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啊跳啊虎对《血缘的历史》的笔记(1)

跳啊跳啊虎
跳啊跳啊虎 (跑步迎接新年)

读过 血缘的历史

血缘的历史
  • 书名: 血缘的历史
  • 作者: 吕澎
  • 副标题: 1996年之前的张晓刚
  • 页数: 468
  •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 2016-4
  • 一些记录

    在组画《一周手记》里,张晓刚讲述着自己的故事:第一天,身体与头分开了,头部(艺术家自己)开始凝视他自己的身体;第二天,身体很自主地找到头,试图与灵魂对话;第三天,头似乎被身体给击败了,至少身体市那样从容不迫;第四天,写信的是身体拥有的手,而作为灵魂的头却在观看身体的工作,书写他想书写的信件;第五天,身体与头似乎结合了起来,仿佛思考仍然需要灵魂的帮助;第六天,身体开始阅读,寻找存在的问题;第七天,身体摊开他的手臂,后面的红色象征着流血与死亡。这种来自想象的对灵魂的描述让艺术家非常受用,他能够自由地驰骋在想象的空间里,任意安排自己的身体与灵魂。
    引自 真实的存在

    他看到了一种事实上的不平等:尽管都是艺术家以及要展出的作品,但是,与卡塞尔文献展同时举办的“K18,不同文化的相遇”并不让人乐观,他觉得这个所谓的对抗展与文献展比较起来,条件可怜,“与豪华奢侈充满贵族气的Documenta主展厅大门形成鲜明对照。 ……在中国,从现代艺术转向为当代艺术的过程中,无论前者还是后者概念下的新艺术现象,统统面临着艺术的合法性问题,尤其是中国的现代艺术还肩负着追求真正的人性和人的尊严,追求着生命与思想活力的时候,西方国家的当代艺术却已经进入到了消费领域。他注意到,在西方,问题的焦点不是新艺术的合法性或政治对抗,而是观念、技术、市场以及操作规则。
    引自 欧洲的温习

    经过一个阶段后,我才逐步意识到,在那些标准化的“全家福”中,打动我的除了那些历史背景之外,正是那种模式化的“修饰感”。其中包含着中国俗文化长期以来所特有的审美意识,比如模糊个性,“充满诗意”的中性化美感等等。另外,家庭照这一类本应属于私密化的符号,却同时也被标准化,意识形态化了。我们的确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之中。
    引自 “大家庭”

    2022-01-28 21:50:32 回应

跳啊跳啊虎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141条 )

树木之歌
1
随椋鸟飞行
1
沉疴遍地
1
欲望彩虹
1
妥协社会
1
盐镇
1
漫长的余生
1
华丽家族
1
陈寅恪的最后20年
1
歌之版图
1
冬日的世界
1
顾太清词新释辑评
1
城门内的外国人
1
东京八平米
1
北京城的生命印记
1
死亡的质量
1
天有凶年
1
东京本屋
1
反抗者鲁迅
1
西班牙旅行笔记
1
纳兰成德传
1
残秽
1
延龄草
1
过去的工作
1
超越自由与尊严
1
银河映像,难以想像
1
功过格
1
十里八村
1
玛丽或美国的奴隶制
1
《茶席:曼荼罗》(茶斜艺术)
1
书店日记
1
歌犬
1
失敬,植物先生
1
明亮的泥土
1
香港电影:额外的维度(第2版)
1
梦幻宫殿
1
美国的反智传统
1
馬來素描
1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1
上海职业妇女口述史
1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1
巴黎到月亮
1
方言与中国文化
1
跨越边界的社区(修订版)
1
三生影像(增订本)
3
北京的胡同
1
路翎传
1
新月集
1
卡夫卡与少女们
1
友朋从文
1
荒原古堡・ 西藏古格王国故城探察记
1
记丁玲续集
1
美国的弑母文化
1
法治讲演录
1
我的一点家当
1
恶魔之城
1
香港电影演义
1
南天之虹
1
内线号手
1
红河之月
1
王家衛的映畫世界
1
峰华毕叙
1
持灯的使者
3
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
1
光明共和国
1
竹久梦二的世界
1
老虎桥杂诗
1
红气球的旅行
1
破案后
2
长居日下八十年
1
西去的骑手
3
特定的情境
2
战地行纪
3
长乐路
2
正午故事1
3
吃马铃薯的日子
3
伦敦杂记
1
艺术永不眠
5
巴黎圣母院
3
出版人
1
祭司与王制・凯尔特人的爱尔兰
2
英国通史
2
凯尔特的薄暮
2
两个人的头两年
2
料理小说俱乐部
4
人的大地
1
断臂上的花朵
5
唐诗风物志
3
小时候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