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ssiNg对《爱的艺术》的笔记(4)

爱的艺术
  • 书名: 爱的艺术
  • 作者: [美] 艾·弗洛姆
  • 页数: 144
  •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 出版年: 2008-4
  • 第57页
    有创造力的人对‘给’的理解完全不同。他们认为‘给’是力量的最高表现,恰恰是通过‘给’,我才能体验我的力量,我的‘富裕’,我的‘活力’。 爱情是对生命以及我们所爱之物生长的积极的关心,如果缺乏这种积极的关心,那么这只是一种情绪,而不是爱情。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有其局限性。就像神学的逻辑结论是神秘主义,心理学的最终结论就是爱。 成熟的人就是指能够创造性地发挥自己力量的人。成熟的人只想拥有它自己的劳动果实,放弃了获取全力和全知的自恋幻想,并有一种谦恭的态度。这一态度的基础是他内心的力量,单单这股力量就能使他进行真正的、创造性的劳动。 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 正因为人们不是把爱情看作是一种积极的行动,灵魂的一股力量,所以他们认为只要找到爱的对象就行,别的东西自然而然就会产生。 如果我确实爱一个人,那么我也爱其他的人,我就会爱世界,爱生活。如果我能对一个人说:“我爱你‘, 我也应该可以说:“我在你身上爱所有的人,爱世界,也爱我自己。”
    引自第57页
    2011-08-10 12:59:56 回应
  • 第64页
    (母爱)对幼儿生命的肯定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必须关心幼儿并对其成长负有责任,以维护和发展弱小生命。另一方面则超出了维护生命的范围,那就是要使孩子热爱生活,要使他感到:活着是多么好! 母亲的真正本质在于关心孩子的成长,这也就意味着也关心母亲和孩子的分离。母爱不仅应该允许这一分离,而且还应该想并促成这一分离。只有在这个阶段,母爱才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这时就要求母亲无私并能贡献出一切,除了被爱者的幸福一无所求。但恰恰在这点上许多母亲都失败了。 只有那些真正有能力爱的妇女,那些觉得给比得更幸福的妇女,那些生命之根底很扎实的妇女才会继续是一个疼爱孩子的母亲 只有那些有能力爱的妇女,那些热爱丈夫,热爱其他孩子,热爱陌生人和人类的妇女才能成为真正爱孩子的母亲。在这个意义上,没有能力爱的妇女当她们的孩子幼小时,可以是一个很娇惯孩子的母亲,但永远成为不了爱孩子的母亲。
    引自第64页
    2011-09-15 10:28:45 回应
  • 第100页
    (第二章 (三)(4):自爱)‘你若爱己,那就会爱所有的人如爱己。你若对一个人的爱少于爱己,你就无法真正地爱自己,如果你一视同仁爱所有的人,包括你自己,你就会像某个人那般爱他们,这个人就是上帝和人。’---爱克哈特 (第二章(三)(5):神爱)当一个真正有宗教信仰的恶人按单种思想的本质行事,那他就不是请求神给予他什么,而且也不期待从神那儿得到什么;他爱神不是像一个孩子爱他的父亲或爱她的母亲。他更多的是达到一种谦恭的态度,他知道他对神是一无所知的 爱神——如果我们想在这儿再使用一下这个词的话——就意味着努力达到爱的全部能力,努力在我们内心实现神。 人永远无法在思想上最终把握实体,把握宇宙。这一理论的结论就是人们不应该把从思想上找到答案看作最终目的。 对神的爱既不是从思想上了解神,也不是指自己爱神的思想,而是在爱的体验中体验自己同神的一致 人的全部生活,每一件微不足道和每一件事关重大的行动都取决于对神的了解,但这种了解不是通过正确的思考,而是通过正确的行动的来的。这一点在东方宗教中表现尤为明显。无论是婆罗门教,佛教还是道教,宗教的最终目的不是正确的信仰,而是正确的行动
    引自第100页
    2011-09-15 10:55:47 回应
  • 第162页
    (第三章:爱情及其在当代西方社会的衰亡)爱情只能产生于这样两个人中间,这两个人都从他们生存的圈子里跳出来并互相结合,同时他们每个人又能脱离自我中心去体验自己。只有这种‘中心体验’才是人的现实,才是生活,才是爱情的基础。这样体验到的爱情是不断地挑战,这种爱情不是避风港,而是一种共同的努力、成长和劳动 当代正在进行的宗教‘更新’是要把神的信仰变成一种心理学的手段,用以武装人们更好地投入竞争。为了帮助人们的商业活动,信仰已经同自我启发和精神分析治疗联在一起。 就像一现代精神病大夫建议商店的职工应该得到幸福,从而能吸引顾客,我们的一些神职人员也建议我们要热爱上帝,以获得个人的成功 (第四章:爱的实践)这一点在实践在的艺术上就以为着所有想成为大师的人应该把生活的每一个阶段训练纪律、集中和耐心作为实践爱的艺术的开端。 最重要的步骤是学会一个人单独待着,而且不看书,不听广播,不抽烟和不喝酒。有没有集中的能力表现在能不能单独地待着——而这种能力又是学会爱的一个条件。正因为我们不能自力更生,所以只能把自己同另一个人联在一起,这个人也许就是我的生命的拯救者,当时这种关系同爱情无关。 还要专心做一切事:专心听音乐、看书,谈话或欣赏图画。如果专心地干,那么干什么就无关紧要了。 集中还要求另一样东西,那就是对自己要保持清醒。 一般人对自己体内的活动都有一定的警觉性;能感觉到每种变化和甚至能发现几乎感觉不到的疼痛。注意身体的变化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因为大多数人都不了解自己的健康状态。但是对心灵变化就不可能那么灵敏。 在传授知识方面,我们忘记了对人的发展过来说是最重要的教诲,那就是一个成熟的和慈爱的人的现身教育。 能进行客观思考的能力是理智,以理智为基础的感情是谦恭 有无客观性和理智是学会爱的艺术的一个关键性条件,人们应该对所有有所接触的人都能保持客观和理智。 爱的能力取决于我们本人成熟的程度,以及在我们同世界和同自己的关系中能不能发展一种创造性的倾向。这种脱离自己的过程、诞生和成熟的过程需要另一种品质作为必不可少的条件:那就是信仰。 非合理的信仰是指服从一种非理性权威的信仰(信仰一个人或者一种理想)。与此相反,合理的信仰是扎根于自己思想或感情体验的一种坚定的信念。 不合理的信仰意味着只相信权威或大多数人的意,而合理的信仰是产生一种独立的信念,相信自己创造性的观察和思考。 在爱情方面,就是要把相信自己的爱情并相信这种爱情能唤起别人的爱以及相信这种爱的可靠性看作是爱情的基本条件。 爱一个人就是要献出自己,而不期待得到回报,但相信自己的爱一定会唤起对方的爱。爱情是信仰的一种行动,信仰少的人必定爱得也少。 有能力爱的人在现存的制度下是一种例外,在进入的西方社会,爱情必然是罕见的现象。不仅是因为许多劳动形式已经不允许人们持有一种爱的态度,而且还因为在一个以生产和消费为最高准则的社会,只有那些不甘心同流合污者才能做出有效的抵抗。 要使人具备爱的能力,就一定要把人的发展看作是社会的最高目标。经济机器应该为人服务,而不是相反。
    引自第162页

    2011-09-15 11:30:03 2人喜欢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