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何才露新一角对《思想录》的笔记(2)
-
第8页
我觉得下面这段话对所有的交往方式,但重点在教育者对待学习者的指误方式上具有行动指南的意义。
-
第33页
我们既感觉不到极度的热,也感觉不到极度的冷。一切过度的品质都是我们的敌人,并且是不可能感觉的:我们不再是感觉它们,而是忍受它们。过于年青和过于年老都有碍于精神,教育太多和太少也是一样;总之,极端的东西对于我们仿佛是根本就不存在似的,我们根本就不在它们的眼里;它们回避我们,不然我们就回避它们。 引自第33页 最后一句话有些不妥。明显所谓的“极端”不具备主动语态的动作能力,因此只能是被回避。个人认为,在人这个最大主动体的面前,任何一切东西的行为都称不上“主动”。 另外,这段话真是太讽刺了!从社会构成角度来看,只有消灭极端才能形成结构,就比方说要组成一个有结构的球体,所有材料都必须被磨平棱角才行。这个回避极端,在自然的方面来说是身体的意识(譬如极冷极热),另一方面就是社会的意识。人本身就被这两方面所束缚。而身体的意识就是被肉体束缚,社会的意识就是被他人束缚。因此,只有“个人的灵魂”才是“中道”的,然而,它是不存在 。所以,这种不存在的“中道”才能成为东方的儒家作为宗教的一个证据(彼岸)。
小何才露新一角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33条 )
- 剑桥中国文学史(上卷)
- 1
- 重新发现宋朝
- 1
- 烽火与流星
- 3
- 历代进士殿试策对名篇赏析
- 1
- 陶行知全集。第1卷
- 1
-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同性恋书写研究
- 1
- 中国人的幸福观
- 1
- 礼乐与明前中期演剧
- 3
- 纵乐的困惑
- 4
- 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
- 2
- 中国转向内在
- 1
- 明史讲义
- 3
- 中国近代思维的挫折
- 1
- 明代中后期词坛研究
- 1
- 中国古代散曲史
- 1
- 明清散曲史
- 1
- 中国“中世纪”的终结
- 1
- 何处是“江南”?
- 1
- 金明馆丛稿初编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