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中医对《控制论与科学方法论》的笔记(11)
-
序言
反应釜是一个黑箱,实验的目的是要控制化学反应朝某个方向进行,从控制论的角度来分析,很显然,为了控制反应,我们必须获得关于反应进行程度的足够的信息,并使信息系统构成负反馈体系。 引自 序言 我们赞同一句格言:“与其不断重复一句不会错的话,不如试着讲一句错话。”它经常鼓励我们去考察那些虽不成熟但富有吸引力的新鲜思想,并把它们收集起来跟大家一起讨论。 引自 序言 -
序言
世界上许多事物并不是从开始就注定要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的,在事物发展的初期,它们往往有多种发展的可能性,由于条件或者纯粹机遇的关系,最终才沿着某一个特定的方向发展下去。既然事物的发展都是从最初的可能性开始的,就不能不使人们对它发生浓厚的兴趣,如果对它作更深一步的研究,可以发现它跟控制论中“控制”这个慨念有着密切的关系。 引自 1.1 可能性空间 事物发展的可能性空间,或事物的不确定性,是由事物内部的矛盾决定的。人们根据自己的目的,改变条件,使事物沿着可能性空间内某种确定的方向发展,就形成控制。控制,归根结底是一个在事物可能性空间中进行有方向的选择的过程。 引自 1.2 人通过选择改造世界 因此,一切控制过程,实际都是由三个基本环节构成的:(1)了解事物面临的可能性空间是什么。如一个人得了病,他可能好转、恶化、死亡。(2)在可能性空间中选择某一些状态为目标。如治病的目标是使病情好转。(3)控制条件,使事物向既定的目标转化。 对于一个复杂的过程,事物的可能性空间不仅有许多状态,而且这些状态有复杂的展开方式,影响事物发展的条件也错综复杂。与之相应的选择过程也是复杂的,需要在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控制不同的条件,同时注意各种条件之间的配合和状态的相关作用。 引自 1.2 人通过选择改造世界 -
1.3 控制能力
对于绝大多数控制过程,人们并不是把事物的可能性空间精确地缩小到某个惟一的状态,而只是把可能性空间缩小到一定的范围就达到控制的目的了。如果任何控制过程都想以某个惟一状态为目标,不但没有必要,而且还会使控制失灵。 引自 1.3 控制能力 这个记录(淮南子·修务训中神农尝百)告诉我们药物对人体的作用,祖先们是从“尝”开始了解的。也就是说,人得了病,就用各种树皮草根、水泉矿石来试着服用。吃吃这种,没有用,吃吃那种,也没有用,吃吃另外一种,好了。这样就形成了控制,并开始了对药物治疗作用的了解。我们的中国医药学,就是在随机控制积累了无数数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引自 1.4 随机控制 -
1.4 随机控制
大家知道,一般人不能控制自己的心跳速度,也不能控制自己的血压高低。所谓不能控制,人们认为这是人的意志不能对它们施加影响・因此这一类内脏器官的活动通常被称作“不随意运动”,跟人的意志能够自由控制的骨骼肌的随意运动相区别。实际上,人的意志之所以不能随意控制这些器官的活动,很大程度上是没有获得它们活动情况的足够的信息。一般说来,位于内脏部位的各种内感受器接受刺激并将冲动传入中枢后,虽然有时也可引起一些较模糊的感党(如饱感、尿意等),但常常不引起明晰的主观感觉,而主要引起某种内脏或躯体反射,使体内各器官、系统的活动自动达到平衡与协调,如使内环境理化功能相对稳定,心律血压保持相对恒定等。而肌肉、关节的运动和位置的感觉,被称为本体感觉,它们跟其他外感受器的感觉(如皮肤、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一样,通过特异性传入系统传到大脑皮质相应的特定部位,能够引起清晰的特定的主观感党,人的大脑每时每刻都可以清楚地接受到自己四肢位置和姿势的信息,因而也就可以有意识地控制它们。41 引自 2.2 信息的传递 -
2.4 通道容量
干扰使信息畸变、失真,使人们的认识不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人类意识的能动性不仅在于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而且还贯穿在整个认识过程的始终。人类从开始传递信息的第一天起,就在和干扰作斗争了,这在控制论中称为”“滤波”。它反映了人类能动地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方面,使人类的观察力区别于镜子的反射。因此,研究有关態波的理论,不仅是通讯工程的任务,也是认识论的项重要课题。 引自 2.4 通道容量 -
2.5 滤波:去伪存真的研究
人们发现,在信息传输的过程中,信息量服从的一条相应规律是:它只会在传输过程中不断减少,不会增加。换句话说,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只会增大,不会减少。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有干扰存在。由信息源发出的一个消息在传递过程中只会越来越不确切,不会越来越清晰。一般说来,信息传递通过的通道越长,环节越多,可能受到的干扰就越多。只要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任何环控制能力被减弱,整个信息传递过程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当有许多通道可以传递信息时,我们总要尽量选取那些比较短的,离信息源比较近的通道。历史学家在考证一个历史事实时,总比较尊重与之同时代或与之事隔不久的记载证据。 引自 2.5 滤波:去伪存真的研究 -
2.5 滤波:去伪存真的研究
信息量在传递过程中只会减小不会增大的规律,有很大的认识论意义。唯物论的认识论强调直接实践,强调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性,或许可以通过这个规律从科学上得到说明。当然,强调直接实践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它是获得信息的惟一通道,在许多情况下,人们还是不得不依靠一些较多的环节,较长的信息通道来感知世界。 引自 2.5 滤波:去伪存真的研究 -
第三章 系统及其演化
也许,当中国古代哲学家和科学家提出五行运行的相生相克学说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他们是在研究系统理论,更没有意识到几千年以后这种理论会变得如此重要。今天,人们运用系统理论来分析社会结构,处理大工业生产,规划国民经济,研究神经生理学,几乎没有一种复杂事物的研究不在系统理论的对象之内。75 引自 第三章 系统及其演化 -
3.1 系统研究方法中的因果联系
这种研究因果长链的方法在现代科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追索原因的原因以及结果的结果,使许多学科的研究工作越出了自己经典的领域。人们经常发现构成本学科疑点的课题,其解决方法在过去认为毫不相干的科学领域内。这就促进近几十年来边缘科学及新的学科分支纠纷问世。这种研究因果长链的方法也造成了科学史上另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人们对自然界一些终极问题越来越感到兴趣,它们构成了著名的三大起源问题。人们发现,许多学科的疑点如果按原因的原因或结果的结果追索下去,都会不约而同地涉及天体起源、生命起源、人类起源这样一些根本间题。 引自 3.1 系统研究方法中的因果联系 -
3.1 系统研究方法中的因果联系
任何一个科学家如果被一条无限的因果长链缠住,他就无法脱身。因果长链的无限性使人们再一次提出了所谓终极原因问题,只不过把终点放到了一个无穷远的地方。如果把目前科学所遇到切问题都归结为那个无穷远处的原因,实际上也就把科学放逐到一个不可知的世界中去了。因此研究因果长链又必须有一个适当的限度。78 引自 3.1 系统研究方法中的因果联系 若有所思……
赖中医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72条 )
- 醫者意也
- 2
- 秦汉史讲义
- 2
- 中国针灸学学科史
- 9
- 中国医学文化史
- 1
- 针灸经典理论阐释
- 1
- 中国命理学史论
- 1
- 扁鵲和扁鵲學派研究
- 2
- 说文解字通论
- 5
- 敦煌的医疗与社会
- 4
- 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
- 1
- 临证传心与诊余静思
- 3
- 中国科学技术史稿
- 1
- 殷氏现代舌诊原理与图谱
- 1
- 名老中医之路
- 1
- 东垣医集
- 1
- 妇科方药临证心得十五讲
- 2
- 临床针灸反射学(反映点针灸的理论与应用修订版)(精)
- 2
- 中医治法与方剂
- 2
- 段逸山举要医古文
- 3
- 中国传统医学比较研究
- 3
- 经方医学(第1卷)
- 3
- 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
- 3
- 中国古代房内考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