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rkmeteor对《世說新語箋疏(全三冊)》的笔记(4)

quarkmeteor
quarkmeteor (家住吴门 久作长安旅)

在读 世說新語箋疏(全三冊)

世說新語箋疏(全三冊)
  • 书名: 世說新語箋疏(全三冊)
  • 作者: 余嘉锡
  • 页数: 1236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出版年: 2008
  • 德行第一 - 方正第五

    德行第一.3

    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車不停軌,鸞不輟軛。詣黃叔度,乃彌日信宿。人問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萬頃之陂。澄之不清,擾之不濁,其器深廣,難測量也。」
    引自 德行第一 - 方正第五

    注:《后汉书•黄宪传》:“奉高之器,譬诸氿滥,虽清而易挹;叔度汪汪若千顷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 德行第一.7

    客有問陳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樹生泰山之阿,上有萬仞之高,下有不測之深;上爲甘露所霑,下爲淵泉所潤。當斯之時,桂樹焉知泰山之高,淵泉之深,不知有功德與無也!」
    引自 德行第一 - 方正第五

    德行第一.12

    王朗每以識度推華歆。歆蜡日,嘗集子姪燕飲,王亦學之。有人向張華說此事,張曰:「王之學華,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遠。」
    引自 德行第一 - 方正第五

    德行第一.15

    晉文王稱阮嗣宗至慎,每與之言,言皆玄遠,未嘗臧否人物。
    引自 德行第一 - 方正第五

    德行第一.17

    王戎、和嶠同時遭大喪,俱以孝稱。王雞骨支牀,和哭泣備禮。武帝謂劉仲雄曰:「卿數省王、和不?聞和哀苦過禮,使人憂之。」仲雄曰:「和嶠雖備禮,神氣不損;王戎雖不備禮,而哀毀骨立。臣以和嶠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應憂嶠,而應憂戎。」
    引自 德行第一 - 方正第五

    评:那么《世说》更赞同谁的做法呢?回想起前文(德行第一.10)说华歆和陈元方的家庭氛围一个恪守规矩一个轻松愉快,但“两不失雍熙之轨焉”。所以魏晋的精神应该是,“能接受不合乎‘法之条文’但不违背‘立法精神’的行为”,但决不至于因为一个做法不守成规而格外推崇它。 德行第一.23

    王平子、胡毋彥國諸人,皆以任放爲達,或有裸體者。樂廣笑曰:「名教中自有樂地,何爲乃爾也!」
    引自 德行第一 - 方正第五

    注:王隐《晋书》曰:「魏末阮籍,嗜酒荒放,露头散发,裸袒箕踞。其后贵游子弟阮瞻、王澄、谢鲲、胡毋辅之之徒,皆祖述于籍,谓得大道之本。故去巾帻,脱衣服,露丑恶,同禽兽。甚者名之为通,次者名之为达也。」 德行第一.25

    顧榮在洛陽,嘗應人請,覺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輟己施焉。同坐嗤之。榮曰:「豈有終日執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後遭亂渡江,每經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問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引自 德行第一 - 方正第五

    德行第一.34

    謝太傅絕重褚公,常稱:「褚季野雖不言,而四時之氣亦備。」
    引自 德行第一 - 方正第五

    评:参考《庄子》外篇.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以及《论语》阳货第十七.19:「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 德行第一.39

    王子敬病篤,道家上章應首過,問子敬「由來有何異同得失?」子敬云:「不覺有餘事,惟憶與郗家離婚。」
    引自 德行第一 - 方正第五

    德行第一.44

    王恭從會稽還,王大看之。見其坐六尺簟,因語恭:「卿東來,故應有此物,可以一領及我。」恭無言。大去後,即舉所坐者送之。既無餘席,便坐薦上。後大聞之甚驚,曰:「吾本謂卿多,故求耳。」對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無長物。」
    引自 德行第一 - 方正第五

    言语第二.3

    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爲司隸校尉,詣門者皆儁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既通,前坐。元禮問曰:「君與僕有何親?」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僕與君奕世爲通好也。」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韙後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韙大踧踖。
    引自 德行第一 - 方正第五

    言语第二.4

    孔文舉有二子,大者六歲,小者五歲。晝日父眠,小者牀頭盜酒飲之。大兒謂曰:「何以不拜?」答曰:「偷,那得行禮!」
    引自 德行第一 - 方正第五

    言语第二.5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時融兒大者九歲,小者八歲。二兒故琢釘戲,了無遽容。融謂使者曰:「冀罪止於身,二兒可得全不?」兒徐進曰:「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尋亦收至。
    引自 德行第一 - 方正第五

    注:魏氏春秋曰:「融对孙权使有讪谤之言,坐弃市。二子方八岁、九岁,融见收,奕棊端坐不起。左右曰:『而父见执。 』二子曰:『安有巢覆而卵不破者哉! 』遂俱见杀。 」世语曰:「魏太祖以岁俭禁酒,融谓酒以成礼,不宜禁。由是惑众,太祖收置法焉。二子龆龀见收,顾谓二子曰:『何以不辟? 』二子曰:『父尚如此,复何所辟? 』」裴松之以为世语云融儿不辟,知必俱死,犹差可安。孙盛之言,诚所未譬。八岁小儿,能悬了祸患,聪明特达,卓然既远,则其忧乐之情,固亦有过成人矣。安有见父被执,而无变容,奕棊不起,若在暇豫者乎?昔申生就命,言不忘父,不以己之将死而废念父之情也。父安尚犹若兹,而况颠沛哉!盛以此为美谈,无乃贼夫人之子与?盖由好奇情多,而不知言之伤理也。 言语第二.15

    嵇中散語趙景真:「卿瞳子白黑分明,有白起之風,恨量小狹。」趙云:「尺表能審璣衡之度,寸管能測往復之氣;何必在大,但問識如何耳!」
    引自 德行第一 - 方正第五

    言语第二.16

    司馬景王東征,取上黨李喜,以爲從事中郎。因問喜曰:「昔先公辟君不就,今孤召君,何以來?」喜對曰:「先公以禮見待,故得以禮進退;明公以法見繩,喜畏法而至耳!」
    引自 德行第一 - 方正第五

    言语第二.20

    滿奮畏風。在晉武帝坐,北窻作琉璃屏,實密似疎,奮有難色。帝笑之。奮答曰:「臣猶吳牛,見月而喘。」
    引自 德行第一 - 方正第五

    言语第二.43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爲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引自 德行第一 - 方正第五

    言语第二.46

    謝仁祖年八歲,謝豫章將送客,爾時語已神悟,自參上流。諸人咸共歎之曰:「年少一坐之顏回。」仁祖曰:「坐無尼父,焉別顏回?」
    引自 德行第一 - 方正第五

    言语第二.53

    庾穉恭爲荊州,以毛扇上武帝。武帝疑是故物。侍中劉劭曰:「柏梁雲構,工匠先居其下;管弦繁奏,鍾、夔先聽其音。穉恭上扇,以好不以新。」庾後聞之曰:「此人宜在帝左右。」
    引自 德行第一 - 方正第五

    言语第二.71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引自 德行第一 - 方正第五

    言语第二.74

    荀中郎在京口,登北固望海云:「雖未覩三山,便自使人有凌雲意。若秦、漢之君,必當褰裳濡足。」
    引自 德行第一 - 方正第五

    言语第二.76

    支公好鶴,住剡東峁山。有人遺其雙鶴,少時翅長欲飛。支意惜之,乃鎩其翮。鶴軒翥不復能飛,乃反顧翅,垂頭視之,如有懊喪意。林曰:「既有凌霄之姿,何肯爲人作耳目近玩?」養令翮成,置使飛去。
    引自 德行第一 - 方正第五

    言语第二.78

    晉武帝每餉山濤恒少。謝太傅以問子弟,車騎答曰:「當由欲者不多,而使與者忘少。」
    引自 德行第一 - 方正第五

    言语第二.83

    袁彥伯爲謝安南司馬,都下諸人送至瀨鄉。將別,既自悽惘,歎曰:「江山遼落,居然有萬里之勢。」
    引自 德行第一 - 方正第五

    言语第二.90

    孝武將講孝經,謝公兄弟與諸人私庭講習。車武子難苦問謝,謂袁羊曰:「不問則德音有遺,多問則重勞二謝。」袁曰:「必無此嫌。」車曰:「何以知爾?」袁曰:「何嘗見明鏡疲於屢照,清流憚於惠風。」
    引自 德行第一 - 方正第五

    政事第三.3

    陳元方年十一時,候袁公。袁公問曰:「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彊者綏之以德,弱者撫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嘗爲鄴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異世而出,周旋動靜,萬里如一。周公不師孔子,孔子亦不師周公。」
    引自 德行第一 - 方正第五

    政事第三.17

    何驃騎作會稽,虞存弟謇作郡主簿,以何見客勞損,欲白斷常客,使家人節量,擇可通者作白事成,以見存。存時爲何上佐,正與謇共食,語云:「白事甚好,待我食畢作教。」食竟,取筆題白事後云:「若得門庭長如郭林宗者,當如所白。汝何處得此人?」謇於是止。
    引自 德行第一 - 方正第五

    政事第三.18

    王、劉與林公共看何驃騎,驃騎看文書不顧之。王謂何曰:「我今故與林公來相看,望卿擺撥常務,應對玄言,那得方低頭看此邪?」何曰:「我不看此,卿等何以得存?」諸人以爲佳。
    引自 德行第一 - 方正第五

    政事第三.23

    謝公時,兵廝逋亡,多近竄南塘,下諸舫中。或欲求一時搜索,謝公不許,云:「若不容置此輩,何以爲京都?」
    引自 德行第一 - 方正第五

    文学第四.2

    鄭玄欲注春秋傳,尚未成時,行與服子慎遇宿客舍,先未相識,服在外車上與人說己注傳意。玄聽之良久,多與己同。玄就車與語曰:「吾久欲注,尚未了。聽君向言,多與吾同。今當盡以所注與君。」遂爲服氏注。
    引自 德行第一 - 方正第五

    文学第四.4

    服虔既善春秋,將爲注,欲參考同異;聞崔烈集門生講傳,遂匿姓名,爲烈門人賃作食。每當至講時,輒竊聽戶壁間。既知不能踰己,稍共諸生敘其短長。烈聞,不測何人,然素聞虔名,意疑之。明蚤往,及未寤,便呼:「子慎!子慎!」虔不覺驚應,遂相與友善。
    引自 德行第一 - 方正第五

    文学第四.7

    何平叔注老子,始成,詣王輔嗣。見王注精奇,迺神伏曰:「若斯人,可與論天人之際矣!」因以所注爲道德二論。
    引自 德行第一 - 方正第五

    文学第四.14

    衞玠總角時問樂令「夢」,樂云「是想」。衞曰:「形神所不接而夢,豈是想邪?」樂云:「因也。未嘗夢乘車入鼠穴,擣䪡噉鐵杵,皆無想無因故也。」衞思「因」,經日不得,遂成病。樂聞,故命駕爲剖析之。衞既小差。樂歎曰:「此兒胸中當必無膏肓之疾!」
    引自 德行第一 - 方正第五

    文学第四.46

    殷中軍問:「自然無心於稟受。何以正善人少,惡人多?」諸人莫有言者。劉尹答曰:「譬如寫水著地,正自縱橫流漫,略無正方圓者。」一時絕歎,以爲名通。
    引自 德行第一 - 方正第五

    文学第四.57

    僧意在瓦官寺中,王苟子(王脩)來,與共語,便使其唱理。意謂王曰:「聖人有情不?」王曰:「無。」重問曰:「聖人如柱邪?」王曰:「如籌算,雖無情,運之者有情。」僧意云:「誰運聖人邪?」苟子不得答而去。
    引自 德行第一 - 方正第五

    文学第四.68

    左太沖作三都賦初成,時人互有譏訾,思意不愜。後示張公。張曰:「此二京(张衡《二京赋》)可三,然君文未重於世,宜以經高名之士。」思乃詢求於皇甫謐。謐見之嗟歎,遂爲作敘。於是先相非貳者,莫不斂袵讚述焉。
    引自 德行第一 - 方正第五

    文学第四.76

    郭景純詩云:「林無靜樹,川無停流。」阮孚云:「泓崢蕭瑟,實不可言。每讀此文,輒覺神超形越。」
    引自 德行第一 - 方正第五

    文学第四.77

    庾闡始作揚都賦,道溫、庾云:「溫挺義之標,庾作民之望。方響則金聲,比德則玉亮。」庾公聞賦成,求看,兼贈貺之。闡更改「望」爲「儁」,以「亮」爲「潤」云。
    引自 德行第一 - 方正第五

    注:以亮字犯庾名,故改之也。 文学第四.79

    庾仲初作揚都賦成,以呈庾亮。亮以親族之懷,大爲其名價云:「可三二京,四三都。」於此人人競寫,都下紙爲之貴。謝太傅云:「不得爾。此是屋下架屋耳,事事擬學,而不免儉狹。」
    引自 德行第一 - 方正第五

    文学第四.82

    謝太傅問主簿陸退:「張憑何以作母誄,而不作父誄?」退答曰:「故當是丈夫之德,表於事行;婦人之美,非誄不顯。」
    引自 德行第一 - 方正第五

    文学第四.84

    孫興公云:「潘文爛若披錦,無處不善;陸文若排沙簡金,往往見寶。」
    引自 德行第一 - 方正第五

    文学第四.86

    孫興公作天台賦成,以示范榮期,云:「卿試擲地,要作金石聲。」范曰:「恐子之金石,非宮商中聲!」然每至佳句,輒云:「應是我輩語。」
    引自 德行第一 - 方正第五

    文学第四.89

    孫興公云:「潘文淺而淨,陸文深而蕪。」
    引自 德行第一 - 方正第五

    评:参考前引文学第四.84 文学第四.100

    羊孚作雪贊云:「資清以化,乘氣以霏。遇象能鮮,即潔成輝。」桓胤遂以書扇。
    引自 德行第一 - 方正第五

    注:玄言诗也,起于西晋之末而盛于东晋。魏晋玄学提倡“得意忘象”,诗中“清”、“气”、“象”、“洁”既是自然现象,又大多是当时的玄学概念。 方正第五.18

    盧志於衆坐問陸士衡:「陸遜、陸抗,是君何物?」答曰:「如卿於盧毓、盧珽。」士龍失色。既出戶,謂兄曰:「何至如此,彼容不相知也?」士衡正色曰:「我祖名播海內,甯有不知?鬼子敢爾!」議者疑二陸優劣,謝公以此定之。
    引自 德行第一 - 方正第五

    方正第五.20

    王太尉不與庾子嵩交,庾卿之不置。王曰:「君不得爲爾。」庾曰:「卿自君我,我自卿卿。我自用我法,卿自用卿法。」
    引自 德行第一 - 方正第五

    方正第五.22

    阮宣子論鬼神有無者,或以人死有鬼,宣子獨以爲無,曰:「今見鬼者,云箸生時衣服,若人死有鬼,衣服復有鬼邪?」
    引自 德行第一 - 方正第五

    注:《论衡》曰:「世谓人死为鬼,非也。人死不为鬼,无知,不能害人。如审鬼者死人精神,人见之宜从裸袒之形,无为见衣带被服也。何则?衣无精神也。由此言之,见衣服象人,则形体亦象人。象人,知非死人之精神也。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之精神也。」 方正第五.27

    周伯仁爲吏部尚書,在省內夜疾危急。時刁玄亮爲尚書令,營救備親好之至。良久小損。明旦,報仲智,仲智狼狽來。始入戶,刁下牀對之大泣,說伯仁昨危急之狀。仲智手批之,刁爲辟易於戶側。既前,都不問病,直云:「君在中朝,與和長輿齊名,那與佞人刁協有情?」逕便出。
    引自 德行第一 - 方正第五

    评:和峤字长舆,刁协字玄亮。仲智的话里对刁协直呼其名,可见是很瞧不上他的。 方正第五.34

    蘇峻既至石頭,百僚奔散,唯侍中鍾雅獨在帝側。或謂鍾曰:「見可而進,知難而退,古之道也。君性亮直,必不容於寇讎,何不用隨時之宜,而坐待其弊邪?」鍾曰:「國亂不能匡,君危不能濟,而各遜遁以求免,吾懼董狐將執簡而進矣!」
    引自 德行第一 - 方正第五

    注:晋成帝咸和二年(公元327年),苏峻举兵反,攻入都城建康,迁成帝于石头城。后被陶侃、温峤等率军击败,峻被杀。董狐,春秋时晋国史官,直书不隐。末句意为史官将记录下大臣们逃跑的行为。 方正第五.35

    庾公臨去,顧語鍾後事,深以相委。鍾曰:「棟折榱崩,誰之責邪?」庾曰:「今日之事,不容復言,卿當期克復之效耳!」鍾曰:「想足下不愧荀林父耳。」
    引自 德行第一 - 方正第五

    注:荀林父,春秋时晋国大臣。率军救郑而为楚所败,归来请死罪,晋平公仍任其为将。后荀林父果然攻灭赤狄,有功于晋。 方正第五.39

    梅頤嘗有惠於陶公。後爲豫章太守,有事,王丞相遣收之。侃曰:「天子富於春秋,萬機自諸侯出,王公既得錄,陶公何爲不可放?」乃遣人於江口奪之。頤見陶公,拜,陶公止之。頤曰:「梅仲真厀,明日豈可復屈邪?」
    引自 德行第一 - 方正第五

    注:据《晋书陶侃传》,当初大将军王敦把荆州刺史陶侃降为广州刺史时,有人在王敦面前说了陶侃的坏话,王敦就想杀陶侃。这时王敦手下的咨议参军、梅颐的弟弟梅陶劝阻了王敦,陶侃得免。后来陶侃升任大将军、太尉,便借放梅颐来报答梅陶。 方正第五.45

    後來年少,多有道深公者。深公謂曰:「黃吻年少,勿爲評論宿士。昔嘗與元、明二帝、王、庾二公周旋。」
    引自 德行第一 - 方正第五

    方正第五.46

    王中郎年少時,江虨爲僕射領選,欲擬之爲尚書郎。有語王者。王曰:「自過江來,尚書郎正用第二人,何得擬我?」江聞而止。
    引自 德行第一 - 方正第五

    嘉锡案:后汉尚书郎,多以孝廉或博士高第为之。名公钜卿,往往出于其闲。至西晋山涛启事,尚称尚书郎极清望,号称大臣之副(见书钞六十引),其为要职可知。而过江以后,膏粱子弟遂薄之不为。以致坦之拒之于前,国宝辞之于后。其故何也?盖自中朝名士王衍之徒,祖尚浮虚,不以物务自婴,转相放效,习成风尚。以遗事为高,以任职为俗,江左偏安,此弊未改。尚书诸曹郎,主文书起草(见汉、晋志),无吏部之权势,而有刀笔之烦,固名士之所不屑。惟出身寒素者为能黾勉奉公,不以簿书期会为耻,选曹亦乐得而用焉。相沿日久,积重难返。坦之尝着废庄之论,非不欲了公事者,然以世族例不为此官,亦拂然拒之矣。士大夫之风气如此,而欲望其鞠躬尽瘁,知无不为,何可得也! 方正第五.47

    王述轉尚書令,事行便拜。文度曰:「故應讓杜、許。」藍田云:「汝謂我堪此不?」文度曰:「何爲不堪!但克讓自是美事,恐不可闕。」藍田慨然曰:「既云堪,何爲復讓?人言汝勝我,定不如我。」
    引自 德行第一 - 方正第五

    方正第五.51

    劉真長、王仲祖共行,日旰未食。有相識小人貽其餐,肴案甚盛,真長辭焉。仲祖曰:「聊以充虛,何苦辭?」真長曰:「小人都不可與作緣。」
    引自 德行第一 - 方正第五

    注:魏晋时期士族阶级对奴仆、吏役以及各行各业的普通百姓,一概目之为“小人”。 方正第五.52

    王脩齡嘗在東山甚貧乏。陶胡奴爲烏程令,送一船米遺之,卻不肯取。直答語:「王脩齡若飢,自當就謝仁祖索食,不須陶胡奴米。」
    引自 德行第一 - 方正第五

    注:王、谢是东晋大族,而陶氏出于寒门。 方正第五.54

    王、劉與桓公共至覆舟山看。酒酣後,劉牽腳加桓公頸。桓公甚不堪,舉手撥去。既還,王長史語劉曰:「伊詎可以形色加人不?」
    引自 德行第一 - 方正第五

    注:魏晋风流,以喜怒不形于色为上。 方正第五.56

    羅君章曾在人家,主人令與坐上客共語。答曰:「相識已多,不煩復爾。」
    引自 德行第一 - 方正第五

    方正第五.57

    韓康伯病,拄杖前庭消搖。見諸謝皆富貴,轟隱交路,歎曰:「此復何異王莽時?」
    引自 德行第一 - 方正第五

    方正第五.58

    王文度爲桓公長史時,桓爲兒求王女,王許咨藍田。既還,藍田愛念文度,雖長大猶抱著膝上。文度因言桓求己女婚。藍田大怒,排文度下膝曰:「惡見文度已復癡,畏桓溫面?兵,那可嫁女與之!」文度還報云:「下官家中先得婚處。」桓公曰:「吾知矣,此尊府君不肯耳。」後桓女遂嫁文度兒。
    引自 德行第一 - 方正第五

    注:桓温虽掌兵权、位高官,但出身寒门,仍为士大夫所鄙弃。故桓温儿不可娶文度女,而文度儿可娶桓温女。 评:参前引之方正第五.45,46, 51, 52, 54 方正第五.63

    王恭欲請江盧奴爲長史,晨往詣江,江猶在帳中。王坐,不敢即言。良久乃得及,江不應。直喚人取酒,自飲一盌,又不與王。王且笑且言:「那得獨飲?」江云:「卿亦復須邪?」更使酌與王,王飲酒畢,因得自解去。未出戶,江歎曰:「人自量,固爲難。」
    引自 德行第一 - 方正第五

    方正第五.66

    張玄與王建武先不相識,後遇於范豫章許,范令二人共語。張因正坐斂衽,王孰視良久,不對。張大失望,便去。范苦譬留之,遂不肯住。范是王之舅,乃讓王曰:「張玄,吳士之秀,亦見遇於時,而使至於此,深不可解。」王笑曰:「張祖希若欲相識,自應見詣。」范馳報張,張便束帶造之。遂舉觴對語,賓主無愧色。
    引自 德行第一 - 方正第五
    2017-07-27 05:04:32 3人喜欢 1回应
  •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雅量第六.1

    豫章太守顧邵,是雍之子。邵在郡卒,雍盛集僚屬,自圍棋。外啟信至,而無兒書,雖神氣不變,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血流沾褥。賓客既散,方歎曰:「已無延陵之高,豈可有喪明之責?」於是豁情散哀,顏色自若。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注:“延陵之高”与“丧明之责”,《礼记》曰:「延陵季子适齐,及其反也,其长子死,葬于嬴、博之闲。孔子曰:『延陵季子,吴之习于礼者也。』往而观其葬焉。其坎深不⾄于泉,其敛以时服。既葬而封,广轮掩坎,其高可隐也。既封,左袒,右还其封,且号者三,曰:『骨肉归复于土,命也。若魂气,则无不之也。』而遂行。孔子曰:『延陵季子之于礼也,其合矣乎!』子夏哭其子而丧其明,曾子吊之,曰:『朋友丧明则哭之。』曾子哭,子夏亦哭,曰:『天乎!予之无罪也。』曾子怒曰:『商,汝何无罪也?吾与汝事夫子于洙、泗之间,退而老于西河之上,使西河之民,疑汝于夫子,尔罪一也。丧尔亲,使民未有闻焉,尔罪二也。丧尔子,丧尔明,尔罪三也。』子夏投其杖而拜曰:『吾过矣!吾过矣!』」 雅量第六.2

    嵇中散臨刑東市,神氣不變。索琴彈之,奏廣陵散。曲終曰:「袁孝尼嘗請學此散,吾靳固不與,廣陵散於今絕矣!」太學生三千人上書,請以爲師,不許。文王亦尋悔焉。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雅量第六.4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遊。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雅量第六.9

    裴遐在周馥所,馥設主人。遐與人圍棊,馥司馬行酒。遐正戲,不時爲飲。司馬恚,因曳遐墜地。遐還坐,舉止如常,顏色不變,復戲如故。王夷甫問遐「當時何得顏色不異?」答曰:「直是闇當故耳。」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评:“大概是光线暗的缘故吧!”这种大实话才差不多嘛。 雅量第六.11

    王夷甫與裴景聲志好不同。景聲惡欲取之,卒不能回。乃故詣王,肆言極罵,要王答己,欲以分謗。王不爲動色,徐曰:「白眼兒遂作。」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雅量第六.12

    王夷甫長裴成公四歲,不與相知。時共集一處,皆當時名士,謂王曰:「裴令令望何足計!」王便卿裴。裴曰:「自可全君雅志。」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注:“卿裴”,“用‘卿’称呼裴頠”。令望:名声。 评:“自可全君雅志”一句,看故事的意思应该是裴頠表示很乐意与王衍打交道的意思,但还是觉得没有理解。 雅量第六.15

    祖士少好財,阮遙集好屐,並恒自經營。同是一累,而未判其得失。人有詣祖,見料視財物。客至,屏當未盡,餘兩小簏箸背後,傾身障之,意未能平。或有詣阮,見自吹火蠟屐,因歎曰:「未知一生當箸幾量屐?」神色閑暢。於是勝負始分。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注:“同是一累”,嗜好之累也。 雅量第六.16

    許侍中、顧司空俱作丞相從事,爾時已被遇,遊宴集聚,略無不同。嘗夜至丞相許戲,二人歡極,丞相便命使入己帳眠。顧至曉回轉,不得快孰。許上牀便咍臺大鼾。丞相顧諸客曰:「此中亦難得眠處。」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雅量第六.18

    褚公於章安令遷太尉記室參軍,名字已顯而位微,人未多識。公東出,乘估客船,送故吏數人投錢唐亭住。爾時吳興沈充爲縣令,當送客過浙江,客出,亭吏驅公移牛屋下。潮水至,沈令起彷徨,問:「牛屋下是何物?」吏云:「昨有一傖父來寄亭中,有尊貴客,權移之。」令有酒色,因遙問:「傖父欲食䴵不?姓何等?可共語。」褚因舉手答曰:「河南褚季野。」遠近久承公名,令於是大遽,不敢移公,便於牛屋下修刺詣公。更宰殺爲饌,具於公前,鞭撻亭吏,欲以謝慙。公與之酌宴,言色無異,狀如不覺。令送公至界。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注:钱塘亭,供旅客停留食宿的公舍叫亭。伧父:六朝时南方人对北方人的称呼。刺:名帖。 雅量第六.19

    郗太傅在京口,遣門生與王丞相書,求女壻。丞相語郗信:「君往東廂,任意選之。」門生歸,白郗曰:「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壻,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牀上坦腹臥,如不聞。」郗公云:「正此好!」訪之,乃是逸少,因嫁女與焉。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雅量第六.20

    過江初,拜官輿飾供饌。羊曼拜丹陽尹,客來蚤者,並得佳設。日晏漸罄,不復及精,隨客早晚,不問貴賤。羊固拜臨海,竟日皆美供。雖晚至,亦獲盛饌。時論以固之豐華,不如曼之真率。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评: “世人以此定二人优劣”的套路就是看当时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最佳角度。 雅量第六.22

    顧和始爲楊州從事。月旦當朝,未入頃,停車州門外。周侯詣丞相,歷和車邊。和覓蝨,夷然不動。周既過,反還,指顧心曰:「此中何所有?」顧搏蝨如故,徐應曰:「此中最是難測地。」周侯既入,語丞相曰:「卿州吏中有一令僕才。」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注:令仆,尚书令和仆射,泛指宰辅。 雅量第六.24

    庾小征西嘗出未還。婦母阮是劉萬安妻,與女上安陵城樓上。俄頃翼歸,策良馬,盛輿衞。阮語女:「聞庾郎能騎,我何由得見?」婦告翼,翼便爲於道開鹵簿盤馬,始兩轉,墜馬墮地,意色自若。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评:魏晋人所谓的“雅量”大约可以翻译为现今的“淡定”——对待名利淡定、对待误解淡定、对待生死淡定。但是一方面,他们的“淡定”有时不分场合,比如这个故事;另一方面,世家子弟在面对寒门子弟时,从前面方正第五的引文里就能看出,还是很不淡定的。 雅量第六.31

    支道林還東,時賢並送於征虜亭。蔡子叔前至,坐近林公。謝萬石後來,坐小遠。蔡暫起,謝移就其處。蔡還,見謝在焉,因合褥舉謝擲地,自復坐。謝冠幘傾脫,乃徐起振衣就席,神意甚平,不覺瞋沮。坐定,謂蔡曰:「卿奇人,殆壞我面。」蔡答曰:「我本不爲卿面作計。」其後,二人俱不介意。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雅量第六.35

    謝公與人圍棋,俄而謝玄淮上信至。看書竟,默然無言,徐向局。客問淮上利害?答曰:「小兒輩大破賊。」意色舉止,不異於常。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雅量第六.42

    羊綏第二子孚,少有儁才,與謝益壽相好,嘗蚤往謝許,未食。俄而王齊、王睹來。既先不相識,王向席有不說色,欲使羊去。羊了不眄,唯腳委几上,詠矚自若。謝與王敘寒溫數語畢,還與羊談賞,王方悟其奇,乃合共語。須臾食下,二王都不得餐,唯屬羊不暇。羊不大應對之,而盛進食,食畢便退。遂苦相留,羊義不住,直云:「向者不得從命,中國尚虛。」二王是孝伯兩弟。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嘉锡按:二王先欲羊去,羊已觉之,而置不与较。及二王前倨后恭,苦留共谈,羊乃云:「向者,君欲我去。不得从命者,直因腹内尚虚。今食已饱,便当径去耳。」云中国尚虚者,盖当时人常语,以腹心比中国,四肢比夷狄也。 识鉴第七.1

    曹公少時見喬玄,玄謂曰:「天下方亂,羣雄虎爭,撥而理之,非君乎?然君實亂世之英雄,治世之姦賊。恨吾老矣,不見君富貴,當以子孫相累。」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识鉴第七.2

    曹公問裴潛曰:「卿昔與劉備共在荊州,卿以備才如何?」潛曰:「使居中國,能亂人,不能爲治。若乘邊守險,足爲一方之主。」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识鉴第七.6

    潘陽仲見王敦小時,謂曰:「君蜂目已露,但豺聲未振耳。必能食人,亦當爲人所食。」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识鉴第七.10

    張季鷹辟齊王東曹掾,在洛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菰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俄而齊王敗,時人皆謂爲見機。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识鉴第七.12

    王平子素不知眉子,曰:「志大其量,終當死塢壁間。」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识鉴第七.15

    王大將軍既亡,王應欲投世儒,世儒爲江州。王含欲投王舒,舒爲荊州。含語應曰:「大將軍平素與江州云何,而汝欲歸之?」應曰:「此乃所以宜往也。江州當人彊盛時,能抗同異,此非常人所行。及睹衰危,必興愍惻。荊州守文,豈能作意表行事?」含不從,遂共投舒。舒果沈含父子於江。彬聞應當來,密具船以待之,竟不得來,深以爲恨。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识鉴第七.16

    武昌孟嘉作庾太尉州從事,已知名。褚太傅有知人鑒,罷豫章還,過武昌,問庾曰:「聞孟從事佳,今在此不?」庾云:「卿自求之。」褚眄睞良久,指嘉曰:「此君小異,得無是乎?」庾大笑曰:「然!」于時既歎褚之默識,又欣嘉之見賞。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识鉴第七.21

    謝公在東山畜妓,簡文曰:「安石必出。既與人同樂,亦不得不與人同憂。」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识鉴第七.26

    王恭隨父在會稽,王大自都來拜墓。恭暫往墓下看之,二人素善,遂十餘日方還。父問恭:「何故多日?」對曰:「與阿大語,蟬連不得歸。」因語之曰:「恐阿大非爾之友。」終乖愛好,果如其言。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评:没有明白——怎么看出来王忱“非尓之友”的? 赏誉第八.1

    陳仲舉嘗歎曰:「若周子居)者,真治國之器。譬諸寶劍,則世之干將。」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赏誉第八.4

    公孫度目邴原:所謂雲中白鶴,非燕雀之網所能羅也。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赏誉第八.8

    裴令公目夏侯太初:「肅肅如入廊廟中,不修敬而人自敬。」一曰:「如入宗廟,琅琅但見禮樂器。見鍾士季,如觀武庫,但睹矛戟。見傅蘭碩,汪廧靡所不有。見山巨源,如登山臨下,幽然深遠。」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赏誉第八.9

    羊公還洛,郭奕爲野王令。羊至界,遣人要之。郭便自往。既見,歎曰:「羊叔子何必減郭太業!」復往羊許,小悉還,又歎曰:「羊叔子去人遠矣!」羊既去,郭送之彌日,一舉數百里,遂以出境免官。復歎曰:「羊叔子何必減顏子(颜回)!」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赏誉第八.10

    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渾金,人皆欽其寶,莫知名其器。」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注:名,估量;器,才能。 赏誉第八.15

    庾子嵩目和嶠:「森森如千丈松,雖磊砢有節目,施之大廈,有棟梁之用。」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赏誉第八.44

    時人目庾中郎:「善於託大,長於自藏。」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赏誉第八.45

    王平子邁世有儁才,少所推服。每聞衞玠言,輒歎息絕倒。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赏誉第八.51

    王敦爲大將軍,鎮豫章。衞玠避亂,從洛投敦,相見欣然,談話彌日。于時謝鯤爲長史,敦謂鯤曰:「不意永嘉之中,復聞正始之音。阿平若在,當復絕倒。」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赏誉第八.65

    庾公爲護軍,屬桓廷尉覓一佳吏,乃經年。桓後遇見徐寧而知之,遂致於庾公曰:「人所應有,其不必有;人所應無,己不必無。真海岱清士。」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赏誉第八.81

    王仲祖稱殷淵源:「非以長勝人,處長亦勝人。」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注:“对待自己长处的态度也胜过别人。” 赏誉第八.101

    謝太傅爲桓公(桓温)司馬,桓詣謝,值謝梳頭,遽取衣幘,桓公云:「何煩此。」因下共語至暝。既去,謂左右曰:「頗曾見如此人不?」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赏誉第八.128

    謝太傅道安北:「見之乃不使人厭,然出戶去,不復使人思。」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赏誉第八.135

    劉尹(道江道羣「不能言而能不言」。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赏誉第八.142

    吳四姓舊目云:「張文、朱武、陸忠、顧厚。」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品藻第九.5

    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並有盛名,各在一國。于時以爲「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誕在魏與夏侯玄齊名;瑾在吳,吳朝服其弘量。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品藻第九.12

    王大將軍在西朝時,見周侯>輒扇障面不得住。後度江左,不能復爾。王歎曰:「不知我進,伯仁退?」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品藻第九.24

    卞望之云:「郗公體中有三反:方於事上,好下佞己,一反。治身清貞,大脩計校,二反。自好讀書,憎人學問,三反。」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品藻第九.35

    桓公少與殷侯齊名,常有競心。桓問殷:「卿何如我?」殷云:「我與我周旋久,寧作我。」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品藻第九.38

    殷侯既廢,桓公語諸人曰:「少時與淵源共騎竹馬,我棄去,己輒取之,故當出我下。」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品藻第九.41

    未廢海西公時,王元琳問桓元子:「箕子、比干,迹異心同,不審明公孰是孰非?」曰:「仁稱不異,寧爲管仲。」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注:论语曰:「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子曰:『殷有三仁焉。』」「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不以兵车,管仲之力。如其仁!如其仁!』」 规箴第十.01

    漢武帝乳母嘗於外犯事,帝欲申憲,乳母求救東方朔。朔曰:「此非脣舌所爭,爾必望濟者,將去時但當屢顧帝,慎勿言!此或可萬一冀耳。」乳母既至,朔亦侍側,因謂曰:「汝癡耳!帝豈復憶汝乳哺時恩邪?」帝雖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戀,乃悽然愍之,即敕免罪。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规箴第十.02

    京房與漢元帝共論,因問帝:「幽、厲之君何以亡?所任何人?」答曰:「其任人不忠。」房曰:「知不忠而任之,何邪?」曰:「亡國之君,各賢其臣,豈知不忠而任之?」房稽首曰:「將恐今之視古,亦猶後之視今也。」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规箴第十.05

    孫皓問丞相陸凱曰:「卿一宗在朝有幾人?」陸曰:「二相、五侯、將軍十餘人。」皓曰:「盛哉!」陸曰:「君賢臣忠,國之盛也。父慈子孝,家之盛也。今政荒民弊,覆亡是懼,臣何敢言盛!」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规箴第十.07

    晉武帝既不悟太子之愚,必有傳後意。諸名臣亦多獻直言。帝嘗在陵雲臺上坐,衞瓘在側,欲申其懷,因如醉跪帝前,以手撫牀曰:「此坐可惜。」帝雖悟,因笑曰:「公醉邪?」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规箴第十.09

    王夷甫雅尚玄遠,常嫉其婦貪濁,口未嘗言「錢」字。」婦欲試之,令婢以錢遶牀,不得行。夷甫晨起,見錢閡行,呼婢曰:「舉卻阿堵物。」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规箴第十.24

    遠公在廬山中,雖老,講論不輟。弟子中或有墮者,遠公曰:「桑榆之光,理無遠照;但願朝陽之暉,與時並明耳。」執經登坐,諷誦朗暢,詞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肅然增敬。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捷悟第十一.01

    楊德祖爲魏武主簿,時作相國門,始搆榱桷,魏武自出看,使人題門作「活」字,便去。楊見,即令壞之。既竟,曰:「門中『活』,『闊』字。王正嫌門大也。」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捷悟第十一.02

    人餉魏武一桮酪,魏武噉少許,蓋頭上題「合」字以示衆。衆莫能解。次至楊脩,脩便噉,曰:「公教人噉一口也,復何疑?」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捷悟第十一.03

    魏武嘗過曹娥碑下,楊脩從,碑背上見題作「黃絹幼婦,外孫韲臼」八字。魏武謂脩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脩別記所知。脩曰:「黃絹,色絲也,於字爲絕。幼婦,少女也,於字爲妙。外孫,女子也,於字爲好。韲臼,受辛也,於字爲辭。所謂『絕妙好辭』也。」魏武亦記之,與脩同,乃歎曰:「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捷悟第十一.06

    郗司空在北府,桓宣武惡其居兵權。郗於事機素暗,遣牋詣桓:「方欲共獎王室,脩復園陵。」世子嘉賓出行,於道上聞信至,急取牋,視竟,寸寸毀裂,便回。還更作牋,自陳老病,不堪人閒,欲乞閑地自養。宣武得牋大喜,即詔轉公督五郡,會稽太守。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捷悟第十一.07

    王東亭作宣武主簿,嘗春月與石頭兄弟乘馬出郊。時彥同遊者,連鑣俱進。唯東亭一人常在前,覺數十步,諸人莫之解。石頭等既疲倦,俄而乘輿回,諸人皆似從官,唯東亭弈弈在前。其悟捷如此。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夙惠第十二.01

    賓客詣陳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與太丘論議,二人進火,俱委而竊聽。炊忘箸箄,飯落釜中。太丘問:「炊何不餾?」元方、季方長跪曰:「大人與客語,乃俱竊聽,炊忘箸箄,飯今成糜。」太丘曰:「爾頗有所識不?」對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說,更相易奪,言無遺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飯也?」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注:箸箄,放竹箄,蒸饭器具;易,修正;夺,遗漏之处。 夙惠第十二.02

    何晏七歲,明惠若神,魏武奇愛之。因晏在宮內,欲以爲子。晏乃畫地令方,自處其中。人問其故,答曰:「何氏之廬也。」魏武知之,即遣還。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夙惠第十二.03

    晉明帝數歲,坐元帝厀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問何以致泣,具以東渡意告之。因問明帝:「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答曰:「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元帝異之。明日集羣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夙惠第十二.06

    晉孝武年十二,時冬天,晝日不箸複衣,但箸單練衫五六重,夜則累茵褥。謝公諫曰:「聖體宜令有常。陛下晝過冷,夜過熱,恐非攝養之術。」帝曰:「晝動夜靜。」謝公出歎曰:「上理不減先帝。」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容止第十四.01

    魏武將見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遠國,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牀頭。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牀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聞之,追殺此使。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容止第十四.02

    何平叔美姿儀,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與熱湯䴵。既噉,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轉皎然。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容止第十四.03

    魏明帝使后弟毛曾與夏侯玄共坐,時人謂「蒹葭倚玉樹」。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容止第十四.04

    時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懷,李安國頹唐如玉山之將崩」。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容止第十四.05

    嵇康身長七尺八寸,風姿特秀。見者嘆曰:「蕭蕭肅肅,爽朗清舉。」或云:「肅肅如松下風,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爲人也,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评:参前引之容止第十四.05 容止第十四.07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者,莫不連手共縈之。左太沖絕醜,亦復效岳遊遨,於是羣嫗齊共亂唾之,委頓而返。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评:当时的妇女够可以。 容止第十四.08

    王夷甫容貌整麗,妙於談玄,恒捉白玉柄麈尾,與手都無分別。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容止第十四.11

    有人語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鶴之在雞羣。」答曰:「君未見其父耳!」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容止第十四.13

    劉伶身長六尺,貌甚醜顇,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容止第十四.18

    庾子嵩長不滿七尺,腰帶十圍,頹然自放。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评:参前引之容止第十四.13 容止第十四.19

    衞玠從豫章至下都,人久聞其名,觀者如堵牆。玠先有羸疾,體不堪勞,遂成病而死。時人謂「看殺衞玠」。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容止第十四.23

    石頭事故,朝廷傾覆。溫忠武與庾文康投陶公求救,陶公云:「肅祖顧命不見及,且蘇峻作亂,釁由諸庾,誅其兄弟,不足以謝天下。」于時庾在溫船後聞之,憂怖無計。別日,溫勸庾見陶,庾猶豫未能往,溫曰:「溪狗我所悉,卿但見之,必無憂也!」庾風姿神貌,陶一見便改觀。談宴竟日,愛重頓至。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注:晋明帝死后,成帝年幼,庾亮以帝舅之亲辅政,而陶侃不在顾命大臣之列。“先是,王导辅政,以宽和得众,亮任法裁物,颇以此失人心。”晋成帝咸和二年(公元327年),苏峻以诛庾亮为名,举兵攻入都城建康,迁成帝于石头城。溪狗:南朝人呼江西人为“傒”,陶侃是豫章人。 容止第十四.24

    庾太尉在武昌,秋夜氣佳景清,使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樓理詠。音調始遒,聞函道中有屐聲甚厲,定是庾公。俄而率左右十許人步來,諸賢欲起避之。公徐云:「諸君少住,老子於此處興復不淺!」因便據胡牀,與諸人詠謔,竟坐甚得任樂。後王逸少下,與丞相言及此事。丞相曰:「元規爾時風範,不得不小穨。」右軍答曰:「唯丘壑獨存。」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容止第十四.25

    王敬豫有美形,問訊王公。王公撫其肩曰:「阿奴恨才不稱!」又云:「敬豫事事似王公。」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注:“又云”一句当是别人的品评,不是王导又云。 容止第十四.30

    時人目王右軍:「飄如遊雲,矯若驚龍。」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容止第十四.31

    王長史嘗病,親疏不通。林公來,守門人遽啟之曰:「一異人在門,不敢不啟。」王笑曰:「此必林公。」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容止第十四.33

    王長史爲中書郎,往敬和許。爾時積雪,長史從門外下車,步入尚書,著公服。敬和遙望,歎曰:「此不復似世中人!」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容止第十四.38

    庾長仁與諸弟入吳,欲住亭中宿。諸弟先上,見羣小滿屋,都無相避意。長仁曰:「我試觀之。」乃策杖將一小兒,始入門,諸客望其神姿,一時退匿。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自新第十五.01

    周處年少時,兇彊俠氣,爲鄉里所患。又義興水中有蛟,山中有邅跡虎,並皆暴犯百姓,義興人謂爲三橫,而處尤劇。或說處殺虎斬蛟,實冀三橫唯餘其一。處即刺殺虎,又入水擊蛟,蛟或浮或沒,行數十里,處與之俱。經三日三夜,鄉里皆謂已死,更相慶,竟殺蛟而出。聞里人相慶,始知爲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吳尋二陸,平原不在,正見清河,具以情告,並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終無所成。」清河曰:「古人貴朝聞夕死,況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憂令名不彰邪?」處遂改勵,終爲忠臣孝子。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自新第十五.02

    戴淵少時,遊俠不治行檢,嘗在江、淮間攻掠商旅。陸機赴假還洛,輜重甚盛。淵使少年掠劫,淵在岸上,據胡床,指麾左右,皆得其宜。淵既神姿峯穎,雖處鄙事,神氣猶異。機於船屋上遙謂之曰:「卿才如此,亦復作劫邪?」淵便泣涕,投劍歸機,辭厲非常。機彌重之,定交,作筆薦焉。過江,仕至征西將軍。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企羡第十六.02

    王丞相過江,自說昔在洛水邊,數與裴成公、阮千里諸賢共談道。羊曼曰:「人久以此許卿,何須復爾?」王曰:「亦不言我須此,但欲爾時不可得耳!」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企羡第十六.03

    王右軍得人以蘭亭集序方金谷詩序,又以已敵石崇,甚有欣色。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企羡第十六.06

    孟昶未達時,家在京口。嘗見王恭乘高輿,被鶴氅裘。于時微雪,昶於籬間窺之,歎曰:「此真神仙中人!」
    引自 雅量第六 - 企羡第十六

    注:参前引之容止第十四.33

    2013-04-05 10:37:07 回应
  •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伤逝第十七.01

    王仲宣好驢鳴。既葬,文帝臨其喪,顧語同遊曰:「王好驢鳴,可各作一聲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驢鳴。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伤逝第十七.02

    王濬沖爲尚書令,著公服,乘軺車,經黃公酒壚下過,顧謂後車客:「吾昔與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飲於此壚,竹林之遊,亦預其末。自嵇生夭、阮公亡以來,便爲時所羈紲。今日視此雖近,邈若山河。」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伤逝第十七.03

    孫子荊以有才,少所推服,唯雅敬王武子。武子喪時,名士無不至者。子荊後來,臨屍慟哭,賓客莫不垂涕。哭畢,向靈牀曰:「卿常好我作驢鳴,今我爲卿作。」體似真聲,賓客皆笑。孫舉頭曰:「使君輩存,令此人死!」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注:参前引之伤逝第十七.01 伤逝第十七.04

    王戎喪兒萬子,山簡往省之,王悲不自勝。簡曰:「孩抱中物,何至於此?」王曰:「聖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鍾,正在我輩。」簡服其言,更爲之慟。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注:“圣人超脱忘情,最下等的人也谈不到什么情感。” 伤逝第十七.07

    顧彥先平生好琴,及喪,家人常以琴置靈牀上。張季鷹往哭之,不勝其慟,遂徑上牀,鼓琴,作數曲竟,撫琴曰:「顧彥先頗復賞此不?」因又大慟,遂不執孝子手而出。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注:依丧礼,凭吊者应该与主人握手表示慰问。张翰直接上灵床弹琴,弹完便走,正是魏晋风度。 伤逝第十七.09

    庾文康亡,何揚州臨葬云:「埋玉樹箸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已!」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伤逝第十七.11

    支道林喪法虔之後,精神霣喪,風味轉墜。」常謂人曰:「昔匠石廢斤於郢人,牙生輟絃於鍾子,推己外求,良不虛也!冥契既逝,發言莫賞,中心蘊結,余其亡矣!」卻後一年,支遂殞。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注:“匠石废斤于郢人”,莊子曰:「郢人堊漫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運斤斲之,堊盡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 伤逝第十七.12

    郗嘉賓喪,左右白郗公「郎喪」,既聞,不悲,因語左右:「殯時可道。」公往臨殯,一慟幾絕。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评:参《东坡志林》“郗超虽为桓温腹心,以其父愔忠于王室,不知之将死,出一箱付门生曰:“本欲焚之,恐公年尊,必以相伤为毙。我死后,公若大损眠食,可呈此箱;不尔,便焚之。”愔后果哀悼成疾。门生依旨呈此,则悉与温往返密计。愔大怒,曰:“小子死晚矣。”更不复哭。 伤逝第十七.15

    王東亭與謝公交惡。王在東聞謝喪,便出都詣子敬道:「欲哭謝公。」子敬始臥,聞其言,便驚起曰:「所望於法護。」 王於是往哭。督帥刁約不聽前,曰:「官平生在時,不見此客。」王亦不與語,直前,哭甚慟,不執末婢手而退。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注:《中兴书》曰:「珣兄弟皆婿谢氏,以猜嫌离婚。太傅既与珣绝婚,又离妻,由是二族遂成仇衅。」 评:参前引之伤逝第十七.07 伤逝第十七.16

    王子猷、子敬俱病篤,而子敬先亡。子猷問左右:「何以都不聞消息?此已喪矣!」語時了不悲。便索輿來奔喪,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徑入坐靈牀上,取子敬琴彈,弦既不調,擲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慟絕良久,月餘亦卒。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注:《幽明录》曰:「泰元中,有一师从远来,莫知所出。云:『人命应终,有生乐代者,则死者可生。若逼人求代,亦复不过少时。』人闻此,咸怪其虚诞。王子猷、子敬兄弟,特相和睦。子敬疾属纩,子猷谓之曰:『吾才不如弟,位亦通塞,请以余年代弟。』师曰:『夫生代死者,以己年限有余,得以足亡者耳。今贤弟命既应终,君侯算亦当尽,复何所代?』子猷先有背疾,子敬疾笃,恒禁来往。闻亡,便抚心悲惋,都不得一声,背即溃裂。推师之言,信而有实。」 栖逸第十八.02

    嵇康遊於汲郡山中,遇道士孫登,遂與之遊。康臨去,登曰:「君才則高矣,保身之道不足。」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栖逸第十八.03

    山公將去選曹,欲舉嵇康;康與書告絕。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栖逸第十八.12

    戴安道既厲操東山,而其兄欲建式遏之功。謝太傅曰:「卿兄弟志業,何其太殊?」戴曰:「下官『不堪其憂』,家弟『不改其樂』。」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栖逸第十八.15

    郗超每聞欲高尚隱退者,輒爲辦百萬資,并爲造立居宇。在剡爲戴公起宅,甚精整。戴始往舊居,與所親書曰:「近至剡,如官舍。」郗爲傅約亦辦百萬資,傅隱事差互,故不果遺。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栖逸第十八.16

    許掾好遊山水,而體便登陟。時人云:「許非徒有勝情,實有濟勝之具。」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啊! 贤媛第十九.02

    漢元帝宮人既多,乃令畫工圖之,欲有呼者,輒披圖召之。其中常者,皆行貨賂。王明君姿容甚麗,志不苟求,工遂毀爲其狀。後匈奴來和,求美女於漢帝,帝以明君充行。既召見而惜之。但名字已去,不欲中改,於是遂行。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贤媛第十九.03

    漢成帝幸趙飛燕,飛燕讒班婕妤祝詛,於是考問。辭曰:「妾聞死生有命,富貴在天。脩善尚不蒙福,爲邪欲以何望?若鬼神有知,不受邪佞之訴;若其無知,訴之何益?故不爲也。」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贤媛第十九.05

    趙母嫁女,女臨去,敕之曰:「慎勿爲好!」女曰:「不爲好,可爲惡邪?」母曰:「好尚不可爲,其況惡乎?」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贤媛第十九.06

    許允婦是阮衞尉女,德如妹,奇醜。交禮竟,允無復入理,家人深以爲憂。會允有客至,婦令婢視之,還答曰:「是桓郎。」桓郎者,桓範也。婦云:「無憂,桓必勸入。」桓果語許云:「阮家既嫁醜女與卿,故當有意,卿宜察之。」許便回入內。既見婦,即欲出。婦料其此出,無復入理,便捉裾停之。」許因謂曰:「婦有四德,卿有其幾?」婦曰:「新婦所乏唯容爾。然士有百行,君有幾?」許云:「皆備。」婦曰:「夫百行以德爲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謂皆備?」允有慚色,遂相敬重。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贤媛第十九.07

    許允爲吏部郎,多用其鄉里,魏明帝遣虎賁收之。其婦出誡允曰:「明主可以理奪,難以情求。」既至,帝覈問之。允對曰:「『舉爾所知。』臣之鄉人,臣所知也。陛下檢校爲稱職與不?若不稱職,臣受其罪。」既檢校,皆官得其人,於是乃釋。允衣服敗壞,詔賜新衣。初,允被收,舉家號哭。阮新婦自若云:「勿憂,尋還。」作粟粥待,頃之允至。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贤媛第十九.08

    許允爲晉景王所誅,門生走入告其婦。婦正在機中,神色不變,曰:「蚤知爾耳!」門人欲藏其兒,婦曰:「無豫諸兒事。」後徙居墓所,景王遣鍾會看之,若才流及父,當收。兒以咨母。母曰:「汝等雖佳,才具不多,率胸懷與語,便無所憂。不須極哀,會止便止。又可少問朝事。」兒從之。會反以狀對,卒免。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贤媛第十九.11

    山公與嵇、阮一面,契若金蘭。山妻韓氏,覺公與二人異於常交,問公。公曰:「我當年可以爲友者,唯此二生耳!」妻曰:「負羈之妻亦親觀狐、趙,意欲窺之,可乎?」他日,二人來,妻勸公止之宿,具酒肉。夜穿墉以視之,達旦忘反。公入曰:「二人何如?」妻曰:「君才致殊不如,正當以識度相友耳。」公曰:「伊輩亦常以我度爲勝。」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贤媛第十九.17

    李平陽,秦州(李秉)子,中夏名士。于時以比王夷甫。孫秀初欲立威權,咸云:「樂令民望不可殺,減李重者又不足殺。」遂逼重自裁。初,重在家,有人走從門入,出髻中疏示重。重看之色動,入內示其女,女直叫「絕」。了其意,出則自裁。此女甚高明,重每咨焉。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贤媛第十九.19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貧,與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素知名,舉孝廉,投侃宿。于時冰雪積日,侃室如懸磬,而逵馬僕甚多。侃母湛氏語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爲計。」湛頭髮委地,下爲二髲,賣得數斛米,斫諸屋柱,悉割半爲薪,剉諸薦以爲馬草。日夕,遂設精食,從者皆無所乏。逵既歎其才辯,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許。逵曰:「路已遠,君宜還。」侃猶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陽,當相爲美談。」侃乃返。逵及洛,遂稱之於羊晫、顧榮諸人,大獲美譽。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注:髲,假发;荐,草垫。 贤媛第十九.24

    桓車騎不好箸新衣。浴後,婦故送新衣與。車騎大怒,催使持去。婦更持還,傳語云:「衣不經新,何由而故?」桓公大笑,箸之。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术解第二十.04

    王武子善解馬性。嘗乘一馬,箸連錢障泥。前有水,終日不肯渡。王云:「此必是惜障泥。」使人解去,便徑渡。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术解第二十.08

    王丞相令郭璞試作一卦,卦成,郭意色甚惡,云:「公有震厄!」王問:「有可消伏理不?」郭曰:「命駕西出數里,得一柏樹,截斷如公長,置牀上常寢處,災可消矣。」王從其語。數日中,果震柏粉碎,子弟皆稱慶。大將軍云:「君乃復委罪於樹木。」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术解第二十.11

    殷中軍妙解經脈,中年都廢。有常所給使,忽叩頭流血。浩問其故,云:「有死事,終不可說。」詰問良久,乃云:「小人母年垂百歲,抱疾來久,若蒙官一脈,便有活理。訖就屠戮無恨。」浩感其至性,遂令舁來,爲診脈處方。始服一劑湯,便愈。於是悉焚經方。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巧艺第二十一.01

    彈棋始自魏宮內,用妝匳戲。文帝於此戲特妙,用手巾角拂之,無不中。有客自云能,帝使爲之。客箸葛巾角,低頭拂棋,妙踰於帝。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评:我看到的是此客敢于称自己玩得好。 巧艺第二十一.02

    陵雲臺樓觀精巧,先稱平衆木輕重,然後造構,乃無錙銖相負揭。臺雖高峻,常隨風搖動,而終無傾倒之理。魏明帝登臺,懼其勢危,別以大材扶持之,樓即穨壞。論者謂輕重力偏故也。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巧艺第二十一.04

    鍾會是荀濟北從舅,二人情好不協。荀有寶劍,可直百萬,常在母鍾夫人許。會善書,學荀手跡,作書與母取劍,仍竊去不還。荀勖知是鍾而無由得也,思所以報之。後鍾兄弟以千萬起一宅,始成,甚精麗,未得移住。荀極善畫,乃潛往畫鍾門堂,作太傅形象,衣冠狀貌如平生。二鍾入門,便大感慟,宅遂空廢。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巧艺第二十一.09

    顧長康畫裴叔則,頰上益三毛。人問其故,顧曰:「裴楷儁朗有識具,正此是其識具。」看畫者尋之,定覺益三毛如有神明,殊勝未安時。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巧艺第二十一.12

    顧長康畫謝幼輿在巖石裏。人問其所以?顧曰:「謝云:『一丘一壑,自謂過之。』此子宜置丘壑中。」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注:画谢幼舆在岩石里和裴叔则“颊上益三毛”一样,都体现了股开始“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的绘画理论。它不拘于生活细节的真实,不单纯追求形似,而是以丰富的想象、活跃的联想,得妙于神。 评:参前引之巧艺第二十一.09 巧艺第二十一.13

    顧長康畫人,或數年不點目精。人問其故,顧曰:「四體妍蚩,本無關於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巧艺第二十一.14

    顧長康道畫:「手揮五絃易,目送歸鴻難。」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评:参前引之巧艺第二十一.13 任诞第二十三.01

    陳留阮籍,譙國嵇康,河內山濤,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亞之。預此契者:沛國劉伶,陳留阮咸,河內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謂「竹林七賢」。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任诞第二十三.02

    阮籍遭母喪,在晉文王坐進酒肉。司隸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喪,顯於公坐飲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風教。」文王曰:「嗣宗毀頓如此,君不能共憂之,何謂?且有疾而飲酒食肉,固喪禮也!」籍飲噉不輟,神色自若。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任诞第二十三.03

    劉伶病酒,渴甚,從婦求酒。婦捐酒毀器,涕泣諫曰:「君飲太過,非攝生之道,必宜斷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當祝鬼神,自誓斷之耳!便可具酒肉。」婦曰:「敬聞命。」供酒肉於神前,請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劉伶,以酒爲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便引酒進肉,隗然已醉矣。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任诞第二十三.06

    劉伶恒縱酒放達,或脫衣裸形在屋中,人見譏之。伶曰:「我以天地爲棟宇,屋室爲㡓衣,諸君何爲入我㡓中?」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任诞第二十三.07

    阮籍嫂嘗還家,籍見與別。或譏之,籍曰:「禮豈爲我輩設也?」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任诞第二十三.08

    阮公鄰家婦有美色,當壚酤酒。阮與王安豐常從婦飲酒,阮醉,便眠其婦側。夫始殊疑之,伺察,終無他意。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任诞第二十三.01

    陳留阮籍,譙國嵇康,河內山濤,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亞之。預此契者:沛國劉伶,陳留阮咸,河內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謂「竹林七賢」。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任诞第二十三.02

    阮籍遭母喪,在晉文王坐進酒肉。司隸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喪,顯於公坐飲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風教。」文王曰:「嗣宗毀頓如此,君不能共憂之,何謂?且有疾而飲酒食肉,固喪禮也!」籍飲噉不輟,神色自若。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任诞第二十三.03

    劉伶病酒,渴甚,從婦求酒。婦捐酒毀器,涕泣諫曰:「君飲太過,非攝生之道,必宜斷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當祝鬼神,自誓斷之耳!便可具酒肉。」婦曰:「敬聞命。」供酒肉於神前,請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劉伶,以酒爲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便引酒進肉,隗然已醉矣。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任诞第二十三.06

    劉伶恒縱酒放達,或脫衣裸形在屋中,人見譏之。伶曰:「我以天地爲棟宇,屋室爲㡓衣,諸君何爲入我㡓中?」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任诞第二十三.07

    阮籍嫂嘗還家,籍見與別。或譏之,籍曰:「禮豈爲我輩設也?」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任诞第二十三.08

    阮公鄰家婦有美色,當壚酤酒。阮與王安豐常從婦飲酒,阮醉,便眠其婦側。夫始殊疑之,伺察,終無他意。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任诞第二十三.11

    阮步兵喪母,裴令公往弔之。阮方醉,散髮坐牀,箕踞不哭。裴至,下席於地,哭弔喭畢,便去。或問裴:「凡弔,主人哭,客乃爲禮。阮既不哭,君何爲哭?」裴曰:「阮方外之人,故不崇禮制;我輩俗中人,故以儀軌自居。」時人歎爲兩得其中。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任诞第二十三.12

    諸阮皆能飲酒,仲容至宗人閒共集,不復用常杯斟酌,以大甕盛酒,圍坐,相向大酌。時有羣豬來飲,直接去上,便共飲之。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评:“直接去上”四字似多有歧义,但确是解作“直接去掉上面那层被猪沾到的酒”为佳。 任诞第二十三.13

    阮渾長成,風氣韻度似父,亦欲作達。步兵曰:「仲容已預之,卿不得復爾。」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注:《竹林七贤论》曰:「籍之抑浑,盖以浑未识己之所以为达也。后咸兄子简,亦以旷达自居。父丧,行遇大雪,寒冻,遂诣浚仪令,令为它宾设黍臛,简食之,以致清议,废顿几三十年。是时竹林诸贤之风虽高,而礼教尚峻,迨元康中,遂至放荡越礼。乐广讥之曰:『名教中自有乐地,何至于此?』乐令之言有旨哉!谓彼非玄心,徒利其纵恣而已。」又,乐广的话参前引之德行第一.23 任诞第二十三.17

    劉道真少時,常漁草澤,善歌嘯,聞者莫不留連。有一老嫗,識其非常人,甚樂其歌嘯,乃殺豚進之。道真食豚盡,了不謝。嫗見不飽,又進一豚,食半餘半,乃還之。後爲吏部郎,嫗兒爲小令史,道真超用之。不知所由,問母;母告之。於是齎牛酒詣道真,道真曰:「去!去!無可復用相報。」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任诞第二十三.20

    張季鷹縱任不拘,時人號爲「江東步兵」。或謂之曰:「卿乃可縱適一時,獨不爲身後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後名,不如即時一杯酒!」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任诞第二十三.23

    祖車騎過江時,公私儉薄,無好服玩。王、庾諸公共就祖,忽見裘袍重疊,珍飾盈列,諸公怪問之。祖曰:「昨夜復南塘一出。」祖于時恒自使健兒鼓行劫鈔,在事之人,亦容而不問。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评:公开抢劫?这也夸张了点吧? 任诞第二十三.24

    鴻臚卿孔羣好飲酒。王丞相語云:「卿何爲恒飲酒?不見酒家覆瓿布,日月糜爛?」羣曰:「不爾,不見糟肉,乃更堪久。」羣嘗書與親舊:「今年田得七百斛秫米,不了麴糵事。」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注:麴糵事,酿酒。 任诞第二十三.25

    有人譏周僕射:「與親友言戲,穢雜無檢節。」周曰:「吾若萬里長江,何能不千里一曲。」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任诞第二十三.26

    溫太真位未高時,屢與揚州、淮中估客樗蒱,與輒不競。嘗一過,大輸物,戲屈,無因得反。與庾亮善,於舫中大喚亮曰:「卿可贖我!」庾即送直,然後得還。經此數四。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注:樗蒱,一种赌博游戏;戏屈,玩输;数四,好几次,当时习惯用法。 任诞第二十三.30

    蘇峻亂,諸庾逃散。庾冰時爲吳郡,單身奔亡,民吏皆去。唯郡卒獨以小船載冰出錢塘口,蘧篨覆之。時峻賞募覓冰,屬所在搜檢甚急。卒捨船市渚,因飲酒醉還,舞棹向船曰:「何處覓庾吳郡?此中便是。」冰大惶怖,然不敢動。監司見船小裝狹,謂卒狂醉,都不復疑。自送過淛江,寄山陰魏家,得免。後事平,冰欲報卒,適其所願。卒曰:「出自廝下,不願名器。少苦執鞭,恆患不得快飲酒。使其酒足餘年畢矣,無所復須。」冰爲起大舍,市奴婢,使門內有百斛酒,終其身。時謂此卒非唯有智,且亦達生。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任诞第二十三.31

    殷洪喬作豫章郡,臨去,都下人因附百許函書。既至石頭,悉擲水中,因祝曰:「沈者自沈,浮者自浮,殷洪喬不能作致書郵。」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任诞第二十三.38

    桓車騎在荊州,張玄爲侍中,使至江陵,路經陽岐村,俄見一人,持半小籠生魚,徑來造船云:「有魚,欲寄作膾。」張乃維舟而納之。問其姓字,稱是劉遺民。張素聞其名,大相忻待。劉既知張銜命,問:「謝安、王文度並佳不?」張甚欲話言,劉了無停意。既進膾,便去,云:「向得此魚,觀君船上當有膾具,是故來耳。」於是便去。張乃追至劉家,爲設酒,殊不清旨。張高其人,不得已而飲之。方共對飲,劉便先起,云:「今正伐荻,不宜久廢。」張亦無以留之。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注:清旨,清醇;荻,像芦苇的一种草,可以编成席子。 任诞第二十三.44

    羅友作荊州從事,桓宣武爲王車騎集別。友進坐良久,辭出,宣武曰:「卿向欲咨事,何以便去?」答曰:「友聞白羊肉美,一生未曾得喫,故冒求前耳。無事可咨。今已飽,不復須駐。」了無慚色。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任诞第二十三.46

    王子猷嘗暫寄人空宅住,便令種竹。或問:「暫住何煩爾?」王嘯詠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無此君?」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任诞第二十三.47

    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偟,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任诞第二十三.49

    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舊聞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識。遇桓於岸上過,王在船中,客有識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與相聞云:「聞君善吹笛,試爲我一奏。」桓時已貴顯,素聞王名,即便回下車,踞胡牀,爲作三調。弄畢,便上車去。客主不交一言。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任诞第二十三.52

    王佛大歎言:「三日不飲酒,覺形神不復相親。」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任诞第二十三.53

    王孝伯言:「名士不必須奇才。但使常得無事,痛飲酒,熟讀離騷,便可稱名士。」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简傲第二十四.03

    鍾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識嵇康。鍾要于時賢儁之士,俱往尋康。康方大樹下鍛,向子期爲佐鼓排。康揚槌不輟,傍若無人,移時不交一言。鍾起去,康曰:「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鍾曰:「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简傲第二十四.04

    嵇康與呂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駕。安後來,值康不在,喜出戶延之,不入,題門上作「鳳」字而去。喜不覺,猶以爲欣,故作。「鳳」字,凡鳥也。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简傲第二十四.11

    王子猷作桓車騎騎兵參軍,桓問曰:「卿何署?」答曰:「不知何署,時見牽馬來,似是馬曹。」桓又問:「官有幾馬?」答曰:「不問馬,何由知其數?」又問:「馬比死多少?」答曰:「未知生,焉知死?」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注:《中兴书》曰:「桓冲引徽之为参军,蓬口散带,不综知其府事。」《论语》曰:「厩焚,孔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曰:「子路问死。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 简傲第二十四.13

    王子猷作桓車騎參軍。桓謂王曰:「卿在府久,比當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視,以手版拄頰云:「西山朝來,致有爽氣。」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简傲第二十四.15

    王子敬兄弟見郗公,躡履問訊,甚修外生禮。及嘉賓死,皆箸高屐,儀容輕慢。命坐,皆云「有事,不暇坐。」既去,郗公慨然曰:「使嘉賓不死,鼠輩敢爾!」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注:郗超有盛名,又有宠于桓温,所以王氏兄弟因超而敬愔。嘉宾一死,他们就以门第势位傲人,对郗愔不恭了。 简傲第二十四.16

    王子猷嘗行過吳中,見一士大夫家,極有好竹。主已知子猷當往,乃灑埽施設,在聽事坐相待。王肩輿徑造竹下,諷嘯良久。主已失望,猶冀還當通,遂直欲出門。主人大不堪,便令左右閉門不聽出。王更以此賞主人,乃留坐,盡歡而去。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注:听事,厅堂;通,交谈。 简傲第二十四.17

    王子敬自會稽經吳,聞顧辟疆有名園。先不識主人,徑往其家,值顧方集賓友酣燕。而王遊歷既畢,指麾好惡,傍若無人。顧勃然不堪曰:「傲主人,非禮也;以貴驕人,非道也。失此二者,不足齒人,傖耳!」便驅其左右出門。王獨在輿上回轉,顧望左右移時不至,然後令送箸門外,怡然不屑。
    引自 伤逝第十七 - 简傲第二十四

    注:伧,南方人称北方人为伧。 评:参前引之简傲第二十四.17

    2025-01-14 17:10:14 1人喜欢 1回应
  • 排调第二十五 - 仇隙第三十六

    排调第二十五.04

    嵇、阮、山、劉在竹林酣飲,王戎後往。步兵曰:「俗物已復來敗人意!」王笑曰:「卿輩意,亦復可敗邪?」
    引自 排调第二十五 - 仇隙第三十六

    排调第二十五.11

    元帝皇子生,普賜羣臣。殷洪喬謝曰:「皇子誕育,普天同慶。臣無勳焉,而猥頒厚賚。」中宗笑曰:「此事豈可使卿有勳邪?」
    引自 排调第二十五 - 仇隙第三十六

    排调第二十五.12

    諸葛令、王丞相共爭姓族先後,王曰:「何不言葛、王,而云王、葛?」令曰:「譬言驢馬,不言馬驢,驢寧勝馬邪?」
    引自 排调第二十五 - 仇隙第三十六

    排调第二十五.22

    何次道往瓦官寺禮拜甚勤。阮思曠語之曰:「卿志大宇宙,勇邁終古。」何曰:「卿今日何故忽見推?」阮曰:「我圖數千戶郡,尚不能得;卿迺圖作佛,不亦大乎!」
    引自 排调第二十五 - 仇隙第三十六

    排调第二十五.24

    桓大司馬乘雪欲獵,先過王、劉諸人許。真長見其裝束單急,問:「老賊欲持此何作?」桓曰:「我若不爲此,卿輩亦那得坐談?」
    引自 排调第二十五 - 仇隙第三十六

    评:参前引之政事第三.18 排调第二十五.29

    王、劉每不重蔡公。二人嘗詣蔡,語良久,乃問蔡曰:「公自言何如夷甫?」答曰:「身不如夷甫。」王、劉相目而笑曰:「公何處不如?」答曰:「夷甫無君輩客!」
    引自 排调第二十五 - 仇隙第三十六

    排调第二十五.30

    張吳興年八歲,虧齒,先達知其不常,故戲之曰:「君口中何爲開狗竇?」張應聲答曰:「正使君輩從此中出入!」
    引自 排调第二十五 - 仇隙第三十六

    评:不知何故想起了叶挺的《囚歌》,“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 排调第二十五.31

    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臥。人問其故,答曰:「我曬書。」
    引自 排调第二十五 - 仇隙第三十六

    排调第二十五.46

    王文度、范榮期俱爲簡文(司马昱)所要。范年大而位小,王年小而位大。將前,更相推在前。既移久,王遂在范後。王因謂曰:「簸之揚之,穅秕在前。」范曰:「洮之汰之,沙礫在後。」
    引自 排调第二十五 - 仇隙第三十六

    排调第二十五.59

    顧長康噉甘蔗,先食尾。問所以,云:「漸至佳境。」
    引自 排调第二十五 - 仇隙第三十六

    评:千古知音啊! 排调第二十五.61

    桓南郡與殷荊州語次,因共作了語。顧愷之曰:「火燒平原無遺燎。」桓曰:「白布纏棺豎旒旐。」殷曰:「投魚深淵放飛鳥。」次復作危語。桓曰:「矛頭淅米劍頭炊。」殷曰:「百歲老翁攀枯枝。」顧曰:「井上轆轤臥嬰兒。」殷有一參軍在坐,云:「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殷曰:「咄咄逼人!」仲堪眇目故也。
    引自 排调第二十五 - 仇隙第三十六

    注:咄咄逼人,六朝习语,形容气势使人惊惧。 假谲第二十七.02

    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引自 排调第二十五 - 仇隙第三十六

    假谲第二十七.04

    魏武常云:「我眠中不可妄近,近便斫人,亦不自覺,左右宜深慎此!」後陽眠,所幸一人竊以被覆之,因便斫殺。自爾每眠,左右莫敢近者。
    引自 排调第二十五 - 仇隙第三十六

    假谲第二十七.07

    王右軍年減十歲時,大將軍甚愛之,恒置帳中眠。大將軍嘗先出,右軍猶未起。須臾,錢鳳入,屏人論事,都忘右軍在帳中,便言逆節之謀。右軍覺,既聞所論,知無活理,乃剔吐汙頭面被褥,詐孰眠。敦論事造半,方意右軍未起,相與大驚曰:「不得不除之!」及開帳,乃見吐唾從橫,信其實孰眠,於是得全。于時稱其有智。
    引自 排调第二十五 - 仇隙第三十六

    假谲第二十七.08

    陶公自上流來,赴蘇峻之難,令誅庾公。謂必戮庾,可以謝峻。庾欲奔竄,則不可;欲會,恐見執,進退無計。溫公勸庾詣陶,曰:「卿但遙拜,必無它。我爲卿保之。」庾從溫言詣陶。至,便拜。陶自起止之,曰:「庾元規何緣拜陶士行?」畢,又降就下坐。陶又自要起同坐。坐定,庾乃引咎責躬,深相遜謝。陶不覺釋然。
    引自 排调第二十五 - 仇隙第三十六

    评:参前引之容止第十四.23 黜免第二十八.01

    諸葛厷在西朝,少有清譽,爲王夷甫所重,時論亦以擬王。後爲繼母族黨所讒,誣之爲狂逆。將遠徙,友人王夷甫之徒,詣檻車與別。厷問:「朝廷何以徙我?」王曰:「言卿狂逆。」厷曰:「逆則應殺,狂何所徙?」
    引自 排调第二十五 - 仇隙第三十六

    黜免第二十八.02

    桓公入蜀,至三峽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緣岸哀號,行百餘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絕。破視其腹中,腸皆寸寸斷。公聞之,怒,命黜其人。
    引自 排调第二十五 - 仇隙第三十六

    黜免第二十八.03

    殷中軍被廢,在信安,終日恒書空作字。揚州吏民尋義逐之,竊視,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引自 排调第二十五 - 仇隙第三十六

    黜免第二十八.04

    桓公坐有參軍椅烝薤不時解,共食者又不助,而椅終不放,舉坐皆笑。桓公曰:「同盤尚不相助,況復危難乎?」勅令免官。
    引自 排调第二十五 - 仇隙第三十六

    注:椅,掎,用筷子夹取;烝薤,据《齐民要术》为黏粟与葱、薤合蒸调以油豉,故必粘结难以分开。 评:参前引之黜免第二十八.02。不仁不义即罢免,该说他是心善还是心狠呢? 黜免第二十八.05

    殷中軍廢後,恨簡文曰:「上人箸百尺樓上,儋梯將去。」
    引自 排调第二十五 - 仇隙第三十六

    评:参前引之黜免第二十八.03 黜免第二十八.08

    桓玄敗後,殷仲文還爲大司馬咨議,意似二三,非復往日。大司馬府聽前,有一老槐,甚扶疏。殷因月朔,與衆在聽,視槐良久,歎曰:「槐樹婆娑,無復生意!」
    引自 排调第二十五 - 仇隙第三十六

    注:殷仲文自认为保二后有功,必当受朝廷重用,不料只为大司马参军,而与谢混等门生故吏比肩同列,因而心灰意冷,故发此感慨,实则以老槐自况。 黜免第二十八.09

    殷仲文既素有名望,自謂必當阿衡朝政。忽作東陽太守,意甚不平。及之郡,至富陽,慨然歎曰:「看此山川形勢,當復出一孫伯符!」
    引自 排调第二十五 - 仇隙第三十六

    注:此时殷仲文谋反之心已决。 俭啬第二十九.01

    和嶠性至儉,家有好李,王武子求之,與不過數十。王武子因其上直,率將少年能食之者,持斧詣園,飽共噉畢,伐之,送一車枝與和公。問曰:「何如君李?」和既得,唯笑而已。
    引自 排调第二十五 - 仇隙第三十六

    注:上直,上朝轮值,当时规矩五日一回家。 俭啬第二十九.02

    王戎儉吝,其從子婚,與一單衣,後更責之。
    引自 排调第二十五 - 仇隙第三十六

    注:责,索取。 俭啬第二十九.03

    司徒王戎,既貴且富,區宅、僮牧、膏田、水碓之屬,洛下無比。契疏鞅掌,每與夫人燭下散籌筭計。
    引自 排调第二十五 - 仇隙第三十六

    注:洛下,洛阳;契疏,券契账簿之类;鞅掌,谓繁多。 俭啬第二十九.04

    王戎有好李,賣之,恐人得其種,恒鑽其核。
    引自 排调第二十五 - 仇隙第三十六

    俭啬第二十九.05

    王戎女適裴頠,貸錢數萬。女歸,戎色不說。女遽還錢,乃釋然。
    引自 排调第二十五 - 仇隙第三十六

    俭啬第二十九.06

    衞江州在尋陽,有知舊人投之,都不料理,唯餉「王不留行」一斤。此人得餉,便命駕。李弘範聞之曰:「家舅刻薄,乃復驅使草木。」
    引自 排调第二十五 - 仇隙第三十六

    评:王不留行乃中药名。说来中药文艺的名字太多了,这部分知识基本就是零啊。 俭啬第二十九.07

    王丞相儉節,帳下甘果,盈溢不散。涉春爛敗,都督白之,公令舍去。曰:「慎不可令大郎知。」
    引自 排调第二十五 - 仇隙第三十六

    俭啬第二十九.08

    蘇峻之亂,庾太尉南奔見陶公。陶公雅相賞重。陶性儉吝,及食,噉薤,庾因留白。陶問:「用此何爲?」庾云:「故可種。」於是大歎庾非唯風流,兼有治實。
    引自 排调第二十五 - 仇隙第三十六

    俭啬第二十九.09

    郗公大聚歛,有錢數千萬。嘉賓意甚不同,常朝旦問訊。郗家法:子弟不坐。因倚語移時,遂及財貨事。郗公曰:「汝正當欲得吾錢耳!」乃開庫一日,令任意用。郗公始正謂損數百萬許。嘉賓遂一日乞與親友,周旋略盡。郗公聞之,驚怪不能已已。
    引自 排调第二十五 - 仇隙第三十六

    汰侈第三十.01

    石崇每要客燕集,常令美人行酒。客飲酒不盡者,使黃門交斬美人。王丞相與大將軍嘗共詣崇。丞相素不能飲,輒自勉彊,至於沈醉。每至大將軍,固不飲,以觀其變。已斬三人,顏色如故,尚不肯飲。丞相讓之,大將軍曰:「自殺伊家人,何預卿事!」
    引自 排调第二十五 - 仇隙第三十六

    注:黄门,仆役中的阉人;让,责备。 汰侈第三十.02

    石崇廁,常有十餘婢侍列,皆麗服藻飾。置甲煎粉、沈香汁之屬,無不畢備。又與新衣箸令出,客多羞不能如廁。王大將軍往,脫故衣,箸新衣,神色傲然。羣婢相謂曰:「此客必能作賊。」
    引自 排调第二十五 - 仇隙第三十六

    注:作贼,造反,六朝习语。 汰侈第三十.03

    武帝嘗降王武子家,武子供饌,並用瑠璃器。婢子百餘人,皆綾羅絝羅,以手擎飲食。烝㹠肥美,異於常味。帝怪而問之,答曰:「以人乳飲㹠。」帝甚不平,食未畢,便去。王、石所未知作。
    引自 排调第二十五 - 仇隙第三十六

    注:饮,给……喝。 评:参前引之俭啬二十九.01。另外才发觉王石的名字是史上两大巨富的姓嘛。 汰侈第三十.04

    王君夫以饴糒澳釜,石季倫用蠟燭作炊。君夫作紫絲布步障碧綾裹四十里,石崇作錦步障五十里以敵之。石以椒爲泥,王以赤石脂泥壁。
    引自 排调第二十五 - 仇隙第三十六

    注:饴,糖;糒,干饭;澳,冲洗;釜,锅;作炊,烧饭;步障,夹道设置的屏障;碧绫里,碧绫做里子。 汰侈第三十.05

    石崇爲客作豆粥,咄嗟便辦。恒冬天得韭蓱䪢。又牛形狀氣力不勝王愷牛,而與愷出遊,極晚發,爭入洛城,崇牛數十步後,迅若飛禽,愷牛絕走不能及。每以此三事爲搤腕。乃密貨崇帳下都督及御車人,問所以。都督曰:「豆至難煮,唯豫作熟末,客至,作白粥以投之。韭蓱䪡是搗韭根,雜以麥苗爾。」復問馭人牛所以駛。馭人云:「牛本不遲,由將車人不及制之爾。急時聽偏轅,則駛矣。」愷悉從之,遂爭長。石崇後聞,皆殺告者。
    引自 排调第二十五 - 仇隙第三十六

    注:咄嗟,形容迅速;韭蓱䪢,韭菜和蓱做的一种咸菜,冬季本没有,后文可见石崇是拿韭菜根与麦苗充数的;货,收买;豫,预先;偏辕,让车的重心落在一只轮子上,摩擦力减小,且机动灵活。 汰侈第三十.07

    王君夫嘗責一人無服餘衵,因直,內箸曲閤重閨裏,不聽人將出。遂饑經日,迷不知何處去。後因緣相爲,垂死乃得出。
    引自 排调第二十五 - 仇隙第三十六

    注:餘衵,内衣;直,值班上朝;内,通“纳”;因缘,亲近小吏。此段意为王恺的居所广大复杂得要迷路。 汰侈第三十.08

    石崇與王愷爭豪,並窮綺麗,以飾輿服。武帝,愷之甥也,每助愷。嘗以一珊瑚樹,高二尺許賜愷。枝柯扶疎,世罕其比。愷以示崇。崇視訖,以鐵如意擊之,應手而碎。愷既惋惜,又以爲疾己之寶,聲色甚厲。崇曰:「不足恨,今還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樹,有三尺四尺,條榦絕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愷許比甚衆。愷惘然自失。
    引自 排调第二十五 - 仇隙第三十六

    汰侈第三十.10

    石崇每與王敦入學戲,見顏、原象而歎曰:「若與同升孔堂,去人何必有間!」王曰:「不知餘人云何?子貢去卿差近。」石正色云:「士當令身名俱泰,何至以甕牖語人!」
    引自 排调第二十五 - 仇隙第三十六

    注:颜回与原宪皆家贫,子贡富有显达。石崇认为孔门不该宣传颜回、原宪这样的弟子。 忿狷第三十一.01

    魏武有一妓,聲最清高,而情性酷惡。欲殺則愛才,欲置則不堪。於是選百人一時俱教。少時,還有一人聲及之,便殺惡性者。
    引自 排调第二十五 - 仇隙第三十六

    评:足以为后世之鉴。 忿狷第三十一.02

    王藍田性急。嘗食鷄子,以筯刺之,不得,便大怒,舉以擲地。鷄子於地圓轉未止,仍下地以屐齒蹍之,又不得,瞋甚,復於地取內口中,齧破即吐之。王右軍聞而大笑曰:「使安期有此性,猶當無一豪可論,況藍田邪?」
    引自 排调第二十五 - 仇隙第三十六

    注:鸡子,鸡蛋;筯,筷子。 忿狷第三十一.05

    謝無奕性麤彊。以事不相得,自往數王藍田,肆言極罵。王正色面壁不敢動。半日,謝去。良久,轉頭問左右小吏曰:「去未?」答云:「已去。」然後復坐。時人歎其性急而能有所容。
    引自 排调第二十五 - 仇隙第三十六

    评:参前引之忿狷第三十一.02 忿狷第三十一.06

    王令詣謝公,值習鑿齒已在坐,當與併榻。王徙倚不坐,公引之與對榻。去後,語胡兒曰:「子敬實自清立,但人爲爾多矜咳,殊足損其自然。」
    引自 排调第二十五 - 仇隙第三十六

    谗险第三十二.03

    孝武甚親敬王國寶、王雅。雅薦王珣於帝,帝欲見之。嘗夜與國寶、雅相對,帝微有酒色,令喚珣。垂至,已聞卒傳聲,國寶自知才出珣下,恐傾奪要寵,因曰:「王珣當今名流,陛下不宜有酒色見之,自可別詔也。」帝然其言,心以爲忠,遂不見珣。
    引自 排调第二十五 - 仇隙第三十六

    谗险第三十二.03

    王緒數讒殷荊州於王國寶,殷甚患之,求術於王東亭。曰:「卿但數詣王緒,往輒屏人,因論它事,如此,則二王之好離矣。」殷從之。國寶見王緒問曰:「比與仲堪屏人何所道?」緒云:「故是常往來,無它所論。」國寶謂緒於己有隱,果情好日疎,讒言以息。
    引自 排调第二十五 - 仇隙第三十六

    评:听得进谗言的人,自然也是疑心重的人。这一招用于他们,再恰当不过。 尤悔第三十三.03

    陸平原河橋敗,爲盧志所讒,被誅。臨刑歎曰:「欲聞華亭鶴唳,可復得乎!」
    引自 排调第二十五 - 仇隙第三十六

    尤悔第三十三.06

    王大將軍起事,丞相兄弟詣闕謝。周侯深憂諸王,始入,甚有憂色。丞相呼周侯曰:「百口委卿!」周直過不應。既入,苦相存救。既釋,周大說,飲酒。及出,諸王故在門。周曰:「今年殺諸賊奴,當取金印如斗大繫肘後。」大將軍至石頭,問丞相曰:「周侯可爲三公不?」丞相不答。又問:「可爲尚書令不?」又不應。因云:「如此,唯當殺之耳!」復默然。逮周侯被害,丞相後知周侯救己,歎曰:「我不殺周侯,周侯由我而死。幽冥中負此人!」
    引自 排调第二十五 - 仇隙第三十六

    注:诣阙谢,到朝廷谢罪。 尤悔第三十三.07

    王導、溫嶠俱見明帝,帝問溫前世所以得天下之由。溫未答。頃,王曰:「溫嶠年少未諳,臣爲陛下陳之。」王乃具敘宣王創業之始,誅夷名族,寵樹同己。及文王之末,高貴鄉公事。明帝聞之,覆面箸牀曰:「若如公言,祚安得長!」
    引自 排调第二十五 - 仇隙第三十六

    尤悔第三十三.09

    溫公初受劉司空使勸進,母崔氏固駐之,嶠絕裾而去。迄於崇貴,鄉品猶不過也。每爵皆發詔。
    引自 排调第二十五 - 仇隙第三十六

    注:温峤原为并州刺史刘琨部下,晋室南渡后,刘琨派温峤出使过江,劝司马睿即位。乡品,晋代推行九品官人法,政府根据乡里品评的高低来授予官职。由于温峤违背母意,绝裾而去,乡人不原谅其不孝行为,故加官进爵时要特别发诏书才行。 尤悔第三十三.12

    桓宣武對簡文帝,不甚得語。廢海西後,宜自申敘,乃豫撰數百語,陳廢立之意。既見簡文,簡文便泣下數十行。宣武矜愧,不得一言。
    引自 排调第二十五 - 仇隙第三十六

    尤悔第三十三.13

    桓公臥語曰:「作此寂寂,將爲文、景所笑!」既而屈起坐曰:「既不能流芳後世,亦不足復遺臭萬載邪?」
    引自 排调第二十五 - 仇隙第三十六

    尤悔第三十三.14

    謝太傅於東船行,小人引船,或遲或速,或停或待,又放船從橫,撞人觸岸。公初不呵譴。人謂公常無嗔喜。曾送兄征西葬還,日莫雨駛,小人皆醉,不可處分。公乃於車中,手取車柱撞馭人,聲色甚厲。夫以水性沈柔,入隘奔激。方之人情,固知迫隘之地,無得保其夷粹。
    引自 排调第二十五 - 仇隙第三十六

    注:初不,毫不;处分,处置安排. 尤悔第三十三.15

    簡文見田稻不識,問是何草?左右答是稻。簡文還,三日不出,云:「寧有賴其末,而不識其本?」
    引自 排调第二十五 - 仇隙第三十六

    刘孝标原注:文公种菜,曾子牧羊,纵不识稻,何所多悔!此言必虚。 余嘉锡笺疏:淮南子泰族训曰:「夫观逐者,于其反也。而观⾏者,于其终也。故舜放弟,周公杀兄,犹之为仁也。文公树米,曾子架羊,犹之为知也。」高诱注云:「文公,晋文公也。树米而欲生之也。架,连架所以备知也。」其语仍不可解。新语辅政篇曰:「故智者之所短,不如愚者之所长。文公种米,曾子驾羊,相士不熟,信邪失方。察察者有所不见,恢恢者何所不容。」说苑杂言篇曰:「文公种米,曾子驾羊,孙叔敖相楚,三年不知轭在衡后。务大者,固忘小。」刘子新论观量篇曰:「项羽不学一艺,韩信不营一餐。非其心不爱艺,口不嗜味。由其性大,不缀细业也。晋文种米,曾子植羊,非性暗蠢,不辩方隅。以其运大,不习小务也。」以此参互考之,知菜当作米,牧当作驾。此言君子可大受,而不可小知。故智有所不明,神有所不通。如种田当树谷,驾车当用牛,此愚夫愚妇之所知也,而文公、曾子不知。然不可谓之不智,何者?君子之学务其大者、远者,薄物细故,虽不知无害也。故曰:「纵不识稻,何所多悔?」若作种菜牧羊,则语意全失。高诱之注,望文生义,亦非也。 纰漏第三十四.02

    元皇初見賀司空,言及吳時事,問:「孫皓燒鋸截一賀頭,是誰?」司空未得言,元皇自憶曰:「是賀劭。」司空流涕曰:「臣父遭遇無道,創巨痛深,無以仰答明詔。」元皇愧慙,三日不出。
    引自 排调第二十五 - 仇隙第三十六

    纰漏第三十四.04

    任育長年少時,甚有令名。武帝崩,選百二十挽郎,一時之秀彥,育長亦在其中。王安豐選女壻,從挽郎搜其勝者,且擇取四人,任猶在其中。童少時神明可愛,時人謂育長影亦好。自過江,便失志。王丞相請先度時賢共至石頭迎之,猶作疇日相待,一見便覺有異。坐席竟,下飲,便問人云:「此爲茶?爲茗?」覺有異色,乃自申明云:「向問飲爲熱,爲冷耳。」嘗行從棺邸下度,流涕悲哀。王丞相聞之曰:「此是有情癡。」
    引自 排调第二十五 - 仇隙第三十六

    评:“情痴”一语,恐典出于此。 纰漏第三十四.06

    殷仲堪父病虛悸,聞牀下蟻動,謂是牛鬬。孝武不知是殷公,問仲堪:「有一殷,病如此不?」仲堪流涕而起曰:「臣進退唯谷。」
    引自 排调第二十五 - 仇隙第三十六

    惑溺第三十五.05

    韓壽美姿容,賈充辟以爲掾。充每聚會,賈女於青璅中看,見壽,說之。恒懷存想,發於吟詠。後婢往壽家,具述如此,并言女光麗。壽聞之心動,遂請婢潛修音問,及期往宿。壽蹻捷絕人,踰牆而入,家中莫知。自是充覺女盛自拂拭,說暢有異於常。後會諸吏,聞壽有奇香之氣,是外國所貢,一箸人,則歷月不歇。充計武帝唯賜己及陳騫,餘家無此香,疑壽與女通,而垣牆重密,門閤急峻,何由得爾?乃託言有盜,令人修牆。使反曰:「其餘無異,唯東北角如有人跡。而牆高,非人所踰。」充乃取女左右婢考問,即以狀對。充秘之,以女妻壽。
    引自 排调第二十五 - 仇隙第三十六

    注:掾,属官;青琐,窗格。 惑溺第三十五.06

    王安豐婦,常卿安豐。安豐曰:「婦人卿壻,於禮爲不敬,後勿復爾。」婦曰:「親卿愛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誰當卿卿?」遂恒聽之。
    引自 排调第二十五 - 仇隙第三十六

    仇隙第三十六.01

    孫秀既恨石崇不與綠珠,又憾潘岳昔遇之不以禮。後秀爲中書令,岳省內見之,因喚曰:「孫令,憶疇昔周旋不?」秀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岳於是始知必不免。後收石崇、歐陽堅石,同日收岳。石先送市,亦不相知。潘後至,石謂潘曰:「安仁,卿亦復爾邪?」潘曰:「可謂『白首同所歸』。」潘金谷集詩云:「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歸。」乃成其讖。
    引自 排调第二十五 - 仇隙第三十六

    注:收,逮捕;市,东市,当时的刑场。 评:遂忆白居易《九年十一月十一日感事而作》:“祸福茫茫不可期,大都早退似先知。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顾索素琴应不暇,忆牵黄犬定难追。麒麟作脯龙为醢,何似泥中曳尾龟?” 仇隙第三十六.05

    王右軍素輕藍田,藍田晚節論譽轉重,右軍尤不平。藍田於會稽丁艱,停山陰治喪。右軍代爲郡,屢言出弔,連日不果。後詣門自通,主人既哭,不前而去,以陵辱之。於是彼此嫌隟大搆。後藍田臨揚州,右軍尚在郡,初得消息,遣一參軍詣朝廷,求分會稽爲越州。使人受意失旨,大爲時賢所笑。藍田密令從事數其郡諸不法,以先有隟,令自爲其宜。右軍遂稱疾去郡,以憤慨致終。
    引自 排调第二十五 - 仇隙第三十六

    仇隙第三十六.07

    王孝伯死,縣其首於大桁。司馬太傅命駕出至標所,孰視首,曰:「卿何故趣欲殺我邪?」
    引自 排调第二十五 - 仇隙第三十六

    注:趣,促。

    2013-04-20 11:17:47 1人喜欢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