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hjay对《催眠师手记》的笔记(1)

xiahjay
xiahjay (看书来逃避现实。)

读过 催眠师手记

催眠师手记
  • 书名: 催眠师手记
  • 作者: 高铭
  • 副标题: 国内第一部心理推理纪实档案
  • 页数: 360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出版年: 2013-7-1
  • 第1页 ALL

    催眠师手记:国内第一部心理推理纪实档案高铭 17 无罪的叹息 2014-11-20 11:04:44 一方面,他看起来像个大男孩,具有成人所不具备的坦诚和清晰;另一方面,他又有着极其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可怕的分析能力——只有心思缜密的人才能做到这点。 注: 最害怕思维缜密,一眼就看透人事的人了 2014-11-20 11:22:07 搭档没笑,回到桌边拿起一份记录档案翻看着,还是一副漫不经心的表情。过了一阵儿,他头也不抬地说:“我猜,她之所以会恐惧,也许正是因为她最开始就什么都知道。” 2014-11-20 11:27:21 从理论上来说,“多重人格”是指两种以上的心理、行为以及经验存在于一个身体内,如果不是这样,就谈不上多重人格了。所以,对于协调型多重人格这个问题,我和搭档都抱着极为保守的态度来看待——在见识过之前,这种情况只存在于理论之中。 2014-11-20 11:33:28 搭档:“唉……我来告诉你这有多危险吧。”他皱着眉凝视着眼前这位中年人,“长时间地模仿一个特定对象,的确能让自己的性格产生偏差,但是也极有可能会造成精神分裂,从而制造出一个全新的、不同于原本自己的 2014-11-20 11:34:05 意识,尤其是在某些情感方面受过挫折的 2014-11-20 11:34:20 情况下,因为那个时候人的意志最薄弱,而且潜意识中会有自我厌恶感以及自我抛弃的想法。”说到这儿,他停顿了一下,深吸了一口气,“你希望能通过这种模仿的方式来让自己成为你所认为的‘情感上的强者’,但是你并没想到自己的人格就此分裂。你更没想到的是,这个‘情感上的强者’性格越来越明显,扩散得也越来越广,以至于影响到了你的其他方面,例如你的事业或者工作、人际关系……目前看来,你还没有到多重人格的地步,不过也没那么乐观,因为你发现了自己的变化,而且我猜……你近期是不是开始有偶尔失忆的状况发生?虽然很短暂?” 2014-11-20 11:36:16 搭档:“进入别人内心深处,需要整天看那么多扭曲的东西,这已经很糟糕了,更何况还要绞尽脑汁地去修复,想想都是噩梦啊……” 2014-11-20 23:39:31 。他梦里所出现的千手观音的确代表着救赎,但是救赎者都对他追杀,想想看,他那种源于潜意识的极为严重的自我谴责……除了杀人,我想不出还有什么更合理的成因了。因此,当催眠结束,了解到他梦的内容后,我就可以断定:他曾经杀过人……并非我胡乱猜想。” 2014-11-20 23:42:25 也许那算是……但我要说的是另一件事儿,也是一直被我所忽略的。想想看,有那么几个人,把自己的思想和信念传播开,影响到整个人类社会,并且持续了几千年……还有比这更神奇的吗?没有了,这就是神迹。” 2014-11-21 23:26:32 曾经认为整个世界都是我的,只要我想要,没有什么是得不到的。那时候,我从未意识到荣耀代表着什么,因为它来得太容易了。你明白我的意思吧?说起来,我的确是有一些天赋,问题也就在这里:我认为自己的天赋代表一切。稍微努力那么一下,稍微用心那么一点儿,稍微专注那么一些,就OK了。很傻,对不对?” 2014-11-21 23:29:55 搭档转过头问我:“你知道人的无限潜力来自于哪儿吗?” 我:“训练?饮食?情绪?” 他笑了:“错,来自于记忆。” 2014-11-21 23:33:41 我:“你是说,让他的想象把记忆中的自己作为对手?” 搭档:“对啊,我不是一开始就说了嘛,既然他的问题出在记忆上,那我们就用记忆来解决好了,这样能解决掉所有问题,同时还会用他自己的完美记忆来激励自己……在车上的时候我就说了,人的无限潜力来自记忆,只要善用就……” 2014-11-22 13:25:34 搭档:“我觉得更像是谋略,不仅仅是拿到数据分析、计算,还有经验以及一个更重要的因素。” 我:“什么?” 搭档似笑非笑地注视着我的双眼:“直觉——人类特有的天赋。” 2014-11-22 20:09:19 梦中的景象都来自于你的记忆。也就是说,梦中你所经历的场景和事物,不过是对现实记忆的提取及再加工——记忆当然可以瞬间千里,跨越时间和空间——那些场景和事件实际上就是潜意识从记忆中抽取出场景和片段组成的,所以梦根本不需要时间流。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吧:这如同你打开电脑里存储的视频不需要漫长的缓冲……” 2014-11-22 20:11:46 他指的是主控权。被催眠者在进入到催眠状态后,会接受催眠师的引导——其实这就是交出意识的控制权。” 2014-11-22 20:11:56 来访者:“被催眠的时候,不具备思考能力?” 我:“不,丧失的不是思考能力,而是部分防范能力。” 2014-11-22 20:12:08 我:“嗯……与其说是回答,倒不如说是条件反射。这样你就能理解了吧?” 2014-11-22 20:12:53 对,当然不会被意识到,所以被称之为‘潜意识’。至于为什么这么做……因为虽然我们无法意识到潜意识,但是我们的一言一行基本都被潜意识所影响着。” 2014-11-22 20:15:37 拉康认为,潜意识是人类一切行为的源头,我们所有的感受、判断、分析和选择都源于潜意识。所以,既然梦是潜意识的释放,那么我们所说的现实只是虚幻,梦才是真实的。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该怎么用虚幻去解析真实呢?” 2014-11-22 22:14:59 我:“我指的不是他意识的选择,而是他潜意识的选择——潜意识是无法被自己操作的,否则也不会被称为潜意识了。” 2014-11-22 22:23:08 我:“那个女人,可能精神不大正常。” 搭档:“但是她说的都对。” 我:“我知道……” 搭档:“我觉得她不是不正常,而是过于清醒了。” 我:“我知道。” 搭档站起身走到窗边,双手插在裤兜里俯视着外面:“是的,我们什么都知道。” 2014-11-23 14:56:19 因为童年的某些事件在心智尚未发育完全的孩子眼里,有可能会产生扭曲的印象和感受,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成为潜意识而被埋藏起来。慢慢地,记忆偏差以及成长等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干扰,会无一例外让当初留在内心深处的扭曲印象及感受放大许多倍——大到足以能影响到一个人的行为。当然,不见得所有心理问题、行为异常都是这种情况造成的,但是这是嫌疑最大的。因此,我们决定从这里开始。 2014-11-23 15:03:43 搭档:“没区别。难道家人就不重要吗?假如能注意自己的日常言行,很多家庭矛盾、家庭纠纷还有日常琐碎所造成的心理阴影就根本不会发生,对不对?” 我:“可是这样会很累。” 搭档:“那,等到出了问题,无计可施的时候就不累了?” 我:“这个……我总觉得似乎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但我没办法推翻你的诡辩。” 搭档笑了:“承认吧,我们所有人都只是很自私地活在当下罢了,得过且过。” 2014-11-23 15:06:19 我:“我没打算逗你笑,那个家伙看上去有些粗鲁,还狂妄,我只是在提醒你。” 搭档保持着他的笑容:“越是这样的人,越是内心极为脆弱和胆怯。” 2014-11-23 15:23:07 “通过上次的描述以及您当时的表情和语气,我能判断出您母亲应该是一个非常强悍、非常霸道的女人。不仅仅是她工作中,生活中想必也如此。家里的一切都是她说了算,而且不容置疑——无论她对还是错。” 2014-11-23 15:28:03 搭档:“记住,不是你选择的她,而是你们相互选择了对方。” 2014-11-23 21:46:01 搭档点点头:“嗯……那,能通过目视引导法进行注视催眠的人多吗?” 我想了一下:“据我所知,催眠师这行里能在那种环境下做到的人不超过10个。” 2014-11-23 21:47:51 “19世纪,欧洲有个人利用催眠犯罪,他只要俯在对方耳边低语几句,无论是谁都可以被他催眠。所以当时的警方和媒体给了他一个绰号‘恶魔耳语者’。” 2014-11-23 21:49:28 搭档似笑非笑地看着我:“你武侠小说或者侦探小说看多了吧?我只是想知道,掌控别人灵魂究竟是什么感觉。” 2014-11-23 21:52:52 而潜意识呢?会被清空吗?也许可以,但是恐怕很难。因为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发生潜意识有意去清空意识的现象。那怎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原因有很多种,例如:当某个事件对我们造成了足够大的冲击,让我们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时。这点也正是我们无法掌控潜意识的证据之一。 2014-11-23 21:52:33 就像我们拥有一个巨大的仓库,里面充满各种各样新奇的玩意儿,虽然我们是仓库的拥有者和使用者,但是对于进出库我们却不拥有决定权。那么,到底由谁掌握着决定权呢?对此我很遗憾地告诉大家,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并不在我的课程之中,请自行去哲学课或者宗教课寻找答案。但假如最近一段时间你正在同某人热恋的话,那么就不用去听哲学和宗教课了,很显然,答案在对方手里。(大笑,掌声) 2014-11-23 21:56:19 如果你掌握的技巧和方式足够多,或者自己创造出强有力的暗示方法,那么你就可以创造出奇迹,甚至因此被人膜拜。为什么呢?因为你影响到了足够多的人,足够长的时间,即便那时候你已经死了。 2014-11-23 21:57:42 暗示的隐蔽性和间接性,使得我们的防御机制有所放松,从而打开潜意识的一扇窗——这不是我用词谨慎,而是迄今为止我们都无法真正打开潜意识的大门。但正是这一扇窗,能够让我们窥探到窗外那个神奇的心理进程——是的,我没说错,是窗外。借此,我们就可以了解到许多行为的成因,即便那些行为无比古怪、扭曲,在潜意识当中都一定会具有 2014-11-23 21:57:54 它的合理性,所以,我们才能找到许多心理问题的根源。这个过程正如心理学这个英文词意所表达的那样:psy、cho、logy,连起来就是Psychology——知道心的学说。 2014-11-23 22:04:18 他轮流用手指缓慢地敲击着桌面:“这世上不存在无解,只存在未知。” 2014-11-23 22:15:00 搭档:“不,他能承受一般人所不能承受的,那么现在的一切,就是他应得的。” 2014-11-23 22:22:22 搭档:“分析也好,催眠也罢,我们的最终目的,并非要知道‘他有多混蛋’,而是‘他为什么成为了一个混蛋’。” 2014-11-23 22:47:57 老人:“那不是梦。如果梦对心理活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那梦和现实就没有区别。所以梦不是梦。” 2014-11-23 22:50:57 我还告诉他,生命只是血压、神经弱电,只是条件反射、记忆,根本没有什么灵魂,没有天堂,也没有地狱;我告诉他,更好地活着才是最重要的,问心无愧和高尚只是愚蠢的表现;我告诉他,信仰是一种无聊的自我约束,它只能束缚我们,而我们不会因此得到财富。 2014-11-23 22:55:17 搭档笑了:“穷凶极恶和残暴是我最鄙视的行为,因为在它们之下一定是软弱。不过即便如此,我还是会从职业角度出发,给您一个我个人对这件事儿的看法。” 2014-11-23 23:01:47 “当你熟读律法,并且知道足够多的时候,你会发现法律在某种意义上只是借口。它所代表的就是一种看似理智的情绪,但是真实情况并不是这样。例如当宣布某个穷凶极恶的罪犯被处以极刑时,许多人会对此拍手称快,不是吗?” 2014-11-23 23:02:00 搭档:“嗯……你的意思是:从本质上讲,这不过是借助法律来复仇?” 2014-11-23 23:03:02 搭档:“也许是家庭环境,也许是职业的原因,你的逻辑思维非常强,所以你一开始就已经说出了核心问题:逻辑极限。那也是你希望能突破的极限。” 2014-11-23 23:06:01 ……非常好……现在你正处在自己内心深处,告诉我,你看到了些什么?”我用平缓的语速开始问询。 她:“这里是……海边的……悬崖……” 出于惊讶,我略微停了一下,因为这个场景 2014-11-23 23:06:11 意味着她内心深处有很重的厌世感:“你能看到悬崖下面吗?” 2014-11-23 23:11:28 搭档:“不啊,只要明白告诉她就是了。” 我:“就这么简单?” 搭档点点头:“真的就是这么简单,有时候不需要任何恢复或者治疗,只需要一个肯定的态度。”

    2014-11-24 09:30:36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