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秀色对《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的笔记(24)

西峰秀色
西峰秀色 (跟从内心的热情去生活!)

读过 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

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
  • 书名: 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
  • 作者: [美] 弗朗西斯·福山
  • 副标题: 从工业革命到民主全球化
  • 页数: 617
  •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 2015-9-1
  • 第20页 何为政治发展

    如果统治者能修改法律以利己,即使这条法律对社会中其他人一视同仁,法治便已经不复存在。

    2018-07-04 09:45:29 1人推荐 回应
  • 第67页

    官僚体系逃避主人控制的现象,行政部门的代理人很清楚,无论是企业老总和国家总统,还是大学校长。要运行庞大组织,不管是公共的还是私人的,没有官僚体系是不行的。一且将权力委托给一级级的行政机构,行政高管就会失去很多控制,往往成为官僚体系的囚犯。(这是英国广播公司系列喜剧《是,大臣》Yes,Minister]的核心前提,剧剧中的常任秘书汉弗菜是职业官僚,成功挫败名义上是他老板的政务大臣的各种倡议。)官僚体系越是自主和能干,潜在的失控危险也就越大。

    2018-07-06 10:57:55 回应
  • 第73页

    对腐败的指控,常常不是为了改善政府,而是充任政治武器。在大多数政客都参与腐败的社会中,挑选其中一个来施以处罚,往往不是改革而是夺权的迹象。

    2018-07-06 11:12:28 回应
  • 引言 政治制度在法国大革命前的发展
    人类天生就是社会性动物,但其天生的社交性有自己的具体形式,只将利他主义投向家人(有遗传关系的亲戚)和朋友(交换恩惠的个人)。这种人类交往的预设形式,在所有的文化和历史时期中都是普遍适用的。这种天生的社交形式可以通过开发替代制度以奖励另类行为(例如,任人唯才而非任人唯亲)而被克服。但一旦替代制度分崩瓦解,人类总是会回归到这种社交形式。
    引自 引言 政治制度在法国大革命前的发展

    制度无非是持之以恒的规则,所以人类倾向于将自己的行为制度化。由于被赋予内在价值,制度往往又是高度保守的,也就是说,抗拒作出改变。 现代国家是非人格化的:公民与统治者的关系所依赖的不是个人关联,而是公民身份。国家的行政官员不是统治者的亲友,行政职位的招聘完全基于客观标准,如功绩、学问和技术知识。 中国国家建设的动力与近代早期的欧洲集权国家如出一辙:即普遍且持久的军事竞争。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非家族制的现代国家的文明社会 因此在印度,婆罗门祭司阶层享有的权威被认为高于刹帝利,即持有实际政治权力的武士。拉贾或国王为了获得名正言顺的统治权,不得不向婆罗门寻求合法性。 中国从来没有超越的宗教,也许是由于这一原因,始终没有发展出真正的法治,率先出现的是国家 这两个原则——无代表不纳税和被统治者的同意——后来成为美国殖民者的战斗口号。 将洛克有关自然权利的思想纳入《独立宣言》;人民主权的思想成为1787年美国宪法的基石。 法国在1789年是奔向民主的先进分子,到后来反成了落后分子。更糟的是,大革命的遗产之一是造就一批法国左派;他们在20世纪动辄以宣扬暴力为荣,积极向斯大林和毛泽东的模式靠拢。 新法律的实施离不开卸下数百年腐败包袱之后的官僚体系,两者加在一起——法律和行政国家——在许多方面形成一种制约,牵制潜在专制统治者的随意性。君主在理论上享有无限权力,但必须倚赖官僚体系,以法律为基础来行使这个权力。这就是德国人所谓的法治国(Rechtsstaat),完全不同于20世纪列宁、斯大林等的统治。后者事实上只是强大国家,丝毫不受法律或民主负责制的约束。
    引自 引言 政治制度在法国大革命前的发展
    2018-07-09 11:43:18 1人推荐 回应
  • 第1章 何为政治发展
    有些学者认为,负责制政治体系具有防止衰败的自我纠正机制:假如政府表现不佳,或腐败的精英攫取国家,非精英可让他们落选下台。[6]在现代民主的发展历史中,这种情况确有发生,但不能保证它必然发生,或许是因为非精英组织欠佳,看不清自己利益的真实所在。制度的保守性往往使改革比登天还难,这种政治衰败所导致的结局,要么是腐败缓慢加深,使政府效率越来越差;要么是民粹主义猜疑精英从中滥权,作出暴烈的反应。 当今世界最不发达的地区,是那些既缺乏强大的本土国家制度又没有移民带来的外来国家制度的地区。
    引自 第1章 何为政治发展

    人类的天生社交性植根于亲戚选择和互惠利他——对亲友的偏爱。现代政治秩序旨在促进非人格化的规则,但大多数社会精英往往依赖亲友网络,视之为保护自己地位的工具,以及自己刻苦努力的受益者。假如他们成功了,国家可说遭到精英的“攫取”,从而降低了合法性,不再为整体人民负责。长期的和平与繁荣,经常为精英的攫取提供有利条件,如果随之遇上经济衰退或外来政治冲击,就会引起政治危机。 一旦工业革命起飞,任何隐含的历史决定论将会变得愈加不合情理。 像现代公共行政一样,强烈的民族认同往往在威权统治条件下形成得最为成功。 许多当代和平的自由民主国家,其实是数代前长期暴力和威权统治的受益者,现在只是把这段历史顺手抛在脑后了。 拥有最古老议会传统的英国,全体成人投票权一直要到1929年才实现。 制度僵化和家族制复辟是造成衰败的两股势力,这在当代民主国家中仍然存在。 本书是向后看的——试图解释现有制度在历史上的产生和演变。它在政治衰败的标题下,点明困扰现代政治体系的各种问题,但我会避免提供过于具体的对策。......我也不愿花时间去猜测那些不同类型政治制度的前景,我只想讲述我们是如何走到今天的。 不管是好还是坏,由非人格化的现代国家作为秩序和安全的保证者,提供必需的公共物品,这是别无选择的。 假如说有个主题贯穿本书的诸多章节,那就是世界在政治上缺少的不是国家,而是有能力的、非人格化的、组织良好和能够自主的现代国家。 不平衡可朝向任何一个方向,一边是对国家权力的制约不够,另一边是不同社会群体拥有过度否决权,阻止任何形式的集体行动。
    引自 第1章 何为政治发展
    2018-07-09 11:50:57 回应
  • 第2章 发展的各个方面
    这些新颖的社会关系促成像民族主义那样的新认同,或普世宗教的新归属。为政治制度的变化打下基础的,就是社会动员。 合法性代表广泛共识,认定某些社会安排是公正的。 卡尔·马克思本人的名言是,宗教是“人民的鸦片”。但资产阶级本来可以旧封建秩序的特权为基础,光为自己争得权利,没必要提倡为人类普遍平等铺路的学说。它选择以这一类词语来为自己辩解,让人们回溯到基督教的普世性,以及现代自然科学的进化论。人们不禁要问,如果没有马克思,20世纪的历史将会如何改写。在马克思之前和之后,当然还有不少社会主义思想家,反映新兴工人阶级的利益。但无人能如此精彩地分析早期工业化情形,将之与黑格尔的大历史理论关联起来,以自封的“科学”字眼,来解释无产阶级最终胜利的必然性。从马克思笔下涌现出一个世俗的意识形态,在列宁和毛泽东等领袖的手中,取代宗教,成功动员数百万人,实质上改变了历史进程。 社交媒体孕育出动员的新形式,无论在阿拉伯世界还是在中国甚至世界其他地区,都无一例外。 他认为,贫穷的传统社会和已经现代化的社会都是稳定的,不稳定的恰是那些正在进行现代化的社会,因为现代化的不同组件未能以协调的方式向前推进。 为了启动经济增长,强大的政治制度往往是必需的;恰恰是它的缺席,将失败或脆弱的国家锁进了冲突、暴力和贫困的恶性循环。
    引自 第2章 发展的各个方面
    2018-07-09 11:55:16 回应
  • 第3章 官僚体系
    除了纯粹的公共物品,为私人消费而制造的许多商品具有经济学家所谓的“外部性”。 如卡尔·波兰尼(Karl Polanyi)指出的,大多数前现代社会围绕着有能力进行财富再分配的领袖或头人组织起来,这种做法在历史上比市场交换更为普遍。 发展中国家政府面临的难题之一是,它们只是在从事所谓的“同构模仿”(isomorphic mimicry)。换句话说,它们在复制发达国家政府的外在形式,却无法复制同样的产品,如教育和卫生。[10]测量政府实际做什么,而不是如何在做,会避免这个问题。 欧洲强大的法律传统推迟了专制主义工程,最终还限制了它的范围。
    引自 第3章 官僚体系
    2018-07-09 12:00:41 回应
  • 第4章 普鲁士建立国家
    我在第1卷还表明,在许多文明中法治有宗教上的起源,宗教既为法治提供了法律内容,又提供了解释法律的宗教专家的等级制度。在基督教的欧洲,天主教在11世纪复活了罗马法;之后,又有各式法律制度获得制定。而第一名专制君主开始积累权力,还要等数百年之后的16世纪晚期。事实上,欧洲强大的法律传统推迟了专制主义工程,最终还限制了它的范围。 官僚体系逃避主人控制的现象,行政部门的代理人很清楚,无论是企业老总和国家总统,还是大学校长。要运行庞大组织,不管是公共的还是私人的,没有官僚体系是不行的。一旦将权力委托给一级级的行政机构,行政高管就会失去很多控制,往往成为官僚体系的囚犯。(这是英国广播公司系列喜剧《是,大臣》[Yes, Minister]的核心前提,剧中的常任秘书汉弗莱是职业官僚,成功挫败名义上是他老板的政务大臣的各种倡议。)官僚体系越是自主和能干,潜在的失控危险也就越大。 1951年通过的联邦法律,将复职权利赋予所有普通文职人员,包括有纳粹背景的,以及被东德驱逐出境的。最初有五万三千人被清洗出去,到后来仅有一千人永久不得担任政府工作。
    引自 第4章 普鲁士建立国家
    2018-07-09 12:03:45 回应
  • 第5章 腐败
    对腐败的指控,常常不是为了改善政府,而是充任政治武器。在大多数政客都参与腐败的社会中,挑选其中一个来施以处罚,往往不是改革而是夺权的迹象。 为非人格化官僚体系挑选高素质雇员而不选自己亲友——是社会建构出来的行为,违背我们的自然倾向。 领袖通常要依赖自己在晋升之路上培植的支持者网络。约瑟夫·斯大林和萨达姆·侯赛因,不单以手中的军队和警察为权力基础,还掌控一批追随者的忠诚。
    引自 第5章 腐败
    2018-07-09 12:06:37 回应
  • 第6章 民主发源地
    民主的来临早于现代国家,使国家屈从于政客的利益。 在这种社会中,邻居不是潜在帮手而是危险对手;居民住宅都是向内的,以防他人窥探家庭的财富。在这种社会中,企业往往是小规模的,由几代家人拥有,不会变成由职业经理掌控的大型现代公司。企业通常保持两套账本,准确的一套用于家人,另一套专为税司准备。猖獗的逃税在社会上被认可,因为国家只是另一危险的陌生人。 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副产品,因为现代工业必须坐落在拥有港口和河流等交通枢纽的城市。在这种情况下,工厂劳工的纪律将礼俗社会转化成法理社会,以现代劳动分工打破传统社区。 这种不信任的来源是什么?先预告一下我将在下一章中提出的论点,与其说是文化,倒不如说是非人格化的强大国家和法治在历史上的缺席。由于缺乏值得信赖的公共权威,家庭和个人只好自力更生,从事低层次的“人人相互为敌的战争”。
    引自 第6章 民主发源地
    2018-07-09 12:11:09 1人喜欢 回应
<前页 1 2 3 后页>

西峰秀色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2571条 )

猫鱼
2
愤怒的勇气
3
读库 2502
18
监狱琐记
1
第四十一
1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
3
安岳
2
暴风雨的记忆
1
无梦楼全集
1
读库2405
1
1948:天地玄黄
1
读库2404
1
蜉蝣天地话沧桑
42
读库0906
2
读库0902
1
读库0901
10
读库2403
8
艺术史
1
聊斋志异(全四册)
1
俄国来信(全四册)
7
文学之冬
3
约翰.克利斯朵夫(上、下)
1
孤星之旅
6
猎人笔记
2
地虎噬天王
1
旧制度下的俄国
2
创造欧洲人
2
楚国兴亡史
6
十八小时环游世界
2
读库2205
1
可能性的艺术
1
见证
4
读库2202
1
读库2203
2
读库2204
1
读库2103
1
读库2106
2
我的舅舅杨宪益
2
漏船载酒忆当年
3
四世同堂(上下)
1
大汗之城
2
曼德施塔姆夫人回忆录
10
读库2105
3
当权的第三帝国
87
身份政治
1
日瓦戈医生
1
复活
1
红轮(第一卷 全三册)
3
平凡的世界(全三部)
1
继往以为序章
1
悲惨世界(全三册)
7
牛虻
3
寻踪索姆河
1
巴黎圣母院
3
西方政治传统
19
中亚古道与古遗址
8
塔里木古遗址与古道
9
寻访天山古遗址
10
踏勘河西走廊古遗址
8
重返楼兰
13
再探喀什噶尔与和田古遗址
4
穿越塔克拉玛干
4
发现藏经洞
12
从罗布沙漠到敦煌
5
路经楼兰
1
重返和田绿洲
1
尼雅遗址与安迪尔遗址
4
和田绿洲
3
他怎么总找我麻烦
1
从克什米尔到喀什噶尔
6
十日谈
5
秋水堂论金瓶梅
3
崩盘
2
风雨横渡
1
滔天洪水
4
资本主义的未来
11
残酷剧场
6
读库2101
5
烙印
2
二手时间
5
乌合之众
2
读库2006
2
三体Ⅱ
2
极权主义的起源
50
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
28
战争与和平
5
救赎者
2
读库2005
10
耶路撒冷之前的艾希曼
5
读库2002
6
读库2001
5
读库2003
8
读库2004
9
群魔
3
罪与罚
1
战时的第三帝国
3
昨日的世界
1
切尔诺贝利
10
古拉格群岛(上中下)
1
科雷马故事
37
生活与命运
7
金瓶梅词话(全三册)
4
东西街
2
吴宓日记续编(1963-1964)
1
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
1
堂吉诃德(上下)
2
娜塔莎之舞
36
第三帝国的到来
28
存在主义咖啡馆
20
事实即颠覆
15
回访历史
24
沉默的大多数
1
强迫症的历史
1
倒退的時代
3
1924
6
少年凯歌
28
第二性Ⅱ
1
忧乐百篇
1
生而有罪
9
纳粹的孩子们
13
希特勒时代的孩子们
7
苏联检察院对5810例反苏维埃鼓动宣传活动案件的司法复查
14
第二性Ⅰ
15
书斋里的革命
2
暴風雨的記憶 (增訂版)
5
资本之都
24
读库1802
4
逃向苍天
1
读库1803
12
古拉格之恋
1
战争时期日本精神史
7
读库1804
8
读库1805
7
读库1904
6
读库1806
1
读库1901
5
读库1902
7
读库1903
12
人生海海
2
圣经与利剑
6
不敢懈怠
9
倒转红轮
39
古拉格群岛(上中下)
133
独裁者手册
13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16
克里米亚战争
19
八月炮火
6
耳语者
103
教宗与墨索里尼
8
明治天皇
21
一叶一菩提
15
日本之镜
6
创造日本
1
战争、枪炮与选票
4
金与铁
9
奥斯曼帝国的衰亡
3
奥斯维辛
11
活着回来的男人
3
大断裂
1
重读"文革"
70
心路
20
难得本色任天然
5
我们的后人类未来
1
政治秩序的起源
7
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
1
苏联的最后一天
6
罪孽的报应
19
档案
3
断臂上的花朵
30
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
64
漫漫自由路
40
信任
62
皮囊
8
带一本书去巴黎
5
解忧杂货店
5
芳华
15
零年:1945
44
斯通纳
10
美丽新世界
7
古拉格气象学家
3
布达佩斯往事
29
我们忏悔
1
耿济之译卡拉马佐夫兄弟
12
读库1703
1
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
2
读库1702
6
Captive Spirits
8
集外集
1
中国大历史
1
巨婴国
83
百年孤独
9
霍乱时期的爱情
17
刀锋
14
营造天书
13
读库1605
6
月亮和六便士
6
读库1600
6
我的一生
4
读库1603
8
霜冷长河
1
一路走来一路读 (增补本)
7
茶馆之殇
2
读库1506
7
读库1601
3
读库1504
1
读库1502
11
婴语的秘密
4
读库1304
1
燃燈者
27
读库1501
4
读库1406
20
自由在高处
10
读库1206
1
艺术的故事
3
读库0804
5
读库1203
4
读库1405
5
《七十年代》续集
13
读库1001
8
读库1404
4
尋路中國
12
尋找家園
51
读库1403
9
陆犯焉识
19
八十年代访谈录
1
巴黎烧了吗?
10
暴風雨的記憶
8
读库0801
4
读库1306
1
读库1305
2
敦煌建筑研究
16
读库1303
6
看见
2
重新发现社会
1
思想与乡愁
6
古炉
1
读库1105
2
先生之风
5
孤獨六講
45
在路上
1
人·岁月·生活(全三册)
2
读库1102
2
《今天文學雜誌》2008年秋季號:七十年代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