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谈虎集》的笔记(4)

.
. (Being a superfluous woman)

读过 谈虎集

谈虎集
  • 书名: 谈虎集
  • 作者: 周作人 著/止庵 校订
  • 页数: 433
  •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 出版年: 2011-1
  • 代快邮
    “我想国耻是可以讲的,而且也是应该讲的。但是我这所谓的国耻并不专指丧失什么国家权利的耻辱,乃是指一国国民丧失了他们做人的资格的羞耻。这样的耻辱才真是国耻。……” 这些意见我到现在还没有什么更改。我并不说不必反抗外敌,但觉得反抗自己更重要得多,因为不但这是更可耻的耻辱,而且自己不会改也就绝不能抵抗得过别人。所以中国如要好起来,第一应当觉醒,先知道自己没有做人的资格至于被人欺辱之可耻,再有勇气去看定自己的丑恶,痛加忏悔,改革传统的谬思想恶习惯,以求自立,这才有点希望的萌芽,总之中国人如没有自批巴掌的勇气,一切革新都是梦想,因为凡有改革皆从忏悔生的。我们不要中国人定期正式举行忏悔大会,对证古本地自怨自艾,嚎泣于旻天,我只希望大家伸出一只手来摸摸胸前脸上这许多疮毒和疙瘩。照此刻的样子,以守国粹夸国光为爱国,一切中国所有都是好的,一切中国所为都是对的,在这个期间,中国是不会变的,不会改好,即使也不至于变得再坏。
    引自 代快邮
    2018-01-05 20:23:09 3人喜欢 3回应
  • 论翻译二则

    《译诗的困难》

    我们自己做诗文,是自由的,遇着有不能完全表现的意思,每每将他全部或部分的改去了,所以不大觉得苦难。到了翻译的时候,文中的意思是原来生就的,容不得我们改变,二现有的文句又总配合不好,不能传达原有的趣味,困难便发生了。原作倘是散文,还可勉强敷衍过去,倘是诗歌,他的价值不全在于思想,还与调子及气韵很有关系的,那便实在没法子。要尊重原作的价值,只有不译这一法。 中国话多孤立单音的字,没有文法的变化,没有经过文艺的淘炼和学术的编制,缺少细致的文词,这都是极大的障碍。讲文学革命的人,如不去应了时代的新要求,努力创造,使中国话的内容丰富,组织精密,不但不能传述外来文艺的情调,便是自己的略为细腻优美的思想,也怕要不能表现出来了。
    引自 论翻译二则

    朋友疑古君对上述论调的回应:

    改造中国话原是要紧,至于翻译一层,却并无十分难解决的问题。翻译本来只是赈饥的办法,暂时给他充饥,他们如要尽量的果腹,还须自己去种了来吃才行。可译的译他出来,不可译的索性不译,请要读的人自己从原本去读。
    引自 论翻译二则

    《翻译与批评》

    我想现在从事于文学的人们,应该积极进行,互相批评,大家都有批评别人的勇气,与容受别人批评的度量。这第一要件,是批评只限于文字上的错误,切不可涉及被批评者的人格。……其实文句的误解与忽略,是翻译上常有的事,正如作文里偶写错别字一样,只要有人替他订正,使得原文的意义不被误会,那就好了。所以我想批评只要以文句上的纠正为限,虽然应该严密,但也不可过于吹求,至于译者(即被批评者的名字),尽可不说,因为这原不是人的问题,没有表明的必要。…… 其次,如对某种译文不甚满意,自己去重译一过,这种办法我也很是赞成。不过这是要有意的纠正的重译,才可以代批评的作用,如偶然的重出,那又是别一问题,虽然不必反对,也觉得不必提倡。 末了的一层,是译本题目的商酌。最好是用原本的名目,倘是人地名的题目,有不大适当的地方,也可以改换,但是最要注意,这题目须与内容适切,不可以随意乱题,失了作者的原意。
    引自 论翻译二则

    这第一点么,怕是周先生把人想得太好了,也可能是我太小肚鸡肠了——比如某些毁书不倦,错漏连篇,别人指出来还要反过来反咬一口的译者,当然要不惮以最大的恶意辱骂了。

    2017-12-01 19:51:01 回应
  • 支那民族性
    我承认他所说的都的确是中国的劣点。汉人真是该死的民族,他的不长进不学好都是百口莫辩的。我们不必去远引五六百年前的小说来做见证,只就目睹耳闻的实事来讲,卑怯,凶残,淫乱,愚陋。说诳,真是到处皆是,便是最雄辩的所谓国家主义者也决辩护不过来,结果无非只是追加表示其傲慢与虚伪而已。倘若人是应当如此的,那么中国人便是代表,全世界都将归他支配。如其不然,不仁不智不勇的人没有生存的余地,那么我可以说中国不亡是无天理,且还是亡有余辜。中国人近来又不知吃了什么迷心汤,相信他的所谓东方的文化与礼教,以为就此可以称霸天下,正在胡叫乱跳,这真奇极了。安冈的这本书应该译出来,发给人手一编,请看看尊范是怎样的一副嘴脸,是不是只配做奴才?
    引自 支那民族性

    这本书是安冈秀夫所做的《从小说上看出的支那民族性》,相比于周作人说他的态度轻薄卑劣,鲁迅倒是在《华盖续集·马上支日记》里写道:

    安冈氏虽然很客气,在绪言上说,“这样的也不仅只支那人,便是在日本,怕也有难于漏网的。”但是,“一测那程度的高下和范围的广狭,则即使夸称为支那的民族性,也毫无应该顾忌的处所,”所以从支那人的我看来,的确不免汗流浃背。只要看目录就明白了:一,总说;二,过度置重于体面和仪容;三,安运命而肯罢休;四,能耐能忍;五,乏同情心多残忍性;六,个人主义和事大主义;七,过度的俭省和不正的贪财;八,泥虚礼而尚虚文;九,迷信深;十,耽享乐而淫风炽盛。 他似乎很相信Smith的《Chinese Characteristies》,常常引为典据。这书在他们,二十年前就有译本,叫作《支那人气质》;但是支那人的我们却不大有人留心它。第一章就是Smith说,以为支那人是颇有点做戏气味的民族,精神略有亢奋,就成了戏子样,一字一句,一举手一投足,都装模装样,出于本心的分量,倒还是撑场面的分量多。这就是因为太重体面了,总想将自己的体面弄得十足,所以敢于做出这样的言语动作来。总而言之,支那人的重要的国民性所成的复合关键,便是这“体面”。 我们试来博观和内省,便可以知道这话并不过于刻毒。相传为戏台上的好对联,是“戏场小天地,天地大戏场”。大家本来看得一切事不过是一出戏,有谁认真的,就是蠢物。但这也并非专由积极的体面,心有不平而怯于报复,也便以万事是戏的思想了之。万事既然是戏,则不平也非真,而不报也非怯了。所以即使路见不平,不能拔刀相助,也还不失其为一个老牌的正人君子。
    引自 支那民族性

    2017-12-04 19:03:20 3人喜欢 回应
  • 拆墙

    三月二十七日北京各报载,大总统令:“古物流传,文献足征,不独金石图籍有关考证者应加爱护,即宫观林木,缔构维艰,剪伐宜戒,曾经该主管部署拟具保存办法,以放毁伤贩卖诸弊,但因事立制,未有通行定章,难保不积久玩生,所有京外各地方从前建筑树植及一切古物迄今存在者,应如何防护保存,着该管部署汇集成案,重订专章,呈请通行遵照,并着税务处妥订禁止古物出口办法,饬令海关切实稽查,以副政府范古模今,力维国粹之意。此令。”

    在内务部到处拆毁城墙,还拟砍伐日月坛古柏卖钱的时候,好人政府能够发下这个命令,虽然不免是贼出关门,也总还有几分可取。但是,我所觉得奇怪的是其中“京外”二字:照这样看来,岂不是“京内”并不在内么?那么内务部(也就是“该管部署”)是可以剪伐贩卖的,不过只此一家,并无分出,别人不得仿效罢了。内务部有了这个保障,尽可“放手做去”,拆卖一切京内宫观林木,不愁没钱发薪水,苦的只是平民。我走过景山背后,看见东边一带红墙多已拆去,剩下墙北面的许多民家,被拆去了后壁,完全暴露在外:有的用芦席遮盖,有的没有,只见三间两间的空屋,屹立在残砖断瓦之间,上梁皆露,三墙仅存,不似焚余,亦如劫后,唯或壁上尚存红笺吉语,表示日前曾有生人居住其中而已。呜呼,受者伤心,见者惨目,不图在反赤之京都而遇此现象也。虽然,此内务部之政事,又有大总统令许可,泰山可移,此案不可动矣。小民露宿,先朝露何以辞;老爷风餐,岂此风可长?非小人无以养君子,圣训昭垂,安可违耶?

    2017-12-04 21:12:56 回应

.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356条 )

The American Cause
1
The Founding Fathers and the Place of Religion in America
1
What is History? And Other Essays
1
Science Fiction, Ethics and the Human Condition
1
Mortal Questions
1
The Conservative Mind
1
Exit Right
1
Every Time I Find the Meaning of Life, They Change It
1
Morality and Politics in Modern Europe
1
The Conservative Intellectual Movement in America Since 1945
1
Armed in America
1
Self to Self
2
Love
3
The Philosophy of Umberto Eco
1
Liberalism’s Religion
1
The Oxford Handbook of Reproductive Ethics
1
Andersen's Fairy Tales
1
Categories and De Interpretatione
1
The Rights Turn in Conservative Christian Politics
1
The Ante-Nicene Fathers
1
Chosen Peoples
1
The Banalization of Nihilism
1
Philosophy Within Its Proper Bounds
2
自由的忠诚
2
被淹没和被拯救的
1
The State and the Self
1
Living Words
1
严寒来自克里姆林宫
1
Consciousness in Locke
1
Do All Persons Have Equal Moral Worth?
1
白氏长庆集
1
Philosophy Between the Lines
1
无敌舰队
1
战士的荣耀
1
朝服
1
基督教新约伦理学
1
一切都在流动
2
基督教旧约伦理学
2
Ethics and the Limits of Philosophy
2
布拉格精神
1
Expulsions
1
穆旦诗全集
1
Parenting to a Degree
1
樂府詩集(全四冊)
1
Common Errors in English Usage
1
New Concise Handbook
1
Kant and Applied Ethics
1
Ancient Philosophy of the Self
1
俄罗斯笑话与幽默
1
Persons and Bodies
1
Making Sense of Humanity
1
Public Reason Confucianism
1
大裂
1
Self and World
1
Moral Responsibility and Ontology
1
Handbook of Phenomenology and Cognitive Science
1
The Oxford Handbook of the Self
2
Time and Identity
1
Reasons and Persons
1
Mental Time Travel
1
Life, Death, and Meaning
1
生物与非生物之间
1
Elements of Argument
1
自由主义与荣誉
1
帝国的分裂
1
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
1
A Materialist Metaphysics of the Human Person
1
An 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
1
Four-Dimensionalism
1
Theodicy
2
The Theory of Democracy Revisited
1
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1
实践理性批判
1
Critique of Practical Reason
1
The Metaphysics of Morals
1
论信望爱
1
倫理學.對話
3
A Reforming People
1
自由与传统
1
五四以来汉语书面语言的变迁和发展
1
法国革命论
1
马基雅维里时刻
1
美利坚共和国的缔造
3
西方政治传统
2
民主德国的秘密读者
2
Two Treatises of Government and A Letter Concerning Toleration
1
罗素传
2
Conservatism
1
Wise Choices, Apt Feelings
1
Religion, Politics, and the Moral Life (Selected Writings of Michael Oakeshott)
1
阁楼上的疯女人
1
独抒己见
1
The Ethics of Care
2
基督宗教伦理学(上下卷)
1
The Road since Structure
1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1
Conceptual Revolutions
1
Personal Identity
1
The Mysterious Flame
1
雅各布·克莱因思想史文集
1
罗素传
5
伦理学
2
人不单靠面包活着
1
Morality
2
伊西斯的面纱
1
赤地之戀
1
Metaethics after Moore
1
Theory and Reality
1
Moral Luck
1
易经
1
实验哲学导论
1
涉渡之舟
1
无限与视角
5
证明与反驳
1
Philosophy of Science
1
Webster's New World Letter Writing Handbook
2
Communism
1
The Language of Morals
1
叶嘉莹说汉魏六朝诗
1
Routledge Philosophy GuideBook to Hume on Morality
4
Inside The Centre
3
泽泻集 过去的生命
2
An Enquiry Concerning the Principles of Morals
2
樂章集校注
1
The Meaning of Life
1
人生的意义
1
Analytic Philosophy: An Anthology
9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
3
薛涛诗笺(修订本)
1
蔣捷詞校注
3
Groundwork for the Metaphysics of Morals
1
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
1
清嘉录
2
彭加勒
1
Moral Discourse and Practice
4
稼轩词编年笺注(增订本)
3
An Introduction to Karl Marx
5
Hilbert
5
I Want to Be a Mathematician
2
The Oxford Handbook of Philosophy of Mathematics and Logic
1
Prime Obsession
4
韦应物集校注
11
Engines of Logic
1
Stylish Academic Writing
7
The Elements of Style, Fourth Edition
3
到芬兰车站
2
Philosophical Writing
7
魏晋玄学论稿
3
Runaway
2
卡廷惨案真相
2
马克思与西方政治思想传统
4
自由主义、社群与文化
1
或此或彼
12
解构的共通体
1
叔本华思想随笔
2
生存哲学
6
哲学史教程(下卷)
18
Mathematics
1
数理哲学导论
2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
2
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
4
德意志史 第三卷
1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下卷)
1
文艺复兴和17世纪理性主义
1
维特根斯坦传
2
古希腊哲学史纲
3
哲学史教程(上卷)
8
鼠疫
1
荷尔德林诗的阐释
2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3
我的童话人生
1
亲吻神学
2
中世纪的秋天
1
论道德与文学
3
Teleny or The Reverse of the Medal
1
夜读抄
1
致死的疾病
3
爱因斯坦的梦
1
论自由意志
4
接触
2
唐才子传校笺 第5册
1
沿海岸線徵友
2
斯宾诺莎的理性启蒙
1
庄子纂笺
1
大众的反叛
2
一间自己的房间
1
女权辩护 妇女的屈从地位
1
第二性Ⅱ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