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秀色对《明治天皇》的笔记(21)
-
1-11章
年轻的天皇写了四十多首哀悼父亲的和歌,其中有三首提到天皇肩负的重任。他将短歌展示给中山忠能看,后者感动得老泪纵横。不幸的是这些短歌都遗失了。但是从这时开始直到生命结束,诗歌几乎是明治天皇宣泄个人感情的唯一途径。 《明治天皇》第一至十一章,主要写了明治天皇“践祚”(登基)之前,其父孝明天皇与将军,各个大名武士的关系,以及“黑船事件”给日本国体带来的重大影响。孝明天皇是个排外思想极度严重的君主,作为从虚君过度到拥有实权的换地,孝明并未彻底完成,他一直主张赶走所有外国人,并保持将军的地位,但同时希望“公武一体”,即将军和天皇的内阁更加紧密,一文一武来统治日本。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内忧(倒幕运动)还是外患(美、英、法、俄诸国的开埠通商),都对皇权和幕府之间的权力分配起到了重大的变化,天皇的权力慢慢巩固,幕府势力对天皇逐渐式微。不过,总体来看,幕府的最终倒台和天皇权力的强化,还是要有赖于年轻的明治天皇的登场,他将成为幕府和天皇内阁之间重要的制衡力量,并在一定程度上被倒幕派所左右。就想再中国上演的无数宫廷戏码那样,少不经事的少年天子,被权臣把持,成功消灭政敌。。。 明治天皇之前的历代天皇,没有实权,在孝明天皇时代,各藩自行购买西洋武器,长州藩和萨摩藩购买西式武器以对抗幕府的军队,幕府讨伐藩主失败,颜面无光,这更加令幕府失去威严。 幕府在“黑船事件”之后的一系列与西方列强的接触过程中,签订了诸多不平等条约,开埠通商,治外法权,而令传统的日本武士阶层和天皇的保守派内阁非常愤怒,孝明天皇本人也是极端保守势力的支持者,一直希望通过各种方式,逼迫幕府赶走外国人,并废除不平等条约,重新回到闭关锁国的状态。孝明天皇因为承袭的是历代天皇的生存模式,即由幕府统帅和决定一切行政,外交,守土和维稳,并由幕府出资供养精神领袖和天照大神在人间的代表——天皇。这一极端保守的思想,很顽固,但已经与当时的世界潮流无法抗衡。倒幕派,改革派,保守派甚嚣尘上,错综复杂。孝明天皇甚至利用自己的妹妹(和宫内亲王)下嫁给幕府将军(德川家茂)作为调和幕府与皇族关系的手段,并提出在数年之内将外国人赶出日本为条件为重要条件,说服已经与其他亲王之子(栖川宫炽仁亲王)有婚约在前的妹妹毁弃婚约,改嫁将军德川家茂,意图通过联姻加强皇族的实力,实现“公武一体”的局面。 孝明天皇既反对倒幕,又反对改革。是极端的保守派,这也与其闭目塞听,被幕府长期豢养的习得有关。
-
第十九章
横井的目的并不是要让日本人都信仰基督教。他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儒士(他是明治的保守派老师元田永孚的老师),而且从未放弃自己的信仰。横井早年是个热心的攘夷派,但是后来转向实学。这使他转而支持外国学识的输入,包括西方的经济和政治理念。基督教并不是他思想的基础,但是正如这个时期的一名西方权威所说的,“基督教对横井来说是实用或者说是理性的道德体系……与那些出生时间比他晚得多的日本作家相比,横井更加敏锐地看到西方的科技和经济力量与基督教之间的密切联系,他将其理解为现代性和一种合适的道德体系之间的关系”。凶手称他们担心原始而纯洁的日本传统信仰遭到外国势力的玷污,拒绝承认横井的学识对新日本的价值。
-
第二十一章
《明治天皇》第二十一章,很精彩,大村今次郎和元田永孚,一武一文,为维新之初的国祚奠定了基础。 元田是明治天皇的老师,跟随天皇二十年,许多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年轻的天皇。顺便说一下,元田是出生于熊本县,并做过该县大名的老师和知事。 大村今次郎是主张军事西化的开明派,早年研究“兰学”,后又学习西方军工制造业,又学习英文,并推行向平民征兵制,这威胁到守旧派武士的利益,最终被暗杀,这里有个小插曲,当大村遇害受伤,急需动手术时,必须要得到上级行政长官的批准,但批准迟迟未到,最终这位有着“日本军队之父”美誉”的大村今次郎伤重不治。 这一章也提到了维新中的“文明开化”,天皇作为表率,进行服装革新,穿西服,剪头发,武士不用再随身佩刀(自愿),铺电线,采购西洋现代设备等,从上至下,一派新风。
-
小感想
理想国译丛的《明治天皇》看了二十几章了。修正了自己长期以来对日本近代史的“无知”。明治维新前期的各种政策,文明开化,学习西方科技,效仿欧美政治制度,并从崇尚法国军事制度转为以德为师,诸多改变,其实与明治天皇本人关系不大,是天皇周围的那些开明政治家一手塑造了明治天皇励精图治的形象。那时候的天皇还只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不可能有深谋远虑,当然,天皇本人也从这一急速变革过程中努力学习,特别是想这些政客学习,汲取先进的思想。明治天皇本身就是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现代作品”,一个极具象征意义和实证意义的权威象征。为日本在世界范围内树立了一个标志性旗帜,并从此高高飘扬在世界之林,特别感叹日本政治家的果敢和高效,佩服他们革除弊端,更新吏治,努力让日本人不再被西方列强所轻视,这一点,日本政客的奉公敬业尤其让人感佩。
-
第二十四章
1873年3月9日,天皇下旨命令他与清朝讨论如何惩罚台湾土著的问题。1871年,台湾土著杀死了五十四名因船舶失事而漂流到台湾的冲绳人。[4]天皇关心的背后,隐含着一个他预感到的清朝主张,即冲绳人并非日本国民。众所周知,去年琉球国王已经被授予藩王的称号,副岛也正式通知了东京的外国代表,称日本已经对这些岛屿全权负责,但是清朝还没有放弃他们的宗主权。在信中天皇间接挑战了清朝,因为后者声称对整个台湾岛拥有主权,而只有通过惩罚犯法的土著才能证明这一点。 副岛凯旋日本。他深信,日本现在可以扩土到朝鲜半岛和台湾岛。副岛抵达横滨之前停靠的每一站,都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他在长崎时写的一首汉诗体现了回国的喜悦之情: 才入本朝风气醇, 山川秀丽自然真。 却思曾在北京日, 满地风沙没了人。 引自 第二十四章 -
第二十七章
(1876年)10月,神风连的领导太田黑伴熊(1835—1876)经过数次神道教的占卜仪式之后,认为起义最终获得了神的首肯。他联系其他县那些与自己有共同信仰的武士,希望熊本的胜利能鼓励他们也举行类似的起义。对明治维新以来发生的变化(尤其是武士阶层地位的变化)的痛恨,是将这些人联系起来的纽带。神风连的成员最为极端。他们并不仅仅满足于遏制西方影响的传播,还决定将西化的痕迹也抹去,无论是穿西服还是使用西历。例如,当不得不经过电线下方时,一些神风连的成员会以白扇遮头,以此保护自己不受外来邪恶的影响,同时表达他们对电的痛恨态度。许多人随身带着盐,看到和尚[5]、穿西服的日本人或者葬礼便撒(这是一种去晦的方式)。甚至有人认为纸币来自西方,担心自己被污染,于是拒绝用手摸它,只用筷子接纸币。在即将到来的与政府军的战斗中,意识形态上的一个决定对神风连有着致命的影响——他们拒绝使用现代武器,用剑和矛对付持有枪炮的士兵。 引自 第二十七章 这让我想起了义和拳。。。
-
第三十三章
早在1872年5月,左院成员宫岛诚一郎(1838—1911)就强烈要求起草宪法,对统治者的权力进行约束。宫岛认为非常有必要这么做,因为近年来,连“无智之国民”也通过了解其他国家的政治,以个人自由的名义坚持自己的权利。一些人甚至要求成立共和国。在目前的情况下,难以确定怎么对付这种人,可是一旦将统治者的权力用宪法明确下来,任何冒犯者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宫岛强调自己不赞成由统治者一人独享权力的宪法,认为那会使人民感到压抑,而且会阻碍现代化的进程。理想的解决方法是君主和人民联合执政,然而现在日本教育水平仍非常低,人民不太可能具备选出合适代表所需的智力。因此,君主应该亲自起草宪法,同时把联合执政的原则考虑进去。这个提案被移交正院讨论,同时开始了起草宪法的准备工作。 引自 第三十三章 伊藤指出,百年前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已经深入欧洲各国,有些国家摒弃过去,固执于全新的方式,乃至招致动乱,至今未稳;一些开明的领导人则未等发生革命就已预见到变化。然而不管如何,没有一个国家能够逃避这个影响,即统治者必须分权与人民。欧洲的政府新理论书籍已经涌入日本,连最边远的山村都能看到它们的踪影。新政府的概念已经无法遏制。 引自 第三十三章 我们还不如1873年的日本。
-
第三十八章
1885年2月月,曾被驻派朝鲜的陆军中将高岛鞆之助和海军少将子爵桦山资纪向朝廷提交了一份文书,将日本采用欧美的行政、教育、法律和军事体制而在现代化进程中取得的稳步成就与清朝顽固坚持的腐朽方式进行了对比。这两个国家正朝着不同的方向前行,由此使清朝产生了嫉妒和猜疑。高岛和桦山回顾了近年来中日两国之间的冲突(侵略台湾、吞并琉球、江华岛事件等),尤其是1884年的事件。当时清军袭击了在朝鲜的日本军队,造成伤亡。他们敦促“今断然决意速扫妖云,荡尽祸气,否则两国之间难测生不虞之变”。他们确信,现在是增强国家实力、提高皇室声望的难得机会。 引自 第三十八章 --------------------
三条实美建议天皇任命黑田清隆担任右大臣,其目的是为了在政府中维持长州藩势力(以伊藤为代表)和萨摩藩势力(黑田是萨摩藩人)的平衡。他还希望巩固太政官制。三条怀疑伊藤正在计划重组政府,创建一个由伊藤担任内阁总理大臣的内阁。伊藤意识到三条有多么不愿意放弃其职位,于是决定假装迎合他,并支持他推荐黑田的提议。 与此同时,伊藤变革政体的计划渐趋成熟。废止太政官制有利于创建一个由总理大臣领导的内阁,那不仅是一次在行政层面进行的变革,还将标志着有名无实的贵族统治的终结,而士族成员取而代之居于领导地位。 可以理解的是,三条对即将失势感到惊愕沮丧,然而,当天皇下令仔细研究如何重组政府时,他并没有提出反对意见。12月22日,三条觐见天皇,主张改革政府,并请求罢免自己的职务。天皇恩准,同一天,太政大臣、左大臣、右大臣、参议和各个机构的长官等职务被废止,由议会内阁所取代。议会内阁由总理大臣以及九个分支机构的长官组成。伊藤博文被任命为总理大臣[54],井上馨担任外务大臣,山县有朋担任内务大臣。 引自 第三十八章 -
第三十九章
嘉仁于1887年9月19日进入学习院。他每天去学校,在其他男孩的陪同下学习,他的课桌与其他人的课桌并排靠在一起。这是王位继承人第一次接受公共教育。 引自 第三十九章 西村茂树
1886年底,西村茂树在帝国大学发表了三次关于日本道德的演讲。曾是明六社成员的西村,以前经常在天皇面前讲解有关西方的内容,之后也是如此;但这三次演讲——后来结集出版为《日本道德论》——绝不是号召向西方学习。 数年之后,西村回忆说,当时伊藤内阁效仿西方的法律制度、风俗习惯和礼节礼仪,盲目地举办模仿西方的娱乐活动(如舞会、化装舞会和舞台剧),以求外国人的欢心。他将这种谄媚奉承与日本悠久的道德观(如忠孝、节义、勇武、廉耻等)进行比较,反对抛弃这些美德。他为这一现象感到悲痛,由此发表了这些演讲。 西村对武士阶层也道德沦丧感到失望。日本急切地向西方学习,却忘了欧美各国都信奉某个宗教,以捍卫人们的道德观。 西村主张回归儒教的道德规范。虽然他并没有指出自己偏爱儒教的哪个学派,但他强调将所学道德规范付诸实践,表明他或许推崇王阳明的学说。不过,西村并没有掩饰儒教和西方哲学的缺点,并且还承认佛教和基督教各有优点,都可以加以采用。他指出,最关键的是要为现代日本创建一个道德规范,一旦建立,可以就具体内容向其他思想体系借鉴。 人们对于西村的演讲非但赞成,简直是压倒性地支持。接受过儒教教育的人——大多为年龄在四十岁以上的武士阶层——纷纷响应拥护旧风俗的号召。与西村同为明六社成员的文部大臣森有礼一向主张进步,但他被《日本道德论》深深打动,表示要把它用作从中学到大学的课本。然而,这本书却激怒了伊藤博文,他认为此书诽谤政体,阻碍了政治进步。 西村的书,是对伊藤的政策的初次反对声明,成为了不久后日益突显的极端民族主义的开端。 引自 第三十九章 -
第四十四章
(1894年)6月26日,大鸟圭介谒见了国王高宗,力主朝鲜进行内政改革的必要性。28日,他诘问朝鲜当局,朝鲜是独立国家,还是清朝的藩属国。这个问题让朝鲜朝廷陷入了恐慌,而且讨论来讨论去也没能得出任何结果。正在此时,大鸟接到日本政府的训令,上面说除非摧毁清朝的影响力,否则无法在朝鲜实施改革。毫无疑问,这促使大鸟强硬地要求朝鲜给出答复。6月30日,朝鲜朝廷最终声明为独立国家。
7月23日,日本混合旅团于黎明时分进入汉城。当他们靠近王宫时,朝鲜士兵突然开火。日军予以反击,之后进入宫殿区,赶走了朝鲜军队,并取而代之地守卫王宫。国王急召父亲兴宣大院君出面主政。尽管兴宣大院君一直都有强烈的反日情绪,但被监禁在清朝的经历改变了他的看法,现在,他欢迎大鸟进入王宫。他告诉大鸟,朝鲜国王已经让他全权改革政府,承诺在采取任何措施之前都将征询大鸟的意见。7月25日,兴宣大院君宣布废除朝鲜与清朝签订的条约。
启蒙运动的主要倡导者福泽谕吉发表了一篇文章,宣称势必要与清朝开战,以便唤醒清朝开展获益匪浅但被冥顽不化的满族统治者排斥的启蒙运动。他将清朝干预朝鲜视为极力阻止启蒙思想传播的无法容忍的暴行,这场战争与其说是两国之间的一场争斗,不如说是“为世界文明”而战。
西峰秀色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2571条 )
- 猫鱼
- 2
- 愤怒的勇气
- 3
- 读库 2502
- 18
- 监狱琐记
- 1
- 第四十一
- 1
-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
- 3
- 安岳
- 2
- 暴风雨的记忆
- 1
- 无梦楼全集
- 1
- 读库2405
- 1
- 1948:天地玄黄
- 1
- 读库2404
- 1
- 蜉蝣天地话沧桑
- 42
- 读库0906
- 2
- 读库0902
- 1
- 读库0901
- 10
- 读库2403
- 8
- 艺术史
- 1
- 聊斋志异(全四册)
- 1
- 俄国来信(全四册)
- 7
- 文学之冬
- 3
- 约翰.克利斯朵夫(上、下)
- 1
- 孤星之旅
- 6
- 猎人笔记
- 2
- 地虎噬天王
- 1
- 旧制度下的俄国
- 2
- 创造欧洲人
- 2
- 楚国兴亡史
- 6
- 十八小时环游世界
- 2
- 读库2205
- 1
- 可能性的艺术
- 1
- 见证
- 4
- 读库2202
- 1
- 读库2203
- 2
- 读库2204
- 1
- 读库2103
- 1
- 读库2106
- 2
- 我的舅舅杨宪益
- 2
- 漏船载酒忆当年
- 3
- 四世同堂(上下)
- 1
- 大汗之城
- 2
- 曼德施塔姆夫人回忆录
- 10
- 读库2105
- 3
- 当权的第三帝国
- 87
- 身份政治
- 1
- 日瓦戈医生
- 1
- 复活
- 1
- 红轮(第一卷 全三册)
- 3
- 平凡的世界(全三部)
- 1
- 继往以为序章
- 1
- 悲惨世界(全三册)
- 7
- 牛虻
- 3
- 寻踪索姆河
- 1
- 巴黎圣母院
- 3
- 西方政治传统
- 19
- 中亚古道与古遗址
- 8
- 塔里木古遗址与古道
- 9
- 寻访天山古遗址
- 10
- 踏勘河西走廊古遗址
- 8
- 重返楼兰
- 13
- 再探喀什噶尔与和田古遗址
- 4
- 穿越塔克拉玛干
- 4
- 发现藏经洞
- 12
- 从罗布沙漠到敦煌
- 5
- 路经楼兰
- 1
- 重返和田绿洲
- 1
- 尼雅遗址与安迪尔遗址
- 4
- 和田绿洲
- 3
- 他怎么总找我麻烦
- 1
- 从克什米尔到喀什噶尔
- 6
- 十日谈
- 5
- 秋水堂论金瓶梅
- 3
- 崩盘
- 2
- 风雨横渡
- 1
- 滔天洪水
- 4
- 资本主义的未来
- 11
- 残酷剧场
- 6
- 读库2101
- 5
- 烙印
- 2
- 二手时间
- 5
- 乌合之众
- 2
- 读库2006
- 2
- 三体Ⅱ
- 2
- 极权主义的起源
- 50
- 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
- 28
- 战争与和平
- 5
- 救赎者
- 2
- 读库2005
- 10
- 耶路撒冷之前的艾希曼
- 5
- 读库2002
- 6
- 读库2001
- 5
- 读库2003
- 8
- 读库2004
- 9
- 群魔
- 3
- 罪与罚
- 1
- 战时的第三帝国
- 3
- 昨日的世界
- 1
- 切尔诺贝利
- 10
- 古拉格群岛(上中下)
- 1
- 科雷马故事
- 37
- 生活与命运
- 7
- 金瓶梅词话(全三册)
- 4
- 东西街
- 2
- 吴宓日记续编(1963-1964)
- 1
- 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
- 1
- 堂吉诃德(上下)
- 2
- 娜塔莎之舞
- 36
- 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
- 24
- 第三帝国的到来
- 28
- 存在主义咖啡馆
- 20
- 事实即颠覆
- 15
- 回访历史
- 24
- 沉默的大多数
- 1
- 强迫症的历史
- 1
- 倒退的時代
- 3
- 1924
- 6
- 少年凯歌
- 28
- 第二性Ⅱ
- 1
- 忧乐百篇
- 1
- 生而有罪
- 9
- 纳粹的孩子们
- 13
- 希特勒时代的孩子们
- 7
- 苏联检察院对5810例反苏维埃鼓动宣传活动案件的司法复查
- 14
- 第二性Ⅰ
- 15
- 书斋里的革命
- 2
- 暴風雨的記憶 (增訂版)
- 5
- 资本之都
- 24
- 读库1802
- 4
- 逃向苍天
- 1
- 读库1803
- 12
- 古拉格之恋
- 1
- 战争时期日本精神史
- 7
- 读库1804
- 8
- 读库1805
- 7
- 读库1904
- 6
- 读库1806
- 1
- 读库1901
- 5
- 读库1902
- 7
- 读库1903
- 12
- 人生海海
- 2
- 圣经与利剑
- 6
- 不敢懈怠
- 9
- 倒转红轮
- 39
- 古拉格群岛(上中下)
- 133
- 独裁者手册
- 13
-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 16
- 克里米亚战争
- 19
- 八月炮火
- 6
- 耳语者
- 103
- 教宗与墨索里尼
- 8
- 一叶一菩提
- 15
- 日本之镜
- 6
- 创造日本
- 1
- 战争、枪炮与选票
- 4
- 金与铁
- 9
- 奥斯曼帝国的衰亡
- 3
- 奥斯维辛
- 11
- 活着回来的男人
- 3
- 大断裂
- 1
- 重读"文革"
- 70
- 心路
- 20
- 难得本色任天然
- 5
- 我们的后人类未来
- 1
- 政治秩序的起源
- 7
- 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
- 1
- 苏联的最后一天
- 6
- 罪孽的报应
- 19
- 档案
- 3
- 断臂上的花朵
- 30
- 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
- 64
- 漫漫自由路
- 40
- 信任
- 62
- 皮囊
- 8
- 带一本书去巴黎
- 5
- 解忧杂货店
- 5
- 芳华
- 15
- 零年:1945
- 44
- 斯通纳
- 10
- 美丽新世界
- 7
- 古拉格气象学家
- 3
- 布达佩斯往事
- 29
- 我们忏悔
- 1
- 耿济之译卡拉马佐夫兄弟
- 12
- 读库1703
- 1
- 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
- 2
- 读库1702
- 6
- Captive Spirits
- 8
- 集外集
- 1
- 中国大历史
- 1
- 巨婴国
- 83
- 百年孤独
- 9
- 霍乱时期的爱情
- 17
- 刀锋
- 14
- 营造天书
- 13
- 读库1605
- 6
- 月亮和六便士
- 6
- 读库1600
- 6
- 我的一生
- 4
- 读库1603
- 8
- 霜冷长河
- 1
- 一路走来一路读 (增补本)
- 7
- 茶馆之殇
- 2
- 读库1506
- 7
- 读库1601
- 3
- 读库1504
- 1
- 读库1502
- 11
- 婴语的秘密
- 4
- 读库1304
- 1
- 燃燈者
- 27
- 读库1501
- 4
- 读库1406
- 20
- 自由在高处
- 10
- 读库1206
- 1
- 艺术的故事
- 3
- 读库0804
- 5
- 读库1203
- 4
- 读库1405
- 5
- 《七十年代》续集
- 13
- 读库1001
- 8
- 读库1404
- 4
- 尋路中國
- 12
- 尋找家園
- 51
- 读库1403
- 9
- 陆犯焉识
- 19
- 八十年代访谈录
- 1
- 巴黎烧了吗?
- 10
- 暴風雨的記憶
- 8
- 读库0801
- 4
- 读库1306
- 1
- 读库1305
- 2
- 敦煌建筑研究
- 16
- 读库1303
- 6
- 看见
- 2
- 重新发现社会
- 1
- 思想与乡愁
- 6
- 古炉
- 1
- 读库1105
- 2
- 先生之风
- 5
- 孤獨六講
- 45
- 在路上
- 1
- 人·岁月·生活(全三册)
- 2
- 读库1102
- 2
- 《今天文學雜誌》2008年秋季號:七十年代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