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沙星辰 (15) 更多

  • 第88页
    你像一只羊一样地吃那些绿叶子菜,像猪一样吃猪肉。你们的女人不知羞耻,她们不把自己的脸遮起来。你从来不祷告。告诉你没有真理,你的飞机、无线电通信,还有你的博纳富对你来说有什么用?
  • 第78页
    月光下的沙漠是玫瑰色的。
  • 第70页
    总有那么一天,女性的种种会在她们小女孩的身体里,一夜之间觉醒。这个时候一个傻瓜会走进她们的生命里。有生以来第一次,那双聪慧敏锐的眼睛迷失了方向。傻瓜只要向她们吟诵一句诗歌,她们便将他当做诗人。
  • 第68页
    奉承对她们来说是无用的,因为她们不懂得什么是虚荣。
  • 第66页
    客厅好像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妇人。裂开的墙壁,被撕裂的吊顶,而我却喜爱这一切散发出的陈旧气息。
  • 第60页
    我的梦比沙丘和月亮还要清晰。是的,一栋房子的美妙不在于它能给你温暖,给你一个躲避的屋檐;也不在于它拥有保护你的墙壁;而在于它在不知不觉中,在点滴岁月中,慢慢地累积、存储在你心中的温柔。因为它的存在...
  • 第58页
    此时的我,一无所有。我只是一个迷失在风沙与星辰中的凡人,呼吸着天地间的温柔......
  • 第52页
    这个世界上,生命与生命的融合是如此地容易,花朵即使在风中也能同其它的花朵相聚,连天鹅们都彼此相识,只有人,时时刻刻搭建着属于人类的孤独。
  • 第44页
    单纯的物质上的斗者所取得的进步,并不能解决人生存本身要面对的终极问题。
  • 第40页
    身体不过是一件工具,一个仆人。
  • 第39页
    你的谨慎开始消失了。我们的呼唤,也已经无法再触及你。或者说,对你已经显得好似梦中的回响一般模糊遥远。你在不经意间,划入了一个对你来说如此温柔美丽的世界。你无须努力,就能品尝到大地中无限的乐趣。
  • 第3页
    昏暗的夜晚,平原上微弱的光线,好像空中零落的星光。
  • 第3页
    而这些隐藏在土地中的奥秘,又时常蕴含着普世的真理。
  • 第30页 航线
    人只是为了物质而工作,他搭建的是将他自己囚禁起来的监狱。我们把自己,用终将灰飞烟灭的纸币,寂寞地捆绑。
  • 第13页 航线
    好像布满了灰尘的行政机关里,一个黯淡的办公室,将一个男人的生活一点一点的吞蚀掉。

阮义忠的微博生活:一日一世界 (5)

  • 第209页
    想着别人的感受待人,考虑子孙的后果做事。
  • 第207页
    若光是浸沐于心中而不付之于行的人,容易孤独;心有感触而久久闷住的人,迟早成疾,所以将感动化为行动,人就犹如重生。行善不能光说,宽恕也不能只是口号,言行合一,人格才能成。
  • 第220页
    有些东西越老越显好,如好沙发、好皮鞋、好太太。
  • 第206页
    其实越想追求快乐越不得快乐,求而不得更难得。让别人欢喜自己才能真正快乐,所以说快乐是付出才能获得,就像爱和力量,不付出等于没有!
  • 第180页
    关心别人,认真生活,天地就变大! 认真生活的意思是:少空想多实做。亲身经历得到的领悟是智慧,从字面上读到的道理只是知识。上网可以知天下事与天下人交流,但这不是真正的人生历练,没有温度没有触感。年轻人...

爱的艺术 (2)

  • 第9页
    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又没有通过爱情去达到新的结合- 这就是羞愧的根源,同时也是负罪和恐惧的根源。
  • 第15页
    请问:一个被围困在这么一个罗网之中的人如何才能不忘记他是一个人,只存在一次的人,只有一次生存机会,能经历希望、失望、担心和恐惧的人,渴望爱情和受到虚无和孤独威胁的人呢? 第一章讲的主要是人为何会孤独...

富春山居图卷 (3)

  • 第98页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早已指出解脱朝代兴亡痛苦的智慧。生活在“桃花源”中的人其实没有时代的记忆,汉朝、魏、晋,那些人世间的兴亡大事,那些夸张的历史,放回在天地山川里,其实可能...
  • 第129页
    痴到绝处,只是简单去完成自己一心要做的事,别无他想。 “美”的教育可以是一种对”痴“的尊敬吗?
  • 第21页 1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这是苏轼的《行香子》,苏...

江岸送别 (2)

  • 第243页 文徵明及其追随者:十六世纪的吴派
    文徵明大部分及最好的作品都是在他最后三十年所作,在这之前,他曾经在北京担任过短期的官职,但他很快地就归隐苏州。 文徵明在朝为官三年。他思念家乡,疾病缠身,且俸禄微薄。......”吾束发为文,期有所树立,...
  • 第238页 文徵明及其追随者:十六世纪的吴派
    文徵明并不是一个不劳而获的人,他一生的成就都是经由缓慢而审慎的耕耘,以及屡遭挫折与尝试错误之后,才累计起来。文徵明不像唐寅这类画家,好像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够以灿发的图画创意,来营造出量感与空间的效果...
<前页 1 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