结界属性,同时海洋的“公海”(公平性与公共性)属性又让它本身可以具有很强烈的连接性,从而淡化它的结界效应——一切只取决于你有没有实力和技术利用它的“公海”属性;二是两个板块如果想长期... -
第八章 “吃什么”也是一场革命
不管人类最先在石头上磨的是什么,“先有面包再种植小麦”都是可以确定的。从现代商业的角度来解析这一顺序,可以视为人类在打造面包产业链的问题上是先有了应用市场,然后将技术革新的需求向产业链上端传导,直...

想念,却不想见的人 (1)
-
伤心,不是一种爱情养分
你怎么也没想到,艰辛的爱,或许只是代表了你们没那么适合,或是他很难搞,但并不意味着这是真爱。而需要人拼了命地去爱,往往在爱还没降临前,心就会先碎了无数次,命也早已经丢掉。得来不易的爱,或许让人更加...

计算之魂 (12) 更多
-
第11章 理论与实战——典型难题精解
...当遇到一个新的、复杂的问题时,...将其拆解为一些小的、简单的问题,然后用已知的基本方法——解决这些小问题。 ...采用哈希表这样的随机存储数据结构。 合并的第一步是判断两个区间是否有重叠的区域。 第二... -
第10章 确定与随机——概率算法及应用
...不确定性是我们这个世界固有的特性。 在计算机科学中,很多确定性的问题需要利用随机性来解决。...所谓大数据的方法就是在大量的随机数据中找出规律性。 ...各种各样的对象(object)...如果要存储下来且不丢... -
第9章 状态与流程——等价性与因果关系
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本质上就是把问题分解成独立的状态或者过程。 ...N元文法模型(N-gram Model) 根据Google的软件开发规范,如果在代码中相同的代码哪怕只出现了两次,就一定要把它们提炼出来,写成一个单独的... -
第8章 并行与串行——流水线和分布式计算
流水线的思想不仅被用于现代计算机处理器的设计,而且也是计算机系统设计和很多产品设计的核心思想。 ...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ISC)...复杂指令集计算机(CISC)... ...计算机的处理器不能直接对内存(包括缓存)... -
第7章 权衡时空——理解存储
...这种解决方法的核心是空间换时间。 处理器通常不是直接从内存读取数据的,而是从处理器和内存之间一种被称为高速缓存(Cache)的存储器中读数据的。 与存储相关的理论和技术可以大致从两个维度来讨论。 第一个... -
第6章 化繁为简——分治思想及应用
...第一重要的思想是递归,第二重要的恐怕就要算是分治(Divide and Conquer)算法了。 分治算法,基本三步。 首先,它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成若干个简单的子问题进行解决。这一步被称为分治(divide)。 然后,解... -
第5 章 工具与算法——图论及应用
图的遍历算法,也就是通过某种方式,访问到图所有的节点。 图的遍历和树的遍历有很大的类似性,有深度优先和广度优先两种策略,但是它们又有所不同。树的边不会构成一个环,但是图则不同,它有可能从一个点出发,... -
第4章 智能的本质——分类与组合
...大部分操作其实不是计算,而是分类、组织、查找和重组。 由于对弈的双方是轮流进行选择的...,一方有奇数层的选择权,另一方有偶数层的选择权,选择权不断交替改变。这种树被称为博弈树。 优秀学者的过人之处... -
第 1 章 毫厘千里之差-大 O 概念
图灵提出了计算机的数学模型,冯·诺依曼确定了计算机通用的系统结构,而高德纳则奠定了计算机算法的基础。 程序对计算机来讲是必不可少的,而程序的灵魂在于算法。 在计算机科学中,更多的时候是需要顶层设计的... -
引子 计算的本质-从机械到电子
等价性、模块化,以及通过它们化繁为简。 今天的人工智能主要是指基于大数据的深度学习。我们可以把一个人工智能系统理解为由特定程序(控制指令序列)控制的、能够解决某一类问题的计算机。 迄今为止,计算机相... -
第2章 逆向思考--从递推到递归
在计算思维中,最重要的是一种自顶向下、先全局后局部的逆向思维,它被称为递归(Recursive)。 与之相对应的,是人类所采用的自底向上、从小到大的正向思维,它被称为递推(Iterative)。 1.从上到下顺序访问; ... -
第3章 万物皆编码--抽象与表示
人对目标的编码是一个渐渐演变所得到的的结果,以方便为目的;而计算机的编码要争取一次性尽可能考虑清楚所有情况,以效率为目的。它们之间经常需要一座桥梁来连接。 任何对象都可以通过对它们编号来区分,而任何...

德米安 (5)
-
前言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条通向自我的路,是在路上的尝试,是狭路上获得的启示。没有一个人能成为完全的自己,但每个人都力争成为自己,都尽其所能,成为昏庸的人,或明智的人。每个人都带着他诞生时的残渣,都背负着... -
结束与新生
最初的情感,哪怕是最原始、最野蛮的情感,也并非针对敌人。血腥的事业是人类内在的爆发,分裂灵魂的爆发。人们去仇恨、去杀戮、去毁灭、去赴死,只是为了新生。一只巨鸟奋争出壳,蛋就是世界,而这个世界,必将... -
夏娃夫人
有时,她会笑着说:“您的梦并不完整,辛克莱。您忘记了最好的部分——”这时,我会突然想起那段遗忘的梦,并无法解释我为何忘了它。 我有时被欲望折磨,心情烦躁。我难以忍受她坐在我身边,而我却不能拥抱她。她... -
雅各与天使摔跤
如此一来,它们就彰显意义,具备意义——如果您再有疯狂或罪恶的念头,辛克莱,如果您想杀人,或做什么下流事,这种时候,您应当想着阿布拉克萨斯,是他借您生发幻象!您想杀的人,从不是某个具体的人,而只能是... -
鸟奋争出壳
“鸟奋争出壳。蛋就是世界。谁若要诞生,就必须毁掉世界。鸟飞向神。神叫阿布拉克萨斯。” 在探寻生命真谛的路上,我已积累了微少的经验。而现在,我又有了新经验:观察一种新景象,沉迷于它非理性的、混乱而奇异...

成长第二曲线 (23) 更多
-
第21封信 写在最后
如果你们能照顾好自己,就有望一直保持健康。 如果你们能照顾好自己,就有望一直保持健康。 当然,自由的另一面是没有安全感。 总有工作要做,总有工作有待寻找,但更多的工作需要你自己安排,这就是自由的新代价... -
第20封信 你是独一无二的
神经病学家奥利弗·萨克斯曾说过:“从来没有人跟别人一样。”你是独一无二的。 重要的是你要认识到,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总有一些事情比其他事情更重要。你可以也应该在年轻时做些尝试,但是随着责任的增加,你需... -
第19封信 人生的最后四分之一
在经过了学习和工作的前两个阶段之后,他们有望以良好的状态迈入“生活”的第三个阶段。对他们来说,未来10~20年将是真正充满机遇的十年,而你们这一代所处的社会环境则大相径庭,除非你们早已未雨绸缪。 尽管“... -
第18封信 无法被计算的东西更重要
不被计算进来的就不算数—这句俗话说得好。人生的大部分事情都是数字游戏。从宏观经济的规模到你的用电量或膳食营养,数字才是衡量标准。数字,以及数字科学—数学和统计学是除了音乐之外唯一真正国际化的语言,... -
第17封信 当两个人合二为一
事实上,每种关系都基于一个隐性契约,是一种期望值的平衡。 合同应该能够同时带给双方足够多他们想要的东西,这样才能奏效。 俗话说,幸福就是有事做,有人爱,有希望,对我们来说,这三样东西让我们觉得人生是... -
第16封信 “我们”总是打败“我”
我希望你们足够幸运,在一生中说“我们”的次数比说“我”更多。陪伴非常重要,因为它意味着有一个可以与你分享希望和不确定性的人。 在另一封信中,我提到了罗宾·邓巴的观点,他认为你最多有五个密友和15个好朋... (1回应) -
第15封信 主要是经济问题,笨蛋
在我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我从石油公司高管转到学术界,再到自由作家,每个角色的转换都是为了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成就感,但与此同时还得接受我的收入曲线的下降。只要有够用的钱,我和妻子就心满意足了。我... -
第14封信 适可而止
我曾经随身携带一张卡片,上面写着“收入”和“支出”两列数字,每每提醒自己不能“入”不敷“出”。 “够了”的理念并不局限于金钱和工作,它适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最显而易见的是,饮食要适可而止。还有一种诱... -
第13封信 人生的变化曲线
你的一生、每一个人的一生,甚至一个企业、学校、政党或者一个国家的一生,最开始都是进行教育、投资和试验的投入期。S型曲线在上升之前先下降。但是,人们希望它很快就会上升,而且一直上升。然而,这是一条S型... (2回应) -
第12封信 你与社会
因为没有尝试,一切都不会改变。 -
第11封信 你不是一项人力资源
想想看,任何关键资产是富有才能或技术熟练的人的组织,无论大学、剧院、律师事务所、教堂,都不会称其中掌握权力的人为“经理”,而是称他们为院长、高级合伙人、主教、董事或团队领导。经理的头衔只适用于那些... (1回应) -
第10封信 保持小规模
人类在人性化的组织规模下才能呈现出最佳状态。因此,小规模是人们做好自己工作的更好条件,甚至必需条件。 当你认为你与某个人只是正式关系时,这就意味着你只能看到他正式角色的一面。你不了解通常也不会关心他... -
第9封信 你是谁比你做什么更重要
在生活的各个领域,我们不可避免地会表现出不同的侧面。因此,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确保为自己的每一面都留出足够的空间。如果我们对自己坦诚的话,会发现我们在工作中被需要的程度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平心而论... (2回应) -
第8封信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赛马
正因为我对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对这种我所谓的“赛马竞争”滥用背后的意义的怀疑,所以我更推崇另一种比赛—马拉松。对于冠亚军而言,马拉松就像是一场赛马比赛,但对其他参赛的人来说,马拉松更是一个节日和一场与... (1回应) -
第7封信 你有多聪明
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提出“聪明”的定义不止一种的人,他把智能分为三种类型—科学知识(episteme)、技艺(techne)与实践智慧(phronesis),很少有人能同时拥有这三者。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进一步描述了... -
第6封信 好奇不会害死猫
即使老板声称鼓励创造性思维,组织内部也不会涌现出企业家。 官僚主义对提高效率可能是有必要的,但它扼杀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你认为自己的独立性比安全感更重要,就不要去官僚组织,这是我对你的希望。 创造... -
第5封信 每个人都会犯错
不要想当然,要质疑一切,敢于怀疑比你地位高的人深信不疑的事情,但有时要把你的怀疑藏在心里,直到时机成熟。 -
第4封信 上帝或别的什么
事实上,信仰始于理性的尽头。 亚里士多德认为有两种首要的美德,即理智美德与伦理美德。他认为理智美德是通过传承和教育获得的,而伦理美德则是通过模仿德高望重的人(通常是父母)的行为和习惯获得的。亚里士多... -
第3封信 人生最大的问题
“存在先于本质”是这些存在主义哲学家的信条,意味着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人,只有我们自己才能决定为什么以及如何生活。这是一个诱人但最终很艰难的选择。这个选择很诱人,因为它把你从社会中所有的规则和教条... -
第2封信 人类的使命
他们只是在做人类一直在做的事情:对事情进行“敲敲打打”式的修补和改善。 金钱和名誉往往是(做好一件事)最终的结果,而不是最初的驱动因素。 他人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无论你喜欢与否,你都得找到与他... (1回应) -
第1封信 事物将会不同
科技一直是改变我们生活的力量,而且永远都是。问题在于在新科技到来之前,我们对它带来的变化无从知晓。 新技术通常需要30年时间,才能将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完全展现出来。新技术通常需要30年时间,才能将它对我... -
引 言 人生回望
“告诉我,你打算做什么 用你疯狂而宝贵的一生?” 这是美国诗人玛丽·奥利弗的诗句。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说,人生必须向前行进,我们却在回顾中得到更好的理解。 我现在明白生命如此宝贵不能虚度,但我曾花了很... -
译者序 在“打工人时代”寻找跨越时空的白色石头
人是需要工作的,但人需要至少三种不同的工作满足自己不同的需要:为了满足生存需要和欲望而做的,为了展现自己的天赋才能或出于个人兴趣而做的,为了服务他人和更大范围的人类社会而做的。 人们应该在人生的不同...
>
WYC的读书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