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の大叔🌈对《叔本华》的笔记(5)

叔本华
  • 书名: 叔本华
  • 作者: [英国]克里斯托弗·贾纳韦
  • 页数: 292
  •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 出版年: 2014-6
  • 叔本华的意志
    使这部里程碑式作品得以成形的思想是有关意志的概念。在这部才华横溢的著作中,如其标题所示,叔本华提出世界具有两面性,一个是表象(Vorstellung)的或事物在经验中向我们呈现的那个世界,另一个是意志(Wille)的世界。据他论述,后者才是世界的本原,它处于局限着人类知识的种种表象之外。给意志下定义并非易事。先不妨说说它不是什么,这来得更容易一些。它既不是任何形式的思想或意识,也不将事物导向任何理性的目的(否则“意志”将成为上帝的代名词)。叔本华眼中的世界是漫无目的的。他的意志概念或许可以用如下观点给予最佳解释:朝着某个目标奋斗,人们只要记住意志在根本上是“盲目”的,且它存在于自然界毫无意识的各种力量之中。最重要的是,人类心理可以被视为分裂的它不仅包括理解和理性思维的能力,在更深的层次上还包括一种本质上“盲目”的奋斗过程该过程支配着我们本性中的有意识部分,但也可能与其发生冲突。人类在两种生活之间维持着平衡:一种是作为生物体在本能驱使下生存和繁殖的生活;另一种则是纯粹智性的生活,它反抗人的本能,渴望对“更高的”现实作超越时间的思考。虽然叔本华的确仍预想有一种听天由命的“救赎”,但他认为普通生存状态必然包含痛苦与厌倦的双重悲苦坚信这是由人类乃至于整个世界的本质决定的,且本应如此
    引自 1 叔本华的生平与著作
    2024-11-13 15:54:00 回应
  • 现象、物自体与道德
    只要我们先认清贯穿叔本华全部哲学思想的主线,它就变得很容易把握了,这条主线就是他从康德那里发现的现象与物自体之间的区别。现象的世界由我们通过平常的感官经验和科学研究而认识的那些事物所构成,换言之,即经验世界。现象不可简单地理解为幻觉:构成我们经验知识的事物并非幻觉,而用相应的希腊语表示,它们就是组成世界的诸多现象。但是问题在于,整个世界是否仅由这些现象构成?我们是否应该认为“存在之物”可被我们的经验知识所穷尽?我们至少可以想象一个独立于我们的经验之外的现实,这就是康德所谓“物自体”的含义。 康德的成就在于表明知识是有限的我们永远不可能了解世界的自体,而只能了解它向我们所呈现的状态,如科学家或普通感知者所为。因此,传统的形而上学者所标榜的认识上帝、灵魂之不朽或某种遍布全宇宙的超自然秩序的抱负注定无果而终。据叔本华的分析(见“康德哲学批判”,《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一卷附录,417-425),除了这项具有破坏性的成就之外,康德还增加了两项较有建设性的成就。其一是认为现象世界具有基本的和必然的组织原则且这些原则能够被发现。其二是主张伦理学可以从现象领域中分离开来且它不像科学那样构成知识当我们审视人类自身所必然具有的行动性和是非观念时,我们所考虑的就不是事物在经验世界的存在方式了。 首先,让我们看看关于现象——我们所了解的这个世界——含有一个必然结构的思想。康德认为现象世界必须占据空间和时间。我们显然难以想象空间或时间的缺失,但康德更进一步,他辩称如果没有这二者,那么世界就根本不可知。类似的关系适用于原因和结果,以及事物能够在时间流逝中保持不变的原则。经验世界的规则是它必须包含持续恒久的事物,这些事物分布于时空之中,彼此发生系统的相互作用。康德认为,我们能够认识的经验世界不外乎此。然而,他最令人惊愕的断言是所有这些规则并非世界的自体所固有;它们描述的是仅当我们能够去经历这个世界时它所必然显现的状况。所以空间和时间、原因和结果仅仅与事物向我们呈现的必然方式有关。如果去掉经验的主体,则世界的结构也将了无踪影。 来自康德的第二个建设性论点与我们对自身的观念有关。在努力认识世界的同时,我们还需要作出各种行动和决定,这些归根结底都属于道德领域的问题。康德认为,道德成立的前提是我们每个人都把自己视为一个理性的、受责任制约且有选择行动原则之自由的生物。没有一种基于经验的考察能够表明我们是此类纯粹理性的、自由的生物:甚至可以说,在物质世界中不存在这种事物。尽管如此,我们却不能没有关于自身的观念。所以,虽然我的知识局限于经验世界,但我绝不认为我的本性也受此局限。简言之,康德的观点就是,我必须认为在表象之外的我的自体中,我是一个自由的和纯粹理性的主体。 当叔本华在哥廷根大学读书期间接触到康德哲学时,觉得它令人信服,但不完整。他接受现象与物自体之间的区别。在现象方面,他想对康德的观点作些修改,但欣然认同经验世界本身并不存在,而是被我们所强加的关于空间、时间和因果关系的规则赋予了结构。可是在物自体方面,他觉得康德的表述却含混不清。世界的自体究竟是什么?自我又是什么?
    引自 2 现象之内与现象之外
    2024-11-16 16:58:03 回应
  • 柏拉图的启示:更好的意识
    世界的自体究竟是什么?自我又是什么?这就是康德在区分了现象与物自体,并声称人们只能获得关于现象的知识之后留下的双重谜题。物自体的概念在德国学术界引发了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大讨论。叔本华的第一个老师舒尔策和他在柏林听过其讲座的费希特都是这场辩论中的主角。通过提出自己对这一谜题的解答,断言无论在整个字宙还是人类微观世界中,物自体就是意志,叔本华是在回应当时一个炙手可热的问题,并在某种程度上聪明地利用了后康德时代为人熟知的一个观念。 从一开始,年轻的叔本华就不仅读康德的著作,还读柏拉图的著作,而正是从后者那里他接触到认识现象与“真实存在”之间不同之处的另一种方式。在柏拉图看来,“真实存在”是 组被称为理念或形式的不变的实体。个体事物是不完美的,它们来去匆匆,但这并不影响宇宙中的基本秩序,即由绝对和永恒的形式所构成的秩序。柏拉图认为,对人类的最大贡献莫过于获得对这些永恒形式——如正义本体、善的本体和美的本体——的认识。这样,人类的灵魂将被提升到一个超越一己之见和凡俗欲望的层次,达到对绝对价值标准的领悟,并从冲突和痛苦中获得解脱。在其思想发展的关键阶段,叔本华所臣服的就是这样一种远见。虽然康德的物自体本非人类知识所能企及,柏拉图的理念却是人类知识的最佳对象,但叔本华将二者的观点加以综合,形成了一种关于透过现象洞察物自体的柏拉图式见解。多年来他认为这是自己的一个重要发现:“柏拉图的理念和康德的物自体…这两者如出一辙,此结论虽闻所未闻,却肯定无疑。”(《叔本华手稿》第一卷,377)尽管叔本华尚未看出这两位大哲学家的立场其实并不相同,但其思想中产生的融合已经获得了自身的能量。他相信,经验意识受空间、时间和因果关系的局限,是一种低级意识,如有可能我们应该渴望从中逃离出来。只有进入一种“更好”的意识,人类才能发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引自 2 现象之内与现象之外
    2024-11-16 17:14:45 回应
  • 在康德与柏拉图之间
    在1813年的笔记本中,叔本华回到原来的任务,想揭示在所有这些主体强加的联系模式之外有何物。于是有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发现:随着考察的深入,有一点明朗起来,即揭示物自体的本性与厘清“更好的”柏拉图式意识是两项截然不同的工作物自体是一个隐藏的本质,它在我们强加于经验客体之上的秩序下运作,驱使他前进的动力也正是他自己的内在本性——可以说是在他内心涌动着的世界他把这种隐藏的本性称为意志,并把它与普通生活所施加的“苦难”相关联。与此相反,只要他能够不再是这个意志,不再强加一切主观的联系形式,那么同样的世界将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它将笼罩在永恒和客观的荣耀之下,以“柏拉图理念”的华美盛装展现在他的面前叔本华哲学的真正成形以他廓清物自体(意志)与“柏拉图理念”之间的区别为标志前者指经验世界所包意的昏暗现实,在这个世界中个体辛苦劳作并试图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后者指种值得追求的非凡境界,在那里一切联系器将解除,要实更为光朋,无须苦心积虑地思考
    引自 2 现象之内与现象之外
    2024-11-16 17:19:37 回应
  • 意志与物自体
    首先,如果意志是物自体,它就不是存在于时空中的某种东西。时空只是主体强加给作为表象的世界的结构,而物自体是在作为表象的世界被忘却时所遗留的东西。既然叔本华认为时空是个体化的原则,那么物自体就不能分裂成独立的个体除了表象、空间和时间,只有整个世界才应该被视为意志。 其次,作为物自体的意志与日常经验世界的事件之间不可能存在因果关系。因果关系也只是在个体物质事物发生的经验变化这一层面上起作用,在物自体的层面上不起作用。康德似乎要求物自体能够对我们产生因果影响,有些类似于某个经验客体,而叔本华充分地意识到,这种观点正是许多同时代的人接受康德思想的绊脚石。叔本华自己回避这个问题,从不认为作为物自体的意志是一种原因。但是,自在世界与我们经验认识当中的事物和事件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叔本华有时会谈到经验实际中意志的“表现”,但他喜欢用的术语是“客体化”。这意味着世界呈现给我们的只是我们所能体验到的那一面。我们不得不把单一意志和它在纷繁现象中的客体化看做硬币的两面,即同一世界的两个方面。 这里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物自体的可知性。叔本华的意志论是形而上的。对他来说,形而上学解释了实在的根本性质,但形而上学把经验资料用做唯一可能的指南:“世界之谜的答案必须来自对世界自身的理解…形而上学的任务不是忽略世界存在于其中的经验,而是彻底地理解它,因为内在与外在经验肯定是所有认识的主要泉源。”(《作》第一卷,428)严格地说,我们的认识再多,也只能局限于内在与外在经验的现象。所以我们不会——也不能——认识纯粹的物自体。我意识到自己正在进行中的意志行为时,我所认识的是意志的现象表现,不是物自体。然而,正是这种对我自己的意志行为的认识才是认识整个自在世界的关键。
    引自 3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2024-11-16 19:00:54 回应

熊猫の大叔🌈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3929条 )

民主是可能的吗?
9
政治哲学与幸福根基
1
怎样解题
1
法国大革命
3
英格兰文学
3
李光耀观天下
9
资本主义
2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
28
基督教神学
2
哲学的思与惑
4
德国文学
3
选择理论
1
文学理论入门
8
政治的历史与边界
18
传统十论(增订版)
34
浪漫主义
2
美国政党与选举
1
西方艺术新论-牛津通识读本
4
悲喜同源
4
历史的局外人
10
我执
8
卢梭
3
卡夫卡是谁
2
托克维尔
12
共同的底线
68
我们时代的伦理学
3
电影音乐
2
全球化面面观-牛津通识读本
2
尼采
3
时装
1
司马迁的记忆之野
15
失败者的春秋
6
德里达
9
科幻作品
1
匏瓜
4
纪录片
2
罗马共和国
11
战国歧途
12
法哲学
4
法律
8
命运和选择
13
易中天中华史:朱明王朝
7
易中天中华史:铁血蒙元
5
美国最高法院
4
领导力
8
易中天中华史:风流南宋
2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6
易中天中华史:王安石变法
5
马基雅维里
7
图画通识丛书:乔姆斯基
2
科学哲学
3
一个人可以在家告别人生吗?
3
旧物录
2
俄罗斯文学
2
休谟
6
独裁者手册
42
易中天中华史:大宋革新
5
洛克
4
时间的色彩
11
易中天中华史:安史之乱
9
全球经济史
4
易中天中华史:女皇武则天
6
民主
17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2
帝国的失败
11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6
易中天中华史:禅宗兴起
9
分子
2
树犹如此
15
易中天中华史:隋唐定局
8
克尔凯郭尔
4
专家之死
7
人性悖论
4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
12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10
醉文明
3
手机废人
5
易中天中华史:南朝,北朝
6
女性主义
7
易中天中华史:魏晋风度
2
历史的巨镜
11
灿烂千阳
1
克拉拉与太阳
1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1
易中天中华史:三国纪
12
孕育无印良品的“思考”与“话语”
3
易中天中华史:两汉两罗马
7
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
8
哈贝马斯
2
易中天中华史:秦并天下
4
听良心的鼓声能走多远
30
设计,无处不在
2
亚里士多德的世界
6
社会学的意识
6
佛学概论
1
金赛性学报告
7
听听那冷雨
4
抵达
39
絲綢之路
1
唯有书籍
4
戏剧
2
古典文学
3
革命年代
20
笛卡尔
3
革命时期的爱情
2
夜行记
1
罗素
3
涅朵奇卡
3
猫鱼
6
维特根斯坦与哲学
9
医学伦理
3
无神论
6
天生就会跑
5
这才是心理学(第11版)
6
谁是德古拉
2
组织社会学十讲
27
世界七大奇迹
1
万有感官
1
正义的可能
31
毛奇家族
1
世界新奇迹
4
犬儒主义
9
恶之花
1
良知对抗暴力
19
亲历纳粹
3
时间
8
中国文化通识
12
丘吉尔的原子弹
2
红拂夜奔
4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4
14
万寿寺
1
黑铁时代
6
深解地球
3
寻找无双
2
家的起源
2
寻觅意义
10
智能简史
10
白银时代
4
自愈之路
1
性学入门
20
书的大历史
2
坐一望三
4
梦里花落知多少
3
天堂蒜薹之歌
3
陈炯明
21
极度深寒
2
偶人
1
好奇年代
2
不生不熟
4
离开荒野
6
微生物改变命运
4
民主崩溃的政治学
31
侏儒警语
3
书店时光
3
包刚升政治学讲义
22
细菌
1
杀人执照
3
李银河谈亲密关系
2
天人五衰
1
奔马
1
金钱的智慧
3
饭局的起源
1
过敏大流行
2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
24
蜂房
2
告别伊甸园
4
乌合之众
9
黄与蓝的交响
19
筷子
1
来自中国的礼物
2
伦敦的崛起
3
改变世界的七种花
2
棉花帝国
6
音乐如何可能?
3
释放自己 便生欢喜;王维传
2
牛顿与伪币制造者
3
瓷之色
3
绿色宝藏
1
人的现代化
9
心外传奇
4
四十一炮
2
阿勒泰的角落
3
红高粱家族
2
白居易传
3
度量世界
3
易中天中华史第六卷:百家争鸣
18
神话与日本人的心灵
2
当世界又老又穷
5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6
易中天中华史:从春秋到战国
5
重要的“性”
2
易中天中华史:青春志
3
象牙维京人
1
民间传说与日本人的心灵
1
丰乳肥臀
4
易中天中华史:奠基者
7
南极洲
7
在中国发现历史
8
哲学100问:后现代的刺
29
福柯的界线
36
中国法视野下的同性恋
8
讀書與做人
1
4
人生有何意义
7
送你一颗子弹
4
台北人
2
禁色
2
务虚笔记
13
吃的大冒险
1
纸影寻踪
16
何为良好生活
26
自由与权力
23
晓寺
1
新纲常(增订版)
26
贵族
5
论人权
12
哲学100问:人,诗意地栖居
55
巴黎浪漫吗?
5
共病时代
10
陈独秀全传
54
艺术侦探
1
阿波罗之杯
2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
6
长刀之夜
2
通向世界尽头
13
黑丝路
4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13
爱的饥渴
3
江村经济
4
笑的科学
2
脂肪
1
告别夹边沟
17
一念之差
2
李宗仁回忆录(上下)
37
知识分子与社会
18
碳时代
3
仲夏之死
1
大气
5
价值的理由
18
萨德侯爵夫人
1
哲学100问:从古希腊到黑格尔
42
无人读过的书
2
假面的告白
4
女人的起源
2
论证的艺术(原书第3版)
19
欲望之石
11
潮骚
2
百年孤独
5
拉丁文帝国
4
金阁寺
7
致命药瘾
5
带一本书去巴黎
22
欧洲王室另类史
4
我的阿勒泰
11
正义的两面(修订版)
37
囚徒、情人与间谍
2
水果猎人
2
我书架上的神明续编
12
失明症漫记
7
逻辑学
4
树荫的温柔
1
城市的故事
9
黑色盛宴
5
杀死一只知更鸟
11
哈希的故事
3
卡路里与束身衣
4
奇妙的尘埃
6
正常的另一面
12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13
被牺牲的“局部”
30
莎士比亚
3
猿形毕露
36
臥房裡的哲學
5
疯狂实验史 II
7
论爱欲
25
违童之愿
6
民主是一种现代生活
26
翦商
17
晓松奇谈·世界卷
12
重返人类演化现场
11
地理学与生活
3
死亡晚餐派对
5
特权(新知文库)
6
生死疲劳
11
人论三题
35
气候创造历史(新知文库)
14
万事大“急”
3
环境伦理学
11
康德
44
菜单中的秘密
8
康德
2
人体简史
25
烟火撩人
6
野火集
47
穆斯林发现欧洲
6
福柯
14
性的问题
26
错引耶稣
5
公正
38
伊索尔德的魔汤
3
谋杀手段
7
金钱不能买什么
9
厌女
17
悉达多
11
南京大屠杀
14
卡拉马佐夫兄弟
17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2辑
20
蒂姆·库克传
3
政府论(下篇)
23
神祇、陵墓与学者
9
绿毛水怪
8
追风筝的人
8
政府论(上篇)
6
史蒂夫·乔布斯传(修订版)
15
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
8
乔纳森传
7
这个世界会好吗?
3
商君书
4
正义论导读
94
名家大手笔
4
以色列简史
1
画说诗经(汉英对照)
1
画说宋词(汉英对照)(平装)
4
画说唐诗
2
兴亡
37
我与父辈
15
西方文化概论
51
正义论
12
天生有罪
10
悠悠岁月
3
少年凯歌
12
耶鲁大学公开课 : 政治哲学
37
致命元素
5
笔醒山河
11
一个人的村庄
5
自由·平等·博爱
4
论自由
31
小王子
7
在最美宋词里邂逅最美的爱情
3
在最美唐诗里邂逅最美的爱情
3
南明史
17
如彗星划过夜空
12
我也有一个梦想
18
总统是靠不住的
17
抚顺故事集
4
檀香刑
2
许三观卖血记
2
权力的餐桌
2
在细雨中呼喊
2
大国大城
18
白夜行
1
天朝的崩溃
10
嫌疑人X的献身
2
白痴
4
八次危机
23
政治是什么?
7
洞穴奇案
4
被抹去的一家
4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
2
可能性的艺术
12
陌生的经验
3
每个人的经济学
5
霍乱时期的爱情
1
瓦尔登湖
6
规训与惩罚
11
历史三调
10
咖啡机中的间谍
2
现代医学的偶然发现
1
飘(上下)
1
多重宇宙
6
大明宫词
2
一百个人的十年
2
法治的细节
14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9
福柯与性
20
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第二版)
19
多重宇宙(第二版)
1
心中有数
4
以利为利
25
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
5
漫长的战败
7
置身事内
24
大背叛
4
失落的卫星
8
感知·理知·自我认知
14
战争的文化
7
圆圈正义
14
赛雷三分钟漫画中国史
1
福柯的生死爱欲
7
言论的边界
8
英国人的言行潜规则
4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典藏版)
29
民主的细节
13
宇宙
9
逃避自由
14
通往奴役之路
12
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合一
6
秋水堂论金瓶梅
6
阿司匹林传奇
1
饥饿的盛世
11
路西法效应
11
人生的智慧
14
人生的智慧
2
西方那一块土
4
秦制两千年
11
消失的13级台阶
1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1辑
16
2
现代中国的形成(1600—1949)
5
第三帝国的艺术博物馆
1
撒哈拉的故事
1
蒋勋说红楼梦(第八辑)
1
蒋勋说红楼梦(第七辑)
3
疯狂实验史
1
蒋勋说红楼梦(第四辑)
1
蒋勋说红楼梦(第三辑)
3
蒋勋说红楼梦(第一辑)
8
红楼梦 (程乙本校注版)
6
最早发现北美洲的中国移民
1
命运攸关的抉择
11
不检点与倍缠绵书
3
叫魂
3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
4
西藏的寺与僧
1
蒋勋说唐诗(修订版)
1
历史深处的忧虑
5
罪与罚
1
美国总统制
1
心理学
1
易中天中华史:国家
2
祖先
1
鼠疫
3
地下室手记
1
局外人
2
陌生人的需要
2
美丽新世界
4
杨洁自述
5
长乐路
3
海德格尔
3
身份政治
2
腐败
1
素食者
1
我們最幸福
3
隐疾
2
掩饰
5
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
8
君主制的历史
1
理想国
1
广告
1
国家构建
1
巨婴国
3
政治秩序的起源
1
政治学通识
1
批判与启蒙
1
1840年以来的中国
5
颜色的故事
1
坠入爱情
1
笑谈大先生
4
活过,爱过,写过
3
记忆
1
活着有多久
1
为什么不杀光?
1
幸福
1
黑格尔
1
白夜
1
孽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