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の大叔🌈对《疯狂实验史 II》的笔记(7)
-
环境与后代数量
为了够到高处的树叶,长颈鹿会不断伸长脖子,上一代的长颈鹿把“伸长”的脖子遗传给了下一代,下一代为了够到树叶又将脖子伸更长,于是长颈鹿变成了今天的样子。18世纪法国科学家让-巴蒂斯特。拉马克(Jean-Baptiste Lamarck)就是这么认为的,因此,所有相信这种观点的人都被称为“拉马克主义者”。 代际之间的变化非常缓慢,很难直接观察出来。伤残现象则比较明显,拉马克主义者认为,“伤残遗传”现象为他们的观点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过去,魏斯曼也曾相信后天获得的某些特征可以遗传;现在他开始动摇了。因为人们只要稍加检验,就会发现那些有模有样的“伤残遗传”事例都是假的。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他找不出伤残遗传的途径。伤残如果可以遗传,伤残的位置、类型等信息就必须以某种方式进人精子或卵细胞,因为只有这些细胞才能把信息传递给下一代。也就是说,一只老鼠“失去尾巴”的信息要经过各种转换,最终录入卵细胞或精子。魏斯曼觉得这是不可能的。 魏斯曼认为,新习惯或肢体伤残都不会影响生殖细胞,遗传物质没那么容易改变。 真正随着环境发生改变的,其实是具备某类特征的个体的后代数量。例如,由于遗传物质发生突变,某只长颈鹿的脖子格外地长,在树木有限的草原,它更容易够到高处的树叶,寿命就会更长、体魄也更强壮,因此可能产下更多继承“长颈”特征的后代。科学家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将其称为“自然选择”,他还通过“自然选择”解释了物种为何逐渐演变、最终为何有新物种出现等问题。 引自 1887 把尾巴去掉! -
从众测试
阿希的“从众测试”是全世界被重复操作次数最多的科学实验之一,1951年一经诞生便引发了各国学者的仿效热潮。1996年的一篇研究综述收录了17个国家的133场从众实验,希望找到某种规律,总结出哪些情况下人们容易顺应他人观点。研究发现:如果冒牌被试者中多一个人报出正确答案,正牌被试者给出错误答案的比例就会从32%降至5%;另外,如果被试者可以把答案写下来而不是当众说出来一尽管他有机会获悉别人的答案,追随他人意见的比例也会大大降低。 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圈中开展“阿希实验”,会得到不一样的结果。这些结果基本符合人们的预想:在强调个性的西方发达国家,从众趋势相对较弱;而在将集体利益置于个体利益之上的远东和非洲地区,从众的倾向极为明显。西方文化常将从众视为“曲意逢迎”,带有贬义。阿希的同事亨利,格莱特曼(Henry Gleitman)说:“如果谁在测试中一味盲从,很可能余生都会背负阴影,认为自己是个说出‘10英寸比4英寸短'的‘胆小鬼'。”阿希本人倒是没把事情看得这么严重。他觉得:人们在实验中总共收到2个信息,一个是自己看见的,一个是别人说出的,严肃对待别人说出的信息,并不一定代表无知。在很多时候,大部分人的意见才是对的,顾及他人感受也是通达人情的表现。在崇尚集体主义的国家和地区,实验人员对被试者的从众表现给出了正面的解读:被试者明知他人说错还要跟着说错,是为了保住他人的脸面。 引自 1888“人道的处决方式” -
不习惯证伪
想必人人都会选择翻看写有“E”的那张卡片:如果它的背面是一个奇数,命题便不能成立。而写有“4”的那张卡片是不用检验的。命题只是说:一面写有元音字母的卡片另一面必为偶数,却并没有说:一面写有偶数的卡片另一面也必为元音字母。这么表述似乎有点儿复杂,那就举个具体事例解释一下:“邮政汽车都是黄色的”并不意味着“黄色的都是邮政汽车”,很容易理解吧? 反之,写有“7”的那张卡片必须接受核查:如果它的背面是一个元音字母,命题同样不能成立。遗憾的是,大部分被试者没有考虑到这一点。不仅如此,当沃森告诉他们答案有误时,他们居然还会反驳。他们即便遵照要求翻看了卡片“7”、并在背面发现了元音字母“A”,依然坚称没有必要核查这张卡片。 面对某种假设,人们往往会不自觉地收集更多信息去确认它,而不是推翻它,这是沃森实验得出的最重要结论。翻看卡片“E”,便有可能确认“若一面为元音,则另一面为偶数”的命题;而翻看卡片“7”,哪怕背面是元音,也只能驳斥命题。习惯“证实”、不习惯“证伪”,似乎是某种根深蒂固的人性需求,正是由于它的驱动,人们才会狂热地信奉伪科学和阴谋论。 引自 1888“人道的处决方式” -
潜水的风险
一名潜水员在水中冒险下潜得越深,身体以及肺部所承受的压力也就越大。只要肺部存在着一个同等大小的反作用力,潜水员对此就几乎全无察觉。当潜水员从压缩氧气瓶中呼吸空气时,这个反作用力就会自动生成。(就像普通的空气一样,潜水用氧气瓶中的空气是由大约1/5的氧气和45的氨气组成的。)然而这些本来很普通的空气在肺部受到更强的压力,带来2个严重的后果,在下潜深度达到几十米的时候就会出现:一方面,在较强压力下,氮气有麻醉效果(氮气麻醉),而氧气甚至有毒;另一方面,当潜水员上浮过快时,在较强压力下分散在体内的氨气会形成气泡,就像打开瓶盖时碳酸矿泉水会起泡沫一样。这一效应会造成所谓的潜水病,导致包括瘫痪在内的各种症状。要避免这些问题,潜水员只能缓慢上浮,使氮气能够从组织中流失、排出,或者在一间压力舱里度过一段时间,并在那里补上减压过程。 引自 1888“人道的处决方式” -
责任分散
负责人需要记录的是,被试者听到发言人说结巴之后,经过多久才会冲出房间提供帮助。结果很清楚,也很惊人:如果实验情景是“双人对话”,即被试者认为,只有他正在和那位疯痫发作的同学交谈,那么,85%的人都会赶去帮忙——平均结果为52秒。如果负责人告诉被试者,他们是3个人在一起“讨论”,则有62%的人采取行动——平均结果为93秒。如果设置6名“讨论者”,最终只有31%的人冲出房间一而且是在2分多钟之后。 事实证明:面对紧急状况,在场的人越多,责任就越分散。尤其是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有所顾虑,因为发病者不会希望这么多人看到他犯病,而是越少越好一最好只有一个。 也就是说,正因为目击者人数众多,姬蒂·珍诺维丝才没能及时获救。这真是一个带有讽刺意味的结论。如果只有一位住户听到了她的呼救,她也许就能活下来了。当然,一切只是推测而已。 引自 1888“人道的处决方式” -
朴素实在论
罗斯因其“朴素实在论”的研究闻名于世,即每个人都相信:自己看到的就是事物真正的样子。我们的大脑具有一种既值得钦佩又自私自利的能力,总认为自身的感知和看法是准确、切合实际且不带偏见的。 罗斯指出,观点相左的2个人相遇,将会引发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后果。如果我看到的就是事物的本质,那么每个理智的人都必然与我观点一致。如果不一致,那么我一定可以通过理智的论证来说服他。如果他还是无法顿悟,那么他不是愚蠢,就是懒惰,抑或充满偏见。但是,我们唯独没有考虑到一个问题:别人也是这么想的。 尤其在旷日持久的争端中,双方阵营通常都坚信:另一方有所隐瞒,心怀叵测。这样一来,人们从一开始就会贬低对方的立场——无论它与己方立场多么接近 。 矛茨的进一步分析引发了更多讨论:她特别按照政治立场来解读答案。政治立场指的是鸽派和鹰派(鸽派提倡向巴勒斯坦人做出妥协,鹰派拒绝妥协)。这一分析也总是得出相同的结果:因为“提议方”不同而改变自己评价的都是鸽派,鹰派从不如此,无论提议方是谁,他们的判断都没有改变。这也与鹰派拒绝向巴勒斯坦人妥协的态度有关,不管妥协的呼声来自哪一方。不过,矛茨有时也会想到,这种现象或许说明了另外一个问题:“这样的结果是不是意味着,政治上左倾的人(也就是鸽派)比右领的人更加容易先人为主呢?”这是个很有争议性的问题。她还在等待一个最终的答案。 引自 1888“人道的处决方式” -
糖浆里游泳
先在正常的水中游25米,再在糖浆里游50米,然后又在正常的水中游25米。实际测量表明,游泳者在水和糖浆里的速度基本一样。 简单说来,问题可以这样解释:尽管游泳者在糖浆里要与更强的阻力做斗争,但是在更黏稠的液体中,他的划臂动作也起到了更大的作用,也就是说,他可以更好地获得推力。这两种效应其实都早已经为大家所熟知了。这项实验表明:对于游泳者来说,2个力增加的强度相等,因此互相抵消。只有当糖浆浓度大约达到水的1000倍时,才会出现变化。对于那些特别小的有机体一比如细菌而言,情况则有所不同。在它们身上,黏滞度对游泳速度的影响更大。 2005年,喀斯勒和盖特芬格因为这项研究获得了搞笑诺贝尔化学奖,该奖项每年10月在波士顿颁发。 引自 1888“人道的处决方式”
熊猫の大叔🌈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3929条 )
- 民主是可能的吗?
- 9
- 政治哲学与幸福根基
- 1
- 怎样解题
- 1
- 法国大革命
- 3
- 英格兰文学
- 3
- 李光耀观天下
- 9
- 资本主义
- 2
-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
- 28
- 基督教神学
- 2
- 哲学的思与惑
- 4
- 德国文学
- 3
- 选择理论
- 1
- 文学理论入门
- 8
- 政治的历史与边界
- 18
- 传统十论(增订版)
- 34
- 浪漫主义
- 2
- 美国政党与选举
- 1
- 西方艺术新论-牛津通识读本
- 4
- 悲喜同源
- 4
- 历史的局外人
- 10
- 我执
- 8
- 卢梭
- 3
- 卡夫卡是谁
- 2
- 托克维尔
- 12
- 共同的底线
- 68
- 我们时代的伦理学
- 3
- 电影音乐
- 2
- 全球化面面观-牛津通识读本
- 2
- 尼采
- 3
- 时装
- 1
- 司马迁的记忆之野
- 15
- 失败者的春秋
- 6
- 德里达
- 9
- 科幻作品
- 1
- 匏瓜
- 4
- 纪录片
- 2
- 罗马共和国
- 11
- 战国歧途
- 12
- 法哲学
- 4
- 法律
- 8
- 命运和选择
- 13
- 易中天中华史:朱明王朝
- 7
- 易中天中华史:铁血蒙元
- 5
- 美国最高法院
- 4
- 领导力
- 8
- 易中天中华史:风流南宋
- 2
-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 6
- 易中天中华史:王安石变法
- 5
- 马基雅维里
- 7
- 图画通识丛书:乔姆斯基
- 2
- 科学哲学
- 3
- 一个人可以在家告别人生吗?
- 3
- 旧物录
- 2
- 俄罗斯文学
- 2
- 休谟
- 6
- 独裁者手册
- 42
- 易中天中华史:大宋革新
- 5
- 洛克
- 4
- 时间的色彩
- 11
- 易中天中华史:安史之乱
- 9
- 全球经济史
- 4
- 易中天中华史:女皇武则天
- 6
- 民主
- 17
-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 2
- 帝国的失败
- 11
-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 6
- 易中天中华史:禅宗兴起
- 9
- 分子
- 2
- 树犹如此
- 15
- 易中天中华史:隋唐定局
- 8
- 克尔凯郭尔
- 4
- 专家之死
- 7
- 人性悖论
- 4
-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
- 12
-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 10
- 醉文明
- 3
- 手机废人
- 5
- 易中天中华史:南朝,北朝
- 6
- 女性主义
- 7
- 易中天中华史:魏晋风度
- 2
- 历史的巨镜
- 11
- 灿烂千阳
- 1
- 克拉拉与太阳
- 1
-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 1
- 易中天中华史:三国纪
- 12
- 叔本华
- 5
- 孕育无印良品的“思考”与“话语”
- 3
- 易中天中华史:两汉两罗马
- 7
- 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
- 8
- 哈贝马斯
- 2
- 易中天中华史:秦并天下
- 4
- 听良心的鼓声能走多远
- 30
- 设计,无处不在
- 2
- 亚里士多德的世界
- 6
- 社会学的意识
- 6
- 佛学概论
- 1
- 金赛性学报告
- 7
- 听听那冷雨
- 4
- 抵达
- 39
- 絲綢之路
- 1
- 唯有书籍
- 4
- 戏剧
- 2
- 古典文学
- 3
- 革命年代
- 20
- 笛卡尔
- 3
- 革命时期的爱情
- 2
- 夜行记
- 1
- 罗素
- 3
- 涅朵奇卡
- 3
- 猫鱼
- 6
- 维特根斯坦与哲学
- 9
- 医学伦理
- 3
- 无神论
- 6
- 天生就会跑
- 5
- 这才是心理学(第11版)
- 6
- 谁是德古拉
- 2
- 组织社会学十讲
- 27
- 世界七大奇迹
- 1
- 万有感官
- 1
- 正义的可能
- 31
- 毛奇家族
- 1
- 世界新奇迹
- 4
- 犬儒主义
- 9
- 恶之花
- 1
- 良知对抗暴力
- 19
- 亲历纳粹
- 3
- 时间
- 8
- 中国文化通识
- 12
- 丘吉尔的原子弹
- 2
- 红拂夜奔
- 4
-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4
- 14
- 万寿寺
- 1
- 黑铁时代
- 6
- 深解地球
- 3
- 寻找无双
- 2
- 家的起源
- 2
- 寻觅意义
- 10
- 智能简史
- 10
- 白银时代
- 4
- 自愈之路
- 1
- 性学入门
- 20
- 书的大历史
- 2
- 坐一望三
- 4
- 梦里花落知多少
- 3
- 天堂蒜薹之歌
- 3
- 陈炯明
- 21
- 极度深寒
- 2
- 偶人
- 1
- 好奇年代
- 2
- 不生不熟
- 4
- 离开荒野
- 6
- 微生物改变命运
- 4
- 民主崩溃的政治学
- 31
- 侏儒警语
- 3
- 书店时光
- 3
- 包刚升政治学讲义
- 22
- 细菌
- 1
- 杀人执照
- 3
- 李银河谈亲密关系
- 2
- 天人五衰
- 1
- 奔马
- 1
- 金钱的智慧
- 3
- 饭局的起源
- 1
- 过敏大流行
- 2
-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
- 24
- 蜂房
- 2
- 告别伊甸园
- 4
- 乌合之众
- 9
- 黄与蓝的交响
- 19
- 筷子
- 1
- 来自中国的礼物
- 2
- 伦敦的崛起
- 3
- 改变世界的七种花
- 2
- 棉花帝国
- 6
- 音乐如何可能?
- 3
- 释放自己 便生欢喜;王维传
- 2
- 牛顿与伪币制造者
- 3
- 瓷之色
- 3
- 绿色宝藏
- 1
- 人的现代化
- 9
- 心外传奇
- 4
- 四十一炮
- 2
- 阿勒泰的角落
- 3
- 红高粱家族
- 2
- 白居易传
- 3
- 度量世界
- 3
- 易中天中华史第六卷:百家争鸣
- 18
- 神话与日本人的心灵
- 2
- 当世界又老又穷
- 5
-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 6
- 易中天中华史:从春秋到战国
- 5
- 重要的“性”
- 2
- 易中天中华史:青春志
- 3
- 象牙维京人
- 1
- 民间传说与日本人的心灵
- 1
- 丰乳肥臀
- 4
- 易中天中华史:奠基者
- 7
- 南极洲
- 7
- 在中国发现历史
- 8
- 哲学100问:后现代的刺
- 29
- 福柯的界线
- 36
- 中国法视野下的同性恋
- 8
- 讀書與做人
- 1
- 蛙
- 4
- 人生有何意义
- 7
- 送你一颗子弹
- 4
- 台北人
- 2
- 禁色
- 2
- 务虚笔记
- 13
- 吃的大冒险
- 1
- 纸影寻踪
- 16
- 何为良好生活
- 26
- 自由与权力
- 23
- 晓寺
- 1
- 新纲常(增订版)
- 26
- 贵族
- 5
- 论人权
- 12
- 哲学100问:人,诗意地栖居
- 55
- 巴黎浪漫吗?
- 5
- 共病时代
- 10
- 陈独秀全传
- 54
- 艺术侦探
- 1
- 阿波罗之杯
- 2
-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
- 6
- 长刀之夜
- 2
- 通向世界尽头
- 13
- 黑丝路
- 4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 13
- 爱的饥渴
- 3
- 江村经济
- 4
- 笑的科学
- 2
- 脂肪
- 1
- 告别夹边沟
- 17
- 一念之差
- 2
- 李宗仁回忆录(上下)
- 37
- 知识分子与社会
- 18
- 碳时代
- 3
- 仲夏之死
- 1
- 大气
- 5
- 价值的理由
- 18
- 萨德侯爵夫人
- 1
- 哲学100问:从古希腊到黑格尔
- 42
- 无人读过的书
- 2
- 假面的告白
- 4
- 女人的起源
- 2
- 论证的艺术(原书第3版)
- 19
- 欲望之石
- 11
- 潮骚
- 2
- 百年孤独
- 5
- 拉丁文帝国
- 4
- 金阁寺
- 7
- 致命药瘾
- 5
- 带一本书去巴黎
- 22
- 欧洲王室另类史
- 4
- 我的阿勒泰
- 11
- 正义的两面(修订版)
- 37
- 囚徒、情人与间谍
- 2
- 水果猎人
- 2
- 我书架上的神明续编
- 12
- 失明症漫记
- 7
- 逻辑学
- 4
- 树荫的温柔
- 1
- 城市的故事
- 9
- 黑色盛宴
- 5
- 杀死一只知更鸟
- 11
- 哈希的故事
- 3
- 卡路里与束身衣
- 4
- 奇妙的尘埃
- 6
- 正常的另一面
- 12
-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 13
- 被牺牲的“局部”
- 30
- 莎士比亚
- 3
- 猿形毕露
- 36
- 臥房裡的哲學
- 5
- 论爱欲
- 25
- 违童之愿
- 6
- 民主是一种现代生活
- 26
- 翦商
- 17
- 晓松奇谈·世界卷
- 12
- 重返人类演化现场
- 11
- 地理学与生活
- 3
- 死亡晚餐派对
- 5
- 特权(新知文库)
- 6
- 生死疲劳
- 11
- 人论三题
- 35
- 气候创造历史(新知文库)
- 14
- 万事大“急”
- 3
- 环境伦理学
- 11
- 康德
- 44
- 菜单中的秘密
- 8
- 康德
- 2
- 人体简史
- 25
- 烟火撩人
- 6
- 野火集
- 47
- 穆斯林发现欧洲
- 6
- 福柯
- 14
- 性的问题
- 26
- 错引耶稣
- 5
- 公正
- 38
- 伊索尔德的魔汤
- 3
- 谋杀手段
- 7
- 金钱不能买什么
- 9
- 厌女
- 17
- 悉达多
- 11
- 南京大屠杀
- 14
- 卡拉马佐夫兄弟
- 17
-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2辑
- 20
- 蒂姆·库克传
- 3
- 政府论(下篇)
- 23
- 神祇、陵墓与学者
- 9
- 绿毛水怪
- 8
- 追风筝的人
- 8
- 政府论(上篇)
- 6
- 史蒂夫·乔布斯传(修订版)
- 15
- 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
- 8
- 乔纳森传
- 7
- 这个世界会好吗?
- 3
- 商君书
- 4
- 正义论导读
- 94
- 名家大手笔
- 4
- 以色列简史
- 1
- 画说诗经(汉英对照)
- 1
- 画说宋词(汉英对照)(平装)
- 4
- 画说唐诗
- 2
- 兴亡
- 37
- 我与父辈
- 15
- 西方文化概论
- 51
- 正义论
- 12
- 天生有罪
- 10
- 悠悠岁月
- 3
- 少年凯歌
- 12
- 耶鲁大学公开课 : 政治哲学
- 37
- 致命元素
- 5
- 笔醒山河
- 11
- 一个人的村庄
- 5
- 自由·平等·博爱
- 4
- 论自由
- 31
- 小王子
- 7
- 在最美宋词里邂逅最美的爱情
- 3
- 在最美唐诗里邂逅最美的爱情
- 3
- 南明史
- 17
- 如彗星划过夜空
- 12
- 我也有一个梦想
- 18
- 总统是靠不住的
- 17
- 抚顺故事集
- 4
- 檀香刑
- 2
- 许三观卖血记
- 2
- 权力的餐桌
- 2
- 在细雨中呼喊
- 2
- 大国大城
- 18
- 白夜行
- 1
- 天朝的崩溃
- 10
- 嫌疑人X的献身
- 2
- 白痴
- 4
- 八次危机
- 23
- 政治是什么?
- 7
- 洞穴奇案
- 4
- 被抹去的一家
- 4
-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
- 2
- 可能性的艺术
- 12
- 陌生的经验
- 3
- 每个人的经济学
- 5
- 霍乱时期的爱情
- 1
- 瓦尔登湖
- 6
- 规训与惩罚
- 11
- 历史三调
- 10
- 咖啡机中的间谍
- 2
- 现代医学的偶然发现
- 1
- 飘(上下)
- 1
- 多重宇宙
- 6
- 大明宫词
- 2
- 一百个人的十年
- 2
- 法治的细节
- 14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 9
- 福柯与性
- 20
- 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第二版)
- 19
- 多重宇宙(第二版)
- 1
- 心中有数
- 4
- 以利为利
- 25
- 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
- 5
- 漫长的战败
- 7
- 置身事内
- 24
- 大背叛
- 4
- 失落的卫星
- 8
- 感知·理知·自我认知
- 14
- 战争的文化
- 7
- 圆圈正义
- 14
- 赛雷三分钟漫画中国史
- 1
- 福柯的生死爱欲
- 7
- 言论的边界
- 8
- 英国人的言行潜规则
- 4
-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典藏版)
- 29
- 民主的细节
- 13
- 宇宙
- 9
- 逃避自由
- 14
- 通往奴役之路
- 12
- 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合一
- 6
- 秋水堂论金瓶梅
- 6
- 阿司匹林传奇
- 1
- 饥饿的盛世
- 11
- 路西法效应
- 11
- 人生的智慧
- 14
- 人生的智慧
- 2
- 西方那一块土
- 4
- 秦制两千年
- 11
- 消失的13级台阶
- 1
-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1辑
- 16
- 茶
- 2
- 现代中国的形成(1600—1949)
- 5
- 第三帝国的艺术博物馆
- 1
- 撒哈拉的故事
- 1
- 蒋勋说红楼梦(第八辑)
- 1
- 蒋勋说红楼梦(第七辑)
- 3
- 疯狂实验史
- 1
- 蒋勋说红楼梦(第四辑)
- 1
- 蒋勋说红楼梦(第三辑)
- 3
- 蒋勋说红楼梦(第一辑)
- 8
- 红楼梦 (程乙本校注版)
- 6
- 最早发现北美洲的中国移民
- 1
- 命运攸关的抉择
- 11
- 不检点与倍缠绵书
- 3
- 叫魂
- 3
-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
- 4
- 西藏的寺与僧
- 1
- 蒋勋说唐诗(修订版)
- 1
- 历史深处的忧虑
- 5
- 罪与罚
- 1
- 美国总统制
- 1
- 心理学
- 1
- 易中天中华史:国家
- 2
- 祖先
- 1
- 鼠疫
- 3
- 地下室手记
- 1
- 局外人
- 2
- 陌生人的需要
- 2
- 美丽新世界
- 4
- 杨洁自述
- 5
- 长乐路
- 3
- 海德格尔
- 3
- 身份政治
- 2
- 腐败
- 1
- 素食者
- 1
- 我們最幸福
- 3
- 隐疾
- 2
- 掩饰
- 5
- 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
- 8
- 君主制的历史
- 1
- 理想国
- 1
- 广告
- 1
- 国家构建
- 1
- 巨婴国
- 3
- 政治秩序的起源
- 1
- 政治学通识
- 1
- 批判与启蒙
- 1
- 1840年以来的中国
- 5
- 颜色的故事
- 1
- 坠入爱情
- 1
- 笑谈大先生
- 4
- 活过,爱过,写过
- 3
- 记忆
- 1
- 活着有多久
- 1
- 为什么不杀光?
- 1
- 幸福
- 1
- 黑格尔
- 1
- 白夜
- 1
- 孽子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