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喝茶的书童对《选择的悖论》的笔记(11)

选择的悖论
  • 书名: 选择的悖论
  • 作者: [美] 巴里·施瓦茨
  • 副标题: 用心理学解读人的经济行为
  • 页数: 205
  •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 2013-3-1
  • 第20页 第1章 “小决定暴政”的受害者

    P13 教育并不仅仅是传授一门知识,而是要培养具有普世价值和个人抱负的公民。 P19 选择过多不仅使人们做决定的过程更艰难,因而感到更沮丧,还会让最终被选中的“幸运儿”魅力大减,导致满足感更低。

    2013-04-13 21:37:15 1人喜欢 回应
  • 第38页 第2章 选择暴增的年代

    P29 阿图医生相信,病人真正希望从医生身上得到的是仁心仁术。这种仁心包括对病人自主权的尊重,但并不是把做决定的责任全部推倒病人身上。 P37 存在,至少是人类的存在,是由人们做出的选择来定义的。

    2013-04-13 21:41:52 1人喜欢 回应
  • 第64页 第3章 为什么我们无法作出明智选择

    P41 明智选择的步骤: 1.确定你的目标 2.评估目标的重要性 3.列出可能的选择 4.评估哪个选项最能达到你的目标 5.选出最佳选项 6.根据选择的效果调整你的目标以及各个元素的重要性 P42 体验实际给你的感受成为体验效用;期望的感受叫期望效用;记忆的感受叫记忆效用;只有当体验效用符合我们的期望效用,而记忆效应又忠实地反映了体验效用时,我们才能确定自己想要什么,但是这种情况很少见。 P43 峰终定律:人们对体验的记忆与过程中的感受好坏无关,只与“峰”和“终”这两个关键时刻的感受有关,即事情达到高峰时的感受和事情结束时的感受。 P45 正是对过去的记忆和对外来的期望主宰着我们的选择。 P47 如果几件商品在各方面势均力敌,那个最让人感觉亲切熟悉的就会被带回家。——如何让客户觉得我们亲切? P48 拇指规则:原指木匠不用尺子,而直接伸出拇指来测量木材的长度或宽度,比喻依靠经验和直觉做判断,又称“经验法则” P49 可获得性启发式,人们的判断推理过程常常受到可获得的记忆的影响,倾向于认为容易想起的事情比不容易想起的事件更常见。 P53 每一件商品都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下才能显示出价值。——锚定效应 品相比,原价货就是一个锚。 P55 框架效应,同一个问题的两种逻辑意义相似的说法会导致不同的决策判断,当消费者认为某一价格带来的是损失而非收益时,他们对价格就非常敏感。——加油站刷卡和现金 P56 我们宁愿选择一个获益很小但风险极低的结果,也不愿意做风险更高但回报可能更大的决定。 P59 边际效用递减率,当人们连续消费同一种物品或服务时,其总效用虽然在增加,但边际效用,即每单位物品或服务带来的效用增加量却在递减。 随着可观收入不断上升,满足感的增长幅度不断减小。 P60 损失对人的心理影响几乎是收益的两倍,称之为损失厌恶。 P61 人们更愿意持有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而不愿意用它交换另一个可能更好的替代物。 P62 沉没成本,由过去的决策导致的、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决策改变的成本。 P63 谁的衣柜里没有一件好几年都没穿过的、甚至可能一辈子也不会穿的衣服呢? 选项越多,付出越多,犯错就会让人更痛苦

    2013-04-13 22:19:26 1人推荐 1人喜欢 回应
  • 第80页 第4章 谁能作出最佳选择

    P65 最大化者,只能接受最好的;满足者,满足于足够好的东西。 P67 最大化者可能更容易成功,但满足者更容易幸福。 牺牲,当所有的成本都耗费在收集选项时,满足就是最大化的策略。 P71 学会满足不仅是应对这个选择泛滥的世界的关键,而且可以让我们更轻松地享受生活。 P72 要是对每一个决定都后悔,人生将无比艰难,或许所谓的最佳选择根本不存在。 P78 人们使用最大化策略的原因: 第一,许多最大化者可能根本没意识到自己有这种倾向 第二,我们对地位的关注

    2013-04-13 22:26:13 1人喜欢 回应
  • 第97页 第5章 自主权——主观幸福感的负担

    P83 自由与自主对我们的主观幸福感至关重要,而要获得两者,拥有选择的机会是关键。 选择有一个明确而强大的工具价值:让人们获得自己生活中的所需所想。 P84 选择是我们向全世界表明自己身份和爱好的一种途径,称之为表达价值。 P85 只有当我们真的可以自由选择的时候,这些选择才真正具有表达功能。 P86 习得性无助,当人或动物接连不断地遭受挫折,就会丧失控制感,感到自己对一切都无能为力,陷入一种无助的心理状态。 P87 只有在没有选择的情境下,无助感才会产生,选择还具有深远的心理价值。 更多选择没有让人感觉更好的原因: 第一,当自主权的障碍被一个又一个地击倒后,剩下那些障碍反而更让人难受,对控制额渴望和期待也总是跑在现实的前面,无论有多大的自由都无法完全满足。 第二,当选择机会增加到某个临界点时,我们反而会感到无力应对。 P89 总体上说,富裕国家的居民比贫穷国家的居民快乐。一旦人均财富脱离了贫困线,达到小康水平,国家财富的增加对国民幸福感的影响就不会很大。 P90 与快乐最相关的因素就是亲密的社会关系。快乐的人能吸引别人,而和别人在一起又会让自己更快乐。 社会关系在很多方面实际上减少了自由、选择和自主权。 P91 悖论一:习得性无助和现代社会的抑郁症 P92 社会关系不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经过一系列精心和费神的选择。 P93 花在选择上的时间就是那些本应该跟好朋友、另一半或者教友好好交往的时间。——什么是对你重要的,值得投入的 P94 要在选择自由与承诺忠诚之间获得平衡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每个人都应该找到自己的平衡点。 要减轻选择自由带来的负担,一种方法就是决定好什么时候做决定。——次级决定 随手规则可以让你远离选择的烦恼。 P95 标准比规则和设定更为宽松。要决定一件东西是不是足够好,比决定它是不是最好的要容易得多。 友谊就往往是标准和习惯直接诞生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通过运用规则、设定、标准和惯例来约束自己的选择,我们可以让生活变得更有条理,有更多时间和其他人在一起,也让我们有更多时间去做那些无法回避的选择。 P96 通常来说,我们需要的东西就是我们喜欢的东西,就是能够让我们愉悦之物。

    2013-04-14 22:48:02 1人喜欢 回应
  • 第123页 第6章 机会——选择一个就意味着失去另一个

    P101 选择多的坏处之一就是,列表中每增加一个新选项,这些要取舍的东西就会产生负面的心理效应。不得不做选择这件事本身就会影响我们的感知,决定越重要,这种取舍对最终结果的满意度的影响就越大。 做选择的其中一项成本就是放弃其他机会,这叫做机会成本。 P102 考虑机会成本可能并不会影响你最终的决定,却可以让你对这个决定的意义有更明确的认识。 P105 强迫人们在选择是权衡得失,会让他们觉得自己优柔寡断,甚至会不高兴。 P106 第二个选择让选择变得更艰难,消费者需要恰当的理由分辨这些选项,选出自己认为最好的。 P107 提供一个明显更差的选择,可以促使消费者当机立断地作出决定。 P108 如果人们面临的选择需要进行权衡才能决定,而且选项相互之间冲突的话,所有选项的吸引力都会明显降低。 P109 如果你只需要考虑选项消极的一面,就不用考虑积极的那一面。这是一种有效规避冲突的方法。 P111 权衡带来的消极情绪不仅会使选择的满意度下降,同时也会影响选择本身的质量。消极情绪会导致我们的注意力范围缩小,消极情绪让我们分心,诱导我们关注情绪因素而不是选择本身。 悖论二:负责的选择要求我们具有良好的思维状态,然而这些重大决定往往让我们的情绪波动更大,从而阻碍我们获得必要的思维能力。 P114 当我们一个接一个地考虑新的选择时,每一个选择带来的快感都会大打折扣,到了最后,快感就会荡然无存。 P117 鼓励人们写下自己喜欢某物的理由,即便只是给自己看,也能改变个人的偏好。 人们喜欢某物的原因,很难用语言表达,相反,一些无关紧要的因素容易表达。人们抓住自己所说的,当成自己的偏好和选择的基础。在选择时,这些理由举足轻重。随着时间推移,这些理由被逐渐淡忘,留在人们心中的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偏好,因此对当初的选择的满意程度也会自然而然地降下来。 P118 最容易说出来的原因并不一定是真正重要的。但是话一旦说出口,它的重要性就会突然增加。——客户说出的原因,都不是最关键的。 P120 学会选择相对困难,而学会做出明智选择更是难上加难。要在这个有无限可能性的世界里做出明智的选择就更是难于上青天。

    2013-04-14 23:21:27 1人喜欢 回应
  • 第139页 第7章 后悔——向下拉扯的力量

    P125 决定后懊悔,是在知道了决策的结果后产生的。 预期性懊悔,是做决定之前就已经后悔了。 P126 经常后悔正是人们成为最大化者的主因,因为不后悔的唯一途径就是做出最佳决策,但这并不会让人们心里更好受。 P127 忽略偏见,是指我们在评估决策的效果时,往往会认为被忽略的事情没那么重要。 P128 另一个影响后悔程度的因素是,我们有多接近自己想要的结果。 P129 最后一个影响后悔的重要因素就是责任感。无论人们是否对某件事负责,结果不好时都会感到不高兴,但是只有人们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时,才会为坏结果感到后悔。 想象一个与现实不同,可能会怎样或者应该怎样的世界,被称做反事实思维。 P130 反事实思维常常是被某些让让你不快的情形激发出来的,或者一些可能会让人产生负面情绪的事物。 P131 反事实思维总是强调事情可控的一面,从而增加了人们后悔的概率。 下行反事实思维不仅能增强我们的满足感,而且会让我们庆幸情况并没有变得更糟糕。上行反事实思维会激励我们下次做得更好,下行反事实思维会让我们对自己做的好的地方心存感激。 P133 求稳是一种保证我们不会后悔的方式,因为你永远都不知道别的选择最终会带来怎样的结果。 P134 不作为惯性,当人们错过了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机会,将会对随后出现的类似机会置之不理,哪怕后来出现的机会比之前的更有吸引力。 P135 一只股票未来的业绩才是我们卖出或继续持有它的关键,而不是它的买入价。——人也如此 P138 后悔的功能: 第一,当预料到可能会后悔,我们就会更严肃地对待一个决定,并且会考虑下决定后会发生的多种可能性。 第二,后悔让我们对决策中所犯的错误印象更加深刻,不会重蹈覆辙。 第三,后悔能促使我们在必要的时候改变已经做出的决定,或者弥补这些决定所带来的不幸后果。 第四,后悔是对他人发出的一种信号,表明我们重视已经发生了的事情,也为此感到遗憾,并且会尽我们所能防止它再次发生。

    2013-04-15 20:25:48 1人喜欢 回应
  • 第151页 第8章 适应——原地踏步的快乐跑步机

    P141 适应,当我们习惯了某个东西,就会认为它是理所当然的。 P142 人们很容易适应,所以对积极体验的热情就不能持久。愉快的记忆随着时间不断消逝,最后常常产生让人不快的结果。 知觉适应,即人们在持续体验视觉、听觉、味觉等感觉刺激后,对刺激的反应会逐渐减弱。 享乐适应,当我们经历开心的事情时,快乐“温度”就会升高,反之则会降低,但是这个过程我们也会逐渐适应。 P143 相比生活在选额有限的世界中的人,生活在选择繁多的世界的人失去这种快感后会更加沮丧。 P144 新鲜事物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快乐标准,所以我们曾经觉得足够好或者更好的东西,就可一不可再了。 P145 享乐适应产生的原因: 第一,人们对好运或者厄运都已经习以为常。 第二,评价积极体验的新标准使得很多日常的快乐再对比之下变得不值一提。 感觉舒服也挺好的,但人们更喜欢快感,这是舒服替代不了的。 P146 享乐跑步机,无论你在跑步机上跑得多快,你始终都到达不了任何地方。 满足感跑步机,人们不仅会适应特定的物品或体验,还会适应特定水平的满足感。 P148 即便考虑到适应的作用,人们在预测自己长期的感受时,都高估了货的荣耀之后的快感,或是铩羽后的坏心情 P149 我们做每个选择的时候机会都会对未来的情绪反应做出预测。 如果人们做这些预测时犯了系统性的是指错误,很可能做出一些糟糕的决定——即便结果不错,也会让他们感到后悔的决定。 P150 尽管适应无法否定自由与富裕带来的物质进步,却让我们从这些进步中享受到的满足感大打折扣。 P151 在选择过程中考虑适应过程,可以让当下看似沉重的选择压力变小,也会让我们对足够好的选择感到满足,而不是执着追求“最佳”选项,由此避免时间与精力的浪费。

    2013-04-15 21:08:13 1人喜欢 回应
  • 第169页 第9章 比较——满意度的4重诅咒

    P153 比较是唯一有意义的标准 P154 总的来说,我们通常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评价与其说是基于饭菜本身的质量,不如说是基于我们自己走进餐厅时的想法。 P155 人们建立满足的标准给予对4个差异的评价:已有的和想要的之间的差异,自己有的和别人有的之间的差异,现有的和曾经拥有过最好的之间的差异,现有的和预期之间的差异。 P156 评价和标准有关,一个体验要是比之前的更好,就是积极的体验,要是比之前更差就是消极的。 真正的兴高采烈只有在体验高于预期时才会出现,体验不达预期则让人不开心。 P157 假如你的起点和高,相比起点低的人,你的失望也越大,“跌落恐惧”是高期望的咒语。 P158 适度期望的好处在于,它留出了一点空间,使得许多体验能够成为美妙的惊喜、附加的愉悦。达到这个目标的方法之一是减少极佳体验出现的次数。 P159 社会比较提供的信息有助于我们评价自己的体验。跟周围的人进行比较能够使人们对自己的评价进行适当的调整,而这种调整,反过来也能帮人们决定是否应该再做些什么。 下行社会比较能使“快乐温度计”的度数升高,上行社会比较则会降低。 P160 对于社会比较,我们没有太多的控制权。你能做的最好的事,就是别去琢磨它。 人们之所以会受社会比较的驱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乎自己的身份地位,而身份地位又是社会比较的一部分。 P161 与其跟全部人比,不如从整个世界里划分出一个合适自己的群体,在我们自己的池塘里,每个人都可以是成功者。——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P167 最关键的区别就是分散注意力以及进行反思。快乐的人擅长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而不快乐的人会不断反思那些不愉快的经历,使得自己更伤心。 可以确定的是,社会比较对于获得选择的满足感毫无益处。 P168 一个悖论: “最大化”这个词,代表对“最好”的渴望,意味着标准的绝对化。而“最好”理应只有一个,无论把它找出来有多难。所以,一个持有绝对标准的人,按理并不应该关注别人在做什么,也不应该受到被恶人的影响。相反,“够好”是一个相对标准——相对于自己过去的经验以及他人的经验。然后我们看到的又恰恰相反,实际上持有相对标准的是最大化者,而持有绝对标准的是满足者。 P169 选择过量的世界总是鼓励我们在下决定前看看别人在干些什么,和不这样做相比,这个过程使得我们经常感觉自己的决定很糟糕。这就是为什么选项越多,我们对自己选择的满意度反而越低。

    2013-04-19 20:38:35 1人喜欢 回应
  • 第183页 第10章 幸福——为最佳选择付出的代价

    P172 抑郁症是一种类型多样、由多种因素诱发的复杂症状。现在被看作是一系列有着类似表象却有不同原因的精神问题。 P174 使婴儿乐此不疲的不是动物玩具本身,而是他们控制这些玩具亮起来的能力。 从摇篮到坟墓,拥有控制感始终是贯穿一生的大事。 P175 不同的人在分析失败的原因时,会表现出不同倾向,这种倾向分3个维度:笼统的与具体的、长期的与短暂的、个人的与普通的 P176 只有当一个人用笼统的、长期的以及个人的方式解释失败时,挫折或控制感缺乏所引发的无助才会导致抑郁,人们才有理由相信失败会接踵而来。 P179 社会参与弱化自我,反过来说,关注自我也必将减少与他人的联系。 P180 基因和早年经历对于我们成年后的模样有很重要的决定作用,而几乎所有的减肥节食方法都只能起到短暂效果。 P182 人们越看重个人自由和选择,这个国家的自杀率就越高。 享乐时差,即使一个文明早已丧失了创造快乐的能力,但它还是不断评估那些让它们显得与众不同的伟大品质,这解释了现在很多侵害市场民主的不安情绪。

    2013-04-19 21:21:38 1人推荐 4人喜欢 回应
<前页 1 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