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rkmeteor对《醉文明》的笔记(1)
quarkmeteor (家住吴门 久作长安旅)
读过 醉文明
-
全文
日期为电视节目播放日期
2011/01/15 横空出世元青花 引自 全文 1. 在青花瓷之前,中国人并不愿意用蓝色作为表现的主要色调。 2. 青花的呈色剂是钴。从元青花时代到永宣青花时代,所用的青料由苏麻离青发展到平等青,再到回回青,在使用青料时都会有大量的平涂。 3. 明代带有年款的官窑,较多的是永、宣、成、弘、正、嘉、隆、万,其他时期能见到年款的就非常少,尤其是崇祯。 4. 共餐制的饮食习惯是汉族跟游牧民族学来的。 古玩门诊 1. 明代后期,由于青料缺乏,画面上又想让人感觉画得比较满,就用了一种特殊的绘画方式,叫“铁线描”,就是不把颜色涂上去,而是用无数道线来反映东西的颜色。 2. 清代的“御制”款一定是皇帝亲用的,而“年制”款则在民窑都可以使用。
2010/12/18 一片春心在玉壶 引自 全文 5. 历史上玉壶春瓶是用来装酒的。侈口、束颈、溜肩、圆腹、圈足。 6. 玉壶春瓶上九只狮子,寓意就是“九世同堂”。 古玩门诊 3. 乾隆时期流行攒盘,以内一外八为最常见,又有七巧板式样等特殊形式。 4. 陶瓷在烧造过程当中会有收缩,很容易变形,因此现在方形瓷器要远远少于圆形瓷器。
2011/04/23 九五之装话龙袍 引自 全文 7. 雍正时期,龙袍定为石青、明黄、大红、月白四种颜色。到了乾隆时期,把颜色比较重的石青色改成了蓝色,所以蓝色的龙袍越往后颜色就变得越淡。 8. 龙袍有多种,首先是礼服,也叫“衮服”,实在诸如登基、大寿、冬至等这些最重大的场合穿的;次一等就是“吉服”,是在吉庆的日子穿的;再有就是“行服”,最后就是“燕服”。所谓燕服,就是平时不见人的时候穿的。 9. 明代龙袍上的龙都硕大无比。清代龙袍形成定式以后,一件龙袍上有九条龙。 10. 绫罗绸缎这四种织物,它们的区别在于织法不同。罗、绸、缎这三种织物的织法是一致的,都是横竖织法,只有绫是斜织的。 11. 十二章纹是中国帝制时代服饰中的标志,是中国帝王及高级官员礼服上绘绣的十二种纹饰。十二章纹在《周礼》中就有规定了。其中日、月、星取其照临之意;山,取其稳重之意;龙,取其应变之意;华虫,取其文丽之意;宗彝,取其忠孝之意;藻,取其洁净之意;火,取其光明之意;粉米,取其滋养之意;黼,取其决断之意;黻,取其明辨之意。 12. 清代织造局有上用和官用。上用就是宫廷用,官用就是给一般的王爷府使用。 13. 明州是指宁波。朱元璋立国号为“明”的时候,让明州避国讳,遂改名为宁波。 14. 龙有九似:驼头、鹿角、兔眼、牛嘴、蟒身、鱼鳞、虎掌、鹰爪、蜃腹。 15. 龙生九子。老大囚牛,好音乐,成为今天胡琴头上的刻兽;次子睚眦,嗜杀喜斗,刀柄上的龙吞口就是其形象;三子嘲风,好险,殿角走兽便是它;四子蒲牢,能够抓在钟上面;五子狻猊,好坐,即如今的佛坐狮子;六子赑屃,善负重,驮石碑的便是它;七子狴犴,有威力,好狱讼,门两旁的狮子头就是它的模样;八子负屃,石碑两旁的纹龙是其意象;殿脊兽头是最小一个,叫螭吻。 古玩门诊 5. 胆式瓶又叫锥把瓶。 6. 整个清代仿钧瓷的时期——从雍正一直到清中期——这一百多年的时间,它的大致过程是以闪蓝为准,就是蓝色越多,相对的年代就越早;蓝色越少,相对的年代就越晚。如果基本上是通红状,就到了大约道光年间了——这是一个相对的规律。
2011/02/19 光彩莹润说珠子 引自 全文 16. 朝珠是清代独有的一种礼仪,上朝时才佩戴。它是从佛珠演化过来的,所以它的珠子数量也是108颗。佩戴时,男性要求双串的在左边,一串的在右边;女性正好反过来。 17. 只有皇帝、皇天后和皇后才能佩戴东珠。朝珠还有青金石、碧玺、玛瑙、红蓝宝石、猫眼石等多种材质。
2011/01/01 事事吉祥话如意 引自 全文 18. “吉祥”就是指佛家的八宝,也叫“八吉祥”,即轮、螺、伞、盖、花、罐、鱼、长。法轮表示代代相续,是生命不息的象征;法螺表示佛音吉祥,是好运常在的象征;法伞表示遮蔽魔障,是保护众生的象征;白盖表示进化宇宙,是解脱贫病的象征;莲花表示神圣纯洁,是拒绝污染的象征;宝罐表示福智圆满,是取得成功的象征;双鱼表示活泼健康,是趋吉避邪的象征;盘长表示回贯一切,是忠贞爱情的象征。 19. 象牙可以染成很多种颜色,术语叫“茜色”。 20. 金、银都比较柔软,有黏性,通过捶打可以在瞬间的高压和高温下直接粘在上头。这种工艺叫“錽”。
2011/01/22 开春喜说喜文化 引自 全文 21. 在树梢上画一只喜鹊或鹰,地上画一个獾或犬类的动物头朝天,这就叫“欢天喜地”。 22. 蜘蛛本身就有一个称谓叫“蟢子”,谐音“喜”,所以在纹饰中出现蜘蛛就表示“喜”。 23. 一头象驮着瓶子,象征“太平有象”。 24. 一只鸡站立于石上,则表示“室上大吉”,寓意合府安康。 古玩门诊 7. 过去所有章型底款都是书写或者刻上的,到了同治年间,我们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为了大量生产,就用橡皮图章往上盖。 8. “慎德堂”是道光皇帝的堂号,原址在圆明园。
2011/01/29 盛世花开迎新春 引自 全文 25. “百花不露地”指图案上的花卉是叠压着画的,没有露出地子,又称“百花极地”。 26. 花神的概念魏晋时期就有了,到了唐宋逐渐完善。常见的说法是:一月兰花神屈原,二月梅花神林逋,三月桃花神皮日休,四月牡丹花神欧阳修,五月芍药花神苏轼,六月石榴花神江淹,七月荷花神周敦颐,八月紫薇花神杨万里,九月桂花神洪适,十月芙蓉花神范成大,十一月菊花神陶潜,十二月水仙花神高似孙。 27. 莱菔、雹葖、紫花菘都是萝卜的别称。 28. 在树梢上画一只喜鹊或鹰,地上画一个獾或犬类的动物头朝天,这就叫“欢天喜地”。 29. 蜘蛛本身就有一个称谓叫“蟢子”,谐音“喜”,所以在纹饰中出现蜘蛛就表示“喜”。 30. 一头象驮着瓶子,象征“太平有象”。 31. 一只鸡站立于石上,则表示“室上大吉”,寓意合府安康。 古玩门诊 9. 过去所有章型底款都是书写或者刻上的,到了同治年间,我们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为了大量生产,就用橡皮图章往上盖。 10. “慎德堂”是道光皇帝的堂号,原址在圆明园。
2010/09/18 举杯邀月说中秋 引自 全文 32. “三酸图”的解释有两种。一种是指儒、释、道三家尝醋。儒家以人生为酸,须以教化自正其形;佛家以人生为苦,人生一切皆是苦难;道家以人生为甜,不如意皆是庸人自扰。另一种认为是苏东坡、黄庭坚、佛印三人。 33.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起源于唐代。
2011/02/12 衣锦媚行谈情爱 引自 全文 34. 钗为两股,簪为单股。 35. 点翠是古代首饰中的工艺手段,是用翠鸟的毛粘在上面呈现出自然的蓝色。 36. 金龟是唐代官员的一种佩带,像香囊,是龟形的。因此“金龟婿”是指有一官半职。 古玩门诊 11. 清代不再使用带板,而年代的上限一般不超过唐。带板中最后一块叫“铊尾”,其短边一侧为直线,一侧为弧线。 12. 颈短而粗,然后溜肩下来,这样的造型叫“观音瓶”。
2011/04/02 春暖花开话清明 引自 全文 37. 《清明》一诗文学界的定论是并非杜牧所写。 38. 三月三日有抛绣球的风俗。
2011/03/12 梁山聚义说水浒 引自 全文 39. 进入一百单八将中的女将只有顾大嫂、孙二娘和扈三娘。 40. 张择端的原作就叫《上河图》,呈献给宋徽宗赵佶后,徽宗加上了两个字“清明”,表达一种政治气象。
2011/03/19 盗亦有道话水浒 引自 全文 41. 清代是要求放脚的,但是很多妇女自己宁愿受这个罪。 42. “纲”是指有组织地运货。 43. 太湖石的标准:瘦、皱、漏、透。 44. 凡是一只手拿不了的盒子全叫捧盒。 古玩门诊 13. 明末著名竹刻“朱氏三杰”:朱松林、朱小松、朱三松,为祖孙三代。
2011/03/05 濡笔存香品砚台 引自 全文 45. 至少从汉代起,文人写字就开始用砚台了。汉代很愿意用汉砖、汉瓦来做砚台。 46. 用石头做砚台,第一石头不能过硬,第二石质一定要致密。 47. 端砚自古至今一直为王。它的石质便于发墨而贮墨。一方好砚在凉的时候,跟手的温差产生反应时会凝结水汽。 48. 风字砚是唐代最流行的砚台,术语叫箕形砚。 49. 四大名砚分别为: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的歙砚,山东的红丝砚,甘肃的洮河砚。红丝砚开采过量,在唐宋间就逐渐消亡,后来就用山西的澄泥砚(唯一用泥烧出来的砚)来顶替。 50. 毛笔又称毛颖、柔翰、管城子。砚台又称即墨侯。 古玩门诊 14. 十个一组的套杯流行于雍正时期,最小一个的内部有绘画。
2011/02/26 文房一宝品笔筒 引自 全文 51. 迄今为止还未发现一件明代中叶以前的笔筒实物。从绘画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在明代中叶以前的任何绘画上我们都看不到有笔筒在案头陈设。 古玩门诊 15. 康熙时期五彩的典型特征是鲜亮。 16. 清代末年的笔筒流行“一画一诗”的做法。
2011/05/14 修身养性戏五禽 引自 全文 52. 西方人认为猴子是一种很自由的状态,代表男性的性欲。笼中的鸟代表女性的贞洁。 53. 以禽兽纹样来区别文武官员等级的做法起源于武则天。文官的补子图样分别为:仙鹤、锦鸡、孔雀、雁、白鹇、鹭鸶、㶉、鹌鹑、练鹊。武官的补子图样分别为:麒麟、狮、豹、虎、熊、彪、犀牛、海马。 古玩门诊 17. 豇豆红一般都是做成陈设用的文房用品。霁红的特点是有橘皮皱。 18. 砖蓝色多出现于乾隆时期。
2011/05/21 君子之道炼六艺 引自 全文 54. 马镫是中国人发明的,一开始是单边的,方便上马,后来才变成双边的。现存最早的文物证据是西晋永宁二年(公元302年)的马镫。北魏时期的壁画等出现了有盔甲的马,说明马镫的出现才使得马也参与到了战争中。唐代时重甲马逐渐消亡。 古玩门诊 19. 明代正德至嘉靖年间非常流行画带翅膀的龙。
2011/04/09 秤上论道说古棋 引自 全文 55. 围棋是估计上有记载的最早的棋类游戏。象棋大约出现在唐代,当时有一本书叫《象经》,到了宋代就跟我们今天下的象棋没有区别了。 56. 棋类的本质是它的下棋方法和下棋思想。象棋、军棋是对抗性的,即棋子越杀越少,而且它们的棋子有等级差。围棋一开始是个空盘,任何一个地方都能落子布局,棋子间也不分大小。据此有专家认为,在封建等级制度出现之前,围棋就已经诞生了。 古玩门诊 20. 一般来说,口大于底或口底相若的都可以称为尊,口比较小的称为瓶,而坛或罐应该是有盖子的。
2011/05/07 奇思妙想说玩具 引自 全文 57. 七巧板其实是由我们的家具演变而来的。 58. 燕几的单个桌面为长方形,蝶几则主要为三角形。 古玩门诊 21. 清代末年的时候仿制过一些万历至康熙年间的青花五彩,但是不仿实用器。 22. 漆器表面自然产生的裂纹行话叫“断”。
2011/04/16 一元多变说架子 引自 全文 59. 晨钟暮鼓在南北朝时期才开始有记载。 60. 宋代是文人士大夫的社会,皇帝对臣子比较宽容,所以官员们在朝堂上经常随便插嘴,皇帝的威严多少就受到点挑战。在这种情况下,皇帝为了防止他们过于交头接耳,朝堂上说话能让所有人都听到,就发明了长帽翅。 古玩门诊 23. 塔式罐一般都是陪葬品。
2011/04/30 一饮一啄说餐具 引自 全文 61. 先秦时期称筷子为“挟”,秦汉时期叫“箸”。古人十分讲究忌讳,因“箸”与“住”谐音,而“住”有停止之意,不吉利,所以人们就称其为筷子。 62. 夹、扒、搅、挑、叉、引、滤是筷子的七种基本功能。
2011/01/08 纵横古今说财富 引自 全文 63. 一般认为有“正财神”赵公明,“文财神”范蠡,“武财神”关羽,“偏财神”五路神利、市仙官,以及“准财神”刘海蟾。 64. 乾隆在位60年时间里,平均每12年免一次全国的税收,即乾隆十年、乾隆三十五年、乾隆四十三年、乾隆五十五年、以及嘉庆元年。 古玩门诊 24. 佛教“七珍”:轮宝、摩尼宝、女宝、臣宝、象宝、马宝、将军宝。 25. 早期的鼎,其耳在鼎口的边缘上;战国以后鼎的耳成为“附耳”。
2011/03/26 百世不朽说金器 引自 全文 65. 宋代大量使用金叶子,是为了不掺假。 古玩门诊 26. 中国人做牛像一般牛角都朝后。
2010/12/25 百炼千锤出铜炉 引自 全文 66. 有耳的铜炉一般都是祭祀用的,搁在佛像前。 67. 宣德炉是宣德年间开始制作,一般的铜炉底款都会写“大明宣德年制”。它由皇帝亲自下令铸造的,主要因为他看到了精炼铜,也就是黄铜(原料来自暹罗)。史籍上记载共铸造了18000个宣德炉。 68. 盘香、柱香都是很晚的事情。在比较早的时候,如唐代,有一种香叫“印香”。所谓“印香”就是香粉,它有一个模子,把粉倒在上面一刮下去,把这个模子一拿开,它就形成了一个像迷宫似的图案,点住一头,它就慢慢顺着这个方向走。它有点现在盘蚊香的感觉,但是蚊香是事先做好的,而印香是临时做的,这就是古人的情趣。 69. 明代大臣李贤记载说,宣德皇帝一死,太后就让把他玩的东西全砸了。20年前,景德镇偶然出土一堆瓷器的碎片,拼起来后有23件完整的宣德蛐蛐罐,这显然是认为打碎的,证明这段记载是真实的。所以宣德皇帝也叫“促织皇帝”。
2010/11/20 刀剑如梦话利器 引自 全文 70. 梭刀没有格,利于水中作战。 71. 鸳鸯剑一面是平的,两个合并在一起,过去是放在一个剑鞘里的。 72. 十八般兵器依次是刀、枪、剑、戟、斧、钺、勾、叉、镗、槊、棍、棒、鞭、锏、锤、抓、拐子、流星。 73. 中国古代排序时常用《千字文》的句子排序。“天字第一号”的说法就源于科举考试时座位的排号。 古玩门诊 27. 青铜时代没有刀只有剑,因为青铜太脆,经不住劈砍,而剑是刺杀的。到了铁器时代,刀的优越性才体现出来。
2010/11/27 守拙求实说钝器 引自 全文 74. 理论来说,利兵器主要是让对方见血,钝兵器主要是让对方出现内伤。 75. 锤有两类,一类是短柄的,一般都是双锤。也有长柄的单锤。 76. 今天一般把柔软的称为鞭,但是兵器中的鞭是指这种硬的。 古玩门诊 28. 古代缝制在帽子上面的一块玉板叫帽正。 29. 在陪葬品中,汉代到西晋这个时期最常见的是猪圈,狗圈也有,但跟猪圈比起来少很多。
2010/12/11 特殊兵器演传奇 引自 全文 77. 作为兵器使用,斧子的第一种用法是“劈”。与地面成90度,由上及下迅速进行的动作叫“劈”,我们一般生活中常用的词就是“劈柴”。第二种是“砍”,砍柴是斜向的,所以劈和砍之间是一个角度上的差别。第三种是“剁”,动作是急速而短的,而且一定要有“收”的动作。第四种是“搂”,是做一个圆周或者圆弧运动。第五种是“截”,与“搂”主要是被动跟主动的区别。第六种是“撩”,是由下而上的动作。其余四种分别是“云”、“片”、“推”、“支”。 78. 锏是一种典型的利钝兼修的兵器,所以不枉“杀手锏”的美名。与杀手锏相对应的兵法或者技法就是“回马枪” 79. “三板斧”的典故出自《隋唐演义》,说程咬金梦见师傅教他斧子的使用方法,但是学到第三招的时候就醒了,于是后面的就没有学成。 古玩门诊 30. 画片中有雄鸡与鸡冠花,寓意“官上加官”。
quarkmeteor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64条 )
- The Beauty of Chemistry: Art, Wonder, and Science
- 1
- Invented by Animals
- 1
- The Alchemy of Air
- 1
- 迷人的液体
- 1
- 莎士比亚全集
- 1
- 病毒星球
- 1
- 鸟类的天赋
- 1
- 荒诞医学史
- 1
- 迷人的材料
- 1
- 猎药师
- 1
- 易中天中华史:大宋革新
- 1
- 醉文明
- 1
- 醉文明
- 1
- 醉文明 伍:收藏马未都
- 1
- 醉文明
- 1
- 醉文明
- 1
- 醉文明
- 1
- 语言与文化
- 1
- 唐诗选注
- 2
- 唐朝定居指南
- 1
- 何以中国
- 1
- 最早的中国
- 1
- Forty Studies That Changed Psychology
- 1
- 中国古典诗词感发
- 1
- 瓷之纹(上、下)
- 1
- Predictably Irrational
- 1
- 画说平遥古城
- 1
- 故宫建筑图典
- 1
- 中国古代建筑
- 1
- 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
- 1
- 传世浮屠
- 1
- 梁启超家书
- 1
- Guns, Germs, and Steel
- 1
- What a Plant Knows
- 1
- 你应该知道的200件铜镜
- 1
- 叶嘉莹说杜甫诗
- 1
- 纸
- 1
- 魏晋风度二十讲
- 1
- 书于竹帛
- 1
- 瓷之色
- 1
- 中华五色
- 1
- 唐朝穿越指南
- 1
- 文物小讲
- 4
- 世說新語箋疏(全三冊)
- 4
-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 1
- 中国史纲
- 1
- 中国文化要义
- 1
- 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上)
- 1
- 马未都说收藏·家具篇
- 1
- 葛剑雄写史
- 1
- 红楼小讲
- 1
- 西厢记
- 1
- 菜根谭
- 1
- 尔雅
- 1
- 論語譯註
- 1
- 東坡志林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