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balcony对《代价论》的笔记(1)
-
第1页
零、整体: 没有什么系统性,社会学相对于哲学和历史、政治等,原本就密合性不够,而且这本著作算是书集或论集,有些更确切讲偏随笔。 一、笔记 1、法律人不应该适应法律;“任何一种动物如果适应某一高度特殊化的生活环境到了过分细致的程度,就会走进一条死巷,不再有发展进化的前途。这正是停滞文明的命运。”P105 2、“最大失败莫过于成功”我在弥补这个成功,用了许多年不断重复失败的方式。多希望这种所谓的成功再来的远点,可惜这依旧是个激于进取的功利社会,一个社会的短暂标签是改变不了的。因为这个社会还有许多弱者嗷嗷待哺。 3、一个人的……经验与“偏见”必须是独特的。P121 4、“若让性爱自由的闯入已有的重要社会关系中,它不但可以破坏相结合的男女两人原有的关系,而且可以紊乱整个相关的社会结构。譬甲乙本是父女,现在发生了性关系,成了夫妇,甲就不能不改变他原来对乙的态度和行为。这一变,很多别人却不容易找到一个恰当的身份来和他们发生社会关系了。……生活上密切合作的已有结构决不容性的闯入,于是发生了乱伦禁律和外婚的规定。(另外)我们中国的婚姻定义本来是合两家之好。历史上更不乏公主下嫁和番的例子。利用性的创造性,增加了社会的团结。”P24 ——有些社会结构是绝对不允许性介入和用性问题混淆事非的,因为性这种行为的隐私性,需要很强的证明力度,一般是带有私密性不可公示性的。因此当性介入一些在现代社会文明要求下,可以公示的行为时,就不可行,比如金钱交易、比如权钱交易。这些行为,不管是不是违法,都应该带有公示性。其实公示的含义就是,需要被控制,很大程度是违法强行法和公序良俗的。 王小波李银行之类,最多是把性行为独立出来,单一的研究,不掺杂其他社会影响和不与其他社会结构混同。并且在文学和生理感受意义上,较单一的注重个人体验。但是实际上,这个社会已经把性行为社会化,在很多场合和很多问题混杂,去介入许多本来由制度法律甚至是政治所支配或规范的领域。而且所谓的“老百姓”无知贪婪找捷径时,每每用简单的性行为性需求去掩盖各种利益需求;简化正当的利益需求的常规或正规模式。缺乏其他社会生存的观念和技能上的基本教育;由此看来,所谓的义务教育其实是揠苗助长,有许多人根本没有基础教育知识、甚至由那些自身就没有良好基础教育的人教导。再联想到试卷成绩,许多可作伪的“文化”衡量方式。不由触目惊心。 性行为独立出来,独立于复杂的社会结构,如果在一个相对文明开发完善的社会,这是好事情,会减少不必要的纠纷。但是在一个具有大量的把性行为性观念混同于各种社会结构社会认知的现象的社会,强调性行为的独立性、并从观念上人为的减少对性行为混同各种社会结构的现状的认识,无疑会产生一些受害者,受害于那些把性行为混同各种社会结构式认知和需求、甚至当成手段的人。换句话说,哪怕你有良好的性行为性观念。在当今这个社会,你依旧不能独善其身。而是处处被侵。 5、“合作必有代价,冲突自然有代价,禁止冲突代价更大,没有一种伦理是无代价的”。P172 ——用到法律业务上,非诉业务好作、经济诉讼难作、刑事诉讼最耗精力成本(各方面的),当然划没有这样简单的,但是用到代价论解释就合理了。因为这个顺序就是合作-冲突、禁止冲突。不需要更多解释 二、摘抄: 1、关系学、特殊主义;P41 2、男子靠什么获得了性别上的统治地位?……我则以为与之逆向的逻辑更有道理,即人类社会固有竞争性与掠夺性选择了男子占据统治地位。为什么一定会选择男子?因为男性身体更有力量。P66 3、甚至使弱者误以为自己不弱,强者丧失了应有的自信心。它首先使中国社会失去了男子汉。在一个正常的社会分配系统中,在体力依然成为生产力基础之组成部分的国情中,一个普通男子应该能比一个普通女子在生产中作出更大的贡献,获取更多报偿。但是我们的分配系统贯彻着荒诞的“同工同酬”的平均主义原则,它帮助妇女补足了她与男子的工资差额。当一个男子拿着同样多的工资回到家中的时候,他失去了他昔日的尊严。又因为他的体力毕竟明显地优于他的妻子,便函只好比工资不少于他的妻子干更多的家务。在一个不受行政力量干扰的仇配系统中,两个人会有他们明智的选择:强悍的男子出外挣更多的钱,弱小的女子守家作更多的家务。是社会主义对妇女的恩赐,使得中国男子看不到自己的力量,扎进家务中,日益女性化。……婚姻的解体并不是因为规章决定,而是因为福利水平破坏了父亲在家庭中所起的主要作用和所处的权威地位。……这种政治推动的妇女解放,也使中国失去了自己的女性。在近四十年的妇女解放运动中,女子从来没有认识到自己的独立价值是什么,相反她只一味跟从政治的指引,以男性的指标作自己解放的标志:作女拖拉机手、女飞行员、女垃圾清洁工、女勤探队员。似乎完成了这些便是妇女解放的获得。实际上恰恰是在这一过程中,男子的价值与特征前所未有地席卷社会。也恰恰是在这一过程中,妇女的价值与特征遭受了最大的沦丧。“解放”就是变成男人,这真是绝大的嘲讽。正是因为这一解放运动是以扶持弱者、抑制强者为手段的,它把男子赶进了家务,把女子推向了社会,它使强者不敢相信自己的力量,弱者误以自己不弱,从而破坏了社会的基本分工,瓦解了社会的起码的效率。在日本社会中,一个女人成年后到社会上工作,结婚生育后又返回家中,待孩子成人后她才再度进入社会工作。也就是说,在日本一个男人半个女人就完也社会生产的现代化,同时又拥有一个整洁、舒适的家庭。P70 4、道德极易被恶人利用以售其奸。中世纪的罗马教廷利用信徒的虔诚心理聚敛了大量财富,过着不道德的腐化生活。再者,道德也极易被权势者利用剥夺个人的自主性和自主权,使其听凭“理想主义领袖”的摆布。“大公无私”不是一种很高的道德境界吗?恰恰是在这一口号下导演了大跃进时期的“一平二调”。为什么伦理会成为错误政策或恶行的敲门砖和开路石,正如苏联的作家普里什文说“真正的恶行是跛足的,永远要用美德拐杖行路。”正是因为道德特有的感召力,使得一切不合常理的行为都要借重于它。有人(包括骗子)要利用道德不足为奇,值得深省的是道德为什么会轻易被利用,怎样防范它被利用。首先应认识到,道德是习俗,是舆论。每个人都可以对目睹的行为作出褒贬,社会上没有至高的道德判定者,至高的判定只是每个人自己的良心。特别是世俗社会的掌权者最不宜充当道德的推行者和判定者的角色,因为他的权力给了他最大的变相利用的机会。如果社会上一定要有一些较具权威的道德判定者,那也最好是由远离政治、经济权力的人们承担。涉足经济权力的中世纪天主教会因之而失败,远离一切世俗权的当代西方教会因之而具有一定道德地位,近代的学者们也因此才提出所谓的“政教分离”。要防止道德被人利用更重要的是保证个人的基本利益和基本权利。即使是一种最高的道德也不可用来侵害个人的基本权利。并且,其实正是对他人的权利的承认构成了道德的核心。……强求下的行动无道德可言,强制推行一种道德的社会恰恰是缺乏道德的社会。P81
yobalcony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398条 )
- 印度贵妇的五亿法郎(全译插图本)
- 1
- 海底两万里
- 1
- 有限温存
- 1
- 結或不結 離或不離
- 1
- 法律的未来
- 1
- 爝火五羊城
- 1
- 语言与法律
- 1
- 战地钟声
- 1
- 丽姬娅
- 1
- 某家的女兒
- 1
- 地下经济学
- 1
- 自由
- 2
- 从自由主义到后自由主义
- 1
- 她成功了我沒有
- 1
- 荳芽集第三集
- 1
- 葡萄成熟的时候
- 1
- 天若有情
- 1
- 一段云
- 1
- 投资银行青春独白
- 1
- 玫瑰的故事
- 1
- 家明與玫瑰
- 1
- 荳芽集第二集
- 1
- 荳芽集
- 1
- 晚兒
- 1
- 古老誓約
- 1
- 一個複雜故事
- 1
- 我哥
- 1
- 那男孩
- 1
- 有你,没有你
- 1
- 得魚忘荃
- 1
- 黑、白、許多灰
- 1
- 哲学辞典
- 1
- 信仰的法则
- 1
- 露水的世
- 1
- 超越左与右
- 1
- 宗教的意义与终结
- 1
- 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上)
- 1
- 金融体系中的投资银行
- 1
- 魔灯
- 1
- 民族—国家与暴力
- 1
- 犯罪人论
- 1
- 经济与改革
- 1
- 一头自由主义的鹿
- 1
- 窄门
- 1
- 青春的证明
- 1
- 中国历史研究法
- 1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 1
- 丈夫集
- 1
- 边城集
- 1
-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 1
- 雪晴集
- 1
- 长河集
- 1
- 边城集
- 1
- 未央歌·凤阙
- 1
- 西南联大的爱情往事
- 1
- 联大教授
- 1
- 红尘往事
- 1
- 浪淘尽
- 1
- 绝代风流
- 1
- 重口味心理学
- 1
- 联大八年
- 1
- 彩色的面纱
- 1
- 天作之合
- 1
- 华胥引
- 1
- 她们谋生亦谋爱
- 1
- 诗经往事
- 1
- 哪一种爱不千疮百孔
- 1
- 国破山河在
- 1
- 京味九侃
- 1
- 京城十案
- 1
- 民主与福利经济学
- 1
- 楼兰新娘
- 1
- 如何与经济学家争辩
- 1
- 公共选择理论
- 1
- 女法医手记
- 1
- 无声的证词
- 1
- 祀风师乐舞
- 1
- 钧天舞
- 1
- 送神舞
- 1
-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 1
- 三生三世 枕上书
- 1
- 温故一九四二
- 1
- 大漠谣
- 1
- 曾许诺·殇
- 1
- 云中歌3
- 1
- 云中歌1
- 2
- 长相思
- 1
- 冷血--全国首例涉外饭店枪杀抢劫案
- 1
- 不在现场的谋杀
- 1
- 理想与偶像:价值在历史和艺术中的地位
- 1
- 巨星闪耀
- 1
- 周恩来传
- 1
- 东方的女儿
- 1
- 少年不愁
- 1
- 塔裏的六月
- 1
- 佩鎗的茱麗葉
- 1
- 律师刑事责任比较研究
- 1
- 正义之镜
- 1
- 物权变动论
- 1
- 走近中国大律师(3)
- 1
- 费孝通文集 第5卷
- 1
- 变态杀手
- 1
- 顶级悬案
- 1
- 辨读凶手
- 1
- 普通法与自由主义理论
- 1
- 远见
- 1
- 审讯心理攻略
- 1
- 外遇
- 1
- 天堂一样
- 1
- 那一天,我對你說
- 1
- 蜜糖只有你
- 1
- 开到荼縻
- 1
- 中欧遏制酷刑项目丛书
- 1
- 英国普通法的诞生
- 1
- 法官、立法者与法学教授
- 1
- 写给上班族的世界史
- 1
- 蒋介石评传(上、下)
- 1
- 先吃甜品
- 1
- 掰
- 1
- 燦爛的美元
- 1
- 實在平凡的奇異遭遇
- 1
- 櫻唇
- 1
- 陌生人的糖果
- 1
- 藍襪子之旅
- 1
- 偶遇
- 1
- 紅鞋兒
- 1
- 被审判的女医生
- 1
- IBIZA
- 1
- 所有的男人都是消耗品
- 1
- 终极证人
- 1
- 贫民律师
- 1
- 沉没之鱼
- 1
- 灵感女孩
- 1
- 喜福会
- 1
- 接骨师之女
- 1
- 散髮
- 1
- 这些人,那些事
- 1
- 再錯也要談戀愛
- 1
-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
- 1
- 妹头
- 1
- 狡猾是一种冒险
- 1
- 一个红卫兵的自白
- 1
- 少年血
- 1
- 妻妾成群
- 1
- 米
- 1
- 红粉
- 1
- 武则天
- 1
- 我的帝王生涯
- 1
- 小逻辑
- 1
- 知性改进论
- 1
- 思想录
- 1
- 第一哲学沉思集
- 1
- 新工具
- 1
- 回忆苏格拉底
- 1
- 逻辑哲学论
- 1
- 艺术的起源
- 1
- 原始思维
- 1
- 分裂之家危机
- 1
- 没有约束的现代性
- 1
- 罗马书释义
- 1
- 德语诗学文选
- 1
- 福科
- 1
- 维护政治理性
- 1
- 身体形态
- 1
- 爱默生和中国
- 1
- 女心理师(上)
- 1
- 原谅我红尘颠倒
- 1
- 为自由招魂
- 1
- 浙江一师别传
- 1
- 我的哲学的发展
- 1
- 基督教的本质
- 1
- 论学者的使命 人的使命
- 1
- 帝国的惆怅
- 1
- 健全的思想
- 1
- 破门而入:美学的问题与历史
- 1
- 西北风东南雨:方言与文化
- 1
- 饥饿与公共行为
- 1
- 标准韩国语(第一册)
- 1
- 文学理论教程
- 1
- 我这九十年
- 1
- 贴身侍卫的回忆
- 1
- “招”谁惹谁
- 1
- 金剛經
- 1
- 奥修传
- 1
- 突破火线
- 1
- 搬迁
- 1
- 我只是坚持做对的事
- 1
- 东方文化八题
- 1
- 现代制度经济学(上下)
- 1
- 论原因、本原与太一
- 1
- 巴曼尼得斯篇
- 1
- 中国厨子
- 1
- 饮膳随缘
- 1
- 美味方丈记
- 1
- 混大成人
- 1
- 天下有贼
- 1
- 资本之王
- 1
- 通胀的真相
- 1
- 资本是个好东西
- 1
- 大债
- 1
- 熟女私日记
- 1
- 鲁迅作品选
- 1
- 非常女人
- 1
- 七宗罪
- 1
- 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全两册)
- 1
- 恨女人的男人们和爱他们的女人
- 1
- 扭曲的心理
- 1
- 遭遇独身――对离婚女人的关爱与指导
- 1
- 男性的自白
- 1
- 倒读历史
- 1
- 梁漱溟全集(第一卷)
- 1
- 风格和风格的背后
- 1
- 十年荒唐梦
- 1
- 宋任穷回忆录
- 1
- 北京城杂忆
- 1
- 历劫不悔
- 1
- 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 1
- 多元文化主义
- 1
- 政策
- 1
- 东方主义
- 1
- 文化
- 1
- 绵延之维
- 1
- 语言与哲学--当代英美与德法哲学传统比较研究
- 1
- 思痛录
- 1
- 德语国家短篇小说选
- 1
- 世袭社会及其解体
- 1
- 门阀士族与永明文学
- 1
- 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
- 1
- 理性主义及其限制
- 1
- 古代宗教与伦理
- 1
- 儒家与自由主义
- 1
- 天朝的崩溃
- 1
- 走出男权传统的樊篱
- 1
- 论可能生活
- 1
- 法律的文化解释
- 1
- 中产阶级的孩子们
- 2
- 埃斯库罗斯悲剧三种、索福克勒斯悲剧四种
- 1
- 罗念生全集:第一卷:亚理斯多德《诗学》《修辞学》·佚名《喜剧论纲》
- 1
- 统计数字会撒谎
- 1
- 合同法导论
- 1
- 打击犯罪大纪实丛书
- 1
- 往事不忍成历史
- 1
- 我把一切告诉你1
- 1
- 一切只是预演
- 1
- 中国扫黑第一大案纪实
- 1
- 蒋勋说宋词
- 1
- 天墨
- 1
- 万里征战
- 1
- 哲学家的狗
- 1
- 萨特、波伏瓦和我
- 1
- 木腿正义
- 1
- 系统论的思想与实践
- 1
- 舆论学
- 1
- 终身教育导论
- 1
- 科学界的社会分层
- 1
- 民事习惯调查报告录
- 1
- 国民经济学原理
- 1
- 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
- 1
- 超越法律
- 1
- 读书的革命
- 1
- 阅读改变人生
- 1
- 灵魂机器的时代
- 1
- 官僚制
- 1
- 社会心理学导论/20世纪心理学通览
- 1
- 文化类同与文化利用
- 1
- 知识分子
- 1
- 甘地
- 1
- 孔子的故事
- 1
- 我的杂学
- 1
- 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
- 1
- 斯文
- 1
- 中国北方村落的社会性别与权力
- 1
- 佛教征服中国
- 1
- 18世纪中国的官僚制度与荒政
- 1
- 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
- 1
- 中国社会史
- 1
- 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
- 1
- 中国:传统与变革
- 1
- 超越自卑
- 1
- 罗斯福
- 1
- 穷查理宝典
- 1
- 戴高乐
- 1
- 林肯
- 1
- 拿破仑
- 1
- 肯尼迪
- 1
- 托洛茨基
- 1
- 影响力
- 1
- 20世纪的生命科学史
- 1
- 走向世界丛书(全十册)
- 1
- 沈醉回忆作品全集(全四卷)
- 1
- 工业组织与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
- 1
- 公共理性与现代学术
- 1
- 台湾的忧郁
- 1
- 再登巴比伦塔
- 1
- 中国小说源流论
- 1
- 战犯改造所见闻
- 1
- 有闲阶级论
- 1
- 宋代工商业经济与政府干预研究
- 1
- 白区工作的回顾与探讨
- 1
- 一个半世纪以来的上海犹太人
- 1
- 朱毛红军历史追踪
- 1
- 面纱下的秘密战
- 1
- 傲骨
- 1
- Violence
- 1
- 追问阳光财政——2009公民税权手册
- 1
- 财富是怎样产生的
- 1
- 24堂财富课
- 1
-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
- 1
- 德川家康(第十三部)
- 1
- 福特大传
- 1
- 叔本华思想随笔
- 1
- 驯服偶然
- 1
- 货币哲学
- 1
- 哲学的慰藉
- 1
- 学术与政治
- 1
- 爱情刽子手
- 1
- 叔本华的治疗
- 1
- 后楼梯
- 1
- 实验心理学史
- 1
- 一年有半、续一年有半
- 1
- 文明论概略
- 1
- 尼采与中国现代文学
- 1
-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 1
- 空位
- 1
- 有钱人想的和你不一样
- 1
- 法哲学原理
- 1
- 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
- 1
- 人类理智新论
- 1
- 人性论(全两册)
- 1
- 西方哲学史(上卷)
- 1
- 善的研究
- 1
- 物种起源
- 1
- 科学中华而不实的作风
- 1
- 美学(第三卷下)
- 1
- 美学(第三卷·上)
- 1
- 美学(第二卷)
- 1
- 美学(第一卷)
- 1
- 培根论说文集
- 1
- 弗洛伊德文集(全8册)
- 1
- 记忆张爱玲
- 1
- 心理学与文学
- 1
- 再读张爱玲
- 1
- 租書店的女兒
- 1
- 落地的麦子不死
- 1
- 符号学原理
- 1
- 小说的兴起
- 1
- 批评的批评
- 1
- 俄罗斯思想
- 2
-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
- 1
- 巴尔扎克中短篇小说选
- 1
- 奥德修纪
- 1
- 奥勃洛摩夫
- 1
- 傲慢与偏见
- 1
- 艾菲·布里斯特
- 1
- 中毒的父母
- 1
- 金融的逻辑
- 1
- 风雅颂
- 1
- 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
- 1
- The Peasant Economy and Social Change in North China
- 1
- 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
- 1
- 岁月随想
- 1
- 西游记漫话
- 1
- 中国文学欣赏举隅
- 1
- 红楼小讲
- 1
- 让大脑自由
- 1
- 法国大革命讲稿
- 1
- 自由宪章
- 1
- 论国家的作用
- 1
- 和谐经济论
- 1
- 自由与繁荣的国度
- 1
- 财产·法律与政府
- 1
- 法律史解释
- 1
- 法律的成长法律科学的悖论
- 1
- 卡多佐
- 1
- 哲学与侵权行为法
- 1
- 法律的道路及其影响
- 1
- Louis D. Brandeis
- 1
- 大法官
- 1
- 卡多佐
- 1
- 法官与总统
- 1
- 世界上最伟大的律师丹诺辩护实录
- 1
- 脍炙英雄
- 1
- 心理咨询与治疗经典案例
- 1
- 喜剧三种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