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上豪对《灰犀牛》的笔记(3)
-
第4章 风险指纹的放大
作者有点絮絮叨叨,没有塔勒布《黑天鹅》读起来那么有意思,更像是一些概念的阐述。不过这里提出来的风险指纹概念,还是引发不少思考。
这些答案勾勒出我们的风险指纹。我们的内在个性也大致决定了我们有多自信,有多焦虑或多冷静,是冲动还是有条理。我们的经历要么强调、要么消除我们自然产生的倾向。我们周围的风险生态系统会进一步影响我们的感觉和行动,就像手套可以保护我们的手一样,拥有安全网或缺乏安全网会扩大或限制我们的风险选择。我们采取的习惯和我们选择的职业进一步塑造了我们的风险指纹。 引自 第4章 风险指纹的放大 -
第六章 性别、风险和刻板印象的威胁
归纳本章节作者主要结论:
1. 女性的风险敏感性更高、天生的,也因此带来所谓“风险厌恶”的刻板印象。女性往往需要跨越更高的风险承受能力门槛,才能做到男性相同的位置。
2. 男性面对风险更容易过度自信,而且在群体活动中更加突出,尤其当男性感受到男子气概受到威胁时,更加容易做出冒险行为。男女搭配能够一定程度上中和男性的这种冒进。
3. 对上述女性的刻板印象,以及男性的认知不足,增加了无谓损失。
-
第七章 地理风险
这页内容挺有意思,结合跨国企业以及当今中美关系来思考。文中提到不同国家语言对于时态的习惯,得出一个观点:
那些语言中不需要添加将来时的人,比那些语言中区分现在时和将来时的人,更加倾向于面向未来。 引自 第7章 地理风险 这与我个人的感观是冲突的,拿中国来说,应该说辛亥革命之前并不是这个理,整个社会自上而下躺平、沉沦,后来经过内外部刺激才逐渐着眼未来,特别是近几年,中国对于未来的发展和人类共同体的认知,明显高于西方某些国家。
跨文化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涉及每个国家或群体对风险的潜在价值观和信仰。 引自 第7章 地理风险 特别认同作者的这个观点,对于跨国企业而言,高层决策语言兼顾本土的风险观。
谭上豪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70条 )
- 如何阅读一本书
- 1
- 稻盛和夫自传
- 2
- 玩潮
- 3
-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
- 2
- 债务危机
- 5
- 置身事内
- 3
- 枪炮、病菌与钢铁
- 1
-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 2
- 法治的细节
- 1
- 深圳传
- 1
- 哈佛商学院判断与决策心理学课 (原书第8版)
- 9
- 底层逻辑
- 1
- 人性论
- 5
- 怪诞行为学
- 3
- 影响力
- 1
- 价值
- 2
- 定位
- 3
- 被讨厌的勇气
- 1
-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修订版)
- 7
- 墨菲定律
- 2
- 人间正道是沧桑——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
- 2
-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完整版)
- 4
- 黑天鹅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