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xtsecond对《像阿德勒一样思考和生活》的笔记(1)

像阿德勒一样思考和生活
  • 书名: 像阿德勒一样思考和生活
  • 作者: 岸见一郎
  • 副标题: 用心理学解决人生必须面对的难
  • 页数: 248
  • 出版社: 上海文化出版社
  • 出版年: 2018-2-25
  • 自己的价值可以通过贡献感获得
    有个很重要的观念希望大家注意,人的价值不是来自献,而是来自“贡献感”。如果人必须对他人作出贡献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的话,『门槛会变得很高,比如说,躺在病床上的人就无法作出贡献。 就算小孩平时再怎么惹麻烦、惹恼父母,当父母看到小孩发烧、无精打采的模样,没有一个父母不希望小孩可以恢复精神吧。就父母的立场来看,这时候小孩只要好好活着就够了。如果把这个当作是零,无论小孩做任何事都是加分。若动不动就在脑中描绘理想的小孩形象,就等于用减法来看小孩,这么一来,小孩无论做什么,在父母眼中都是减分。 那么,实际上没作出贡献的人,我们要怎么做才能让对方感觉到获得贡献感?我们可以试着努力从对方的言行中找出良善的意图。因为即使对方拥有好的意图,也可能因为表现的方式不恰当让人难以察觉。阿徳勒在谈到精神官能症患者时也说到,治疗者光 只有良善的意图并不够。对自己来说确实如此,但若是对他者,我们必须努力找出对方良善的意图,只要关注在这一点上,对方就可以获得贡献感 前面我们谈到赋予勇气时,也是常常站在给予者的立场来看待事情,假如把角度转成从被赋予勇气的立场来看的话,情况会有些不同。例如,我们说“谢谢你”这句话是为了让对方产生贡献感 所以即使我们没得到别人回一句“谢谢”,也不可以因此感到不满或不公平。 题。被赋予勇气的孩子们则不会这么想。他们不在意别人的评价,即使解决问题了,也不会借此炫,或表现出自己很厉害的样子。他们从不用可能性作为借口逃避问题,或认为“我现在只是不想做而已,只要我想做就一定做得到”。 总之,这些小孩遇到问题,就会从做得到的地方开始,一点滴地去解决。这就是勇气,阿勒把这种勇气称作“不完全的勇气”“失败的勇气”。这比起害怕失败、连跨出第一步试着解决问题都不敢要好太多了。不断重复同样的失败确实是个问题,但没有失败就学不到任何东西。考完试后立刻对答案的人可以避免下次犯下同样的错误,若不敢直视自己人生的缺点和错误,重新改过,下次还是会犯同样的错。 不害怕失败 假如上述的论点正确,被赋予勇气的小孩不会害怕失败,他会依照自己的判断行动,因为他喜欢为他人作出贡献,并且从不感到厌倦,和那些只考虑自己,一失败就担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的小孩完全不同。 被赋予勇气的小孩,只会关心一件事,那就是怎么解决问题。但是害怕失败的小孩不但不会解决问题,还只会关心自己。他们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害怕失败,害怕到甚至不愿试着去解决问
    引自 自己的价值可以通过贡献感获得 \ 不求回报地帮助他人
    2020-12-30 13:13:35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