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皮52765717对《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的笔记(15)

豆皮52765717
豆皮52765717 (愿你在我心中长住)

读过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 书名: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 作者: [英]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 副标题: 毛姆教你如何读书
  • 页数: 296
  •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 2020-7
  • 读书应该是一种享受
    在每一个时代,往往都是聪明人才能够发现唯独由知识与智慧带来的愉悦才是最令人满意也最为持久的。 培养阅读的习惯就是为你自己构建一座避难所,让你得以逃离人世间几乎所有痛苦与不幸。 就我个人而言,同时读四到五本书更符合我自己的习惯。毕竟你的心情可能每一天都不太一样,就算是在一天之中,你也不会每时每刻都迫切地想要读同一本书。我们必须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调整,我就是自然而然地建立了最适合我自己的习惯。在早晨开始工作之前,我通常会读一会儿科学或者哲学方面的书籍,因为这一类作品需要清醒而专注的头脑,让我为接下来的一整天做好准备。等到工作结束之后,我虽然感觉放松了下来,却没有来一场艰苦的思想体操的意愿,那么我就会读历史、散文、评论或传记一类的书籍。到了晚上我还会读一读小说。在这些书籍之外,我手边总有几本诗集,以便我一时兴起随手翻阅。我的床边还放着几本那种随便从哪里翻开都能读下去,又可以在看完任何一段后随时放下的书。
    引自 读书应该是一种享受
    2023-12-25 14:30:22 回应
  • 跳跃式阅读和小说节选

    P011 就像肉体上的愉悦一样,心智上的愉悦同样存在,虽然它可能并不如感官刺激那样剧烈,相比之下却更为持久。

    小说家必须长于营造戏剧化的效果。尽管这种说法略有些模糊,却十分有效地揭示出小说家必须通过能够吸引并抓住读者注意力的方式进行叙事。因此如果有必要的话,他们会为了达成想要的效果而牺牲真实性和可信度。而我们都知道具有科研价值或旨在传达信息的作品不能以此种方式进行创作。在创作小说类作品时,作者的目的并不是为读者提供指引,而是给他们带来娱乐。
    引自 跳跃式阅读和小说节选
    2023-12-25 14:37:50 回应
  • 小说家不是专门讲故事的人,但小说应当有故事
    想要听故事的欲望也是人性之中根深蒂固的一部分。远在文明诞生之初,人们就开始围坐在篝火旁边,或者三五成群地聚集在市场里听故事了。这种对故事的渴望一直极其强烈,这一点由如今侦探小说的蓬勃发展中也可见一斑。实际上,把小说家描述成“只不过是个讲故事的人”无疑是一种轻慢无礼的贬低。通过对所叙述事件与人物的选择、通过创作者自身对这些人与事的态度的传达,小说家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种对生活的批评。这种批评或许谈不上眼光独到,又或者不能称之为深刻,但它的确真实存在。而作为这一点的结果,小说家以这种他们自已都难以察觉的方式扮演着伦理学者的角色。
    引自 小说家不是专门讲故事的人,但小说应当有故事
    2023-12-25 14:39:57 回应
  • 司汤达与《红与黑》
    人们在说“我很幸福”的时候,这句话背后的含义只不过是“我曾经幸福过”而已。因为健康、满足、安宁、愉悦和享受固然都会让人感到幸福,但它们却不是幸福本身。 但是不论你怎么称呼那掌控人类生命的神秘力量——不管是称其为上帝、命运,还是机会——它都讲不出什么精彩的故事,而小说家的职责与权利正是去修正残酷现实之中的种种不可能性。
    引自 司汤达与《红与黑》
    2023-12-25 14:41:12 回应
  • 巴尔扎克与《高老头》
    人们过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日子,他们同样会进入他人的生活:他们在自己的日子里扮演着主角,在他人的生活中的角色有时可能还算重要,但绝大多数时候则是无足轻重。 我们知道人往往由彼此矛盾且看似无法共存的要素所构成,而正是这种不和谐之处才能引发我们的兴趣,因为我们会因为深知自己身上也存在着这样的矛盾而产生共情。
    引自 巴尔扎克与《高老头》
    2023-12-25 14:46:11 回应
  • 狄更斯与《大卫·科波菲尔》
    给声名显赫的人做妻子可不轻松,而除非她机智圆滑、富有幽默感,否则她是不太可能胜任的。如果不具备这些特点的话,她就必须深爱自己的丈夫,必须崇拜着他,以至于她能够坦然地接受人们感兴趣的是丈夫而不是自己。她必须足够聪明,能从丈夫爱着自己这一点中获得慰藉,由此不介意他在思想上对自己如何不忠,并相信他到了最后总会回到自己身边寻求安慰和信心。 如果她对自己必须要讲的台词没有真心实意的感受,而她居然还能表演得如此悲怆而高尚,这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然而她的感情是一种职业化的情绪,它仅仅停留在表面,它只是神经的反应,而非出自内心,这种情感丝毫不会影响她在表演中的沉着冷静。我并不怀疑狄更斯的真诚,不过那也只是一种演员的真诚;而这或许就是为什么如今的我们总会感觉他笔下的悲伤并不真实,不论他如何拼命在文中堆积苦难,我们也不会为之感动。 小说就像是天上的国度一样,其中有许多房屋,而作者只会邀请你进入他自己选中的那一间。每一间的存在都自有其道理,但是读者必须尽力适应自己被引入其中的环境。
    引自 狄更斯与《大卫·科波菲尔》
    2023-12-25 14:50:57 回应
  • 艾米莉·勃朗特与《呼啸山庄》
    不过美貌并不是唯一让女性具有吸引力的要素;诚然,绝世美貌通常都有些令人恐惧:你会对其仰慕不已,却不会被其打动。
    引自 艾米莉·勃朗特与《呼啸山庄》
    2023-12-25 14:52:37 回应
  •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卡拉马佐夫兄弟》
    他这种用钱不知节制的习惯或许应该归咎于自信心的缺乏,因为大肆挥霍会让他感觉自已无所不能,他过剩的虚荣心也因此得以满足。 就像许多容易受他人影响的敏感灵魂一样,他无法抑制地认为自己远胜于那些以更不起眼的方式进入文坛的青年作家…他吹毛求疵,眼高于顶,这说明他认为自己比同行强出不知道多少倍…陀思妥耶夫斯基尤其怀疑所有人都企图藐视他的才华,因为他似乎能从每一句无心之语中读出贬低他作品、冒犯他本人的意图来。 “在精神上的孤独之中,我终于得到了重新回顾人生过往的机会,我对它进行细致入微的剖析,对自身迄今为止的存在进行探究,并以严酷无情的目光审视自己。” 我想对于女性来说,没有什么能比外表令她反感的男人表达出的性欲更惹人恼火的了;而且坦白地讲,如果此人不能接受拒绝的话,她就很有可能对他萌生恨意。 P216 虚荣是艺术家的职业病,不论是作家、画家、音乐家还是演员都很难免俗。 P217 他是个爱出风头的人,而富有创造力的人都难免或多或少有这个苗头,不论他们参与的艺术形式具体是什么。 P222 创造力这一天赋在童年与少年时代或许还只是一项相对普通的能力,然而倘若它在青春期结束之后依旧存在,就要变成唯有以损害正常特质为代价才能欣欣向荣的病症了;而且就像施过粪肥的地里长出的西瓜最为甜美一样,创造力唯有在掺杂了种种邪恶品质的土壤中才能茁壮生长。 P224 贞操的特殊价值完全是男性塑造出来的产物,它一部分来源于迷信,一部分来源于男性的虚荣,还有一部分当然来源于不愿意抚养他人子女的心理。而我敢说,女性看重这一点的原因完全在于男性加诸其上的价值,还有对其后果的恐惧。男性满足自身的需求就像饿了要吃饭一样自然,他们可以在与对象没有什么特别情感的情况下发生性行为,而对于女性来说,如果没有什么就算称不上是爱、至少也能算是感情的东西,那么性行为就不过是一件恼人的苦差事,她只能要么当作义务承担,要么出于为对方带来快感的愿望而承受。 “两面性”一词同样是对人性的简化,并且不一定与事实相符。人类绝非完美的造物,他们存在的主要动力也是满足自己的利益,否认这一点自然荒唐无稽,然而否认人类能够做出高尚无私之举也是同样愚蠢。我们都知道人类在危急关头能够何等高尚地挺身而出,并且展露出自己与他人都不知其存在的高贵品格。斯宾诺莎告诉我们“究其本质而言,万事万物都会极力维持其本身的存在”,而我们却知道为了好友舍弃自己生命的情况并不罕见。善良与邪恶、恶行与美德、自私与无私、各种各样的恐惧和面对它们的勇气、引诱人摇摆不定的种种性情与倾向——人类正是这一切混杂而成的产物。构成人类的原本就是无数彼此矛盾的元素,然而奇妙的是,这些元素居然能够在单一的个体身上同时存在,彼此相容,并形成某种看似和谐的整体。 P226 然而灵感是飘忽不定的,它往往只会在零散的只言片语中不时闪现。而创作小说需要的则是连绵不断的精神(esprit de suite),是一种清晰的逻辑观念,它让你能够将手中的素材排列连贯,让各个部分真实可信地彼此相连,最终构成不会遗漏任何细枝末节的整体。
    引自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卡拉马佐夫兄弟》
    2023-12-25 15:05:31 回应
  •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卡拉马佐夫兄弟》
    若是只考量身体上的痛苦的话,就我个人的体验而言,漫长而痛苦的疾病会让人变得卑怯、自私、狭隘、琐屑且善妒。它远不会让人变得更好,只有可能让他们变得更恶劣。我当然也知道,有些长期为不治之症所困的人依旧能够展露出勇气、无私、耐心与坚韧,我自己也认识一两个这样的人,然而那是因为他们原本就拥有这些美德,只是罹患疾病这一现状让它们得以展露而已。精神上的痛苦同样存在。在文学世界浸淫已久的读者,自然对一些先是功成名就,而后又出于种种原因失去一切的人毫不陌生。这种局面会让他们陷入苦涩的阴沉,并满怀恶意与怨毒。我只能想到一个以勇气、尊严和高昂的情绪战胜了这种厄运的例子,只有经历过这种困境的人才能体会那种屈辱的滋味。我所谈论的这位人士此前一向拥有这些品质,只是当时他那轻浮的表象让美德难以显露而已。承受苦难一向是人类命运的一部分,但受苦并不会因此而不算是一件恶事。
    引自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卡拉马佐夫兄弟》
    2023-12-25 15:08:23 回应
  • 托尔斯泰与《战争与和平》
    P242 工作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值得赞扬之处。人们工作就是为了享受休闲时光,只有蠢人才会因为如果不工作的话不知该干些什么而工作。 P261 “凡人的幸福只能在内心之中寻得,它的来源是对人类最基本需要的满足,引发不满的并不是困乏,而是富足,生命中并没有真正难以面对的困境。”
    引自 托尔斯泰与《战争与和平》
    2023-12-25 15:12:21 回应
<前页 1 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