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啊跳啊虎对《战地行纪》的笔记(3)
-
第29页
吴将军不熟悉欧洲舞台上中国的微妙之处也是件好事,要不然我们可能永远也走不到餐桌边了。 引自第29页 寒暄的会和太多。莅临寒舍,不胜荣幸;冒昧登门,惶恐之至;蓬荜生辉……
奥登惊恐地盯着可食用蟑螂看,我看着装着火蛇的那些桶。 引自第29页 传说广东人可是吃福建人的,黑洞之胃,吞噬一切哦。
由广州坐火车去汉口
搜集名片是警官才有的便利特权,他们喜欢拿回家给老婆看,好吹嘘他们见了多有趣的人物。 唐纳德众所周知的对中国的无知,无疑成了他在这个机密重重的过度里最好的保护。 引自第29页 P81 在归德的医院
病人会保留外科手术后的截肢,直到去世下葬。死要有全尸,无头转不了世。
在回汉口的火车上,形容俘虏像熊猫宝宝
P145 在西安茶会
我们向主人们展露着笑意,交换着这些词句:“英格兰”、“中国”、“诗歌”、“文化”、“莎士比亚”、“国际理解”、“萧伯纳”——但这些单词仅意味着“我们很高兴见到你们。”他们只是“相互信任”的象征符号,如同交换空白支票。 引自第29页 -
战地饮食记录
我们甚至预先排练了场景,准备了适当的问候致辞和讲话稿。长官应该会说:“莅临寒舍,不胜荣幸。”我们应该回答说:“冒昧登门,实是惶恐之至。”对此,长官若很在行,会回敬一句“若非尊驾到来,岂能令蓬荜生辉。” 引自第29页 与吴将军初次碰面,将军健谈he而b不拘小节,没有那么多寒暄客套的话,二人准备的话术没用上。
奥登惊恐地盯着可食用蟑螂看,我看着装着活蛇地那些桶。我就说,如果不得不去吃蛇,我想我真会变疯掉的。奥登决定一有可能机会就要想法骗我吃吃看。 引自第32页 这里的食物讲究排场,单调又糟糕。每天都是鸡,每天都是猪肉。还有鸡蛋和火腿。有时火腿会放进炖好的鸡汤里,汤总是那么浓稠,而且总是白汤。鱼都变了味儿。 引自第130页 四月处初,两人已到西安,这伙食已经很好了。衣修伍德写到“西安因其巨大的监狱围墙,自身倒反而被挤缩很小。”监狱围墙应该指的是古城墙吧。当地的传教士罗素提到1926年4月至十一月西安围城细节,最后解除围困时,第一辆堆满水果和蔬菜的马车一下就被饥饿的市民围住,罗素先生说“只要他活着,就永远也忘不了那个场景。”围城期间,城内军民由于伤亡、饥饿、寒冷致死的军民数以万计。
作为一种亲英的姿态,我们的主任坚持按欧洲菜单点菜——令人窒息的一长串汤、童子鸡、更多的鱼,还有甜点。 引自第187页 5月到浙江金华,食物更加丰盛了,奢华的宴会料理。
-
与历史人物碰面的瞬间
三月抵达武汉,战时真正的首都,两人采访了唐纳德、阿格尼斯·史沫特莱、蒋宋、冯·法肯豪森将军等等人。
唐纳德众所周知的对中国的无知,无疑成了他在这个机密重重地国度里最好的保护。“ 引自第46页 她是个小个子的圆脸女士,装高雅,与其说是漂亮不如说是很活泼,拥有一种几近可怕的魅力和自信。……她可以很可怕,可以很和蔼可亲,可以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也可以冷酷无情。据说她有时会亲手签署死刑执行令。 引自第56页 我们几乎不可能从眼前这个谢顶的、面和目善、眼睛黑亮的男子,认出新闻短片里那个披着斗篷、腰板挺得笔直得人物。在公开和正式场合,蒋几乎是个阴险的怪物;他犹如某种幽灵虚弱而面无表情。 引自第60页 四月下旬回到武,在某次聚会上见到了冯玉祥,“他是那种如鲸鱼般庞大而慈祥的人物,无言而自威。”其他宾客还有田汉、诗人穆木天,奥登和衣修伍德还接受了唐纳的采访,唐纳应该就是刚与蓝苹成婚不久的马季良。
五月下旬至六月上旬回在上海,各方势力明争暗斗地修罗场。租界里可以满足一切物质欲望,饭店、舞会、法兰西大餐,精神寄托同样不落空,各派教堂供忏悔、祈祷。租界外满目疮痍 ,难民流离失所、艰难求生。
如同被关在门外的可怕的看门狗,上海真正的主人们住在阴暗而荒凉的日租界里,要不就游荡在闸北的月色笼罩的荒野上,饥饿地窥视着灯火闪耀、人口稠密地公共租界。 引自第234页
跳啊跳啊虎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141条 )
- 树木之歌
- 1
- 随椋鸟飞行
- 1
- 沉疴遍地
- 1
- 欲望彩虹
- 1
- 妥协社会
- 1
- 盐镇
- 1
- 漫长的余生
- 1
- 华丽家族
- 1
- 陈寅恪的最后20年
- 1
- 歌之版图
- 1
- 冬日的世界
- 1
- 顾太清词新释辑评
- 1
- 城门内的外国人
- 1
- 东京八平米
- 1
- 北京城的生命印记
- 1
- 死亡的质量
- 1
- 天有凶年
- 1
- 东京本屋
- 1
- 反抗者鲁迅
- 1
- 西班牙旅行笔记
- 1
- 纳兰成德传
- 1
- 残秽
- 1
- 延龄草
- 1
- 过去的工作
- 1
- 超越自由与尊严
- 1
- 银河映像,难以想像
- 1
- 功过格
- 1
- 十里八村
- 1
- 玛丽或美国的奴隶制
- 1
- 《茶席:曼荼罗》(茶斜艺术)
- 1
- 书店日记
- 1
- 歌犬
- 1
- 失敬,植物先生
- 1
- 明亮的泥土
- 1
- 香港电影:额外的维度(第2版)
- 1
- 梦幻宫殿
- 1
- 美国的反智传统
- 1
- 馬來素描
- 1
-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 1
- 上海职业妇女口述史
- 1
-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 1
- 巴黎到月亮
- 1
- 血缘的历史
- 1
- 方言与中国文化
- 1
- 跨越边界的社区(修订版)
- 1
- 三生影像(增订本)
- 3
- 北京的胡同
- 1
- 路翎传
- 1
- 新月集
- 1
- 卡夫卡与少女们
- 1
- 友朋从文
- 1
- 荒原古堡・ 西藏古格王国故城探察记
- 1
- 记丁玲续集
- 1
- 美国的弑母文化
- 1
- 法治讲演录
- 1
- 我的一点家当
- 1
- 恶魔之城
- 1
- 香港电影演义
- 1
- 南天之虹
- 1
- 内线号手
- 1
- 红河之月
- 1
- 王家衛的映畫世界
- 1
- 峰华毕叙
- 1
- 持灯的使者
- 3
- 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
- 1
- 光明共和国
- 1
- 竹久梦二的世界
- 1
- 老虎桥杂诗
- 1
- 红气球的旅行
- 1
- 破案后
- 2
- 长居日下八十年
- 1
- 西去的骑手
- 3
- 特定的情境
- 2
- 长乐路
- 2
- 正午故事1
- 3
- 吃马铃薯的日子
- 3
- 伦敦杂记
- 1
- 艺术永不眠
- 5
- 巴黎圣母院
- 3
- 出版人
- 1
- 祭司与王制・凯尔特人的爱尔兰
- 2
- 英国通史
- 2
- 凯尔特的薄暮
- 2
- 两个人的头两年
- 2
- 料理小说俱乐部
- 4
- 人的大地
- 1
- 断臂上的花朵
- 5
- 唐诗风物志
- 3
- 小时候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