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小典Tidy对《追风筝的人》的笔记(1)
-
第1页 完结
《追风筝的人》
阿米尔与父亲仆人的儿子哈桑从小一起长大,情同手足,哈桑是一个忠诚且勇敢的朋友,为了阿米尔可以做任何事。阿米尔是一个胆小懦弱的人,在一次风筝比赛后眼睁睁看着哈桑受尽欺凌却默默走开。阿米尔感到痛苦且自责,他只好用计逼走哈桑。逃亡美国后的阿米尔一直都无法原谅自己对哈桑的背叛,最终找到一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踏上战乱的故乡,走上了救赎之路。
在哈桑的世界里,阿米尔就是他的天,是他的信仰。阿米尔开玩笑地说:“如果我让你吃泥巴,你会吃吗?”哈桑坚定地说:“如果你要求,我会的”。哈桑对阿米尔是绝对忠诚的,也是绝对信任的,他相信阿米尔绝对不忍心让他啃泥巴。在“风筝日”那天,阿米尔在比赛中赢了所有的参赛者,哈桑去帮阿米尔捡竞争对手的蓝色风筝。当他拔腿走到街边的时候,突然转过头来笑着跟阿米尔说:“为你,千千万万遍!”
为你,千千万万遍,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永远不变的忠诚,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誓死不改的誓言,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不可磨灭的信仰。
有人说,深情总是容易被辜负。
哈桑去给阿米尔捡蓝色风筝的时候,遭到了阿塞夫的欺凌和侮辱但还是坚决不肯将蓝色风筝交给阿塞夫。尽管阿塞夫说阿米尔只是在没有朋友的时候才会跟他玩,他是阿米尔的玩具,他依然坚信阿米尔是自己的好朋友。为了朋友,他可以忍受任何的侮辱,甚至被强暴。
阿米尔眼睁睁地看着哈桑受尽欺辱,还是懦弱地选择了无视,装作什么也没看见地离开现场。阿米尔从此无法坦然地面对哈桑,两人再没过去的亲密,阿米尔甚至躲着哈桑,不想看到他。阿米尔讨厌哈桑那真诚的奉献,只要看到哈桑那张脸,他就想到自己懦弱的行径,就难以面对那个丑陋的自己。阿米尔为了摆脱自己的罪恶感,就想永远不要见到哈桑。曾经懦弱的行为,慢慢已经演变成了罪恶,阿米尔把钱和手表放在哈桑的床上,跟自己的父亲说哈桑偷了自己的钱。哈桑明知道这是阿米尔的陷害,还是承认了钱是他偷的,离开了阿米尔的家。哈桑明知道阿米尔见死不救,也知道阿米尔栽赃嫁祸,可是他还是再次救了阿米尔,依然为他做出了牺牲。
余华《兄弟》中的李光头和宋刚,两人从小一起长大,亲如手足,互相照顾,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然而长大后,因为喜欢上同一个女人,两人分离多年。那个女人是宋刚的妻子,而李光头却和他的妻子有染,最后宋刚选择了卧轨自杀。成为富豪后的李光头再次想起宋刚说的最后一口饭也要留给他吃的那句话时,他一定是悔恨和自责的。
年少时,我们都相信朋友是可以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我们为了友情是可以上刀山下火海的。可是当我们长大后,走出社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事情时,友谊很可能是一把刀,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在背后插你一刀。可是,你要相信,这个世界上,有背叛你的人,也总有一心一意为你的人。
有些人的眼里,不管故乡是什么模样,始终是自己的家园,没有什么理由可以将他们分开。
走进喀布尔,满目都是废墟和乞丐。
在这里,再也没有了那个跟在自己身边,为自己千千万万遍的忠诚的哈桑;再没有了满天自由翱翔的风筝;再没有了载满童年记忆的气派的爸爸的房子。
有的只是犬牙交错的砖石废墟,破顶的房屋,钳满弹片的墙壁,一群流浪狗和乞丐。
一阵悲哀向阿米尔袭来,重返喀布尔,就像去探访许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你发现他穷困潦倒,无家可归,身无分文,却又那么的无能为力。
他们回不去故乡,在异国他乡也融不进去。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啊。
他乡容纳不了灵魂,故乡安放不了肉身。
不管你走到哪里,你永远都会惦记一个叫故乡的地方,哪怕你再也回不去,哪怕它已经改变了模样。愿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可以回去的故乡,也都能找到自己情感的归宿。
鲁迅先生说:“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当我们面对复杂的情感、人性时,真的勇士是敢于选择的,选择正视自己的感情、正视自己人性中的不足。
哪怕自己是卑劣的、懦弱的、不自信的,都会因为自己曾经做过的后悔的事情选择爱、选择忏悔、选择救赎。
然而,我们总是很喜欢给自己找理由去解释自己的懦弱,掩饰自己内心的罪恶,逃避自己犯过的罪行。
但是你会发现,终此一生,哪怕垂垂老矣,你都不得不去找到一条救赎之路,放过那个内心挣扎的自己。
阿米尔就是这样的人。他在年少的时候曾经因为自己的懦弱背叛了自己最忠诚的朋友哈桑,一直试图去掩饰自己曾经犯过的罪行,企图摆脱内心的痛苦。可是多年过去了,他依然无法释怀。
当拉辛汗说,这里有一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阿米尔毅然地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希望能够得到救赎,得到宽恕,得到心灵的解放
重回故土的阿米尔从父亲的好友拉辛汗口中知道了关于哈桑的事情,知道他为了保护爸爸留下的房子而牺牲了,知道他一直忠诚地等待自己回到故土,知道他在遭到背叛后一直把自己当做朋友,甚至知道他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
阿米尔终于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从前没有人像哈桑那样深爱着自己,以后也不会再有了。哈桑已经走了,但他的一部分还在,这促使阿米尔去将他生命中的延续带离战乱的喀布尔。
他决定回到喀布尔,走上那条拉辛汗给他铺设好的再次成为好人的路,他要去将哈桑的儿子带离阿富汗。
他一路走,一路做善事,一路救赎。当罪恶导致善行,那才是真正的救赎。
阿米尔终于用一只手洗净了另一只手的罪孽。
阿米尔救回了索拉博,带他到了美国。这位哈桑生命的延续,让阿米尔在追风筝的时候,对着索拉博说:“为你,千千万万遍。”就像当年哈桑对着阿米尔说的一样。
当年哈桑追风筝,是对阿米尔绝对的忠诚,现在阿米尔追风筝,是对哈桑的忏悔。
书中提到:每个人的命运都像风筝一样,它向往更高更远的天空,但却受着那根细细丝线的牵引而无法摆脱。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都是追风筝的人。我们追的也许是成长、爱情、亲情、友情,在这条路上也许有一条风筝会断了线,但是,不管风筝到了哪里,我们只要勇敢地追,一定会有收获。
我们的一生,都是一个与自己和解的过程,哪怕我们不够完美,但也会在追风筝的过程中,日渐成熟,得到救赎。
从这本感人至深的小说里,风筝是有象征意义的,它既可以是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忠诚。追风筝就是不断追求这些真善美的东西。就像哈桑,只有追到了,才是对朋友阿米尔最大的忠诚与爱戴;就像阿米尔,只有追到了,才能得到救赎,才会成长为真正的男子汉。
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像哈桑一样的人,为我们追风筝,为我们千千万万遍;也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勇敢地面对自己,不断地在追风筝的过程中完善自己,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愿你所有快乐,无需假装。 愿你此生尽兴,赤诚善良。愿你岁月无波澜,余生不悲欢。
易小典Tidy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38条 )
- 时间的答案
- 1
- 嫌疑人X的献身
- 1
- 爱的艺术
- 1
- 幸福的婚姻
- 1
- 活法(修订版)
- 1
- 思考,快与慢
- 1
- 吸引力法则
- 1
- 情商
- 1
- 即兴演讲
- 1
-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
- 1
- 见识
- 1
- 老人与海
- 1
- 小王子
- 1
- 细节
- 1
- 心流
- 1
- 八月的星期天
- 1
- 季羡林自传
- 1
- 职场尤里卡
- 1
- 乡土中国
- 1
- 我亲爱的甜橙树
- 1
- 人生海海
- 1
- 原生家庭
- 1
- 坚毅
- 1
- 决策的艺术
- 1
- 在不安的世界安静地活(新版)
- 1
- 超级思维
- 1
- 當下的力量
- 1
- 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
- 1
- 拆掉思维里的墙
- 1
- 自控力
- 1
- 意志力
- 1
-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 1
- 匠人精神
- 1
- 高难度谈话
- 1
- 穷查理宝典
- 1
- 认知天性
- 1
- 发挥你的潜能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