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秀色对《读库1902》的笔记(7)

西峰秀色
西峰秀色 (跟从内心的热情去生活!)

读过 读库1902

读库1902
  • 书名: 读库1902
  • 作者: 张立宪 主编/刘勃
  • 页数: 352
  •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 出版年: 2019-4-16
  • 迟子建和她的冰雪北国

    以下摘自《读库1902》,《迟子建和她的冰雪北国》 我还是希望我们未来的生活能跟自然更近一点,跟泥土更近一点,虽说这样的时代可能一去不复返了 。但是我们的情怀、我们的心灵,我觉得离自然近的人,他的生死观会变得豁达。而人的一生培养一个好的生死观, 会修炼我们的人生,也会提升人生的价值,它也决定了你的文学能够走多远。P3 有一次,我就在山里碰到了一片大的都柿,粒儿又大,上面有一圈白脯儿,又饱满,如此甘甜,我就吃。可是都柿吃多了是能醉的。我采满了以后装不下,就把自己的肚子当容器了,不停地吃,也算塞满了。家里人想这采都柿这么长时间还没回来,就出来找,远远地看见我晃晃悠悠地回米了,半醉的一个状态。这就是我的童年生活。P4 春天夏天,我们最主要的活儿就是种土豆和侍弄土豆。直到现在,我知道什么时候去种土豆,土豆栽子怎么切,土豆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打垄,铲趟。到了秋天的时候,你发现垄台儿出现闪电一样的裂缝,那是土豆在里面笑了,它成熟了,开心地笑了,这时候就可以摸土豆吃了。P13 说穿了,文学是一-种信仰。我们建立起来对文学的信仰之后,要真诚对待生活当中的好与坏、幸福与悲伤,这一切我们都要正视,这是人与生俱来的不可抗拒的东西。我们绝对不能为了刻意地营造光明而把黑暗的阴影遮蔽,当然我们也不能因为刻意地强调黑暗,而忽视了我生命当中哪怕些微的亮光。那我们就可以看到在哈尔滨的街头,在都市当中还有人烤红薯的时候在下象棋,怡然自得,我觉得我们生活就是这种苦中作乐。 作家不能重复自己,但山是要重复自己,连绵在一起才能成气势;水要不断地重复自己,才能源远流长。山水的重复,怡恰给了我生活和写作的生命之源,动力之源。P34

    2019-09-11 17:05:19 2人喜欢 回应
  • 迟子建和她的冰雪北国

    以下摘自《读库1902》,《迟子建和她的冰雪北国》: ……死亡是多种多样的,人们的出生是单一的,死亡却是无限丰富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死亡跟人生一样的精彩,我们对它要敬畏,它也是圣洁的。所以为什么世界上不管什么宗教,都给人一种未来指向,有另外的一个空间,我觉得其实谈的就是死亡,谈人的这种丰富性,它不是只给你一个神话世界,也是给你一种勇气和信念。所以在我的想象当中,比如说我崇敬的一些作家,三岛由纪夫、川端康成、海明威等等,这样一些自杀的作家,我从来不认为他们是懦夫,我觉得一个人能够在生命最恰当的时候把自已结束,像海明威用最后一枪给他的一生的写作画了一个惊叹号,或者说是句号一样,非常了不起。 海明威不是儒夫,是一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我在分析《老人与海》的时候,曾经跟学生讲过,我觉得《老人与海》不是写一个硬汉的形象,他写的就是失败的人生。我说,也许这就是海明威自杀的前兆,一种预兆。 他写一一个老人在海上,八十多天没有捕到一条鱼, 后来捕到了一条大马林鱼,拖着他这条小渔船,在回岸上的过程当中遭遇了那么多的风暴,不断有被鱼过来吞噬这条鱼,他就和它搏斗。在这小船上,他用尽了各种工具,可是他还是坚强、顽强地把这条大鱼、马林鱼带回岸上。可他拖回来的只是一条大鱼空空的骨架。 我觉得《老人与海》是部伟大的哲学书,说明人生整个的过程,鲜活的东西是在不断地丧失,在人生之海过程当中,当你想从此岸到达彼岸的过程当中,很多东西是不断地被吞噬掉,被时光,被不可知的灾难、不可知的逆流,不断地阻碍。可是人只要活着,这所有的东西,哪怕最后剩下一副骨架,我把它看作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仍然要带回来,带到岸上,带到他的人生博物馆,作为一个见证。P41—42 …… 河北教育出版社在1995年做了一套女作家影集,我在后面附了一首诗,我还记得其中的几句:他离去了/亲人们不要去追赶他/让他裹着月光/在天亮以前,顺利地到达天堂/相信吧/他会在那里重辟家园/等着被他一时抛弃的你们/再一个个回到他身边/他还是你的丈夫/他还是你的父亲。 我觉得人生就是这样,生死就是一个轮回。一个人生命的过程,能够逐渐在年纪渐大的时候正确地对待死亡,摆脱死亡的阴影,就会活得灿烂,这一生才是真正的圆满。否则你即使活到一百岁,在战战兢兢当中,两眼瞪得溜圆,千般不舍,万般牵挂地闭不上眼地离世,那是活得不灿烂的,不管多长寿。P43

    2019-09-11 17:05:58 1人喜欢 回应
  • 职业的选择

    以下编整过,摘自《读库1902》,《职业的选择》蒂姆•厄班 这篇文章,我觉得很有价值,可以给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指点迷津, ————————————————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童年就像条河, 我们就是河里的蝌蚪。 我们没有办法选择河流。我们醒来的那天,就处在这条父母、社会和大环境给我们选定的道路上了。我们被告知了河流的生存法则、正确的泳姿和我们的目标。我们的工作不是去思考道路,而是在已经被选定的这条路上,按着被预先设定的“成功”的定义去获得成功。 ………… 可时间不等人。 你会走上一条道路,而这条道路就是你的生活。在生活的终点站,回头望的时候,你才能第一次鸟瞰这整条道路。 科学家研究人们临终时对于自己一生的感悟,结果是:很多人是充满着深深后悔的。 很多这种后悔来自小时候。我们大部分人小时候并没有机会学习如何创造自己的路径,大多数人成年后依然不会创造自己的路径,所以才会在临终回顾时发现自己所走的路有多么荒诞。 这篇文章探讨的是怎么创造自己的路径。希望你能花半个小时,看一下自己正在走的那条路,然后看看这条路通往何方,好让自己确信这条路不那么荒诞。 你需要先了解一下“第一原则思维”和“类比思维”的区别,我把它们通俗地称为“厨师”和“厨子”。 “第一原则思维”(厨师)就是像科学家一样思考:把核心事实和观察拿出来,从它们的碰撞中得出结论。就好像一个厨师尝试各种食材来创造美食一样。只要坚持这样做,厨师最后肯定会创造出新菜谱。而“类比思维”,就是你看着事情已经有的样子,然后模仿一遍。模仿的过程可能会加入一点个人元素,就好像一个厨子照着一个现成的菜谱做饭。 一个完全照着菜谱做菜的厨子,和一个完全独立发明菜谱的厨师,是思维光谱的两个极端。生活中所有需要思考和做决定的时刻,你的思考过程总是在这条光谱上的。你的选择无非是更加倾向厨师,还是更加倾向厨子,是创造还是模仿,是原创还是随大流。 做一个厨师,需要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做一个厨子就容易多了。 ………… 时间。对大部分人来说,上班(包括上下班通勤,下班用考工作这些)会占据我们五万到十五万小时的时间。 一个长寿的人一生大概有七十五万小时,当我们减去童年(十七万五千小时),吃饭、睡觉、运动、琐事等基本的维持生命的活动时间(三十二万五千小时),你真正“有意义的成年时间”只有二十五万小时。所以,一个人的职业,会占据一个人有意义的成年时间的百分之二十到六十。 ……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八爪鱼。每个人的八爪鱼都长得不同,但是差别不会那么大。我敢打赌,大部分人的欲望和恐惧是相似的。 “个人欲望触手”可能是最难概括的,每个人的个人欲望都不一样。这根触手是每个人性格和价值观的折射,而它本身承担着最复杂和最有挑战性的人类需求:满足感。这根触手上不只承担了现在的你自己,还承担了过去的很多个“自己”。 ……每个“自己”都想分杯羹。而一旦任何一个“自己”没有得偿所愿,它都会让你内心充满失望和失落。 除此之外,你对于死亡的恐惧,也会出现在个人欲望触手上。好比想要在世界上留下点印记或者成就伟大事业这些。个人欲望触手的存在,就是为什么非常多的亿万富翁不愿意余生纸醉金迷,享乐人生——这根触手的需求很强。 然而,个人欲望触手也是最常被忽略的那个……在事业的早期,其他的触手往往因为本能的蛮力而占据上风。这种忽略,往往在尘埃落定后会给人留下重大的遗憾。未被满足的个人欲望,常是那些非常成功却不快乐的人,真正不快乐的原因他们获得了成功,却不是在自己想要的领域。 “社交欲望触手”是最原始、最动物性的一面。 这根触手上的驱动力,源自我们的生物演化过程,这根触手上的生物非常特别。 我们内心都存在着“社交存活”的欲望,我们因为这种欲望而无比关注别人对自己的想法。 然后就是你的自尊心。它和“社交存活”很像,但是需求更强烈。……自尊心被厌恶是很难忍受的,但是更难忍受的是被忽视。你想要被人广泛地认可和看重。 这根触手上还有别的角色。比如当你没有得到适当的赞赏时,内心的小法官就会生气……还很记仇,所以很多人会有在不相信的人面前逆袭的幻想。 最后,还有一条小狗也附着在这根触手上,这只小狗最大的愿望就是取悦它的主人……这只小狗的主人……是那个在心理力量上对你有掌控的人,你可能竭尽自己的整个职业生涯,只为用成就去取悦这个人(比如一个要求很高的家长)。 “生活方式触手”想要的基本是岁月静好,好比一个快乐闲适的日子,大把的空闲时间,休息放松,享受舒适。 它同样从宏观的层面关心你的生活,它希望你在自已认可的时间,能用自已想要的方式,和你喜欢的人,做自已想做的事情。生活应该充满快乐的时光和丰富的经历,应该没有坎坷,应该有着极少的辛劳或挫折。 问题是,如果你把生活方式的欲望放在个很高的优先级,你很难让整根触手都满意。 未来稳定可期的欲望被满足,意味着触手上另一部分想要长期自由生活的欲望要被掐灭。想要没有压力地度过一生的欲望,和想要像王石一样攀登珠峰的欲望,其实没有办法和谐相处。 “道德欲望触手”认为其他的触手都是没有良知的混蛋,个个都只知道自我享受。…… 其他的触手幻想的是如果你有十亿美元,你会过上怎样的生活;道德欲望触手则在幻想如果你有十亿美元,你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实用主义触手”认为其他触手想的都还行,不过它还想提醒你:明天要交房租了,而你银行账户里的钱其实不够,你离交房租也只剩三十四个小时了。 实用主义触手的底线在于,它想让你不用饿肚子,有衣服保暖,买得起药,并且不需要露宿街头。它并不在乎这些事情要怎么实现,它关心的是这些事情需要实现。但是其他的触手总是不能让实用主义触手得偿所愿。每当你的收人增长,你的生活方式触手就会提高它自己的欲望和期望的标准,使得实用主义触手一直在努力给生活方式触手擦屁股,以保证你每个月都还得上信用卡。 欲望八爪鱼真的很复杂。没有哪个人类能够满足整只欲望八爪鱼。人类的欲望,是一场选择、牺牲和妥协的游戏。 ………… 对每一个欲望, 你要问的是:你为什么会在这里?你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 欲念、信仰、价值、恐惧,不是凭空出现的。它们要么来自内心意识在观察和生活经验上的长时间浇灌,或者来自别人从外部对我们的植入。也就是说,它们要么是你用厨师思维发明出来的,要么是你用厨子思维学来的。所以在你的审讯室里,你要做的是扯着每一个欲望的脸皮,好好看一下它是来自自身,还是来自别人。 扯脸皮的效果可以用“为什么游戏”来达成。你最初的问题,应该是“为什么这是我想要的东西”。你会得到一个原因。 然后你继续提问,为什么这个原因会让人产生渴望?为什么这个原因能在你心中占有如此重的重量? 你的原因会被挖得更深一层。 只要持续地做下去,你会得到下面三种结果之一: (1)你会把原因一直追寻回它的起源,摸清你从独立思考开始获得这个原因的完整思维链。你扯着这个欲望的脸皮,会发现它并没有戴着面具。 (2)你会把原因追回到那个把这个原因植入给你的人,比如“我的家长……”,然后你会发现你从未真正同意这个观点。你所积累的智慧并不能真的让你确信这个信念的核心合理性。在这种情况下,其实就是一个冒名的欲望在假装成你真正的欲望。 (3) 你会在追寻原因的根源中迷失了,“我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觉得它是对的”这种情况,可能是你的真实欲望,也可能是冒名者的另一种伪装,你只是一时想不起来是谁把这个想法植入给你的。在你内心的最深处,你对这种情况的真实归属有着一定的直觉。 如果是情况(1) ,这就是一个真实确凿的感觉或者价值,来自你的厨师思维。如果是情况(2) 或者(3) ,你会发现自己被耍了,别人趁你不注意偷偷溜进你的欲望八爪鱼体内,动了些手脚。对于那部分的信仰,来自厨子思维,你只是像个机器人一样,在重复别人的菜谱。 如果你是一个聪慧过人的人,这番自省会让你意识到自己的欲望八爪鱼基本上是自已造就的,并且上面的欲望紧跟自己的现况。但是大多数人,会像作者一样,发现很多的冒名者,或者很多的情况(3) 当你掀开冒名者的面具,发现其实有些信念来自你的家长。其他一些冒名者的面具被扯下来后,你会发现它们来目常规认知,或者是你所生活的社区或社群,或者是你所处的年龄段的文化,或者是你的亲密朋友圈。 …… 要说清楚的是,这不代表听从睿智的父母的建议,或者著名哲学家的思想,或者你尊敬的朋友的观点,或者年轻时候的自已的信念,就是错的。谦卑的人是能够被影响的,来自外界的影响是我们自身重要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这里要搞清楚: 你是把这些外界影响作为信息,经过内在的真实自己的思考后,再小心地决定接受;还是说这些外界影响直接攻占了你的大脑,占据了你的内心? 你是因为听到别人想要什么,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然后决定此时此刻你也想要同样的东西;还是你听到了别人想要什么,然后觉得“我什么都不懂,那家伙好像挺懂的,所以如果他想要那个东西,那应该没错了”,于是把别人的思想刻在自己脑子里,不再去质疑这种想法? 前者是厨师思维,后者其实就是做个机器人。 …… 对于自己的欲望八爪鱼的排查,还会涉及对于欲望的排序。 ……欲望的排序同样也是恐惧的排序。欲望八爪鱼包含了一切你追寻一个职业所想要获得和不想获得的东西。每一个欲望,反面都是对另一个极端的恐惧。你对于被人崇拜的欲望,背后是对于窘迫的恐惧。你对于自我实现的欲望的背面,是对于碌碌无为的恐惧。你对于自尊的欲望,背面是对于羞辱的恐惧,如果你的行动和内心对于欲望的排序不符合,通常是因为你忽略了自己的恐惧所扮演的角色,对于成功孜孜不倦的追求,可能只是从负面个人形象的逃离,或者只是对羡慕或者不被赏识的反叛。 如果你的行为指向了那些你并不怎么关心的欲望,你可能需要仔细看看你的恐惧。 当你同时考虑了欲望和恐惧,再想想你内心的排序是怎样的,然后记得问一下那个重要的问题:‘’这个顺序是谁创造的?真的是我自己吗?‘’ 举例来说,我们常常被告知‘’追随你的热晴‘。这个说法其实是社会告诉我们,‘’把热情相关的欲望放在最前面‘’。 这是一个非常精确的指示,这个指示对你可能是对的,但也可能不是,这需要你独立地去评估。 …… 要把排序这个事情做对,我建议重新做一下排序,……这不意味着把那些叫得最响的欲望和恐惧排在最前面,这样做的话,就是让冲动掌控了你的生活。……这会带来另一种妥协。 创造自己的欲望排序,是在“什么是重要的”和“什么是你”之间的一种妥协。 排序的方法——书架体系 书架把所有的欲望分成了五类。最高优先级的内心驱动力进人了“最特别的没有商量余地的碗”(简称最特碗) 里面。最特碗装载的是你最重要的那些欲望,无论怎样都希望这些欲望被满足,如果有必要,你可以抛弃其他所有的欲望。 这其实正是那么多历史上的传奇人物想事情一根筋的原因,因为他们有一个很满的最特碗,而这使得他们常常愿意放弃人际关系、生活平衡和健康,最后成为传奇。 最特碗不大,因为它不应该常常被用到。可能最后装进去的就是一一两个欲望而已。 最上层架子的位置,是能够驱动你的职业选择的欲望,当然这一层上面也不该装太多欲望——排高优先级和排低优先级一样重要。你不只是在选择那些最重要的会让你开心的欲望,同样也在选择那些你想要刻意回避或者反对的欲望。 …… 中间的架子是留给那些你愿意接受的、不怎么高尚的欲望的。它们应该获得你的一些关注, 如果你忽视它们,它们很可能会毁掉你的生活。 剩下来的大部分欲望会被放置在底层架子上。 …… 看待底层架子的最好心态就是,你能在底层架子上放的东西越多,高层架子上和最特碗里欲望越容易被满足。同样的,最上层架子上放的欲望越少,它们被满足的可能性也越高。你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这是一个零和的场景。新手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在最特碗和上层架子里面放太多的欲望,而在下层架子放太少的东西。 最后的位置就是垃圾桶,这是用来放置你拒绝接受的驱动力和恐惧的地方。人们很多的内心冲突来自垃圾桶,所以对于垃圾桶的掌控,是品德和内心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就好像其他排名决定一样,你对于是否把一件东西丢进垃圾桶的选择标准,应该来自自己的深度思考,而不是别人给你的指示。 在经历这个困难的排优先级的过程中,你同时也要面对那些被排低优先级的欲望所发出的痛苦吼叫。但要记住,你是这个过程中唯一-个有 智慧做这些事的人。 欲望和恐惧缺乏耐心,也没有大局观。即使是那些看起来很高大上的欲望,比如道德欲望触手上的那些,也没有办法像你自己一样看到全局。 很多创造了奇迹、改善了世界的人,在自己的道路开端,可能是出于财富或者个人满足感这些自私的目的。这些听起来不怎么样的目的,最开始可能是道德欲望触手抵触的。 欲望八爪鱼不是那个睿智的成年人,你自己才是。 最后要记得,你做出的不是一个永久的决定。恰怡相反,这是一个用铅笔画的草稿。这是一一个你能够测试和修改的命题,测试的过程就是你实际按照欲望排名来生活的感受。 ………… 职业本来像是一根根四十年长的管道。一且进入其中一根管道,你的路径就固定了。你在那个职业工作四十年,然后离开那条管道,开始退休生活。 事实上,职业可能从来不是四十年长的管道,它们只是看起来是那个样子罢了。退一万步讲,也就是那些传统职业,在过去,曾经像管道一样。 今天的职业,尤其是非传统职业,真的非常不像管道。 如果把职业看作一条管道,会让那些不清楚自己几十年后会是什么样、内心又真的不清楚自己几十年后想变成什么样的人产生身份危机。 如果把职业看成一条管道,做出正确选择就好像参与一场赌注很高的赌博,让选择困难症的程度瞬间爆炸。 如果把职业看成一条管道, 你便失去了改变职业的勇气,哪怕你的灵魂其实很希望做出这样的改变。它让改变职业显得充满风险和难堪,让那些改变职业的人好像失败者一样。 常规认知依然告诉我们,职业就是管道。常规认知让我们揭望我们并不真正想要的东西,让我们否认真正渴望的东西,让我们害怕并不危险的事物,让我们对世界和自已的潜能产生错误的认知。常规认知告诉我们职业就是管道,让我们遭受不必要的恐慌。 现在的职业场景不是一条条管道, 而是一个巨大、无比复杂、快速变换着的科学实验室。现在的人们就是在这个实验室里工作的,内心复杂,快速变换的科学家。 乔布斯把生活比作"connecting the dots"他指出,当我们回顾过去,看到那些点是怎么连接起来并且造就了现在的我们,是件容易的事情;而要提前把末来的点连接起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如果你看看伟人的自传,你会发现他们的路径看起来更像一连串连接起来的点,而不是条笔直可预期的管道。 如果看看自己,或者身边的朋友,你也会看到类似的趋势。 从统计数据来说,一个年轻人在一份工作上持续的时间,中位数只有三年。即使是年纪比较大的人,平均也只有十点四年,没有高得离谱。 把自己的职业发展看成一系列的点,不是一个帮助你决策的心理学小把戏,而是现实的精确写照。把职业看作一条管道不止没有意义,更是一种幻觉。 同样的,你也只能关注路径上接下来的那一个点,因为这是你唯一能看到的点。 你不用担心排在很后面的点,因为你没法做这件事,也没有资格做。 …… 提醒世界是简单模式,你自己才是困难模式。 …… 一个更合理的目标是知足:那种正在体验条优质生命路径的满足感,那种知道自已所做的努力将会变成最终大拼图的一部分的自豪感。追逐快乐是菜鸟的做法,聪明人是在选择和境遇的结合给予你应得的一切的时候,感到知足。 人们总说活在当下,但还有一种更广阔的“当下”的概念,一种更宏观的“当下”活在你生命的每一个当下。如果在你职业的点上,你能诚实地告诉自己感觉很不错,就应该停下来享受一下。虽然之后还要再回来重拾大局观,是在这个享受的时刻,你可以暂时放下大局观,把你所有的能量导向当下。这段时间,你可以好好体验活着的感觉。 这些时刻不会持续很久,所以好好享受吧。把一切都带到这个点里,因为正在你身上发生的事情,可能就和这迈克尔.乔丹第一次拿起篮球一样。 好好打球吧!! 我们常常在感觉过好的时候,变得自负,懒于思考。故步自封。所以我们才常常在自以为了解了生活的真谛时,迷失自我。 生命的历程中,你的好决定与坏决定会共同铺设你的生命路径。我常常告诉读者我们的恐惧会多么的不理性,而这些不理性又会阻止我们前行。但是,对于临终悔恨的恐惧,是我们应该去积极接受的。 我有幸从来没有经历过临终体验,但是临终的时刻仿佛能让人们更清晰地看待事物。面对死亡,会让你脑中的那些冒名者消失,只剩下你最真实的自己。 我想,临终悔恨,可能就是你最真实的自己,对于那个你从没有获得的生活的一个思考。这部分生活,被别人掩埋到了你的潜意识深处。 我自己的神智是支持这种说法的。回顾我的生命历程,那些让我最苦恼的错误的起因,都是别人的想法占据了我的大脑,排挤了我真实的自己。那些错误决定,在当时我就深深知道是错的。我未来的目标不是避免错误,而是希望我犯的错误真的是因我而起。 这就是为什么我写下了这篇严谨的分析,因为我觉得这是为数不多的生命中值得极度严谨对待的话题之一。脑内其他的声音,还是会凶狠地争夺你生命的掌控权,但是你必须靠意识最核心处的那个最真实的你,去纠正这一切。

    2020-06-03 10:42:35 4人推荐 7人喜欢 3回应
  • 雅漂

    摘自《读库1902》,《雅漂》肖斌 由科学家、新闻工作者和登山队员组成的“98中国人类首次徒步穿越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科学探险考察队”(以下简称国家队)一行四十六人也同期抵达派乡,这个活动由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主办,资金有三百多万。雅漂队靠岸时,“国家队”里中央电视台记者张军、马挥(八七年黄河漂流幸存者) ,《中国环境报》记者杨西虎三人来江边接应雅漂队,他们知道雅漂队境况艰难之后,坚持以个人名义捐款八百元给雅漂队。 张军和杨西虎回到队里,有人找他们谈话,意思是作为朋友可以与雅漂队接触,但不要太多,那样会影响不好,更不要去报道他们。当天,“国家队”总指挥高登义给全体队员开会,并约法三章,对雅漂队不准接触、不准报道、不准帮助。 晚饭后,杨勇实在想不出该回赠什么礼物,拿了些羞于出手的榨菜和红景天口服液,对“国家队”做礼节性回访。那边避之唯恐不及,雅漂队如同穷人遭遇阔亲戚的冷遇。 那几天,进人大峡谷的除了雅漂队和“国家队”外,还有一支攀登加拉白垒雪山的西班牙登山队。他们皆财大气粗,早已找光了背夫。这两支队伍平均每个队员配六个背夫,雅漂队两个人也摊不上一个。在大峡谷无人区,衣食住行种种所用,都得靠人背马驮,雇佣的背夫越多,给养也就越丰富,安全系数也大一些。 …… 当天晚上,杨浪涛的摄像机电池用完了。没有别的办法,杨勇只能厚着脸皮向“国家队”求助,他们带了发电机。P95 “无非只是将我们的充电器插头插到他们的插座上而已,但仍然被拒绝了。”杨勇说。 实在没办法,只好去西班牙人的营地寻求帮助。 杨勇用半生不熟的英语加手势比画了一阵,他们竟很爽快地答应了,说可以充电。不过一个老外向“国家队”的营地方向看了看,带着很奇怪的表情问杨勇:“ 那边有你们中国人的一支装备精良的队伍,怎么不向他们求助?" 杨勇只得笑笑。P98

    2019-09-11 17:07:50 1人喜欢 回应
  • 美得像幅画

    以下摘自《读库1902》,《美得像幅画》 色彩分类主要有四种。相差三十度以内的颜色,叫作同类色,比如深红和粉红;相差六十度以内的,叫作邻近色,比如黄和绿;相差一百二十度以内的,叫作对比色,比如橙和绿;相差一百八十度的,叫作互补色,比如红与绿。P249 所以说,好的色彩搭配主要有三点,是在节奏、统一、呼应都做到极致。 这些配色虽然复杂多变,但是一点也不乱,有一种别样的美,看起来非常舒服。 而活在现代的我们,更倾向于把自己隐藏在黑白灰的舒适区,追求性冷淡、简约、安全的保护色。 一方面这是时代的变迁,克制的色彩更适合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另一方面,简单的黑白灰、蓝色之类的,拥有了丰富的层次也会特别迷人。 任何色彩的搭配,都要遵循你自己的姿态和心境,那样,服装才能像你的第二层皮肤一般,完美地适合你。 服装不过是人的加持,并非盔甲。无论选择什么样的色彩,你都可以更加用心,运用丰富的节奏和层次让简约变得精彩。P59

    2019-09-12 09:17:10 3回应
  • “黄河”的传播

    《齐唱》,1939年4月22日“西北战地服务团歌咏队编,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印”,并且有清晰的“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抗敌剧社”印章。这件文献的印章边注明“此章1938年启用”,晋察冀军区是1937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决定成立的,由丁玲做主任的“西北战地服务团”1937年8月在延安成立,抗敌剧社是1937年12月11日成立。所以,这件不足三十二开的油印歌本,是迄今存世罕见的早期抗日根据地音乐史料。这个歌本中刊登了二十九首今日罕见的抗日歌曲,查2005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救亡之声:中国抗日战争歌曲汇编》,共三千二百六十一首歌曲中大部未收。其中巍峙词曲的《国共合作进行曲》,田间配词、劫夫记曲的《蒙古人也要去战争》,史轮、洛宾的《防空健将》,史轮词、巍峙曲的《杀过哈尔滨》,都是几乎湮灭的深具时代特色的抗战音乐创作。歌本中劫夫创作的《滹沱河》是他二十六岁时的早期作品,劫夫一生创作了超过两千首歌曲,许多传唱至今,这首《滹沱河》在抗战后期的歌本上还有刊登,可见当时久为传唱。——《读库1902》,《黄河的传播》

    2019-09-12 09:14:31 1人喜欢 回应
  • 赛博朋克浪潮

    以下摘自《读库1902》,汪诘《赛博朋克浪潮》,直到我看到这篇文章,我才看懂《黑客帝国》这部科幻电影的来龙去脉。顺便说一下。要想看懂《黑客帝国》,请先看电影三部曲,然后看动画版《黑客帝国》六部关联的小短片,最后看汪诘这篇文章。 《黑客帝国》是赛博朋克的巅峰,迄今为止,依然没有被超越,它拥有完整的世界观、缜密的逻辑、华丽的画面、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但最值得称道的是,这部影片具备很强的哲学性,不同的人可以从这部影片中总结出不同的哲学观点。有人说它探讨的是人与机器的深层次关系,有人说它探讨的其实是心理学中的若干个效应,也有人说它在探讨一个类似庄周梦蝶一样的永恒哲学话题,到底什么是真什么是假?还有人说这部电影是在严肃地讨论我们这个世界到底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总之,评价一部电影的好坏会有很多维度,比如票房、获奖纪录、用户口碑、反响大小等等,但不论从哪个维度上来看,《黑客帝国》都是一部相当成功的电影。 达尔文揭示了人类是如何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从一个单细胞生物,经过几十亿年的基因突变、自然选择,最终诞生了人类这样的高等智慧生物。达尔文告诉了我们一部前进化史,而沃卓斯基姐妹则为我们预言了一部后进化史。 …… 具有智慧和自我意识的机器人,可以是人工智能的意识觉醒,也可以是人类把自己的思想和意识转载到由硅晶体构成的芯片中,这其实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关键的问题在于,这种新物种是否具备生存优势。如果是,那么进化论的铁律将不可避免地淘汰所有旧物种。当然,从哲学上讲,你可以认为是人类进化成了一种升级版的人种,从碳基生命进化为硅基生命;也可以认为是新诞生的硅基生命淘汰了碳基生命。在《黑客帝国》中,讲述的就是人工智能的自我进化史,它们既然是人类创造出来的,那么其文明体系依然是传承自人类的,假设从一个外星文明的眼中看来,他们还是地球文明,碳基人类的灭绝可能在身为碳基生物的我们看来,是可怕、可悲的世界末日,但是从一个更高的文明进化的层次上来看,真的是可悲的吗?这个新物种不但在地球上取得了生存优势,在宇宙中同样取得了生存优势,从此太空的恶劣环境再也不是生命的障碍了,宇航的进程也将大大加速。 再来设想一下,假如有天我们突然和一个外星文明接触了,从降临地球的星际飞船上走下来的是一个个变形金刚,在给我们讲述它们那个文明的历史时,告诉我们,在遥远的太古时代,它们也曾和我们一样,是碳基生物,但那是一种最原始的生命形态,从碳基生命向硅基生命的进化,不仅仅是地球上的进化论,也是宇宙进化论,是本宇宙的基本法则。如果这一切真的发生了, 我们现在还会惧怕像电影《终结者》或者《黑客帝国》所描述的机器人未来吗?

    2019-09-12 16:52:21 3人喜欢 3回应

西峰秀色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2571条 )

猫鱼
2
愤怒的勇气
3
读库 2502
18
监狱琐记
1
第四十一
1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
3
安岳
2
暴风雨的记忆
1
无梦楼全集
1
读库2405
1
1948:天地玄黄
1
读库2404
1
蜉蝣天地话沧桑
42
读库0906
2
读库0902
1
读库0901
10
读库2403
8
艺术史
1
聊斋志异(全四册)
1
俄国来信(全四册)
7
文学之冬
3
约翰.克利斯朵夫(上、下)
1
孤星之旅
6
猎人笔记
2
地虎噬天王
1
旧制度下的俄国
2
创造欧洲人
2
楚国兴亡史
6
十八小时环游世界
2
读库2205
1
可能性的艺术
1
见证
4
读库2202
1
读库2203
2
读库2204
1
读库2103
1
读库2106
2
我的舅舅杨宪益
2
漏船载酒忆当年
3
四世同堂(上下)
1
大汗之城
2
曼德施塔姆夫人回忆录
10
读库2105
3
当权的第三帝国
87
身份政治
1
日瓦戈医生
1
复活
1
红轮(第一卷 全三册)
3
平凡的世界(全三部)
1
继往以为序章
1
悲惨世界(全三册)
7
牛虻
3
寻踪索姆河
1
巴黎圣母院
3
西方政治传统
19
中亚古道与古遗址
8
塔里木古遗址与古道
9
寻访天山古遗址
10
踏勘河西走廊古遗址
8
重返楼兰
13
再探喀什噶尔与和田古遗址
4
穿越塔克拉玛干
4
发现藏经洞
12
从罗布沙漠到敦煌
5
路经楼兰
1
重返和田绿洲
1
尼雅遗址与安迪尔遗址
4
和田绿洲
3
他怎么总找我麻烦
1
从克什米尔到喀什噶尔
6
十日谈
5
秋水堂论金瓶梅
3
崩盘
2
风雨横渡
1
滔天洪水
4
资本主义的未来
11
残酷剧场
6
读库2101
5
烙印
2
二手时间
5
乌合之众
2
读库2006
2
三体Ⅱ
2
极权主义的起源
50
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
28
战争与和平
5
救赎者
2
读库2005
10
耶路撒冷之前的艾希曼
5
读库2002
6
读库2001
5
读库2003
8
读库2004
9
群魔
3
罪与罚
1
战时的第三帝国
3
昨日的世界
1
切尔诺贝利
10
古拉格群岛(上中下)
1
科雷马故事
37
生活与命运
7
金瓶梅词话(全三册)
4
东西街
2
吴宓日记续编(1963-1964)
1
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
1
堂吉诃德(上下)
2
娜塔莎之舞
36
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
24
第三帝国的到来
28
存在主义咖啡馆
20
事实即颠覆
15
回访历史
24
沉默的大多数
1
强迫症的历史
1
倒退的時代
3
1924
6
少年凯歌
28
第二性Ⅱ
1
忧乐百篇
1
生而有罪
9
纳粹的孩子们
13
希特勒时代的孩子们
7
苏联检察院对5810例反苏维埃鼓动宣传活动案件的司法复查
14
第二性Ⅰ
15
书斋里的革命
2
暴風雨的記憶 (增訂版)
5
资本之都
24
读库1802
4
逃向苍天
1
读库1803
12
古拉格之恋
1
战争时期日本精神史
7
读库1804
8
读库1805
7
读库1904
6
读库1806
1
读库1901
5
读库1903
12
人生海海
2
圣经与利剑
6
不敢懈怠
9
倒转红轮
39
古拉格群岛(上中下)
133
独裁者手册
13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16
克里米亚战争
19
八月炮火
6
耳语者
103
教宗与墨索里尼
8
明治天皇
21
一叶一菩提
15
日本之镜
6
创造日本
1
战争、枪炮与选票
4
金与铁
9
奥斯曼帝国的衰亡
3
奥斯维辛
11
活着回来的男人
3
大断裂
1
重读"文革"
70
心路
20
难得本色任天然
5
我们的后人类未来
1
政治秩序的起源
7
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
1
苏联的最后一天
6
罪孽的报应
19
档案
3
断臂上的花朵
30
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
64
漫漫自由路
40
信任
62
皮囊
8
带一本书去巴黎
5
解忧杂货店
5
芳华
15
零年:1945
44
斯通纳
10
美丽新世界
7
古拉格气象学家
3
布达佩斯往事
29
我们忏悔
1
耿济之译卡拉马佐夫兄弟
12
读库1703
1
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
2
读库1702
6
Captive Spirits
8
集外集
1
中国大历史
1
巨婴国
83
百年孤独
9
霍乱时期的爱情
17
刀锋
14
营造天书
13
读库1605
6
月亮和六便士
6
读库1600
6
我的一生
4
读库1603
8
霜冷长河
1
一路走来一路读 (增补本)
7
茶馆之殇
2
读库1506
7
读库1601
3
读库1504
1
读库1502
11
婴语的秘密
4
读库1304
1
燃燈者
27
读库1501
4
读库1406
20
自由在高处
10
读库1206
1
艺术的故事
3
读库0804
5
读库1203
4
读库1405
5
《七十年代》续集
13
读库1001
8
读库1404
4
尋路中國
12
尋找家園
51
读库1403
9
陆犯焉识
19
八十年代访谈录
1
巴黎烧了吗?
10
暴風雨的記憶
8
读库0801
4
读库1306
1
读库1305
2
敦煌建筑研究
16
读库1303
6
看见
2
重新发现社会
1
思想与乡愁
6
古炉
1
读库1105
2
先生之风
5
孤獨六講
45
在路上
1
人·岁月·生活(全三册)
2
读库1102
2
《今天文學雜誌》2008年秋季號:七十年代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