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柏对《《道德经》妙解、导读与分享》的笔记(1)
-
第1页
初读《道德经》还是在初中的时候,那时学了几句文言文,觉得就可以读懂很多经典了,然而翻开《道德经》第一页,第一句就没有读下去。“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哪里是人话呀,一下就被唬住了,不敢再读。 如今,几乎所有古文经典,都有注释,参照注释再读《道德经》时,才感觉那时没有读是对的,因为其中蕴含着极深的奥妙,那时就算有注释,也一定读不懂,如今也只是懂了一点点,不再觉得不是人话了,而是妙语。 道,就是宇宙苍穹一切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围绕在你我周围的、感受不到却也离不开的、隐含巨大能量的总体,只可意会,不可言说。 很多耳熟能详的经典词句都来自《道德经》。 “天长地久”、“金玉满堂”、“荣辱若惊”。是不是很熟悉? “上善若水”。是谁在后面加了一句“从恶如流”?《道德经》里可没有。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是对于感叹人生苦短的安慰吧?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要有自知之明,就是从此而来。后面还有,“知不知,上;不知知,病。”明明不知道,非要装作什么都知道,是不是有“病”? “大器晚成”,说的可不是老了之后才有出息。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一切都是变化了,都是会相互转化的,所以,忧患意识不可无。 “治大国若烹小鲜”,是不是很熟悉?这句话是老子说的,治理大国,要像烹饪小鱼一样,小心翼翼,不能频繁搅动。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告诉人们,先打好基础,着手眼下。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可能疏而不漏更加口语化,更容易理解吧?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想想是不是这样?你有没有欺负弱者,巴结强者?有也没关系,这是人性使然,不是你的错,错就错在你是个人。
如柏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11条 )
- 你没有退路,才有出路
- 1
- 认知觉醒
- 2
- 无限可能
- 6
- 精进写作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