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美人儿对《我的心是一面镜子》的笔记(1)

做个美人儿
做个美人儿 (条顺鲜活的往前奔腾)

读过 我的心是一面镜子

我的心是一面镜子
  • 书名: 我的心是一面镜子
  • 作者: 季羡林
  • 页数: 344
  •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 2016-1-1
  • 第1页 全文

    『我与我

    • 大部分人是不了解自己的,都是自视过高的。
    • 我说过不少谎话,因为非此则不能生存。但是我还是敢于讲真话的,我的真话总是大大超过谎话。
    • 生活情趣怎样呢?我是一个感情充沛的人,也是兴趣不老少的人。然而事实上生活了八十年以后,到头来自己都感到自己太枯燥乏味,干干巴巴,好象是一要是有枯树,只有树干和树枝,而没有一朵鲜花,一片绿叶。
    • 想在生活方面改弦更张,减少一点枯燥,增添一点滋润,在枯枝粗干上开出一点鲜花,长上一点绿叶;然而直到今天,仍然是忙忙碌碌,有时候整天连轴转。
    • 我这一生,同别人差不多,阳关大道 ,独木小桥,都走过跨过。坎坎坷坷,弯弯曲曲,一路走了过来。

    - 我的童年

    • 是绛紫色的芍药花

    我的小学和中学

    • 耳虽半聪,目虽半明,但脑袋还是『难得糊涂』的。
    • 最近我把资料拿出来看了看,立刻又放下,不由得叹上一口气,好象晚年的玄奘一样,觉得办不到了。
    • 我于1917年阴历年时分从老家山东清平(现划归临清市)到了济南。
    • 在一个七八岁的小学生眼中,校长宛如在九天之上,可望而不可即,可是命运真正会捉弄人……
    • 对于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来说,男女外表的美丑,他们是不关心的。
    • 为了一件没有法子说是大是小的、说以起来简直是滑稽的事儿,我离开了一师附小,转了学。
    • 1920年,我九岁。
    • 但觉得这四个笔画繁多的字很好玩。
    • 晚来风动护花铃,人在半山亭。
    • 左右各有一座大花坛,春天栽上牡丹和芍药什么的,一团锦绣。
    • 小学生对老师的名字是不会认真去记的。他大概有四十多岁,在一个九岁孩子眼中就算是一个老人了。
    • 顺便说一句,当时西红柿还没有传入济南,北京如何 ,我不知道。对于碧草如茵,嫩柳鹅黄,一片绿色仿佛充塞了宇宙,伸手就能摸到。我们蹦蹦跳跳,快乐得像一群初入春江的小鸭,是我一生三万多天中最快活的一天。
    • 还有缠着小脚去上学的女生,大家也不以为怪。
    • 这一位庶务,大概是多克扣了点钱,买的纸像大便后用的手纸一样粗糙。山东把手纸叫草纸。学生们就把『草纸』的尊号赏给了这一位庶务先生。
    • 巨细不遗
    • 脑袋里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常常走神儿,斜眼看到教室窗外四时景色的变化 ,春天繁花似锦,夏天绿柳成荫,冬天风卷落叶,冬天白雪皑皑。
    • 『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迟迟正好眠,秋有蚊虫冬有雪,收拾书包好过年。』
    • 逐渐体会到,写文章是要讲究结构的,而开头与结尾最难。
    • 小学考试的名次对一个学生的一生的生命历程没有多少影响,家庭出身和机遇影响更大。
    • 每每看到一些男女交际花,在人群中走来走去,如鱼得水,左边点头,右边哈腰,脸上做微笑状,纵横捭阖,折冲樽俎,得意扬扬,顾盼自雄,我看是羡慕得要死,可我做不到。
    • 我却反过头来又欺负别的孩子。
    • 根据我的体会,小学生欺负人并没有任何原因,也没有什么仇恨。只是个人有劲使不出,无处发泄,便寻求发泄对象了。
    • 『习』是能改造『性』的。我六岁离开母亲,童心的发展在无形中受到阻碍。我能躺在一个非母亲的人的怀抱中打滚撒娇吗?这是不能够想象的。
    • 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对于这些事情并不敏感。但是,积之既久,在自己潜意识中难免留下些印记。从而影响到自己的行动。我清晰地记得,向婶母张口要早点钱,在我竟成了难题。
    • 对一件事来说,这样的心理状态是影响不大的。但是时间一长,性格就会受到影响。我觉得,这个解释是合情合理的。
    • 八九十来岁的男孩子的行动是不可以理喻的。
    • 当它们感到末日来临时,是会用超常的力量来奋起抵抗的。
    • 这实在是极端残忍的行为。(杀生吃肉)还是中国古代的君子聪明,他们『远庖厨』,眼不见为净。
    • 当然 ,植物也是生物,也有生命;但是,我们看不到植物流泪,听不到它们嚎叫,至少落个耳根清净吧。
    • 合乎人情事理,但不让猪长时间受苦。
    • 看到一个衣着破烂的人,喝得醉醺醺的,右肩背着一支步枪,慢腾腾地走了过去。大家知道,这就是刽子手。
    • 枪毙土匪,是没有人来收尸的。
    • 广大农村地区不见一个警察。坏人或者为穷所逼铤而走险的人,变成了土匪,横行乡里。从来没听说,哪一帮土匪劫富济贫,替天行道。
    • 草吃多了,牙齿就受到磨损。专家们从牙齿磨损的程度上就能看出它们的年龄。
    • 这是经纪人垄断的秘密。我们局外人是无法知道的。这同中国佛教禅宗的薪火相传,颇有些类似之处。
    • 好在我们都是三块豆腐干高的小孩子,混在购票观众中挤了进去,也并不难。
    • 开元寺是济南名胜之一
    • 据说佛头的一个耳朵眼里能够摆一桌酒席。
    • 秋棠池。
    • 水甘甜泠洌
    • 我个人很喜欢开元寺这个地方。
    • 他那法西斯式的教学方法引起了全班学生的愤怒。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抵抗。
    • 我们小小的脑袋瓜里没有多少策略,想来想去,只有一条路,就是造反,把他『架』了。
    • 十一二岁的孩子们不懂什么组织要细密,行动要统一,意见要一致,便贸然行事。我喜欢热闹。
    • 学生分成了两类:良民与罪犯。
    • 事过之后,谁都老老实实地上珠算课,心甘情愿地挨Shao Qian的竹板子打,从此以后,天下太平了。
    • 有一部《康熙字典》,我们也不会也不肯去查。
    • 人类要想继续生存下去,只能设法理解自然,同自然交朋友,这就是我最近若干年来努力宣扬的『天人合一』
    • 常言道:『孩儿见娘,无事哭三场』
    • 他被迫下了关东,用身上仅有的五角大洋买了十分之一张湖北水灾奖券,居然中了头奖。虽然只拿到了十分之一的奖金,但数目已极可观。
    • 他(爸爸)又来了,住在北屋里,同我一张床。住在西房里的婶母高声大叫,指桑骂槐,数落了一通。这种做法,旧社会的妇女是常常使用的。
    • 蛤蟆和虾,这两种东西都是水族中的笨伯。
    • 惹得婶母老大不高兴,古话说:君子不二过,从此不敢再偷了。
    • 他不认识『玫瑰』二字,读之为『久块』,其他概可想象了。
    • 我情动于中,形成了思想,其基础或者依据当然是母语,对我来说就是汉语。写成了英文,当然要受汉语的制约,结果就是中国式的英文。
    • 穿着极为朴素
    • (鞠思敏)先生的脚上却仍然是布袜子,可见他俭朴之一斑。
    • 每周的星期一上午八时至九时,全校学生都必须集合在操场上。他站在台阶上对全校学生讲话,内容无非是怎样做人,怎样爱国,怎样讲公德、守纪律,怎样严以律己,宽人待人,怎样孝顺父母,怎样尊敬师长,怎样与同学和睦相处,总之,不外是一些在家庭中也常能听到的道德教条,没有什么新东西。
    • 讲课慢条斯理,但是句句真诚动听。
    • 穷到每天只能用盐水泡煎饼果腹,终至贫困至死。
    • 人民政府把正谊中学前面的一条马路改称鞠思敏街。
    • 但是,他们教书都是相当卖力气。学子趋之若鹜,总人数大概有七八十人。
    • 现上轿现扎耳朵眼是办不到的。
    • 对大明湖蛤蟆的兴趣远远超过书本。
    • 北园成了水乡,到处荷塘密布,碧波潋滟。风乍起,吹皱一塘清水。无风时则如一片明镜,可以看到二十里外的千佛山的倒影。
    • 虽然不能『烟笼十里堤,也自风光旖旎』,悦人心目。
    • 所有教员对他(鞠思敏)都十分尊敬。
    • 他(鞠思敏)没有自己讲义,使用的课本是蔡元培的《中国伦理学史》,他只是加以阐发。
    • 他(祁蕴璞)怕沾有粉笔末的手弄脏了新书,战战兢兢地用袖子托着书。
    • 没有今天学术界这种浮躁的学风。同今天比起来,那时候的人实在是淳朴到可爱的程度了。
    • 亦简劲,亦畅达
    • 炎夏初过,金秋降临。
    • 其实我们每个人,在长期民族融合之后,差不多都有『胡』血。
    • 碧柳撑天,绿溪潺湲,如入画中。
    • 我喜欢自然风光,特别是早晨和夜晚。
    • 碧水潺潺,绿藻漂动,顾而乐之。
    • 用不了多少苇箔,水能通过苇箔流动,但是鱼蟹则是过不去的。
    • 这完全是损己而不利人的恶作剧。要知道,当时我们才十五六岁,正是顽皮的时候,不足深责的。
    • 『天光云影共徘徊』
    • 这是我第一次用自己省下来的钱买自己心爱的英文书的感觉,七十多年以后的今天,一回忆起来,仍仿佛就在眼前。这种好买书的习惯一直伴随着我,至今丝毫没有减退。
    • 但是,人的想法是能改变的,有时甚至是一百八十度的改变。
    • 我十五岁到十六岁,正是英国人称之为teens的年龄,也就是人生最美好的年龄。
    • 台阶下,种着一排木槿花。春天开花时,花光照亮了整个院子。
    • 男人梦想『红袖添香夜读书』,女人梦想白马王子,最后踞坐在万人之上,众人则局蹐于自己脚下。
    • 文从字顺
    • 我读中国的古文,觉得几乎每一篇流传几百年甚至一两千年的文章在结构方面都十分重视。
    • 开头如能横空出硬语,自为佳构。
    • 结尾的诀窍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如食橄榄,余味更美。
    • 这恐怕男孩子八九岁十岁时不可避免的现象。他们有过多的剩余精力又不大懂道理,总想找个机会发泄一下。
    • 我个人认为,凡是宗教信仰不同的国家或地区,行为准则的第一条应该是互相尊重对方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可惜这一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极难,天下从此多事矣。
    • 十七八岁的孩子打十四五岁的孩子,没有多少道理可讲的。
    • 我今年已经是九十晋一,年龄够大了。可是耳尚能半聪,目尚能半明,脑袋还是『难得糊涂』。
    • 七八年前,我还能每天跑一趟大图书馆,现在却是办不到了,腿脚已经不行了。
    • 小学和中学,八岁(一般人六岁)到十九岁,正是人生的初级阶段。还没有入世,对世情的冷暖没有什么了解。这些大孩子大都富于幻想,好像他们眼前的路上长的全是玫瑰花,色彩鲜艳,芬芳扑鼻,一点荆棘都没有。
    • 喜当年之所喜,怒当年之所怒,哀当年之所哀,乐当年之年乐。
    • 时间是一种无始无终,永远不停前进的东西,过去了一秒,就永远过去了。报考大学
    • 北大和清华都录取了我。
    • 又同我那虚无缥缈的出国梦联系起来。

    记北大1930年入学考试

    • 报名费每校三元,有几千名学生报名,对学校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 洋洋洒洒,颇有一点神气。那提心吊胆的一年
    • 现在旧事重提,好象是捡起一面古镜。用这一面古镜照一照今天,才更能显出今天的光彩焕发。
    • 当我走进学校大门的时候,我的心情是复杂的。可以说是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喜的是我终于抓到了一个饭碗,这简直是绝处逢生;惧的是我比较熟悉的那一套东西现在用不上了,现在要往脑袋里装屈原、李白和杜甫。
    • 原来是校长想把本校的毕业生组织起来,好在对敌斗争中为他助一臂之力。我是第一届甲班的毕业生,又捞到了一张著名的大学的毕业证书,因此被他看中,邀我来教书。
    • 我反正是瘸子掉在井里,捞起来也是坐。
    • 现在我们之间的关系变了:不再是师生,而饭碗的争夺者。
    • 窗外校园极美,正盛开着木槿花,在黑夜中,阵阵幽香破穸而入,整个宇宙都静了下来,只有我一个还不能宁静。
    • 如果第一堂就念不出学生的名字,在学生心目中这个教员就毫无威信,不容易当下去,影响到饭碗。
    • 当时好象有一种风气:教员一定要无所不知。
    • 反正他们也不是傻子,老师究竟多轻多重,他们心中有数。
    • 几个人却是整天价满面春风,十分愉快。
    • 只是有一次在有意和无意之间他(校长)对我说道 :『你很安静。』什么叫作『安静』呢?别人恐怕很难体会这两个字的意思,我却是能体会的。
    • 这样的人没有靠山,饭碗掌握在别人手里,命定是一年一度紧张。
    • 我不喜欢那些神态自若的人。我只愿意接近那些神色仓皇的人。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 他最喜爱的是伊斯兰教,因为伊斯兰教的『天堂』很符合他的口味。
    • 《追忆逝水年华》
    • 程咬金还能舞上三板斧
    • 他(吴宓)他是美国留学生,是美国人文主义大师白壁德的弟子。
    • 在中国文坛上,他(吴宓)属于右倾保守集团,没有什么影响。
    • 雨僧先生生性耿直,古貌古心。
    • 自己向天上吐的唾沫最终还是落到自己脸上,岂不是尴尬也哉
    • (叶公超)他问学生:『有问题没有?』如果没有,就是邻座的第二个学生念下去。有一次,一个同学提了一个问题,他大声喝道:『查字典去!』一声狮子吼,全堂愕然、肃然,屋里静得能听到彼此的呼吸声。
    • 在文坛上,公超先生大概属于新月派一派。
    • 平心而论,我在清华四年,只写过几篇散文:《年》《黄昏》《寂寞》《枸杞树》,一直到今天,还是一片赞美声。
    • 『静听松风寒』
    • 我们学生只是一群有待于到社会上去抢一个饭碗的碌碌青年。我们同教授们不大来往,路上见了面,也是望望然而去之。
    • 为尊者讳,为贤者讳。受用终生的两门课
    • 陈先生上课时让每个学生都买一本《六祖坛经》。
    • 先生上课时,任何废话都不说,先在黑板上抄写资料,把黑板抄得满满的。
    • 觉得文体与流俗不同,我们对说这是『同光体』。
    • 步履稳重,目不斜视,学生们都投以极其尊重的目光。
    • (孟实)他操着安徽乡音很重的蓝青官话,讲着并不太容易理解的深奥玄虚的美学道理,句句仿佛都能钻入学生心中。

    - 高中国文教员一年

    • 我的心情十分复杂,在兴奋欣慰之中又杂有凄凉寂寞之感。
    • 黢黑
    • 黑暗仿佛凝结成了固体,伸手可摸。仰望天空,没有月亮,群星似更光明。身旁大树的枝影撑入天空,巍然,森然。万籁俱寂,耳中只能听到远处泉声潺湲。我想套用一句唐诗:『泉响山愈静。』
    • 清华大学刘文典老师一学年只讲了江淹的《恨赋》和《别赋》以及陶渊明的《闲情赋》
    • 按道理,教育当局和学校当局都应该为国文这一门课提出具体的要求,但是都没有。教员成了『独裁者』,愿意怎么教就怎么教,天马行空,一无阻碍。
    • 处理好同学生的关系,首先必须把书教好,这是重中之重。
    • 他(宋还吾校长)当然有一个自己的班底,走到哪里,带到哪里。
    • 我大概也被看作是宋家军的,但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杂牌。
    • 我只有二十三岁,并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

    - 师生之间

    • 抚今追昔,在北京什么事情使我感触最深,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师生之间的关系。
    • 有的在八个大学兼课,必须制订一个轮流请假表,才能解决上课冲突的矛盾。
    • 师生不是互相利用,就是互相敌对。老师教书为了吃饭,或者升官发财。
    • 『松涛声低,读书声高』

    - 进入哥廷根大学

    • 德国大学有很多特点,总的精神是绝对自由。
    • 当一个学生经过在几所大学游学之后最后选定了某一所大学、某一个教授,他便定居下来,决定跟这位教授作博士论文。

    - 十年回顾

    • 如果我的学术研究有一个发轫期的话,真正的发轫不是在清华大学,而是在德国哥廷根大学。
    • 广通声气的做法不外一是互相邀请讲学,二是互赠专著和单篇论文。
    • 而德国人又不习惯于大声说话,干什么事都只静悄悄的。
    • 有极高极粗的几棵古树,样子都有五六百年的树龄,地上绿草如茵,楼内楼外,干干净净,比梵文研究所更寂静,也更幽雅,真是读书的好地方。

    - 回到祖国

    • 我在上海卖了一块从瑞士带回来的自动化的Omega金表。这在当时国内是十分珍贵、万分难得的宝物。但因为受了点骗,只卖了十两黄金。我将此钱的一部分换成了法币,寄回济南家中。
    • 游子归来,古城依旧,而岁月流逝,青春难再。心中思绪万端,悲喜交集。一转瞬间,却又感到仿佛自己昨天才离开这里。叹人生之无常,嗟命运之渺茫。
    • 汤(用彤)先生是佛学大师。他的那一部巨著《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
    • 马理是已故北大国文系主任马裕藻教授的女儿,赫赫有名的马珏的妹妹。
    • 这些工作都不是我真正兴趣之所在,不过略示一下我是一个闲不住的人而已。
    • 我因为感到自己中国音韵学的知识欠缺,周祖谟先生适开此课。
    • 『世界上一切童话和故事的老家是印度,一切寓言的老家是希腊。』
    • 这个区分是十分牵强的,因为二者从根本上是难以区分的,绝不是泾渭分明的。我个人则倾向于印度。
    • 最初佛教并不是直接由印度传来的,而是通过月支的媒介。
    • 其实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 当时我只有三十八岁,还算不上中年,涉世未深,幻想特多,接受新鲜事物,并无困难。
    • 『国民党的税多,共产党的会多』
    • 自己洗完了『澡』以后,真颇觉神清气爽,心中极为振奋。
    • 提其纲而挈其领,钩其要而探其玄。
    • 最高统治者皇帝——我看首先是他们那一批专会阿谀奉承的奴才们——想方设法,编造神话,增加自己的神秘性,以利于统治。
    • 刘备身上那两个特异之处,原来都来自印度佛典。
    •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批判的,是斗争的。
    • 批判的技巧是抓住片言只字,加以歪曲,杯弓蛇影。
    • 所谓调查,其实是先有了结论的,只需使用演绎法;先有了公理,只需找到合乎这个公理的『事实』,加以罗织与歪曲。
    • 我的政治水平、思想水平和欣赏水平都奇低——也许并不低,因为过了几十年后,还是给《早春二月》平反了——我认为这部片子非常好,画面美丽,人情味极浓。
    • 批判一经开始,便不会自动停下。
    • 文字是刻在铜板纸或铁板上,但最常用的是一种树叶 ,中国称之为『贝叶』,『贝』是『贝多罗』的缩写,这个字本身就有『树叶子』的意思。
    • 系统化了一下
    • 北大一向是政治最敏感的地方
    • 前后共有十二年(文革),约占我迄今为止的生命的八分之一,如果活不到我这样大年纪,则所占的比例还要大。
    • 枯坐门房中
    • 那不能称作翻译 ,只能说是『释义』
    • 搞学术研究工作的知识分子只能信,不能想。不允许想,不敢想。
    • 思想活跃历来者是推动学术研究前进的重要条件。
    • 所谓当时和现在的潮流,不外是思想性和艺术性,把思想性放在第一位。
    • 在音乐中没有思想性的作品。
    • 破立次序之差,表现了人们对批判与继承的看法。
    • 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印度古代是没有历史的。
    • 口头传布
    • 觉今是而昨非
    • 玄奘虽拒而未从,但仍与太宗诚意周旋。
    • 而这些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世界上只有一个,这就是中国的新疆。
    • 整个原始佛教是无神论的。
    • 在佛教变成了宗教以后释迦牟尼才被神化。
    • 既然是大人物,就应该与平常人有不同之处,特别是在生理方面。
    • 在印度梵文写成的佛经中,却只用『出走』一个词(说『和尚出家』这个事)。
    • 千里之行,始于跬步
    • 几乎对任何问题都有分歧的意见,这是常见的现象。
    • 煊赫
    • 『转法轮』——传教
    • 结果形成了一套汗牛充栋的经典宝库
    • 印度教的《罗摩衍那》宣传的主要是道德伦常和一夫一妻制。佛教的《十车王本生》则把宣传重点放在忠孝上。
    • 两者同产生于东印度,为什么竟互不相知呢?唯一可能的解释就是,罗摩的故事晚于《梵书》,而早于释迦牟尼。
    • 罗摩的故事传入中国以后,有关的民族都想利用它为自己的政治服务。
    • 二者有非同寻常的关系。
    • 商人同佛教有某一种特别亲密的关系。
    • 最有名的是丝绸之路,都是商人用脚踩出来的。宗教僧侣出行,当然也只能走商路。因此二者路上相遇的机会自然就多了起来,结伴同行,也就成了很自然的现象。
    • 他(泰戈尔)与圣雄甘地可以称为『双峰并峙』
    • 法国汉学家是突出的。他们有比较悠久的汉学传统。
    • 穆斯林旅行爱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比较客观 ,比较实事求是;虽也受时代限制难免多少有一些荒诞不经之谈,但总起来看是比较少的,他们的记述基本上是可靠的。
    • 所有的没有开化的人们都认为,种植技术比起其他活动来更信赖于巫术力量和行动,而不信赖于技巧和人力。
    • 『迦梨』是一个女神的名字,『陀娑』意为『奴隶』
    • 偶有失误,贤者难免
    • 剥除白内障
    • 我对翻译的理解是倾向于保守的。
    • 严又陵的『信、达、雅』
    • 内容与形式的矛盾是推动文学发展的动力。
    • 主智的大乘佛教。
    • 主情的大乘佛教起源于北方。
    • 高则成佛作祖,低则趋吉避凶。释迦牟尼最初并没有被神化,佛教最初也无神可拜。小乘因此就强调个人努力,进行修行。这当然要费很大的精神和身体的力量。到了后来,由于佛教内部发展的需要,再加以外的甚至外国的影响,就出现了把佛教神化,加以跪拜,借他力以往生,功德可以转让。
    • 宗教是人类创造的,只要人类在行动上和思想上不能完全主宰自己的命运,宗教就有存在的余地。
    • 中华民族是历史上最爱历史的民族
    • 我因此想到中国一句老话——『胜者王侯败者贼』
    • 又用的是印度方式,烦琐详尽到令人生厌。
    • 只有彻头彻尾讲实话的人才能在言语中没有矛盾。
    • 一个微不足道的宗教禁忌竟然有这样长、这样强的生命力,真不能不令人佩服!
    • 在印度佛教史上,这两个问题都是重要的问题;而偏偏在这两个问题上,提婆达多是同释迦牟尼对着干的。
    • 提婆达多主张:『但有此生,更无后世。』
    • 『拙』言惑众
    • 结果自然是削足适履。
    • 在中外科技史上,由于偶然性而产生的新发明,并不稀见。
    • 现代化总是同文化交流分不开的。
    • 在中国历史上,凡是国力强盛时,对外文化交流就进行处虎虎有生气。
    • 一切艺术应该是时代的经线,同地方纬线所纺织成的一匹锦。
    • 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是让大家共同过上好日子,这与生产力密切相关。
    • 他研究极深极专,但又不忘普及。这是许多老一代专家不肯做的事。
    • 说什么胡适为了反对共产主义而引导青年钻入故纸堆中,专搞考证。在『以论代史』的荒唐年代。
    • 一个人和一个民族最难得的是有自知之明。中国民族也是这样。
    • 梵文,淳朴而不枯槁,流利而不油滑,雍容而不靡丽,谨严而不死板。
    • 陈陈相因
    • 古今中外学术都有为了证实自己的假设而伪造数据或实验结果者,这是道德品质问题。
    • 世界上四大文化体系交融汇流的地方在全世界只有一个,这就是狭义的『西域』。
    • 文化总是要交流的,文化又不能永远定于一尊。
    • 我主张文化产生多元论
    • 中国古代文论中喜欢用『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羚羊挂角,远迹可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等词句,来描绘说不出的或者无法可说的东西。
    • 原始思维中食与生殖的关系
    • 食、色,性也。
    • 而『地狱』这个词在梵文里是naraka,音译一般是『那若迦』,译为『奈落迦』。……把『落迦』二字省掉,就成了『奈』河。『奈河者,地狱之河也。』
    • 两位日本学者和一位德国学者才提出,这些『哲学赞歌』讲的并不完全是哲学,而是讲性交活动。
    • 据我的看法,欧洲人改变对中国的观感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
    • 但是,万事沧桑,万事万物无不随时变化。
    • 真正能及时地反映学术研究最新情况的并不是专著,而是论文。
    • 任何关起门来做学问的办法都行不通了。
    • 『有余意之谓韵』
    • 中国的汉族不是一个宗教性强的民族,信佛,信道 ,大都是马马虎虎。
    • 弥勒佛传到了中国以后,与布袋和尚相融合,成了几乎每座庙里必有的大肚弥勒佛,并不太受到佛教徒的尊敬。
    • (武则天)又加上了『慈氏』二字。『慈氏』,梵文『弥勒』的汉译也。中国的老百姓中的革命者,起兵选择时也往往自称是弥勒佛下凡。
    • 宗教往往与物质生产活动和人的传宗接代有矛盾,但是宗教都有适应性。因此我对宗教发展找出了一条规律:用尽可能越来越小的努力或者劳动达到尽可能越来越大的宗教需要的满足。
    • 顿悟的形成是在中国,关键人物是慧能。
    • 『弥勒』的原文不是梵文,而是吐火罗文A(焉耆文)
    • 动辄以『讹也』来解释。其实哪里在来的什么『讹』,不过不源不同而已。
    • (打喷嚏)古人和今人都似乎认为是不吉祥的。我年轻的时候,稍有点古风的人,见到小孩打喷嚏,便立刻说:『长命百岁!』以祓除这个不祥。古代有专门打喷嚏的书。最初我没有想到,这竟是流行全世界的一种迷信。
    • 这不是各个地方单独发明的,而是流传的。对研究民俗学者来说。这是很有意义的。
    • (《四十二章经》)梁启超疑其为伪,汤用彤信其为真。
    • 过去,我们从印度拿来了佛教,经过我们的改造,创造了禅宗,至今在世界上还有影响。
    • 没有文化交流,人类文化就不会有进步。
    • 我赞成影响研究,而不欣赏平行研究。
    • 慧琳自认为是站在大乘立场上;但他不理解佛典语言的发展规律,也不理解佛祖释迦牟尼的『语言政策』,矛盾因此而产生。如果不了解这个背景, 则无法理解 ,慧琳何以对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问题竟然大动肝火。
    • 我在清华大学听朱光潜先生的『文艺心理学』,获益良多。
    • 发明和使用了所谓『女书』。这在中国是一个极为罕见的现象。
    • 『六字真言』是流行于中国西藏等地区信仰喇嘛教的民族中的一个咒语。汉族亦有。音译是『唵嘛呢叭咪吽』,意思是:『唵!摩尼宝在莲花中』。
    • 东人敏利……西域(天竺)之人淳朴。
    • 佛教传入中国的基本上都是大乘
    • 中国开封也曾有过犹太移民。
    • 俞(樾)能镕铸今古,章(太炎)除了能镕铸今古外,还能会通中西。
    • 印度古代佛徒相信,中天竺乃众佛诞生地,众神都说中印度话。
    • cini这个词在印度许多语言中义为『白砂糖』,它的愿意是『中国的』。

    - 入党一年

    • 今年4月4日,支部大会又讨论并通过了我转正的请求。
    • 流风虽息,余音犹存

    - 德国学习生活回忆

    • 乡思使我想到:我是一个有故乡和祖国的人。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
    • 我暗暗下定决心:绝不推行加塞,我要鱼贯而进。什么时候鱼贯到我面前,我就要含笑挥手,向人间说一声『拜拜』了。

    - 我看北大

    • 随顺时势

    - 我和北大

    • 从『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少不更事的青年,一直到『高堂明镜悲白发』的耄耋之年。

    - 我的家

    • (老祖)年近四十,才嫁给我的叔父,做续弦的妻子。

    - 二月兰

    • 小花开的淋漓尽致,气势非凡,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
    • 二月兰一『怒』,仿佛从土地深处吸来了一股原始力量。
    • 人这个万物之灵却偏偏有了感情,有了感情就有了悲欢。这真是多此一举,然而没有法子。
    • 午静携侣寻野菜,黄昏抱猫向夕阳,当时只道是寻常。
    • 老祖和婉如的走,把我的心都带走了。
    • 二月兰是不会变的,世事沧桑,于它如浮云。然而我却是在变的,月月变,年年变。我想以不变应万变,然而办不到。
    • 婉如和延宗也尽可能地多回家来。
    • 虽然德华还在,延宗还在,可我的老祖到哪里去了呢?我的婉如到哪里去了呢?还有我的虎子和咪咪一世到哪里去了呢?世界虽然是那样朗朗,阳光虽是那样明媚,我却感觉异样的寂寞与凄凉。
    • 我真想学一学老猫,到了大限来临时,钻到一幽暗的角落里,一个人悄悄地离开人世。

    - 还乡记

    • 写点东西的想法一萌动,感情就奔腾汹涌,沛然不可抗御。
    • 古人有梦笔生花的说法。我梦见的笔,不生鲜花,而生蒺藜。
    • 六是一个美妙的数字。

    - 临清县招待所

    •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 有几件洗晒的衣服,寂寞地挂在绳子上。我们原以为大概就是这样子了。
    • 但是,从他们的行动上,从他的笑容上,我知道,他们是快乐的,他们是满意的,他们是非常快乐和满意的。

    - 聊城师范学院

    • 海源阁,藏善本书,名闻海内外
    • 所有这一切,都不说明我自己有什么能耐,而环境使然,时代使然。
    • 但是闭塞中有开通,土气中有生气,只要有生气,就有希望,有就未来。
    • 她们看到将来要走的路一定是玫瑰色的,一定是铺满了鲜花的。我不禁从内心深处羡慕起他们这样的年轻人来。

    - 五样松抒情

    • 一棵松树上长两种叶子。
    • 我没有根据相信这种说法,也没有根据不相信。
    • 辽阔的鲁西北大平原,一向是个穷苦的地方。解放前,每一次饥荒,就不知道有多少人下关东去逃荒。
    • 顶与泰山齐高,根与黄河并长。

    - 我的心是一面镜子

    • 对时势的推移来说
    • 一场春梦终成空,我们家又成了破落户。
    • 我究竟在选择哪一条呢?概难言矣!
    • 叔父是一个非常有天才的人。他并没有受过什么正规教育。在颠沛流离中,完全靠自学,获得了知识和本领。
    • 我是一个很容易受环境支配的人。
    • 叶公超先生教我们大一英文。
    • 铩羽而归
    • 清华是国立大学,花费不多。每学期收费四十元;但这只是一种形式,毕业时学校把收的学费如数还给学生,供毕业旅行之用。不收宿费,膳费每月六块大洋,顿顿有肉。即使是这样,我也开支不起。我的家乡清平县,国立大学生恐怕只有我一个,视若『县宝』,每年津贴我五十元。另外,我还能写点文章,得点稿费,家里的负担就能大大减轻。
    • 收入虽然很好(一百六十元的购买力约与今天的三千二百元相当)
    • 都发出玫瑰色的光泽了。
    • 马前的桃花,远看异常鲜艳,近看则不见得。
    • 德国给我一月一百二十马克,房租约占百分之四十多,吃饭也差不多。
    • 我就在夜里服安眠药一次。积之既久,失眠成病,成了折磨我几十年的终生痼疾。
    • 等到人们明确地感觉到时,这螺丝已经拧得很紧很紧了,但是除了极个别的反法西斯的人以外,我没有听到老百姓说过一句怨言。德国法西斯头子『统治有术』,而德国人民也是一个十分奇特的民族,对我来说,简直是个谜。
    • 在美国,中国人很难打入美国社会。可我在德国,自始至终就在德国人社会之中。
    • 我连头也不敢回,眼里盈满了热泪。我的女房东对我放声大哭。她儿子在外地,丈夫已死,我这一走,房子里空空洞洞,只剩下她一人。几年来她实际 上是同我相依为命。而今以后,日子可怎么地呀!离开她时,我也是头也没有敢回,含泪登上美国吉普。
    • 我感激叔父和婶母,以及我的妻子彭德华,他们经过千辛万苦,努力苦撑了十一年,我们这个家才得以完整安康地留下来。
    • 我从内心深处认为自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摘挑派』
    • 这指标下达到每一个基层单位,如果 没有完成,必须补划。
    • 当时农民每日工分不过三四角钱,我的工资是四五百,这样放了出去,怕农民吃惊。
    • 概难言矣!概难言矣!『却道天凉好个秋』

    - 自传』

    2018-06-15 19:24:17 回应

做个美人儿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73条 )

艺术哲学
1
影响的剖析
1
西方正典
1
与父亲的奥德赛
1
如何读,为什么读
1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
2
理想国
1
西方哲学十五讲
1
苏格拉底的申辩
1
附录和补遗(第2卷)
1
寻路阿富汗
1
诗人的迟缓
1
附录和补遗(第1卷)
1
走到人生边上
1
薄伽梵歌论
1
成为
1
经史百家杂钞(上下)
1
知堂回想录
1
老子衍 庄子通 庄子解
1
张居正大传
1
文学江湖
1
怒目少年
1
昨天的云
1
知堂谈吃(增订本)
1
顾随讲《诗经》
1
谈美 文艺心理学
1
西方美学史
1
风风雨雨一百年
1
花花朵朵 坛坛罐罐
1
彼岸印迹(精装珍藏版)
1
苦竹杂记
1
《红》(精装珍藏版)
1
《读书·治学·写作》(精装珍藏版)
1
季羡林谈国学(精装珍藏版)
1
一生的远行
1
《赋得永久的悔》(精装珍藏版)
1
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精装珍藏版)
1
悼念忆:师友回忆录(精装珍藏版)
1
季羡林谈人生(精装珍藏版)
1
牛棚杂忆
1
象牙塔日记(精装珍藏版)
1
中国古典文心
1
不觉欢喜 真是欢喜
1
梁漱溟全集5
1
梁漱溟全集(第3卷)
1
梁漱溟全集8
1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1
教育家叔本华
1
毛泽东选集
1
毛泽东选集
1
毛泽东选集 第四卷
1
孔学古微
1
梁漱溟全集(第七卷)
3
叔本华思想随笔
1
曾国藩全集(全31册)
1
梁漱溟全集6
3
王阳明全集(全二册)
2
人生的智慧
2
叔本华美学随笔
1
叔本华论道德与自由
1
顾颉刚日记
1
梁漱溟全集·第4卷
1
梁漱溟全集2
1
梁漱溟全集(第一卷)
1
抉择时刻
1