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肠子 (13) 更多
-
第403页 “肠”效应
有些地方是只有书本才能到的。 -
第371页 Chapter 23
你们永远把过去变成故事来强调你们自己是对的。 说故事是我们消化自身经历的方法,我们就这样消化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经验。 其他的事情——你不能消化的那些——会让你中毒。 但那些你能消化的故事,你能说的故事... -
第345页 卡桑卓拉
我很难过,可是你不该回来的。你回来之后,完全变了一个人。你不在的时候,我还更爱你得多…… -
第310页 短视
从今天起的两百年后,等她所见、所听、所知的一切,都变得有道理的时候。 -
第252页 斗垮斗臭
她们很怕降格到只剩她们的肉体,被当做物品来使用。 他知道这种超短的裙子,那对像甜瓜一样的大奶子,在哪里都会让一个真正的女人气疯。在这种情形下,“不要”的意思就是“好”。意思是说:“好的,求求你。打我... -
第163页 出亡
受虐的孩子会欺凌他们能欺凌的东西。每个受害者会找一个受害者。 -
第139页 后制
你的样子和你怎么看你自己的样子,两者之间的落差足够杀了大部分的人。 就连哭泣似乎也只是另外一个命中注定用来挨过这一刻的方法。 -
第99页 Chapter 6
你是永恒的,但这一辈子不是,你总不会想去游乐场玩玩,就永远在那里过下去了吧。 -
第96页 Chapter 6
身为人类,我们的第一条戒律就是: 需要有事情发生。 想要把世界变得更好,是非常、非常年轻人的标志,想把人从他们应得的痛苦中拯救出来。 -
第95页 Chapter 6
想象一台岩石抛光机,其中一个大滚筒,不住旋转,每天转二十四小时,一周转七天,装满了水、岩石和卵石。全混在一起磨着,转了又转。把那些丑陋的岩石抛光成宝石。这就是地球为什么会自转的原因。我们就是岩石。... -
第90页 天鹅之歌
我们最纯粹的快乐就是看到我们嫉妒的人受到伤害。那是最地道的快乐。就像看到一辆豪华车转错了弯开进单行道时所萌生的那种开心的感觉。 -
第57页 Chapter 4
在这个变幻流动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对的,而且你一旦加以实践,任何想法也都是对的。 -
第32页 足部按摩
把那栋房子的钥匙交给你父母的那天,是你这辈子最快乐的一天。那天他们哭着,承认自己怎么也没想到他们的宝贝孩子单靠揉捏别人的臭脚也能过日子。这是个你要用下半辈子换来的一天。

活著,就是創造自己的故事 (33) 更多
-
第157页 两个人的轨迹——有点长的后记
个人可以用故事的形式接受内在的混沌。 -
第155页 两个人的轨迹——有点长的后记
我当然不知道她是谁,但她散发出的悲伤很纯真。 我明明看不到她的脸,却觉得我们四目相对。 -
第150页 两个人的轨迹——有点长的后记
这种“偶然”可以拯救“无可救药”的病患。 -
第143页 两个人的轨迹——有点长的后记
读者中有人注意到这个秘密,根号和读者把作者抛在一旁,悄悄地互使眼色。这种想象让我感到无比幸福。自己并不是绝对的创造者,而是对故事的奉献者,这种想法更让我自在。 -
第141页 两个人的轨迹——有点长的后记
母亲和女儿讨论着在家里要戴哪一顶帽子,外出时要戴哪一顶,仿佛相信母亲有朝一日还能外出…… 这不正是人可以从故事中得到救赎的身影吗?诉诸灵魂的并不是化学疗法,而是母女从邮购型录挑选帽子的时光。 -
第138页 两个人的轨迹——有点长的后记
只有故事,才能让我们接受这种恐惧和悲伤,才能把身体和精神、外在和内在、意识和无意识结合,将自己统合为一。 只有故事能使之浮出表面,和表层的意识结合,让心变成一个整体,进而和他人产生连结。 把我内心无... -
第127页 陪伴在身旁
当对方说“我没办法去上学”时,如果回答“其实你办得到”,就代表我没有接受对方因为没去学校而产生的悲伤,而想掩饰。 用鼓励的话断绝关系最帅气,说“加油咯”其实就是在说“再见”。其实是在说“我先走一步”... -
第120页 遗忘的事再度浮现
我已经地球化了。 最后就交给地球处理吧。 地球就是抽屉。 -
第119页 严谨和模糊共存
自然科学的成果能变为公式,均等地适用于所有人,但个体可以创造故事。 -
第116页 严谨和模糊共存
来到科技已经发展到极限的当前阶段,模糊比严谨更让人轻松自在。 人必须拥有自相矛盾的事物。 -
第111页 西欧一神教的人生观
艾希曼的逻辑很奇怪,但那是他心里的堡垒,如果他放声大哭,为此后悔、忏悔,是不是反而更痛苦? -
第109页 西欧一神教的人生观
一行一行地看着这些事实,就会欲罢不能,觉得好像被人质问自己写小说的意义。 -
第108页 西欧一神教的人生观
每行字不带任何感情,只写了“某某某某(四十几岁)、公司职员、东京出差回程”而已。但是,每一行字却都是一个又一个的故事。 每一行字都记录了每个人到那一刻为止的人生故事。 -
第105页 “原罪”和“原悲”
但“观”的英语“observe”就只是“观察外界”而已。 日本人能很自在地接受这种混沌的状态。 -
第103页 “原罪”和“原悲”
“原罪”是基督教的根本,但日本的宗教都以“悲伤”为出发点。 -
第100页 “原罪”和“原悲”
差不多是能感受到体温的程度。 -
第98页 对“死亡”的想法,对“个体”的执著
所以我的患者也不轻松,因为他们必须自己去做。 -
第80页 原罪和故事的诞生
如果对方说:“我为什么这么罪孽深重。”通常只要回答说“是”就好。因为对方在追究的过程中,能建立起自己的人生。 不需要定在头上变成负累,而是要踩在脚下,让它成为生存的基石。 -
第69页 能不能沉默
他想表达的意思应该会是“没有人能像他那样重视高中生的心情”。我很重视他的心情,不会把一些奇怪的东西加在他身上。 -
第67页 能不能沉默
虽然他回答了,但没有任何意义。即使没有意义,我仍然停留在他的世界里。在这种情况下,有意义的交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继续停留在那个孩子的世界里。 如果心在那里,却能保持沉默,沉默多久都没问题。但如... -
第66页 能不能沉默
遇到这种情况,一旦问他类似“你爸爸是做哪一行?”之类的问题,就会走出他的世界。 -
第62页 能不能沉默
不论做什么事都不可能在一开始就选择出适当的东西提供给对方,还是需要一段看似在走冤枉路的摸索期。 -
第52页 发现自己的故事
没有经历痛苦所写出的作品毫无魅力可言。 -
第50页 发现自己的故事
因为我并不觉得自己是在做什么特别的事。 -
第39页 小孩子的力量
能够理解那个世界的人就会渐渐聚集。所谓“理解”,并不是用脑袋理解,而是用身体体会,这一点很重要。 -
第31页 变成永恒的时刻
想建立这种灵魂和灵魂间交集的人际关系,必须共同体会到彼此的人生都有期限。 温柔的根源就是意识到死亡。了解彼此都渐渐走向死亡。 -
第30页 变成永恒的时刻
科学也分白天的科学“日科学”和感性世界的“夜科学”。 关上灯,喝一杯小酒,当理性松懈时突然浮上心头的事往往很重要。 -
第29页 变成永恒的时刻
灵魂就是试图明确区分无法区分的事物所丧失的东西,善恶也一样。 -
第28页 变成永恒的时刻
如果硬是要区分无法区分的事物,就会丧失重要的东西。 -
第20页 在数字的引导下
梦境会如实反应一个人的态度和感受。 -
第13页 友情诞生时
通常助人者都很强悍,他们这么做往往是出于使命感。但受助者往往反而受不了,只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才能在这种时候和对方保持相同的力量。 -
第10页 友情诞生时
有数学才华的人真的很特别,只是他们常常因为太聪明,反而欠缺生活常识。 -
第9页 友情诞生时
喜欢17这个数字之类的。有很多人都喜欢质数。

锦绣 (13) 更多
-
第170页 跋
在这个书信已被电话取代的年代,在这些不得不写的信件中,必然存在着其他通讯方式无法替代的最本质的东西。 -
第162页
这三十五年之中,说到我所失去的最贵重的是什么,应该就是母亲和你了。可是我注视着墓碑,心中同时想到你最后一封来信,不禁感觉失去了更多的什么。 -
第158页
令子只是读了你寄来的七封信,并不知道我写给你的那五封信的内容。但是令子却紧紧抱住我说:“人家喜欢你以前的太太嘛。” -
第149页
而且居然还明目张胆地透过女招待的话来告诉我:濑尾由加子是多么漂亮的女人…… -
第147页
就算只会倒茶也无所谓,就算只能将商品放进纸箱里也没有关系。我一定要让清高成为一个能够工作的独立的人——一个尽管只有微薄的薪水,也能骄傲领取的人。 -
第142页
我听了这消息,与其说是震惊,不如说是难过。那位小姐像是盛开的花朵一样,长得十分漂亮。 -
第117页
她是趁我不注意,用眼睛在说话。 -
第99页
忽然间我对于那个紧紧在旁注视着死去的我不肯离开的“那个东西”,也像有些模糊的了解。它应该是我所做过的所有行为,还有未曾付诸行动但曾经留存在心中的恨意、愤怒、关爱、愚蠢等的结晶,深深刻画在生命里,成... -
第48页
你只要经常来这里,一年之后就能听得懂莫扎特的音乐。莫扎特听懂了,等于也理解音乐是什么了。 -
第44页
我们已经分开十年了,彼此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但是读了你浪漫的往事,就忍不住想要知道整个故事的始末。 -
第39页
就如结婚之后,你总是经常开玩笑地要我亲口说出一样,我对一个和一群同班同学坐在校园草地上舔冰淇淋的女学生动了心。 -
第12页
那一刹,我心中闪过很多的事情。或许这样形容有些太夸张:仿佛在红叶一一经过我眼前时,我不断思考着原本该花几个小时才能想透的事情。 -
第3页 序·锦绣里的月光
当时患有肺结核的宫本辉,抵达旅馆时即开始咳血,不知情的友人仍邀他上山观星。上山后,他气喘吁吁地躺在游乐园内的长椅上,突然惊觉自己可能就此死在满天灿烂的星斗之下,但却又被这如锦绣般的奇景所震慑。《锦...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33) 更多
-
第365页 第十章 社会心理学
情境本身有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使得服从倾向远远超过了人们的预想。 -
第317页 第九章 心理治疗
增加与恐惧物体的接触机会可使恐惧渐渐消失。 -
第340页 第十章 社会心理学
在你的头脑中会有许多态度,其中一些可能会互相矛盾。哪种态度将对你的行为产生最重要的影响,取决于特定的情境。 1、态度的强度;2、态度的稳定性;3、行为与态度的相关;4、态度的显著性;5、情境的压力。 -
第290页 第八章 精神病理学
动物被试研究:这些研究的结果是否扩展了我们的知识,减轻了人类的痛苦,并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所有这些收益是否足以为其所用方法的合理性进行充分辩护? -
第275页 第八章 精神病理学
弗洛伊德假设。人格是由三部分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由基本的生物冲动组成,如饥饿、渴和性的冲动。 自我按“现实原则”行动,即它注意现实社会和行为的结果。 你的超我,实质上要求自我根据已有的一套... -
第270页 第八章 精神病理学
一个人一旦被贴上某个心理疾病的标签,那个标签就会掩盖他或她的所有其他特征,所有行为和人格特征被看做是起源于标签上的疾病。 -
第264页 第八章 精神病理学
在这本书中,几乎所有的研究都把焦点集中在正常行为上,几乎所有的心理学家对正常行为的兴趣远远超过了对异常行为的兴趣,因为大量的人类行为是正常的。 -
第254页 第七章 人格
集体主义文化:个体依靠他们所在的团体来帮助其满足自身情绪、心理和实际的需要。 -
第226页 第七章 人格
内控型个体倾向于对有把握的事情下赌注,且相对于小概率事件而言,他们更喜欢中等概率;相反,外控型个体更愿意在风险较大的赌博中下更多的赌注。 -
第222页 第七章 人格
人格,指的是那些相对稳定的、具有跨情境和跨时间一致性的品质。 -
第220页 第六章 情绪和动机
仅仅是由于观察到你喜欢和尊敬的人做出与你的态度不一致的行为,你就会体验到认知失调并改变你自己的态度。 -
第213页 第六章 情绪和动机
认知失调:当你的行为和你的态度发生矛盾时,你的态度将会有所改变。 -
第204页 第六章 情绪和动机
应激是情绪的极端形式。 -
第181页 第五章 人的发展
人所拥有的控制力越多,其老年化过程就越快乐、越健康、越平稳。 -
第175页 第五章 人的发展
当我们拥有控制力时,我们便是更快乐和更有成就的人。 -
第135页 第四章 智力、认知和记忆
回忆是一种对实际发生事件的一种重构。 如果你在讲述某种体验时,有另一个人在场,而这个人是当时与你一起度假的,你常常会惊讶于你们对同时经历的事件的叙述竟然会完全不同! 向目击证人提问时措辞的变化会影响... -
第131页 第四章 智力、认知和记忆
当我们的孩子或我们自己面对人类世界这一上帝赐予的“大迷宫”时,我们必须使我们的孩子和我们自己处于能激发适度动机而没有多余的挫败感的最理想的状态中。 -
第125页 第四章 智力、认知和记忆
一旦一个人向世界提出一种观点,那么他将很难再去控制这种观点的发展和影响,现在和将来都有它自己的道路,而且很有可能比我希望的更好。 -
第115页 第四章 智力、认知和记忆
“你有多聪明?”,这意味着你的智力是多少(即从“量”的角度来衡量)。而本章的标题是问“你在哪方面更聪明?”(即从“质”的角度来衡量),这就和“量”毫无关系了,取而代之的是讨论你的智力在本质上可能归... -
第107页 第四章 智力、认知和记忆
如果我们预期某一事物将以某种方式发生,我们的期望就会倾向于让他变为现实。 -
第102页 第三章 学习和条件反射
女孩更多地模仿言语攻击,而男孩更多地模仿身体攻击。 -
第96页 第三章 学习和条件反射
当一个人身处困境时,迷信行为经常能产生一种力量感和控制感。有趣的是,从事危险职业的人比其他人更加迷信。 -
第87页 第三章 学习和条件反射
在我们一生中,我们经历着学习与消退、建立与解除条件反射的过程,“消退”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
第83页 第三章 学习和条件反射
所有人,特别是婴儿,都会对突然出现的巨大声音产生恐惧反应。因为这种反应是无需学习就会发生的,所以巨大的声音被看作是“无条件刺激”。 -
第40页 第二章 知觉与意识
我们不断地过滤接收到的信息,只使用其中很小的部分。如果你的感觉过滤机制突然停止工作,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极其混乱,并让你感觉崩溃,甚至无法继续生活。 -
第27页 第一章 生物学与人类行为
在孩子长大成人的过程中,家庭环境对他的影响与他所继承的基因相比,其作用是很小的。 -
第25页 第一章 生物学与人类行为
在调查过的每一种行为特征——从反应时到宗教信仰,个体差异中的重要部分都与遗传有关。 -
第21页 第一章 生物学与人类行为
很多人不愿接受基因在其人格塑造中起决定作用的观点,而宁愿认为真正起作用的是他们在生活中所作出的各种选择。因为前者带有宿命论的味道,无法体现人的“自由意志”。 -
第18页 第一章 生物学与人类行为
当一个人具有更多的技术和能力时,他的大脑确实变得更复杂也更重。 如果一个人在一生中始终充满好奇心,这将刺激他的神经组织和大脑皮层。 -
第9页 第一章 生物学与人类行为
如果特定的信息,比如形成某种情绪的信息,没有以语言的方式存储起来,大脑左半球就不可能提取它。结果就可能是你感到伤心,却说不出原因。 -
第9页 第一章 生物学与人类行为
大脑的左半球“擅长”于言语、写作、数字运算、阅读灯,是主要的语言中枢。大脑右半球则在加工人像、解决空间关系问题、符号推理、艺术活动等方面更有优势。 -
第16页 前言
在以人为被试的研究中,有随时退出实验的自由。 -
第3页 译者序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所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成就都源于研究者发现了一个重要并且未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