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will对《大野耐一的现场管理》的笔记(2)
-
1君子豹变 2出现错误,坦诚承认
人头脑中固有的错觉,也和其他错觉一样不尝试着做就不能弄清楚。像平时生活中很常见的是许多没有亲自进行过尝试的人(当然包括做过的人,甚至有某种收获的人),因为归因错误,不能看到足够的场景和信息,无法摆脱固有观点或者自己使用常识推理,就会像盲人摸象一样,在复杂的影响商业的因素种看到充足的原因,又习惯于放大自己看到的那些。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谈到做生意毫无疑问很多人,无论自己看到还是听别人说,都会说要守的住时间,因为有些盈利的人开始不赚钱,后来慢慢就赚钱了。我自己有一些浅薄的想法,就算是真的出现了上面现象,且经常出现,那也只是一个表面现象,等似乎是一种不变的选择,忽略了哲学上事物的变化才是永恒的,从而都是发展的;同样用被归入丰田精益管理的改善来解释,这种改善包括了主观和客观事物的改变,如果在一次经营中出现了状态的变化,那么一定不是因为不变,要不然是客观条件不变,经营者自己能力和思想以及组织核心资源积累的改善达到了应有水平,适应了最初定位的领域;或者外部条件,所说的时运,有些想法对人口、收入和流行趋势等宏观趋势有很多依赖性,而事前不能完全掌握信息,自己不变而状态变了那么一定是宏观趋势改变了,绝不是因为一直把资源放在那里守株待兔。 君子过则勿惮改,只有这样的态度,能够让自己不断学习、改正自己的错误,才能不断进步
-
第24页 常识中的错觉和失败要亲眼见到
其实忙碌的错觉可以这样解释,错觉让人不能发现走十步退六步的低效,因为那六步时也可以忙碌着;走一步退半步马上就会被发现,而且半步的时候是主动的可能让人觉得怎么是闲着的,从而去从事前一种方式的活动,实际上生产力更低。喜欢忙碌固然不错,但是一定要保证忙碌的对象是符合最终目标的,而不是为了忙碌而忙碌,这个方面感觉《目标》里更精彩。 为什么失败要眼见为实也是一种实践的观点,今天正好还动手做了点平时没做的实践。通过科学的方法分析设计或者反向操作,完全可以知道实践要怎么做,但是这种理解是全面、辨证、客观的,需要建立在合理的推理和假设的基础上,在一些具体的地方说出各种可能固然是对的,但是要让他人理解、信服,只有眼见为实,亲自把假设中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变成尽可能的准确答案。就好比把几十公斤的冰箱抬到某层楼,步骤都是明确且清楚的,也没有复杂性,但是能不能安装某种约束完成任务,不试一下是完全不会知道的,之前的一些预设计具体操作和工具就会被真正会有用的所替代;至于好不好用,各种质量属性如何等问题,不用一下(或者专业一点说不测试)就没有说服力,也不可能给出任何准确的答案,就会被问题问倒,除非放弃客观、辨证的原则…
liuwill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100条 )
- 股市稳赚 (全新升级版)
- 1
- 微服务与事件驱动架构
- 1
- 如何从头开始做一个苹果派
- 1
- 零售的哲学
- 1
- 褚时健传 (修订版)
- 1
- 敏捷软件开发实践 估算与计划
- 1
- 罗马人的故事12
- 1
- 技术的本质
- 1
-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
- 1
- 关键链
- 1
- 恰如其分的软件架构
- 1
- 清教徒的礼物
- 2
- 大唐狄公案6
- 1
- 地狱
- 1
- 重构
- 1
- 敏捷软件开发
- 2
- 设计中的设计 | 全本
- 3
- 思考,快与慢
- 4
- 罗马人的故事7
- 1
- 罗马人的故事6
- 2
- 德川家康9
- 1
- 恺撒战记·内战记
- 2
- 管理和你想的不一样
- 1
- 一线之间
- 1
- 罗马人的故事5
- 3
- 敏捷武士
- 1
- 极客与团队
- 2
- 德川家康8
- 1
- 创新五把刀
- 1
- 时代的稻草人
- 1
- 建筑的永恒之道
- 6
- 恺撒战记·高卢战记
- 1
- 绝不是靠运气
- 2
- 君主论
- 1
- 罗马人的故事4
- 2
- 虚拟的历史
- 1
- 德川家康7
- 1
- 超爆魔鬼经济学
- 1
- 罗马人的故事3
- 2
- 大唐狄公案3
- 1
- 设计原本
- 3
- 第三种黑猩猩
- 4
- 目标
- 1
- 刑场
- 2
- 大唐狄公案
- 1
- 1984
- 1
- 丝之屋
- 1
- 技术元素
- 1
- 动物庄园
- 2
- 汉朝
- 1
- 罗马人的故事2
- 2
- 软件构架实践
- 1
- 思维导图
- 1
- 德川家康5
- 2
- IDEO,设计改变一切
- 1
-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 1
- 认知盈余
- 1
- 经营十二条
- 1
- 兵变本能寺-德川家康-第四部
- 1
- 速度
- 1
- 眨眼之间
- 3
- 崩溃边缘的世界
- 1
-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
- 1
- 罗马人的故事1
- 1
- 研究之美
- 2
- 德川家康3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