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潘对《活法》的笔记(1)

小潘
小潘

读过 活法

活法
  • 书名: 活法
  • 作者: [日] 稻盛和夫
  • 页数: 240
  •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 出版年: 2019-11
  • 敬天爱人,无我利他

    我第一次听说稻盛先生,是在罗大佑讲《道德经》的节目之中。那时,听说稻盛和夫凭借一身“无我利他”的本领,创办了京瓷和KDDI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即使在经济危机的重重困难之下,他也坚持不解聘一名员工。在78岁高龄之下,他出征重拯日航,以一种完全“无我”的境界为众生服务,至今仍旧令我感动。不过很遗憾,今年稻盛和夫离开了人世。先辈离去,哲学永存,稻盛哲学的思想凝练在本书《活法》之中,他带给人类的智慧是永存的。 在阅读本书前,我就知道一句话,“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格,品格决定命运”。正如稻盛先生所言,人生和工作的结果取决于思维方式、热情和能力。其中,正面的思维方式对人生起着决定性作用,而改变思维方式的直接来源就是阅读和思考。只有把愿景在头脑中描绘成彩色的现实,人生的目标才会更加明确。愿景和现实就像两只绑着橡皮筋的手上下拉伸,当你不断激发实现愿景的热望,醒也想、睡也想的时候,愿景会督促你不断向上提,从而摆脱现实的桎梏。反之,如果沉溺现状、不思进取,现实的泥沼会将你拉入深潭。 本书另一个重要的观点是工作上的精进,即永远都要不惜努力拼命工作,付出于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这不是一句纸上谈兵的心灵鸡汤,而是真正要去现场付诸行动。当你热爱自己的工作,拼命付出而不求回报的时候,那会进入到一种真正的“心流”状态,这时的你不止于满足眼前的虚荣心和成就感,而是将你全身心投入到工作本身,这就是劳动本身最大的意义。就像作为老师,最大的精进就是在课堂上教好学生,热爱学生,把学生学习的过程当作是你自己的功课。只有当你一心扑到学习本身,你得到收获才是最大的。 本书蕴含的道理不只是做好本职工作那么简单,它还要求我们以一种佛性的态度去面对生活本身。佛性并不是佛系,什么都不做,精进是第一要务。除此以外,你要考虑你做事的原则,有没有按照善的方向去进行?有没有顺应自然发展的规律?前人有言:“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人性本善,世界的一切本源都来自于真我的善念之根,所以,向人世间去发出这种大爱的善念吧,生命之花必将回馈予你最甘甜的美露与芬芳。

    https://app.yinxiang.com/shard/s45/nl/19667094/05634920-2699-4170-ad6f-9a4369e2a459

    序言 何谓之稻盛哲学?

    ① 人生意义

    提升心性,磨炼灵魂

    带着比降生时更高层次的灵魂离开人世

    ② 人生指针

    追求做人的正确准则

    人格 = 性格 + 哲学

    “作为人,何谓正确?”

    ③ 方法论

    精进

    拼命努力、心无旁骛、埋头眼前的工作

    正面的“思维方式”

    “智慧的宝库” / “睿智之井”

    第1章 如何实现理想

    ① 唤醒非同寻常的、强烈的愿望

    心相:“心不唤物,物不至”

    ② 描画清晰的印象和细节

    ③ 眺望高空:相信自己未来的可能性

    ④ 脚踏实地:付诸持之以恒、踏实认真的努力

    持续 ≠ 重复

    工作现场有神灵

    有意注意

    第2章 如何追求做人的正确准则

    ① 抓住复杂现象背后的单纯本质

    “作为人,何谓正确?”

    ② 确立基于原理原则的人生哲学

    人生 · 工作的结果 = 思维方式 × 热情 × 能力

    正面的“思维方式”

    喜欢自己的工作

    自我燃烧型

    战胜自己

    抑制利己的欲望,全力投入工作

    每一天都极度认真

    完整地过好今天,就能看到明天

    体验重于知识

    第3章 如何提升心性,磨炼灵魂

    ① 牢记并坚持正确的为人之道

    1. 率直之心

    谦虚之心

    反省之心

    “神啊,对不起!”

    2. 感谢之心

    “南无、南无,谢谢!”

    3. 勤奋之心

    精进

    不惜努力,拼命工作

    劳动

    塑造人性的道场

    4. 抑制自我的克己之心

    5. 先人后己的利他之心

    ② 六项精进:磨炼心志的指针

    1.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2. 谦虚戒骄

    3. 天天反省

    4. 活着就要感谢

    5. 积善行、思利他

    6. 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③ 六波罗蜜:开悟(菩萨道)

    1.布施

    2.持戒

    3.忍辱

    4.精进

    5.禅定

    6.智慧

    第4章 如何以利他心度人生

    ① 先人后己:为世人、为社会尽力

    双赢(求利有道)

    回馈社会(散财有道)

    ② 拓展视野:追求公益的“大欲”

    ③ 扪心自问:是不是“动机至善、私心了无”

    ④ 人格教育:以德为本,富国有德

    ⑤ 知足者富:重新找回自然的节度

    第5章 如何顺应大自然法则

    ① 两大法则

    法则一:命运法则

    法则二:因果报应法则

    ② 立命

    命运不是宿命,可以运用因果报应法则加以改变

    因果必报,但需要时间

    ③ 宇宙的意志(Something Great)

    一切事物都要生长发展,一切生物都要朝善的方向前进

    ④ 提升心性,磨炼灵魂

    人的心灵呈现多重结构(由外到内)

    1. 知性

    后天掌握的知识、道理、逻辑

    2. 感性

    主宰五感及感情等精神活动的心

    3. 本能

    维持肉体需要的欲望等

    4. 灵魂

    裹在真我外层的、现世的经验与业障

    5. 真我(佛性)

    位于心灵中心的内核,充满真、善、美

    运用理性和良心来制约感性和本能

    修行:从外向内彻底的心灵磨炼

    开悟:磨炼心志到达真我的状态

    人的本质:“存在”的意识状态

    2023-02-18 10:22:13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