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然对《耳语者》的笔记(1)
-
导读
接下来,苏维埃最初的理想色彩逐渐退却,取而代之的是一套由秘密警察、庞大官僚体系维持的系统。它也对个人做出了少许让步,允许你维持一些个人的生活方式,比如家庭习惯与消费口味,但苏维埃随时有权力干预你的生活。1936年的一期党报《女工》这样写道:“党不干预共产党人的日常琐事,也不为之设立标准。它并不要求每一位党员在生活中遵守一定的行为规则,只要求他们在私人生活中的所作所为,以党和工人阶级的利益为重。
这种矛盾最终导致了一个极度虚伪的社会的诞生。它在苏联的晚期,尤其是勃列日涅夫时代达到了顶峰。理想早已破碎,恐惧减弱却仍旧普遍存在,人们就躲入私人生活的享受主义中,这样的社会私欲高涨、犬儒盛行。
未然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42条 )
- 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
- 1
- 为何一切尚未消失?
- 1
-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1
- 快乐的死
- 1
- 卡尔·马克思
- 1
- 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使风俗日趋纯朴
- 2
- 保卫马克思
- 1
- 马克思博士论文 黑格尔辩证法和哲学一般的批判
- 1
- 政治学通识
- 1
- 自由及其背叛
- 1
- 孔子之道与《论语》其书
- 1
- 美之地图
- 1
- 袁隆平口述自传
- 1
- 寻找香格里拉
- 9
- 什么是民粹主义?
- 1
- 人性论
- 1
- 法度与人心
- 1
- 教授为什么没告诉我
- 1
- 西方哲学史(第9版)
- 1
- 皇帝、儒生与孔庙
- 6
- 九败一胜
- 1
- 这就是茅台
- 1
- 厌女
- 1
- 品牌设计法则
- 1
- 和另一个自己谈谈心
- 1
- 为官僚制正名
- 1
-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