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の大叔🌈对《违童之愿》的笔记(6)
-
荣耀背后的耻辱
几十年后,查理和公众才知道事情的真相:所谓的科学小组,就是允许学校、企业和政府等公共和私人机构任意使用弗纳德的小孩进行秘密的辐射实验。从1940年开始,孩子们的早餐喝的就是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牛奶,持续了整整二十年,到了1960年代,冷战激烈的时期,孩子们更成了实验室里任人宰割的羔羊。发生在弗纳德的一切,以及当时其他非人道医学研究的真相,必定会引起美国科学界的震惊,引发政府对广岛、长崎之后秘密辐射研究的重点调查。而前科学小组的孩子们,包括他们的朋友与家人,对医生与医疗机构的不信任也必将会因此而更加根深蒂固。 所谓原子时代的许多实验体,正是这些孩子们。有些孩子才出生没几天,有些则留下了认知与身体的永久损伤。我们坚信,在20世纪医学史上,这些令人发指的故事一有目的的、系统的利用和伤害社会最弱群体一有必要公之于众,让后人反省。 发生在这些孩子,尤其是收容所的孩子们身上的悲剧,早在原子时代之前就已存在,而且绝不止被当作放射性同位素的廉价实验体这么简单。医院、孤儿院、疯人院曾用儿童来实验疫苗、进行诸如电击疗法和额叶切除术之类的试探性治疗实验等,把他们当做猩猩和人类的中间状态。有时,小孩甚至成了猩猩的替代品。 收容所的孩子们被剥夺了法律地位与保护,便会轻易地成为医学研究者的实验对象,希望通过他们发现新疫苗,证实新理论,或在重要医学杂志上发表新论文。这些研究者都想尽办法利用这点。鲜有研究者因为在自己的实验中把癫痫病或严重迟钝者与刚出生的婴儿、长期住院的青少年联在一起,而使自己的职业生涯戛然中止。在20世纪,这种对儿童进行非自愿、非治疗性的危险实验并不是什么罕见的、不光彩的行为。人们普遍接受这些行为,丝毫不加质疑,而且这些实验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及紧随其后的冷战时期医学研究与人体实验的激增是分不开的。 收容所的孩子们,和其他弱势群体,如囚犯、士兵、病患、精神疾病患者等一样,对激进的医生和科学家来说总是散发出无穷的吸引力。甚至有些人认为拿他们做实验根本不构成问题,更没有谁曾站出来指责这种违背道德的行为何等广泛存在。事实上,这些人总是极力要与收容所的管理者们搞好关系,并以此为跳板,从制药公司获取丰厚的利润回报。金钱的诱惑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一些医生放弃了自己的诊所,专职进行大规模的医学临床实验。 直到近几十年,我们才得以曝光这些医学史上耻辱的一页,揭示弱势群体因为自身的残疾与缺陷而遭受到种种非人的待遇。令人遗憾的是,对于寻找合适实验场地的研究者们来说,毫无反抗之力恰与纪律和便利同样吸引人。贵族、社会名流以及那些即将加人精英队伍的人们很少会成为这类临床实验考量的对象,而处在社会底层的人就没这么好运了。社会地位、种族、身体与智力上的缺陷都会给这一群人贴上毫无价值的“被抛弃人群”、残疾阶层或“缺损”个体的标签。当然,如果是作为研究者们的研究“素材”——当时的医学期刊用语——则另当别论了。 引自 导言 :“晚上他们就来把你抓走。” -
优生学与“消除次品”
医生和医学研究者致力于为人类健康面临的难以计数的难题寻求解答,尤其是他们当中的狂热分子们,本能地意识到自己应该如何处理那些令人厌恶的缺陷群体。让这些人参与到探索真知、解决长久以来困扰人类之医学难题的重要研究项目和科学实验中来,即是让他们服务于人类、服务于科学的最佳方式了。经年累月,儿童,尤其是“有缺陷”的儿童,越来越多地成为了这些人的实验对象,收容所、孤儿院这些满是实验素材的大仓库,在这些人眼中犹如金矿一般闪着光芒。 利用收容机构的儿童做物美价廉的研究素材这一趋势在这一时代稳步增强,令人惊讶的是这一趋势一直畅行无阻。用未成年人进行实验一直都是医学界的传统之一,但这一传统随着优生学家的绝育手术与阉割实践日益变本加厉起来。他们总是用收容所的孩子来做这些实验,因为这些孩子孤立无援、无人知晓,而且被认为比普通孩子低一等。公众无从获悉,在这些与外界隔绝的实验场上,发生了多少例死亡,造成了何种惨痛的后果。 1895年,就在夏普和贝尔菲尔德博士呼吁进行更大规模的绝育手术时,亨利·海曼博士对纽约医学会的同行们宣称,他有意地为一个“饱受白痴与慢性癫痫煎熬”的四岁小男孩“接种”了“高纯淋病双球培养菌”。类似实验中,“罹患白痴病”的小男孩接种了淋病双球菌,跟之前的男孩一样,这个孩子也饱经痛苦,为淋病症状折磨。 之前参加了纽约医学论坛的人对海曼的研究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对“他的辛勤工作”表达了格外的赞赏。讨论者们给出了大量的想法和建议,但没有任何一个关心利用智力缺陷者和收容儿童进行实验是否违背了伦理。事实上,这些实验到19世纪与20世纪交会之时已变得更加普遍,而在同行眼中,用被收容人群做实验则是一种对资源加以有效利用的富于创新和明智的行为,是对医学的巨大贡献。 许多内科医生和医学研究者不仅在观念上怀有这样的想法,更成为了这些实验的有力支持者。这些拥有崇高专业地位的科学人相信,他们进行这些人体实验的抉择不仅是合理而慎重的,在伦理道德上亦无懈可击。他们就是科学的至上之力、公共卫生的全知仲裁者,为了寻求全新的医学原理和方法,不惜以突破病人不可侵犯的道德底线为代价,更践踏了治疗性试验与非治疗性试验的界限。且不论这些人到底是开诊的医生,还是只在实验室埋头研究,他们的所学以及根深蒂固的家长式作风与精英信念决定了他们至高无上的权威。医学期刊编辑赞领他们的发现,大众媒体褒扬他们的贡献,普罗大众为他们的胜利高声喝彩。敢和这些行为唱反调的批评声寥寥无几,就像那些反活体解剖者们一样,马上就被排挤出局了。一日没有医学界的重头人物对此提出异议,这些实验就会被更为广泛地接受。 引自 第二章 优生学与对收容所儿童的轻视:“消除次品。” -
医学史上的“黄金时代”?
这项肝炎传播研究于1947年8月宣告结束。结束日期耐人寻味,与美国法庭在德国对纳粹医生践踏研究准则的行为进行审判的日子恰好是同一天。而这一实验的时间与美国在危地马拉利用军人、囚犯和儿童进行的多种性传播疾病研究实验完全重合。 但是,绝大多数美国人都对研究界所表现出的伪善以及他们所进行的种种违背伦理道德的危险实验熟视无睹。越来越多的被收容儿童成为了实验对象。费城儿童医院与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的小约瑟夫·斯托克斯与收容机构的管理者们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关系,他们想要获得实验素材从来都是轻而易举。战后他继续在潘赫斯特进行他的肝炎研究,那里为他提供了源源不尽的“实验素材”。在他的传播研究中,粪便混合液被加进了发给孩子们的牛奶里,而这只是1947年夏天在宾州公共机构所进行的诸多“艰巨的”研究与黄疸实验之一。 这一时期的医学报告和个人关系显示出,战时与战后科学事业实现了完全的无缝衔接。人体实验丝毫没有减少,反而大量增加,研究中用到了前所未有的大量疫苗和医学制品,大量研究场所被占用,临床实验使用了不计其数的实验对象。事实上,有许多医学历史学家曾表达出这样的看法,即这个时候的美国正在跨进“”研究的黄金时代”。 引自 第四章 冷战对人体实验的负面影响:“我不记得有过任何指导方针。” -
冷战的诱惑
“当时能确确实实地感受到即将与苏联开战的威胁。”凯彻姆回忆说。凯彻姆毕业于达特茅斯与康奈尔医学院,他很清楚,这一威胁绝不是出于无聊或对战争的渴望,具体事实与情报机关都显示了潜在的冲突。他说,很明显,在化学战的能力上,美国已经落后于苏联,必须尽快迎头赶上,为日后可能遭到的打击快速做好准备。凯彻姆和他的部队领导也同样清楚地了解对科学研究者们来说“单靠动物实验是无法完成任务的”。人体实验对象变得炙手可热,而且幸运的是,大多数有经验的研究者已经知道如何征得志愿者了。 为军队服务的医生尤其是在严格保密守则下通过隔离人群对创新理论进行测试的老手。在爱国热情的感召、突破性医学发现的美好前景以及能够获得更为丰厚的资金支持等种种条件下,拿者政府工资的医生们踏上了激情饱满的实验之路,从吐真剂和失能性毒剂到精神控制,什么都可以拿来做实验。医生们再次进入了只看重具体结果却无暇顾及伦理守则的状态,许多历史学家以及无数医生都指出,是冷战的氛围造成了战后数不尽的违规、医疗过利以及潜在甚至事实存在的诸多犯罪行为。 引自 第四章 冷战对人体实验的负面影响:“我不记得有过任何指导方针。” -
进步的牺牲品
医疗史上这些鲜为人知,甚至肮脏卑鄙的部分,即大规模商品化以及用儿童进行人体实验,不禁让我们想起了耶鲁大学法律教授杰伊·卡茨在评估冷战时期秘密实验中,美国公民所遭受到的损失时所说的话。他写道:“这令人惊恐的一切证明了包括医生在内的人类,为了崇高的意志,可以何等轻率地对待人类自己。”卡茨认为“我们所有人的内心都存有攻击性”,医生和护士都不例外。这也让我们想到,任何一个为了追寻知识的残酷实验,都伴随着高昂的人力与社会成本,而儿童——这个社会上最为脆弱、最无防备的被实验群体——成为了追求进步的牺牲品。 引自 结语 -
荣耀还是耻辱
如果我们能够从利用被收容儿童进行实验的惨痛历史中有所体悟的话,我们就会发现,我们总是倾向于把那些最无价值的社会成员边缘化,我们是以何种傲慢的态度对待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以及我们总是想要抛弃碍手碍脚的道德约束的意愿,只为了最终能够获取最大的回报。这段历史是如此让人感到不自在,我们必须面对它,而且让我们的后代也知晓其中的真相。不仅如此,我们所有人都必须随时保持警惕,绝不容许这些家长式作风和功利主义的行为再度出现,也不能把这一切都转移到国外,让不发达国家的脆弱群体背负所谓科学进步的沉重负担。科学发展与其带来的医疗进步本身是值得我们歌颂的,但是踏在儿童和其他弱势群体的身上才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则会让这一切变得黯然失色,不配获得任何荣耀。 引自 结语
熊猫の大叔🌈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3929条 )
- 民主是可能的吗?
- 9
- 政治哲学与幸福根基
- 1
- 怎样解题
- 1
- 法国大革命
- 3
- 英格兰文学
- 3
- 李光耀观天下
- 9
- 资本主义
- 2
-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
- 28
- 基督教神学
- 2
- 哲学的思与惑
- 4
- 德国文学
- 3
- 选择理论
- 1
- 文学理论入门
- 8
- 政治的历史与边界
- 18
- 传统十论(增订版)
- 34
- 浪漫主义
- 2
- 美国政党与选举
- 1
- 西方艺术新论-牛津通识读本
- 4
- 悲喜同源
- 4
- 历史的局外人
- 10
- 我执
- 8
- 卢梭
- 3
- 卡夫卡是谁
- 2
- 托克维尔
- 12
- 共同的底线
- 68
- 我们时代的伦理学
- 3
- 电影音乐
- 2
- 全球化面面观-牛津通识读本
- 2
- 尼采
- 3
- 时装
- 1
- 司马迁的记忆之野
- 15
- 失败者的春秋
- 6
- 德里达
- 9
- 科幻作品
- 1
- 匏瓜
- 4
- 纪录片
- 2
- 罗马共和国
- 11
- 战国歧途
- 12
- 法哲学
- 4
- 法律
- 8
- 命运和选择
- 13
- 易中天中华史:朱明王朝
- 7
- 易中天中华史:铁血蒙元
- 5
- 美国最高法院
- 4
- 领导力
- 8
- 易中天中华史:风流南宋
- 2
-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 6
- 易中天中华史:王安石变法
- 5
- 马基雅维里
- 7
- 图画通识丛书:乔姆斯基
- 2
- 科学哲学
- 3
- 一个人可以在家告别人生吗?
- 3
- 旧物录
- 2
- 俄罗斯文学
- 2
- 休谟
- 6
- 独裁者手册
- 42
- 易中天中华史:大宋革新
- 5
- 洛克
- 4
- 时间的色彩
- 11
- 易中天中华史:安史之乱
- 9
- 全球经济史
- 4
- 易中天中华史:女皇武则天
- 6
- 民主
- 17
-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 2
- 帝国的失败
- 11
-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 6
- 易中天中华史:禅宗兴起
- 9
- 分子
- 2
- 树犹如此
- 15
- 易中天中华史:隋唐定局
- 8
- 克尔凯郭尔
- 4
- 专家之死
- 7
- 人性悖论
- 4
-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
- 12
-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 10
- 醉文明
- 3
- 手机废人
- 5
- 易中天中华史:南朝,北朝
- 6
- 女性主义
- 7
- 易中天中华史:魏晋风度
- 2
- 历史的巨镜
- 11
- 灿烂千阳
- 1
- 克拉拉与太阳
- 1
-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 1
- 易中天中华史:三国纪
- 12
- 叔本华
- 5
- 孕育无印良品的“思考”与“话语”
- 3
- 易中天中华史:两汉两罗马
- 7
- 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
- 8
- 哈贝马斯
- 2
- 易中天中华史:秦并天下
- 4
- 听良心的鼓声能走多远
- 30
- 设计,无处不在
- 2
- 亚里士多德的世界
- 6
- 社会学的意识
- 6
- 佛学概论
- 1
- 金赛性学报告
- 7
- 听听那冷雨
- 4
- 抵达
- 39
- 絲綢之路
- 1
- 唯有书籍
- 4
- 戏剧
- 2
- 古典文学
- 3
- 革命年代
- 20
- 笛卡尔
- 3
- 革命时期的爱情
- 2
- 夜行记
- 1
- 罗素
- 3
- 涅朵奇卡
- 3
- 猫鱼
- 6
- 维特根斯坦与哲学
- 9
- 医学伦理
- 3
- 无神论
- 6
- 天生就会跑
- 5
- 这才是心理学(第11版)
- 6
- 谁是德古拉
- 2
- 组织社会学十讲
- 27
- 世界七大奇迹
- 1
- 万有感官
- 1
- 正义的可能
- 31
- 毛奇家族
- 1
- 世界新奇迹
- 4
- 犬儒主义
- 9
- 恶之花
- 1
- 良知对抗暴力
- 19
- 亲历纳粹
- 3
- 时间
- 8
- 中国文化通识
- 12
- 丘吉尔的原子弹
- 2
- 红拂夜奔
- 4
-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4
- 14
- 万寿寺
- 1
- 黑铁时代
- 6
- 深解地球
- 3
- 寻找无双
- 2
- 家的起源
- 2
- 寻觅意义
- 10
- 智能简史
- 10
- 白银时代
- 4
- 自愈之路
- 1
- 性学入门
- 20
- 书的大历史
- 2
- 坐一望三
- 4
- 梦里花落知多少
- 3
- 天堂蒜薹之歌
- 3
- 陈炯明
- 21
- 极度深寒
- 2
- 偶人
- 1
- 好奇年代
- 2
- 不生不熟
- 4
- 离开荒野
- 6
- 微生物改变命运
- 4
- 民主崩溃的政治学
- 31
- 侏儒警语
- 3
- 书店时光
- 3
- 包刚升政治学讲义
- 22
- 细菌
- 1
- 杀人执照
- 3
- 李银河谈亲密关系
- 2
- 天人五衰
- 1
- 奔马
- 1
- 金钱的智慧
- 3
- 饭局的起源
- 1
- 过敏大流行
- 2
-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
- 24
- 蜂房
- 2
- 告别伊甸园
- 4
- 乌合之众
- 9
- 黄与蓝的交响
- 19
- 筷子
- 1
- 来自中国的礼物
- 2
- 伦敦的崛起
- 3
- 改变世界的七种花
- 2
- 棉花帝国
- 6
- 音乐如何可能?
- 3
- 释放自己 便生欢喜;王维传
- 2
- 牛顿与伪币制造者
- 3
- 瓷之色
- 3
- 绿色宝藏
- 1
- 人的现代化
- 9
- 心外传奇
- 4
- 四十一炮
- 2
- 阿勒泰的角落
- 3
- 红高粱家族
- 2
- 白居易传
- 3
- 度量世界
- 3
- 易中天中华史第六卷:百家争鸣
- 18
- 神话与日本人的心灵
- 2
- 当世界又老又穷
- 5
-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 6
- 易中天中华史:从春秋到战国
- 5
- 重要的“性”
- 2
- 易中天中华史:青春志
- 3
- 象牙维京人
- 1
- 民间传说与日本人的心灵
- 1
- 丰乳肥臀
- 4
- 易中天中华史:奠基者
- 7
- 南极洲
- 7
- 在中国发现历史
- 8
- 哲学100问:后现代的刺
- 29
- 福柯的界线
- 36
- 中国法视野下的同性恋
- 8
- 讀書與做人
- 1
- 蛙
- 4
- 人生有何意义
- 7
- 送你一颗子弹
- 4
- 台北人
- 2
- 禁色
- 2
- 务虚笔记
- 13
- 吃的大冒险
- 1
- 纸影寻踪
- 16
- 何为良好生活
- 26
- 自由与权力
- 23
- 晓寺
- 1
- 新纲常(增订版)
- 26
- 贵族
- 5
- 论人权
- 12
- 哲学100问:人,诗意地栖居
- 55
- 巴黎浪漫吗?
- 5
- 共病时代
- 10
- 陈独秀全传
- 54
- 艺术侦探
- 1
- 阿波罗之杯
- 2
-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
- 6
- 长刀之夜
- 2
- 通向世界尽头
- 13
- 黑丝路
- 4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 13
- 爱的饥渴
- 3
- 江村经济
- 4
- 笑的科学
- 2
- 脂肪
- 1
- 告别夹边沟
- 17
- 一念之差
- 2
- 李宗仁回忆录(上下)
- 37
- 知识分子与社会
- 18
- 碳时代
- 3
- 仲夏之死
- 1
- 大气
- 5
- 价值的理由
- 18
- 萨德侯爵夫人
- 1
- 哲学100问:从古希腊到黑格尔
- 42
- 无人读过的书
- 2
- 假面的告白
- 4
- 女人的起源
- 2
- 论证的艺术(原书第3版)
- 19
- 欲望之石
- 11
- 潮骚
- 2
- 百年孤独
- 5
- 拉丁文帝国
- 4
- 金阁寺
- 7
- 致命药瘾
- 5
- 带一本书去巴黎
- 22
- 欧洲王室另类史
- 4
- 我的阿勒泰
- 11
- 正义的两面(修订版)
- 37
- 囚徒、情人与间谍
- 2
- 水果猎人
- 2
- 我书架上的神明续编
- 12
- 失明症漫记
- 7
- 逻辑学
- 4
- 树荫的温柔
- 1
- 城市的故事
- 9
- 黑色盛宴
- 5
- 杀死一只知更鸟
- 11
- 哈希的故事
- 3
- 卡路里与束身衣
- 4
- 奇妙的尘埃
- 6
- 正常的另一面
- 12
-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 13
- 被牺牲的“局部”
- 30
- 莎士比亚
- 3
- 猿形毕露
- 36
- 臥房裡的哲學
- 5
- 疯狂实验史 II
- 7
- 论爱欲
- 25
- 民主是一种现代生活
- 26
- 翦商
- 17
- 晓松奇谈·世界卷
- 12
- 重返人类演化现场
- 11
- 地理学与生活
- 3
- 死亡晚餐派对
- 5
- 特权(新知文库)
- 6
- 生死疲劳
- 11
- 人论三题
- 35
- 气候创造历史(新知文库)
- 14
- 万事大“急”
- 3
- 环境伦理学
- 11
- 康德
- 44
- 菜单中的秘密
- 8
- 康德
- 2
- 人体简史
- 25
- 烟火撩人
- 6
- 野火集
- 47
- 穆斯林发现欧洲
- 6
- 福柯
- 14
- 性的问题
- 26
- 错引耶稣
- 5
- 公正
- 38
- 伊索尔德的魔汤
- 3
- 谋杀手段
- 7
- 金钱不能买什么
- 9
- 厌女
- 17
- 悉达多
- 11
- 南京大屠杀
- 14
- 卡拉马佐夫兄弟
- 17
-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2辑
- 20
- 蒂姆·库克传
- 3
- 政府论(下篇)
- 23
- 神祇、陵墓与学者
- 9
- 绿毛水怪
- 8
- 追风筝的人
- 8
- 政府论(上篇)
- 6
- 史蒂夫·乔布斯传(修订版)
- 15
- 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
- 8
- 乔纳森传
- 7
- 这个世界会好吗?
- 3
- 商君书
- 4
- 正义论导读
- 94
- 名家大手笔
- 4
- 以色列简史
- 1
- 画说诗经(汉英对照)
- 1
- 画说宋词(汉英对照)(平装)
- 4
- 画说唐诗
- 2
- 兴亡
- 37
- 我与父辈
- 15
- 西方文化概论
- 51
- 正义论
- 12
- 天生有罪
- 10
- 悠悠岁月
- 3
- 少年凯歌
- 12
- 耶鲁大学公开课 : 政治哲学
- 37
- 致命元素
- 5
- 笔醒山河
- 11
- 一个人的村庄
- 5
- 自由·平等·博爱
- 4
- 论自由
- 31
- 小王子
- 7
- 在最美宋词里邂逅最美的爱情
- 3
- 在最美唐诗里邂逅最美的爱情
- 3
- 南明史
- 17
- 如彗星划过夜空
- 12
- 我也有一个梦想
- 18
- 总统是靠不住的
- 17
- 抚顺故事集
- 4
- 檀香刑
- 2
- 许三观卖血记
- 2
- 权力的餐桌
- 2
- 在细雨中呼喊
- 2
- 大国大城
- 18
- 白夜行
- 1
- 天朝的崩溃
- 10
- 嫌疑人X的献身
- 2
- 白痴
- 4
- 八次危机
- 23
- 政治是什么?
- 7
- 洞穴奇案
- 4
- 被抹去的一家
- 4
-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
- 2
- 可能性的艺术
- 12
- 陌生的经验
- 3
- 每个人的经济学
- 5
- 霍乱时期的爱情
- 1
- 瓦尔登湖
- 6
- 规训与惩罚
- 11
- 历史三调
- 10
- 咖啡机中的间谍
- 2
- 现代医学的偶然发现
- 1
- 飘(上下)
- 1
- 多重宇宙
- 6
- 大明宫词
- 2
- 一百个人的十年
- 2
- 法治的细节
- 14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 9
- 福柯与性
- 20
- 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第二版)
- 19
- 多重宇宙(第二版)
- 1
- 心中有数
- 4
- 以利为利
- 25
- 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
- 5
- 漫长的战败
- 7
- 置身事内
- 24
- 大背叛
- 4
- 失落的卫星
- 8
- 感知·理知·自我认知
- 14
- 战争的文化
- 7
- 圆圈正义
- 14
- 赛雷三分钟漫画中国史
- 1
- 福柯的生死爱欲
- 7
- 言论的边界
- 8
- 英国人的言行潜规则
- 4
-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典藏版)
- 29
- 民主的细节
- 13
- 宇宙
- 9
- 逃避自由
- 14
- 通往奴役之路
- 12
- 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合一
- 6
- 秋水堂论金瓶梅
- 6
- 阿司匹林传奇
- 1
- 饥饿的盛世
- 11
- 路西法效应
- 11
- 人生的智慧
- 14
- 人生的智慧
- 2
- 西方那一块土
- 4
- 秦制两千年
- 11
- 消失的13级台阶
- 1
-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1辑
- 16
- 茶
- 2
- 现代中国的形成(1600—1949)
- 5
- 第三帝国的艺术博物馆
- 1
- 撒哈拉的故事
- 1
- 蒋勋说红楼梦(第八辑)
- 1
- 蒋勋说红楼梦(第七辑)
- 3
- 疯狂实验史
- 1
- 蒋勋说红楼梦(第四辑)
- 1
- 蒋勋说红楼梦(第三辑)
- 3
- 蒋勋说红楼梦(第一辑)
- 8
- 红楼梦 (程乙本校注版)
- 6
- 最早发现北美洲的中国移民
- 1
- 命运攸关的抉择
- 11
- 不检点与倍缠绵书
- 3
- 叫魂
- 3
-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
- 4
- 西藏的寺与僧
- 1
- 蒋勋说唐诗(修订版)
- 1
- 历史深处的忧虑
- 5
- 罪与罚
- 1
- 美国总统制
- 1
- 心理学
- 1
- 易中天中华史:国家
- 2
- 祖先
- 1
- 鼠疫
- 3
- 地下室手记
- 1
- 局外人
- 2
- 陌生人的需要
- 2
- 美丽新世界
- 4
- 杨洁自述
- 5
- 长乐路
- 3
- 海德格尔
- 3
- 身份政治
- 2
- 腐败
- 1
- 素食者
- 1
- 我們最幸福
- 3
- 隐疾
- 2
- 掩饰
- 5
- 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
- 8
- 君主制的历史
- 1
- 理想国
- 1
- 广告
- 1
- 国家构建
- 1
- 巨婴国
- 3
- 政治秩序的起源
- 1
- 政治学通识
- 1
- 批判与启蒙
- 1
- 1840年以来的中国
- 5
- 颜色的故事
- 1
- 坠入爱情
- 1
- 笑谈大先生
- 4
- 活过,爱过,写过
- 3
- 记忆
- 1
- 活着有多久
- 1
- 为什么不杀光?
- 1
- 幸福
- 1
- 黑格尔
- 1
- 白夜
- 1
- 孽子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