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技法的演进 (4)

  • p3
    在所有的调性中,都拥有如下两种不同的潜在力量:其一是不动的稳定性力量,也就是稳定在既定调中的力量,一旦产生调性,它将持续到底,即使一离开原调也仍要回至原调的力量;另一种是流动性或进行性力量。犹如水...
  • p1 功能序列
    换言之,就是在大调或小调上建立主调的音乐。更进一步说,就是按照功能序列法则构成的音乐。也就是凡属于这个时代的作曲家及遵守这一原则的现代作曲家所写的乐曲,总是有一定调性的。假若以C大调或c小调为例,它...
  • p96 固定不变的调性
    所谓固定不变的调性,是在某一乐曲中自始至终不离开原调而固定在同一调性之内。在用两段体或三段体所写的短小歌曲和其它规模的小曲中,多固定在同一调性之内,没有向其它调性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没有转调的余地。...
  • p3
    一般的曲式学中都是讲论述对比的,但谈统一的却少见。艺术作品当然不可能只有对比而没有统一,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的,本书没有以往这个重要的问题,有它督导的见解而且谈得很有意思。 总之,这是一本很实用的书。对...

无乐之词 (19) 更多

  • p120
    我研究管弦乐的另一个方法是曾被广泛使用但如今寥寥无几的一种——手抄前人手稿。我于是选择的马勒的《第九交响曲》,并且一个音一个音地抄在大张的总谱纸上。马勒是一流的配器大师,虽然我没能全部抄完,但我却...
  • p119
    比如,给独奏低音贝斯写东西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因为乐器巨大的体积,手在指板上的把位十分宽大。所以要写双音的时候你就得时刻记住这些音程对演奏者是否现实。为任何一样乐器要想写的巧妙,全在于这样的无数小...
  • p118
    那种亲手拿着乐器现场演奏的感觉是任何地方都教不出来的。能够写好弦乐排在我的所需技能列表上的首位。当然,这个列表完全是我自己给自己定的罢了。 在那个阶段,我完全不知道自己要做一名什么样的作曲家。我的直...
  • p112
    佩尔西切是个很棒的钢琴家,经常自己演奏自己的作品。但在茱莉亚作曲和演奏是分得很明确的。当我入作曲系的那一刻,他们就跟我说我没必要再弹钢琴了,因为学校会有很多好的钢琴家演奏我们的作品。
  • p107
    最令我焦虑的是,我当时根本还没有那个音乐能力或技术去做我想做的事儿。所以打那时起我发誓一定要狠狠地打磨自己的功底。越快越好。
  • p89
    我自己当时已经是一名有调性作曲家了,所以他作为我的老师很合适,也带给我很多鼓励。他教了我各种小把鞋,都是些你先前不会的想到但实则非常简单的思维工具,比如如何在不该懂作品效果的前提下让乐谱更加清晰易...
  • p71
    但出乎我医疗的是,布鲁克纳乐团吧这些作品演得比美国乐团还要好。或许因为布鲁克纳的音色已经不知不觉地融入到了我的作品当中。我曾花过时间吃透布鲁克纳的音乐,以至于他的声音已经成了我潜意识的一部分。当我...
  • p69-p70
    这三位大师中,富特文格勒——这个大个子,皇帝一般胃炎的指挥家,是个慢速度高手。他可以在任何四分音符之间找到空隙,并把它们填得细致到不可思议的地步。所有总谱上的速度和表情术语都被他推到了极端,并且强...
  • p68
    50年代初,我起初觉得我作为一名作曲家的唯一出路就是延续那帮欧洲人的现代派传统,说白了就是十二音,没别的。但我却并不知道还有其他的路可以走。当时有很多现代主义作曲家都并没有使用十二音体系,比如。。。...
  • p67
    所以这是我的起点,在芝加哥大学图书馆里分析乐谱,以及在宿舍里挣着着产出我的第一部作品。那是时候我还没有过作曲老师,但我自己找到了“老师”,那就是勋伯格的和声学教材。我曾经听说过那本书但书店里找不到...
  • p66
    但无论如何,我掌握了十二音的基本技巧。我到书店里买了一本空白五线谱本,写下了我人生的第一部作品——一部单乐章的弦乐三重奏。这是我在宿舍里完成的。因为我没有钢琴来试这些音,我只能用长笛试奏。所有的旋...
  • p65
    如果某首作品我既有谱子又有录音,我会看着谱听着录音,观察演奏者和乐谱上的要求做得有何不同。 虽然我根本没能力演奏艾夫斯的作品,但我立马喜欢上了他的音乐。他的音乐里充满了通俗的曲调。他不介意作品中出现...
  • p58
    很显然。《海滩上的爱因斯坦》中的一个重要主题的灵感就来自老崔的钢琴声。我时常听到人们以一个作品的“原创性”或“突破性”作为衡量其价值的标准,但我个人的经历却完全不是这样。对我来说音乐永远是世袭的。...
  • p56
    而最近,我从一个听众角度聆听了歌剧第一幕第一场中的“火车”音乐。忽然间,我听到了我四十年来都没意识到的东西。这音乐中的某一个元素貌似在疯狂地祈求我的注意,好像一个被我遗忘的朋友在拼命试图让我想起他...
  • p50
    我真的爱上了这些音乐,我完全理解了这些音乐。它们在我耳朵里是巴洛克音乐的变种,因为它们对我的功能是一样的。因为和巴洛克音乐一样,爵士音乐依赖于它的和声转换,而通过这些转换决定旋律的创意性。歌曲也是...
  • p46
    看着著名匈牙利指挥大师莱纳在指挥台上是个极其有意思的事情。他身材比较魁梧,圆圆的肩膀,身子往前弓着,指挥动作极小。但正因为这些动作微小,所以他逼着演奏员们紧紧盯着他,然后当他忽然举起双臂给一个大手...
  • p40
    科普兰大师看了第一页。我当时是这么做的:先把小提琴主题写出来,再把这个旋律的最低音用圆号奏出来——这是我至今都一贯喜欢用的手法,我很惊奇我那么早就开始用了。所以当小提琴奏出那个“嗒嗒、嗒嗒”的主旋...
  • p33
    轮子卡在轨道上奏出了无止境的规律节奏,我立马就被它洗脑了。若干年后,当我与著名鼓手阿拉。拉卡学习的时候,我无止境地练习印度音乐中“塔拉”节奏——二音一组和三音一组。而我通过练这个发现了一些新的听觉...
  • p19
    如今,我十分享受为任何打击乐器写作品,但不知为何,当时我却对那些古典总谱阅读课及视唱练耳课极其地厌恶。

久石让音乐手记 (4)

  • 作曲家兼指挥在这个时代执棒的意义是什么?
    p25 音乐学者冈田晓生曾经指出“现代音乐”和当代音乐不同。“现代音乐”的作曲家,正如养老孟司先生所指出的“脑化社会”那样,只是在脑袋里构建一个虚拟世界。黑压压地写满音符的总谱,作曲家本人究竟把握到了...
  • 作曲家兼指挥与职业指挥家的不同
    p18 作曲家兼指挥,一般是从指挥自己的作品开始,接着逐步涉猎同时代或自己感兴趣的其他作曲家的作品,再慢慢扩充古典乐的常演曲目。作曲家在指挥自己的作品时,面对交响乐往往处在压倒性的优势地位。原因很简单...
  • 开始指挥古典乐之前的我
    p6 从20岁开始,我投身现代音乐,特别是其中的简约主义音乐(将声音素材减少到最低限度的音乐,创作者不断反复某个程式化的音型并且逐步减少,从席位的变化中体会乐趣)。 p7 简约主义音乐是指重复相似音乐结构的...
  • 指挥贝多芬“第九”有感
    p3 “第九”和《第五交响曲“命运”》一样,以苦恼到欢喜的情绪变化作为作品结构的依据。这样的结构,容易使人体验到一种经历苦难后的释放感和净化感(katharsis)。

对位手册 (1)

  • p2
    1.把音程的低音作为主音,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大调音阶。如果音程的冠音与音阶中的音重合,那么此音程就是“大音程”或者是“纯音程”。可以称为“大音程”的有二三六七度,可以被称为“纯音程”的有一四五八度。 ...

歌曲写作教程 (1)

  • P5 (5)歌曲的结构
    为歌词进行谱曲时,如何安排词曲的曲式结构,这也是整体构思的重要内容。最常见的歌曲结构有一段体、两段体(图式为AB)、三段体(图式为ABA、ABC)和各种多段体。
<前页 1 2 3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